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蔡京的例子再一次給王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章獻太后劉娥,王詡也是知道一些,史書稱她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王詡忽然想到了報紙,“蔡承旨,如今有了報紙,天子所能知道的信息應該就會比以前多些了吧。”

  蔡京搖頭笑笑,指著王詡道,“報紙乃是死物,人才是活物。沒有報紙這東西之前,御藥院的內侍都會被派出宮,探聽消息。有了報紙之後,御藥院的內侍一樣有出宮的差事。死物終究不能替代活人。”

  王詡對蔡京的話卻不為認同,這其中的貓膩他想想也能明白,內侍能被買通,送到天子案頭前的報紙一樣是能被篡改過的,但若是天子有一個渠道能看到民辦的報紙,能從民辦的報紙上知道京城眼皮底下所發生的事物,豈不是一件大好事,若是交通通達,天子就更能知曉全國各個重要州府的大事。

  王詡對報紙和交通有了更深的想法。

  “朝堂之事,須得你自己去領會,而且你外放為官,還得一段時間。”蔡京頓了頓,接著道,“且再說說西北邊事。”

  王詡頓時豎起了精神,也的確如蔡京所說,自己離朝堂還遠,現在知道一些算有備無患,但是眼下更重要的是西北的事,“望蔡承旨指點一二。”

  “西北邊事,某了解不是太多,但是有兩人你須得知道。其一,便是你要去的渭州,知渭州事章楶乃是一員文武全才,為人正直忠良,文能弄墨中進士,武能上馬擊戎狄。渭州雖是處在宋夏交鋒的前沿,但是有章楶在,立功的機會定然不少,此次陛下除了你渭州簽判,可見陛下對你的期望,邵牧你莫要辜負了。”

  王詡點頭稱是。

  “其二嘛,就是知延州呂惠卿。”

  王詡一聽到這三個字,心裡一跳,呂惠卿可是歷史名臣,沒想到他如今竟在西北邊境做知州。

  “呂吉甫初為新黨干將,攻伐舊黨不遺餘力,可謂是王安石的臂膀。但後又為仕途權位,背棄了王安石,招致了新黨的憤恨和不滿,如今章惇為宰相,曾布知樞密院,他呂惠卿當然不會有好日子過。不過,這都是朝中事了,你無需記掛得太多,呂惠卿於邊事亦是熟知,對西賊也可謂是經驗頗多,有機會你可以去延州向他請教,定然會受益良多的。”蔡京話說到此處,頓了頓似乎在想些什麼,俄而才又接著道,“朝廷一力支持開邊,這項政策定然是不會變的,所以,你去了西北邊境,一定要力爭立下戰功,切勿太過保守,以免遭人詬病。再者,你頂著狀元郎的頭銜,有好處亦有壞處,好處便是諸如通判知州等人會額外重用於你,壞處當然就是其下的人會生出妒忌,撩陰使絆的事定然不少。”

  王詡認真地點點頭,說實話,此刻他的心裡對蔡京還是倍加感激的,他的這些話能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至於說剩下的事,某還是覺得邵牧你應該去拜會一下曾布。”

  “曾布?為何要拜會他?”王詡有些不解,曾布算是一力將他推往西北的元兇。

  蔡京深沉的眼神中透出一抹狡黠,“曾樞密可謂是你的恩人,投桃報李,你也應該去拜會他。再者,簽判有斷軍事之權,去一遭樞密院也不用有什麼太大的顧忌。”

  蔡京見王詡臉上露出了不解,進一步說道,“如今天下,能儘快立功的地方,只有西北一地而已。留在京城處於各方鬥爭中,我目前未入政事堂,幫不得你,說不定去西北升遷得更快。所以,曾布也算是幫你一個忙,你也要幫他一個忙。”

  “什麼忙?”

  “分攤呂惠卿功勞,阻止其還朝。”蔡京眼神閃精忙,盯著王詡說道。

  王詡沉思著,似乎有所明白,呂惠卿論資歷在曾布之上,同為元豐重臣,而若立下戰功而歸,那坐鎮樞密院的曾布受到的衝擊無疑是最大,極有可能連樞密使的位置都保不住。

  政治猶如一灘泥淖,對於王詡來說,現在還有太多的看不明白。

  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西北

  吃完飯後,陳卯和冉清流還要繼續讀書,因為要參加吏部的銓試,而朱勔則醉意熏熏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王詡考慮著,不日就離開京城之後,就把這院落留給陳卯和冉清流,若是他們通過了銓試,也得以外放為官,則交由馬華處理。

  至於說冉兒,王詡也考慮過把她送回江南,畢竟西北邊境不甚安全,但是架不住冉兒的軟磨硬泡,王詡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脫去了綠袍,將笏板收拾妥帖,洗漱完畢,王詡這才躺上了床,抱著冉兒撫摸著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心中的疲憊頓時安定了不少,二人相互依偎著,一覺睡到了天明。

  翌日,剛趕上了下朝,王詡就來到了樞密院,呈遞了帖子之後,就和一群不知有何公幹的人一起等在了門廳處,由於沒穿官袍,王詡的出現,然後門廳里的竊竊私語短暫地停了一會,直到王詡安靜地坐在了一個角落裡,一眾人才又開始竊語起來。

  “聽說今年東南的和買完成得很好,很多禦寒的棉衣被送到西北,為西北軍的幾個大勝仗幫了不少忙。”

  “不止是棉衣,糧食也去得及時,前些個月,汴河冰封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