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除此之外,明憲宗還特意派使臣馬璇代表自己到于謙墓前祭奠。祭文由翰林院代撰,內中道:“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歷事先朝,茂著勞績。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恃,為權jian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復卿子官,遣人諭祭。嗚呼,哀其死而表其生,一順乎天理,厄於前而伸於後,允愜乎人心。”
這篇以皇帝名義撰寫的祭文打動了許多人,民間爭相傳誦。
另外一件比較得人心的事,是明憲宗罷免了錦衣衛長官門達。天順時,明英宗重用門達,朝野為之側目。明英宗病危之際,門達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暗中結納太子身邊的宦官王綸。王綸利慾薰心,暗中結納外臣,與翰林侍讀學士錢溥密謀,打算等到太子即位後,讓錢溥入閣,代替大學士李賢輔政。結果這件事被人揭發出來,明憲宗大怒,斬殺王綸,貶謫錢溥到廣東順德,門達貶謫貴州。但門達因為以前乾的壞事不少,現在他倒了霉,舊帳就都被翻了出來。言官上奏彈劾門達,於是門達被交付都察院會同九卿廷訊。右都御史李賓等人彈劾門達罪狀:“忤其意者,過求細故,必加陷害。屢興大獄,巧於鍛練。別置獄舍,以鞠罪囚”,“又縱令子弟為jian利事,交通外人,多納賄賂”。明憲宗命將門達處斬。門達後來遇赦,被發配廣西南丹衛充軍。其黨羽多被謫戍或降調。
而在奪門之變中獲罪或者遭石亨等人構陷貶謫的官員,在明憲宗一朝都得到了復職。比如原御史楊瑄、張鵬等因劾奏曹吉祥、石亨而被誣得罪,免官謫戍。憲宗恢復楊瑄、張鵬等原官,又任楊瑄為浙江按察副使,張鵬為福建按察使。
明憲宗即位後不久,命沒收大宦官曹吉祥之地為宮中莊田。這就是明朝皇莊的來歷。給事中齊莊上疏勸阻:“天子以四海為家,何必與小民爭利!”明憲宗不理。從此,勛戚、中貴之家,多奪民地為莊田。
明憲宗即位之初任用李賢為相,閣臣之中還有彭時、商輅,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也曾比較清明,但只是曇花一現,因為明憲宗鍾愛的萬貴妃開始涉政。萬貴妃即為前面所提到的萬貞兒。明憲宗即位後,心中唯戀著萬貞兒一人。此時萬貞兒已經三十五歲。明憲宗不忘萬貞兒對自己的愛護和體貼,也不因她比自己年長十七歲、顏色漸衰而嫌棄。照他心思,想冊立萬貞兒為皇后。但萬貞兒年齡比皇帝大十七歲,又是微賤的宮女,想坐上皇后寶座,幾乎是做夢。迫於禮制,明憲宗只能納萬貞兒為才人,屬於等級較低的嬪妃。成化二年(1466年),萬貞兒生皇長子,進為貴妃。此後宮中諸事,亦多由萬貞兒操持。更為少有的是,明憲宗在位二十三年,始終如一地專寵萬貴妃,成為歷史上罕見的奇事。
萬貞兒豐艷有肌,肥美似唐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每每明憲宗出遊,萬貞兒必戎服佩劍,侍立左右,頗有英氣。明憲宗顧之輒為色飛,越看越愛。後人曾經引用史籍云:“妺喜冠男子之冠,桀亡天下。”說是桀的寵妃喜喜歡穿男子的衣服,所以桀才滅亡。而萬貞兒好穿男子服裝,也為成化朝帶來了災難。但明憲宗之所以痴戀萬貞兒一生,最重要的是在他被廢太子位後最艱難的時候,萬貞兒一直在他身邊,給了他許多心靈上的安慰。
明憲宗初即帝位時,兩宮太后為替新皇帝選擇皇后人選頗費了一番心思。她們在明英宗生前親自替兒子選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認真挑選,選了王、吳、柏三人留住宮中,慢慢考察。後實在難分高下,明憲宗生母周太后便命司禮監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選定一人為皇后。牛玉道:“先帝在時曾屬意吳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當,分不出誰更美麗端莊,比較起來,似是吳女更為賢淑。”
周太后便做主替朱見深擇定吳氏為皇后。因為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錢太后當然沒有什麼意見。
