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晉廷聞聽桓溫西征,都憂慮不已,認為他兵力過少,又深入險要偏遠的蜀地,擔心他最終會兵敗而回。而劉惔卻認為桓溫必能克蜀。永和三年(347年)三月,桓溫兵至彭模(今四川彭山東南),留下參軍周楚、孫盛看守輜重,自己親率步兵直趨成都。成漢將領李福襲擊彭模,結果被孫盛等人擊退。而桓溫則擊敗李權所部漢軍,三戰三勝,進逼至成都城下。

  李勢只得集結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橋與晉軍決戰。當時戰況慘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死,漢軍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的馬前。諸將驚懼,皆欲退兵,而鼓吏卻在這時誤擊前進鼓。袁喬乘勢督促軍士奮戰,終於反敗為勝,大敗漢軍。桓溫趁勝攻入成都,並焚毀小城。李勢乘夜逃走,遠遁九十里,最終在鄧嵩等人的勸說下決定投降。桓溫接受投降,將李勢送往建康。成漢政權至此滅亡。

  桓溫平蜀後,在當地舉任賢能,援引賢才為己用,將成漢舊臣王誓、王瑜、鄧定、常璩等人闢為參軍,成功安撫蜀地。但王誓、鄧定不久便舉兵叛亂,最終都被晉軍討平。桓溫在蜀地留駐一個月,便班師返回江陵(今湖北江陵)。永和四年(348年),桓溫因平蜀之功升任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

  桓溫平蜀後,聲名大振。朝廷忌憚不已,擔心他日後難以控制。會稽王司馬昱只得讓揚州刺史殷浩參與朝政,以期能對桓溫有所抑制。桓溫雖有不滿,但因熟知殷浩為人,知其難有作為,對此並不擔心。當時,桓溫治下有八州之地,自行招募軍卒、調配資源,逐漸形成半獨立狀態,漸露不臣之心。朝廷對他已不能徵調如意,但求羈縻而已。因國中無事,君臣尚能相安。

  永和五年(349),後趙皇帝石虎病死,北方形勢大亂。桓溫立刻上疏朝廷,請求北伐,但卻始終未得回復。永和七年(351年)十二月,桓溫再次“拜表輒行“,率大軍五萬順流而下,至武昌(今湖北鄂城)而止。朝廷為此驚恐不安,殷浩也打算辭官避讓。司馬昱親自寫信給桓溫,極力勸阻,終使桓溫返回荊州。後來,桓溫又拒受太尉之職。

  此後兩年間,殷浩數次北伐,欲進據洛陽,修復園陵,但卻屢次戰敗,以致軍需物資被掠奪殆盡,朝野怨恨不已。永和十年(354年)正月,桓溫上奏朝廷,列舉殷浩罪狀,迫使朝廷將殷浩廢為庶人。從此,朝廷內外大權盡歸桓溫。

  那麼掌握朝政之後的桓溫又會犯什麼樣的錯誤呢?接下來的皇帝又是否能克服這樣的壓力呢?

  請看下講:北伐失利

  .

  26.北伐失利

  更新時間2016-4-30 18:16:56 字數:2560

  .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溫率軍北伐前秦。他親率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由水路自襄陽入均口(今湖北均縣西),然後自淅川(今河南淅川東)直趨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同時命梁州刺史司馬勛兵出子午道。晉軍歷經數次血戰,生擒前秦將領郭敬,擊退淮南王苻生,順利進入關中。

  同年四月,桓溫進駐灞上(今陝西西安東)。苻萇等部秦軍退守長安城南,前秦皇帝苻健自領羸兵六千固守內城,附近郡縣更是紛紛來降。桓溫撫喻百姓,使其安居復業。關中百姓牽牛擔酒沿路迎接,許多老人更是疼哭失聲:“沒想過今天還能再次見到官軍!“

  桓溫進入關中時,正值麥收時節,他就打算就地收麥,以解決軍糧問題,於是屯兵不前。苻健聞聽晉軍收糧,猜到恆溫軍中糧草不足,遂採取採取堅壁清野的方式,使得晉軍糧秣不繼。六月,桓溫被迫撤返江陵,並將關中三千多戶百姓一同遷走。秦軍隨後趁勢追擊,晉軍大敗,傷亡甚眾。

  桓溫北伐期間,隱居關中的王猛曾前來拜見,並大談當世之事,旁若無人,深得桓溫的賞識。桓溫撤退時邀請王猛一同南下,並任命他為高官督護。但王猛卻不肯跟隨,留在了北方。

  永和十二年(356年)二月,桓溫數次上表,請求朝廷移都洛陽,修復園陵,但都沒有得到朝廷同意。不久,朝廷拜桓溫為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負責征討事宜。七月,桓溫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並命督護高武據守魯陽(今河南魯山),輔國將軍戴施屯駐河上,進逼許昌、洛陽。同時,他上疏朝廷,請求徐、豫二州出兵入黃河,配合作戰。

  同年八月,桓溫兵至伊水(在洛陽城南)。羌族首領姚襄正圍困洛陽,聞桓溫來攻,撤軍而回,在伊水之北拒水而戰。桓溫親自披甲督戰,命晉軍結陣而進,終於大破姚襄、收復洛陽。他進入金墉城,拜謁先帝皇陵,並設置陵使修復皇陵。不久,桓溫班師南回,並將三千多家歸降百姓南遷至長江、漢水一帶。

  桓溫返回荊州後,先後命部將剿平蠻賊文盧、妖賊李弘,將首級傳送建康(今江蘇南京)。但與此同時,收復的司隸、豫州、青州、兗州等地再次失陷。昇平四年(360年),朝廷封桓溫為南郡公,並將其原有爵位臨賀郡公降為縣公,封授給其次子桓濟。

  隆和元年(362年),前燕將領呂護進攻洛陽。河南太守戴施棄城而逃,冠軍將軍陳佑遣使告急。五月,桓溫派竟陵太守鄧遐率三千人協助守城,並上表要求遷都洛陽。朝廷仍不同意,同時以交州、廣州偏遠為由,改授桓溫為都督並司冀三州諸軍事。桓溫上表推辭。興寧元年(363年),朝廷加授桓溫為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賜其羽葆鼓吹一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