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生命來說,順治帝的人生有喜也有悲。

  第一,未受系統全面的儒家教育。這裡有一段故事。順治帝曾經把讀過的一些書拿給高僧木陳忞看,說:

  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親政,閱諸臣章奏,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計前後諸書,讀了九年,曾經嘔血。從老和尚來後,始不苦讀,今唯廣覽而已。(木陳忞《北游集》,轉引自《陳垣史學論著選》)

  可見,在14歲以前,福臨沒有受過系統的良好的文化教育,親政後連奏章也看不懂,只好苦讀以至嘔血。當然,順治帝後來還是學有所成,廣泛涉獵經史子集,通略儒釋真諦,文化水平遠遠超過他的父親皇太極和祖父努爾哈赤,而且詩、書、畫、文都好。順治帝的指畫頗具造詣,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順治帝的畫,筆墨清簡,神韻溢彩。

  第二,少年即位承受巨大壓力。少年福臨作為一個皇帝,承受了太多的責任、期望和壓力,很少能夠享受到普通孩子的快樂和輕鬆,與他的年齡很不相稱。重壓之下,必有反彈。這一點,從他對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的報復可以看出。多爾袞是順治帝的親人,是他的皇叔父;多爾袞是順治帝的恩人,他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穩定政局,並遷都北京、統一中原。但這個強權的攝政王也同時帶給小皇帝巨大的心理陰影。福臨時時感到孤立無援、仰人鼻息,甚至連見母后也沒有充分的自由。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死在塞外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順治帝親政。二月,便追論多爾袞十大罪狀,籍其家產,削其封典,撤其享廟,誅其黨羽。傳教士衛匡國的《韃靼戰記》載述:多爾袞死後被毀挖墳墓,掘出屍體,用棍子打,以鞭子抽,砍掉腦袋,暴屍示眾。從中可以看出順治帝長期受壓抑之後巨大的反撲力量。

  第三,同母后的關係不太協調。福臨甚至可能同太后有衝突:一是,順治帝幼年貪玩,母后管教過嚴,母子不協,這是家庭中的常理;二是,母后將自己的侄女許給順治帝做皇后,小皇后出身蒙古科爾沁貴族,從小嬌生慣養,姑母是皇太后、姑奶奶也是皇太后,小兩口經常發生口角。順治帝廢掉了皇后,又立一位科爾沁貝勒的女兒,順治帝還是不喜歡;三是,順治帝寵愛董鄂妃,遭母后反對;四是,要出家當和尚,更是受到母后斥責;五是,母后同多爾袞的關係問題,傳言很多,讓他難堪。

  哈噶喇樓第四,乳母李氏病死。順治帝曾對人說:“乳母李氏,當朕誕毓之年,入宮撫哺,盡心侍奉,進食必饑飽適宜,尚衣必寒溫應候,啼笑之間曲意調和,期於中節,言動之際,相機善導,務合規程。諸凡襁褓慇懃,無不周詳懇摯。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皇太后,惓念慈衷,賴以寬慰。……乃一旦溘然長逝,深堪憫悼。”(《清世祖實錄》卷一四三)

  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苦。福臨身邊最親近的人,與母后關係不洽、叔父專權跋扈、皇后廢立、兄弟矛盾、愛子夭亡、愛妃早逝、乳保去世,等等,實在是煩惱、痛苦的事情。親政以後,國事煩擾,更使他心力憔悴。怎樣解脫?他在佛界找到了一方清淨之地。

  二、因苦結佛

  大體說來,順治帝親政後,前七年因耶穌會士湯若望而受基督教影響較大,後四年因親近和尚而受佛教影響較大。我著重說一下順治帝同佛教的關係。

  順治帝篤信佛教,有他生活環境的影響。早在他的祖父努爾哈赤時,佛教已傳到赫圖阿拉。努爾哈赤常手持念珠,尊崇佛教,並在赫圖阿拉建立佛寺。到皇太極時,為搞好同蒙古的關係,崇奉喇嘛教,“重教”成為一項重要的國策,所以在盛京(瀋陽)興建實勝寺,崇奉瑪哈噶喇佛,藏傳佛教在後金已產生很大影響。順治帝的母后孝莊皇太后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薰陶,又年輕寡居,以信佛解脫內心的孤獨與苦悶。當時後宮裡蒙古族后妃很多,所以慈寧宮裡普遍信奉佛教。這些,對年幼的順治帝有深刻的影響。

  然而,真正促使順治帝結下很深的佛緣,是緣於他的董鄂妃。那麼,這位董鄂妃到底是何許人也?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順治帝有4後、14妃,共18人。《星源吉慶》記載順治帝有3後、16妃,共19人。順治帝同他父親皇太極一樣,后妃中也有姐妹共侍一夫的,如孝章皇后和淑惠妃就是姐妹。

  順治帝先後冊立或追封四位皇后:

  第一位是廢皇后,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是他母親的侄女,聰明而美麗,由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冊立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時常發生口角。一天,順治帝讓大學士馮銓查閱並奏報前朝廢皇后的歷史故事,馮銓等疏諫,並問廢后的理由,順治帝大怒道:“皇后無能,所以當廢!”後禮部尚書胡世安等18人分別具疏力爭。一個叫孔允樾的禮部員外郎奏稱:“皇后正位三年,未聞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後世之心?君後猶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過,猶涕泣以諫,況不知母過何事,安忍箴口而不為母請命?”順治帝把這件事下發諸王大臣會議。會議結論是:皇后仍然居中宮。命再議。順治帝堅持己見,奏報皇太后,並得到懿准,廢掉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直到順治帝病重,廢后請求見順治帝一面,仍被拒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