誰知大婚之後,皇帝新郎並不貪戀吳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萬貞兒宮中,這使吳皇后又氣又羞。而萬貞兒仗著明憲宗的寵幸,根本不把吳皇后放在眼裡。她每次謁見吳皇后時,總是板著臉,甚至故意拿架子,這使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先礙著明憲宗的面子還隱忍著,到後來實在忍耐不住,有一次惹得吳皇后性起,命宮人將萬貞兒拖倒在地,親自取過杖來打了她幾下。
萬貞兒找到明憲宗,哭鬧不休。明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評理。萬貞兒是個有心機之人,又故意攔住明憲宗不讓去鬧,說道:“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明憲宗大怒,立即去見兩宮太后,說吳皇后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后不便說什麼。周太后勸阻道:“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
明憲宗堅持要廢,周太后溺愛兒子,只得由著他。於是,一道廢后詔書下達,命吳氏退居別宮,還將主張選吳氏為後的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在平定曹吉祥叛變中立有首功的孫鏜因為是牛玉的姻親,也被免職賦閒。
萬貞兒尚覬覦皇后之位,要皇帝丈夫替她去向太后說情。但周太后嫌萬貞兒年紀太大,且出身微賤,始終不肯應允。
過了兩個月,周太后下旨,命明憲宗冊立王氏為皇后。王皇后生性軟弱怕事,知道皇帝寵幸萬貞兒,自己更不是萬貞兒的對手,只得處處謙虛忍讓,做個傀儡皇后。史書記載,王皇后“終其身不得十幸”,然亦無所嫉妒。
成化二年(1466年),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明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又派出使者四處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偏偏天不從人願,未等滿月這位龍子竟是短命夭折,萬貞兒也從此不再有娠,但是奪取皇后之位的野心並未放棄。她就十分妒恨妃嬪們生子,如知道哪個妃嬪懷胎,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喝藥打胎。迫於萬貴妃在宮中的權勢,妃嬪們只有含淚服從。幾年過去,明憲宗一直沒有子嗣。但他並不知道是他的愛妃萬貞兒在中間搗鬼。宮廷內外、朝野上下為之憂心,明憲宗也為之愁眉不展。
成化五年(1469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明憲宗高興非凡,大事慶賀,取名祐極。第二年二月,皇子祐極突然生起病來,一天一夜後竟夭折了。宮人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發現是萬貞兒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誰也不敢去告發。
一天,明憲宗偶爾到內藏觀書,與管藏書的瑤族女子紀氏發生關係。不久後紀氏懷了身孕,萬貞兒得知後,令心腹侍婢去給紀氏喝打胎藥。那侍婢頗有良心,回來告訴萬貞兒說紀氏只是得了肚子脹,並不是懷孕。萬貞兒半信半疑。
紀氏懷胎十月後,分娩生下一個男孩兒。她知道萬貞兒的勢力,忍痛將孩子交給太監張敏,讓他抱出去將孩子淹死。張敏驚嘆道:“皇上還沒有子嗣,怎麼能輕棄骨血?”於是將孩子藏起來,暗中哺養。明憲宗廢掉的皇后吳氏知道了消息,也幫忙養育孩子。
朝廷對皇帝沒有後嗣深為關切。大臣們紛紛上奏,力請明憲宗疏遠萬貴妃,以便與宮中的其他嬪妃生育子女。雖然萬貞兒早已經年老色衰,但明憲宗對萬貞兒的感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淡,對這種請求,皇帝的答覆是:“此乃朕之私事。”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某日,明憲宗召太監張敏幫他梳頭髮,攬鏡自照,突然看見頭上已經有不少白髮,不覺發愁地嘆道:“老將至了,尚無子嗣,何以為情?”張敏鼓起勇氣道:“萬歲已有子了。”明憲宗愕然道:“朕子已亡,哪裡還有子嗣?”
張敏這才說了紀氏生子的經過。明憲宗聽說後大喜,立即派遣張敏去迎接皇子。紀氏抱著兒子大哭:“今日我兒一去,我恐怕性命難保!”
