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汴河冰封之前,糧食不都運進京城了嗎?”

  “你聽我說完,那汴河冰封了,西北的河運還不一樣得停了。眼看糧食物資就得像往年那樣推遲著……”

  “聽說,京城十三行的孔家弄出個冰車,為何不拿到西北去用。”

  “你這人,總是愛打岔。那冰車出來是出來了,可是要弄那麼多不是一時半會兒的是。將作監做完了。還得往西北送。不過還算是好,去得及時。”

  “也都是和往常一樣是去到京兆府?”

  “大不一樣了,今年孔家不知道是圖個什麼,不但承接下了將作監製造的一部分冰車,還把物資糧食和冰車一股腦地弄去了邊境秦州等地,可不止是送到京兆府就了事。”

  “這事倒是奇。”

  “這有什麼好稀奇的,更稀奇的莫過於今科狀元。”

  王詡一聽。隨即豎起了耳朵。

  “我聽說,那殿試之上,狀元郎京官不要,討了個去西北的差事。”

  “瞎說,那是陛下看重狀元公。你說留在京城做個大理評事,什麼時候能升遷上去。眼下西北物資充足。戰事順利,去西北不出兩年,狀元公定然能被調回京師,到時候還不得做個六部的員外郎。”

  “我還聽人說,陛下在集英殿賜了狀元公兩句話,是什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那是狀元公自己說的。陛下寫下來賜給他的。”

  “今科的狀元挺有豪氣的。能寫出這樣的詩。”

  “嘿,你還不知道。他沒考上狀元之前,就著書立說了……”

  此刻,一名中年的胥吏走了進來,掃視了一圈前廳,“渭州簽判王詡。”

  王詡應聲站起,從角落裡走了出來。

  “狀元公,請跟小的來。”胥吏笑了笑,領著王詡就朝樞密院內走去,留下一眾目瞪口呆的看客。

  王詡跟著胥吏,在閣樓廊道之間穿行,時不時地就有官吏和自己擦身而過,要麼是手持公文,要麼是匆匆而過,近乎小跑。誰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看看其他地方,或是來人。

  樞密院的殿樓略顯得陳舊和破敗,若不是置身於此,走過程序,王詡還真不相信這是一個龐大帝國處理軍機重事的地方,汴京城隨便一座酒樓都比樞密院要好上許多倍。

  看來辦公地點的簡樸也算是王安石留下的政績之一,王詡暗忖著,小心地躲著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人,由此看來西北的戰事甚是重要和緊張。

  王詡跟著胥吏走了大約一刻鐘,這才來到主殿旁邊的偏閣,王詡想來,自己的忽然拜訪應該不算是正式的公事範疇,所以被安排在了偏殿,不知道能不能見著曾布。

  剛一邁進偏殿,王詡就見著一個瘦長的中年男子,穿著紫色官袍,腰間掛著金魚袋,雖為武官之首,但是面上卻是帶著儒雅之氣。

  曾布見王詡進來,展顏一笑,微皺的額頭露出些許紋路,“邵牧快快請坐。”

  曾布的熱情讓王詡有些意外,聽其不喊自己的官職,而以表字相稱,王詡心頭的些許緊張也悉數打消了,“邵牧見過曾樞密。”

  “去泡兩杯上好的茶來,我與邵牧有要事要談,若有公務,交與林同知便是。”曾布隨即吩咐帶著王詡來的胥吏。

  胥吏應諾一聲隨即離開,不一會兒就端著兩杯茶上來。

  “不知邵牧今日前來,所謂何事?”曾布剛開始接到王詡的拜帖時,也有些驚訝,但是隨即便有了些另外的想法。要牽制呂惠卿,王詡是最最好的選擇,既有狀元的名頭,又在士林有廣泛的聲望,而且今日主動前來,投靠之意不言而喻。

  其實,殿試之上,曾布為了一己私慾,算是擺了王詡一道,將其直接地送到了宋夏對峙的最前沿,雖然在渭州可得邊功,於升遷有助,但亦是危險重重,加之舉國上下的重文輕武之風盛行,曾布實不知王詡會做如何想法。曾布想來,這應該是個一舉兩得之舉措,既能壓制呂惠卿,又能讓王詡儘快升遷,他對王詡很是欣賞,當然心存拉攏之意。就殿試上王詡的表現來看,曾布尚且還不明白王詡只是為了沽名釣譽,行以退為進之舉,還是其已經洞察了西北連勝的邊事於他自己的仕途有莫大的好處。他更加希望王詡是後者,他更願意將一個能洞悉朝廷政策和事務的人招入帳下,而不是一個偽君子。

  現如今王詡就在眼前,曾布要試一試眼前的人究竟是黃銅還是黃金。

  “邵牧即將赴任,對西北邊事不甚了解,還望樞密能指點一番。”有了之前和蔡京的交流。王詡對於曾布的想法自然可謂是一清二楚。曾布要用自己對付呂惠卿,當然也就要給一些相應的甜頭。

  曾布仰頭笑出了聲,心頭已經有了些底,但還要驗驗這黃金的成色,“邵牧你為今科頭名,本可留於京中,但是本樞密於集英殿之上卻執意建議陛下除你邊官。你可知本樞密之用意?”

  若是沒有蔡京的指點,王詡這個初出官場的雛兒,哪能看得穿朝廷里的明爭暗鬥,隨即拱手道,“西北邊關捷報頻傳,坊間報社都有傳聞刊登。邵牧自然是有所耳聞。所以,邵牧斗膽臆測,樞密是想以邊功栽培邵牧。”王詡不會傻到直接說出呂惠卿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