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司馬曜的皇后是“嗜酒驕妒“的王法慧,她在太元五年(380年)去世,此後司馬曜未再立後,而是寵幸淑媛陳歸女和張貴人。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二十日,司馬曜在後宮清暑殿中與張貴人一起喝酒。司馬曜喝高了,對張貴人開玩笑說:“你年近三十,美色大不如前,又沒生孩子,白占著一個貴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廢了你,另找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張貴人聽了後內心妒火中燒,而爛醉如泥的司馬曜毫無察覺,玩笑越開越厲害,張貴人遂起殺心。她先讓司馬曜周邊的宦官們也喝醉,等司馬曜和宦官們紛紛醉倒睡去後,她召來心腹宮女,乘司馬曜熟睡之際,用被子把睡夢中的司馬曜給活活捂死了。

  隨後,張貴人謊稱皇帝於睡夢中“魘崩“。中書令王國寶深夜前來,叩打禁宮的大門,打算進去替皇帝撰寫遺詔,被王恭之弟侍中王爽阻止。而當時司馬道子(已徙封會稽王)也終日聲色犬馬,由其子司馬元顯執政,這對父子原本就站在司馬曜的對立面,正當主相相持中被司馬曜一方壓制,對司馬曜之死求之不得,因而對張貴人不予追究。皇太子司馬德宗即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的智力殘疾程度甚於晉惠帝,自然也不會追究父皇之死。

  史學家呂思勉懷疑司馬曜以酒後戲言而被張貴人所弒乃真兇散布的謠言,但他被宮人弒殺應屬無疑,從而暗示司馬曜之死很可能是司馬道子父子及其黨羽王國寶等人策劃的陰謀。

  就算是呂思勉再怎麼懷疑,司馬曜的駕崩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那麼這個王朝接下來的路又會如何走呢?

  請看下一講:真正的低能

  31.真正的低能

  更新時間2016-5-2 17:34:29 字數:1719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晉孝武帝駕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馬德宗繼位,改年號為隆安,立妃王神愛(王羲之的孫女)為皇后。

  安帝愚笨,不擅長說話,據《晉書?帝紀第十》記載連冬夏的區別都認不出來。因此安帝繼位後東晉皇帝的權威大大下降,朝外許多將軍實際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內的權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會稽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元顯主持。

  398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對尚書左僕射王國寶等不滿而領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殺王國寶來平息這場叛亂。次年,王恭、庾楷協同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謀反,叛軍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殺。

  屋漏偏逢連陰雨,如果說皇朝內部的矛盾可以化解,那麼外部叛亂就不好收拾了。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就是“孫恩、盧循之反”,這次反叛之中,王羲之的子嗣之中有一個人因為比較奇怪的信仰而被殺害了。

  東晉末年,朝政腐敗,浙東地區賦役苛重。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孫泰準備舉兵,被攝政的會稽王司馬道子誘殺。孫泰侄孫恩逃往海島,繼續以五斗米道招引流亡,圖謀復仇。隆安三年(399年),晉廷徵調浙東免奴為客者以充兵役,激起民眾反抗。孫恩乘機於十月率百餘人登陸,攻克上虞(今屬浙江)。十一月,襲破會稽(治山陰,今紹興),俘殺內史王凝之。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第三個兒子,是王獻之的哥哥,屬於琅琊王氏的一員。他的妻子只要上過初中的的人都知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的作者,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兩個人的結合裡面帶有著很濃重的政治婚姻色彩。

  提起王凝之的奇怪信仰,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問題的詳情:

  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眾攻打會稽,書呆子氣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設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每天閉門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這樣,由於毫無防備,賊兵長驅直入,王凝之及諸子都被賊兵殺害,謝道韞舉措鎮定,命令婢僕執刀仗劍,組成一支小小的突擊隊伍,乘亂突圍出城,她橫刀在手,乘肩輿而出,來到大街,賊兵如潮水般湧來,終於成為賊兵的俘虜,謝道韞抱著小外孫被送到孫恩的面前,孫恩看到這個剛剛三歲的小孩兒,以為是王氏子孫,即命令左右將他殺死。謝道韞厲聲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早聽說謝道韞的才名,及見她義正辭嚴,毫不為眼前的態勢而有畏懼之意,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殺她的小外孫,而且命屬下為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

  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等八郡(今江蘇、浙江境)民眾紛起響應,旬日之間,義軍發展至數十萬。孫恩據會稽,自稱征東將軍。晉廷急遣衛將軍謝琰、輔國將軍劉牢之領兵前往鎮壓。孫恩接連戰敗,於十二月攜男女20萬口,退入海島。

  四年五月,孫恩從浹口(今浙江寧波甬江口)登陸,相繼攻克餘姚(今屬浙江)、上虞,進而攻邢浦(今紹興東)、會稽。謝琰敗死。孫恩轉攻臨海,晉冠軍將軍桓不才、輔國將軍孫無終、寧朔將軍高雅之前往抵禦。十一月,高雅之與孫恩戰於餘姚,雅之大敗,退至山陰。劉牢之受命都督會稽等五郡,率眾擊孫恩。恩敗退再人海島。五年二月,孫恩出浹口,攻句章(今寧波南鄞江南岸),不克;劉牢之擊之,孫恩復還海島。三月,孫恩北趨海鹽(今屬浙江),與劉牢之部將劉裕激戰,見城難以攻拔,便轉攻滬瀆(今上海吳淞江),於五月克其城。乘勝由長江口西上,於六月抵丹徒(今江蘇鎮江東南)。義軍擁眾十餘萬,樓船千餘艘,軍容極盛。時建康(今南京)兵力空虛,晉廷惶恐,匆忙布防。劉裕率眾馳至,擊破義軍。孫恩探得譙王司馬尚之率精銳入衛京都,劉牢之已抵新洲(今南京北長江中),不敢向建康進發,改從海路北攻郁洲(今江蘇連雲港東),擒高雅之;另遣部分義軍攻入廣陵(今揚州西北)。八月,義軍於郁洲屢為劉裕部所敗,復沿海南下。劉裕追至滬瀆、海鹽,孫恩被迫第四次撤回海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