明憲宗見到兒子已經六歲,大喜過望,取名為朱祐樘,立為太子,又冊封紀氏為淑妃。朝廷上下歡天喜地,唯獨萬貞兒不高興。不久後,紀妃暴死,誰也不敢過問。明憲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張敏見紀妃被萬貞兒害死,料想自己也難逃毒手,便吞金自殺了。朱祐樘被周太后接入宮中,嚴密保護,總算得以安全長大。
萬貞兒挾恨在胸,漸漸得了肝病。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年近七十歲的萬貞兒因小事發怒,鞭打一宮女,突然氣咽痰涌,暴斃身亡。明憲宗得到消息,憂傷地道:“萬侍長去了,朕亦將去矣。”可見皇帝對萬貞兒依然情深一片。數月後,明憲宗果然因悲傷過度去世。
明憲宗崩後,身世奇特的太子朱祐樘即位,年十八歲,是為明孝宗,年號弘治,又稱弘治皇帝。而此時的大明江山,已然是千瘡百孔了。
(全文完)
* * *
這篇以皇帝名義撰寫的祭文打動了許多人,民間爭相傳誦。
另外一件比較得人心的事,是明憲宗罷免了錦衣衛長官門達。天順時,明英宗重用門達,朝野為之側目。明英宗病危之際,門達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暗中結納太子身邊的宦官王綸。王綸利慾薰心,暗中結納外臣,與翰林侍讀學士錢溥密謀,打算等到太子即位後,讓錢溥入閣,代替大學士李賢輔政。結果這件事被人揭發出來,明憲宗大怒,斬殺王綸,貶謫錢溥到廣東順德,門達貶謫貴州。但門達因為以前乾的壞事不少,現在他倒了霉,舊帳就都被翻了出來。言官上奏彈劾門達,於是門達被交付都察院會同九卿廷訊。右都御史李賓等人彈劾門達罪狀:“忤其意者,過求細故,必加陷害。屢興大獄,巧於鍛練。別置獄舍,以鞠罪囚”,“又縱令子弟為jian利事,交通外人,多納賄賂”。明憲宗命將門達處斬。門達後來遇赦,被發配廣西南丹衛充軍。其黨羽多被謫戍或降調。
而在奪門之變中獲罪或者遭石亨等人構陷貶謫的官員,在明憲宗一朝都得到了復職。比如原御史楊瑄、張鵬等因劾奏曹吉祥、石亨而被誣得罪,免官謫戍。憲宗恢復楊瑄、張鵬等原官,又任楊瑄為浙江按察副使,張鵬為福建按察使。
明憲宗即位後不久,命沒收大宦官曹吉祥之地為宮中莊田。這就是明朝皇莊的來歷。給事中齊莊上疏勸阻:“天子以四海為家,何必與小民爭利!”明憲宗不理。從此,勛戚、中貴之家,多奪民地為莊田。
明憲宗即位之初任用李賢為相,閣臣之中還有彭時、商輅,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也曾比較清明,但只是曇花一現,因為明憲宗鍾愛的萬貴妃開始涉政。萬貴妃即為前面所提到的萬貞兒。明憲宗即位後,心中唯戀著萬貞兒一人。此時萬貞兒已經三十五歲。明憲宗不忘萬貞兒對自己的愛護和體貼,也不因她比自己年長十七歲、顏色漸衰而嫌棄。照他心思,想冊立萬貞兒為皇后。但萬貞兒年齡比皇帝大十七歲,又是微賤的宮女,想坐上皇后寶座,幾乎是做夢。迫於禮制,明憲宗只能納萬貞兒為才人,屬於等級較低的嬪妃。成化二年(1466年),萬貞兒生皇長子,進為貴妃。此後宮中諸事,亦多由萬貞兒操持。更為少有的是,明憲宗在位二十三年,始終如一地專寵萬貴妃,成為歷史上罕見的奇事。
萬貞兒豐艷有肌,肥美似唐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每每明憲宗出遊,萬貞兒必戎服佩劍,侍立左右,頗有英氣。明憲宗顧之輒為色飛,越看越愛。後人曾經引用史籍云:“妺喜冠男子之冠,桀亡天下。”說是桀的寵妃喜喜歡穿男子的衣服,所以桀才滅亡。而萬貞兒好穿男子服裝,也為成化朝帶來了災難。但明憲宗之所以痴戀萬貞兒一生,最重要的是在他被廢太子位後最艱難的時候,萬貞兒一直在他身邊,給了他許多心靈上的安慰。
明憲宗初即帝位時,兩宮太后為替新皇帝選擇皇后人選頗費了一番心思。她們在明英宗生前親自替兒子選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認真挑選,選了王、吳、柏三人留住宮中,慢慢考察。後實在難分高下,明憲宗生母周太后便命司禮監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選定一人為皇后。牛玉道:“先帝在時曾屬意吳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當,分不出誰更美麗端莊,比較起來,似是吳女更為賢淑。”
周太后便做主替朱見深擇定吳氏為皇后。因為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錢太后當然沒有什麼意見。
誰知大婚之後,皇帝新郎並不貪戀吳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萬貞兒宮中,這使吳皇后又氣又羞。而萬貞兒仗著明憲宗的寵幸,根本不把吳皇后放在眼裡。她每次謁見吳皇后時,總是板著臉,甚至故意拿架子,這使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先礙著明憲宗的面子還隱忍著,到後來實在忍耐不住,有一次惹得吳皇后性起,命宮人將萬貞兒拖倒在地,親自取過杖來打了她幾下。
萬貞兒找到明憲宗,哭鬧不休。明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評理。萬貞兒是個有心機之人,又故意攔住明憲宗不讓去鬧,說道:“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明憲宗大怒,立即去見兩宮太后,說吳皇后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后不便說什麼。周太后勸阻道:“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
明憲宗堅持要廢,周太后溺愛兒子,只得由著他。於是,一道廢后詔書下達,命吳氏退居別宮,還將主張選吳氏為後的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在平定曹吉祥叛變中立有首功的孫鏜因為是牛玉的姻親,也被免職賦閒。
萬貞兒尚覬覦皇后之位,要皇帝丈夫替她去向太后說情。但周太后嫌萬貞兒年紀太大,且出身微賤,始終不肯應允。
過了兩個月,周太后下旨,命明憲宗冊立王氏為皇后。王皇后生性軟弱怕事,知道皇帝寵幸萬貞兒,自己更不是萬貞兒的對手,只得處處謙虛忍讓,做個傀儡皇后。史書記載,王皇后“終其身不得十幸”,然亦無所嫉妒。
成化二年(1466年),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明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又派出使者四處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偏偏天不從人願,未等滿月這位龍子竟是短命夭折,萬貞兒也從此不再有娠,但是奪取皇后之位的野心並未放棄。她就十分妒恨妃嬪們生子,如知道哪個妃嬪懷胎,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喝藥打胎。迫於萬貴妃在宮中的權勢,妃嬪們只有含淚服從。幾年過去,明憲宗一直沒有子嗣。但他並不知道是他的愛妃萬貞兒在中間搗鬼。宮廷內外、朝野上下為之憂心,明憲宗也為之愁眉不展。
成化五年(1469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明憲宗高興非凡,大事慶賀,取名祐極。第二年二月,皇子祐極突然生起病來,一天一夜後竟夭折了。宮人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發現是萬貞兒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誰也不敢去告發。
一天,明憲宗偶爾到內藏觀書,與管藏書的瑤族女子紀氏發生關係。不久後紀氏懷了身孕,萬貞兒得知後,令心腹侍婢去給紀氏喝打胎藥。那侍婢頗有良心,回來告訴萬貞兒說紀氏只是得了肚子脹,並不是懷孕。萬貞兒半信半疑。
紀氏懷胎十月後,分娩生下一個男孩兒。她知道萬貞兒的勢力,忍痛將孩子交給太監張敏,讓他抱出去將孩子淹死。張敏驚嘆道:“皇上還沒有子嗣,怎麼能輕棄骨血?”於是將孩子藏起來,暗中哺養。明憲宗廢掉的皇后吳氏知道了消息,也幫忙養育孩子。
朝廷對皇帝沒有後嗣深為關切。大臣們紛紛上奏,力請明憲宗疏遠萬貴妃,以便與宮中的其他嬪妃生育子女。雖然萬貞兒早已經年老色衰,但明憲宗對萬貞兒的感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淡,對這種請求,皇帝的答覆是:“此乃朕之私事。”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某日,明憲宗召太監張敏幫他梳頭髮,攬鏡自照,突然看見頭上已經有不少白髮,不覺發愁地嘆道:“老將至了,尚無子嗣,何以為情?”張敏鼓起勇氣道:“萬歲已有子了。”明憲宗愕然道:“朕子已亡,哪裡還有子嗣?”
張敏這才說了紀氏生子的經過。明憲宗聽說後大喜,立即派遣張敏去迎接皇子。紀氏抱著兒子大哭:“今日我兒一去,我恐怕性命難保!”
明憲宗見到兒子已經六歲,大喜過望,取名為朱祐樘,立為太子,又冊封紀氏為淑妃。朝廷上下歡天喜地,唯獨萬貞兒不高興。不久後,紀妃暴死,誰也不敢過問。明憲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張敏見紀妃被萬貞兒害死,料想自己也難逃毒手,便吞金自殺了。朱祐樘被周太后接入宮中,嚴密保護,總算得以安全長大。
萬貞兒挾恨在胸,漸漸得了肝病。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年近七十歲的萬貞兒因小事發怒,鞭打一宮女,突然氣咽痰涌,暴斃身亡。明憲宗得到消息,憂傷地道:“萬侍長去了,朕亦將去矣。”可見皇帝對萬貞兒依然情深一片。數月後,明憲宗果然因悲傷過度去世。
明憲宗崩後,身世奇特的太子朱祐樘即位,年十八歲,是為明孝宗,年號弘治,又稱弘治皇帝。而此時的大明江山,已然是千瘡百孔了。
(全文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