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王安是李惜兒舅父王永心唯一愛子。王永心被殺後,家產抄沒,家眷被逮,李惜兒便是因此而入教坊司,但獨有王安漏網——有人搶在官兵出動前,從王家帶走了他。
李惜兒亦曾多方打探表弟王安下落,但沒有任何進展。此刻聽了于謙一番話,瞪大了眼睛,顫聲問道:“難道……是于少保派人救走了安兒?”又不由自主地轉頭去看朱驥。朱驥忙道:“我對此事一無所知。”
于謙道:“這件事,除了我和具體辦事的心腹,再無旁人知道。”
李惜兒忙問道:“安兒人在哪裡?他還好嗎?”于謙道:“他在我家鄉杭州,過得很好。”
李惜兒這才知道于謙欽佩王永心忠義,想保住他唯一血脈,暗中托人救走了王安。一時熱淚盈眶,當即朝于謙盈盈下拜。
于謙忙雙手扶住她,又諄諄勸道:“你是一個有勇氣的女子,只是你以色事君,意在謀事,未免風險太大。”言外之意,無非指李惜兒有意接近迷惑皇帝,好換來為舅父平反的機緣。
李惜兒居然也不否認,應道:“是,多謝于少保提醒。小女子早得高人指點,自有良策全身而退。”
于謙一怔,但也未過多詢問。朱驥幾次看到李惜兒與仝寅在一起,疑心她口中的高人即是有“神算”之稱的仝寅。
事隔不久,李惜兒不知如何忤逆了明景帝朱祁鈺,竟被驅趕出宮,自此不知所蹤。朱驥等知情者料想她已經離開京師是非之地,到杭州去尋表弟王安了。
朱祁鈺荒yín無恥,公然迎jì女入宮,人們不敢指責皇帝,便改口咒罵李惜兒紅顏禍水,到今日方知真相——原來李惜兒並不求榮華富貴,刻意接近皇帝,只為替其舅王永心平反昭雪,而目的一旦達到,便生出去意。
自古婦人以色事君者,一旦失寵,不被處死,也要被打入冷宮,任憑容顏年華空耗老去。李惜兒從明景帝身上得到了她最想要的,還能夠全身而退,可謂一件大奇事。
有小道消息稱,李惜兒得了算命先生仝寅的指點,且未花費過一文錢,蓋因仝氏同情其遭遇。還有一種說法是,瞎子仝寅亦鍾愛美貌女子,對傾城傾國的李惜兒傾心不已,甘願為她出謀劃策,殫精竭慮。
後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將帶李惜兒入宮的鐘鼓司內官陳義、教坊司左司樂晉榮杖殺,稱:“jian邪小人,逢迎以圖富貴乃如此!”但卻未進一步追索李惜兒下落。
而神算仝寅更有奇遇。他在景泰一朝成名,在天順一朝反而眷寵更甚。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後,聽說仝寅曾預言他將要復辟,連復辟的時間都絲毫不差,大為稱奇,打算授官給仝寅,仝寅堅決推辭不要。後來仝寅父親仝清官任錦衣衛指揮僉事,將赴徐州上任。朱祁鎮聽說後,生怕仝寅會跟父親一起去徐州,連忙改仝清為錦衣衛百戶,在京師供職。皇帝對仝寅的信重,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日,源西河來到錦衣衛官署,專程向朱驥告別。第五十八代衍聖公孔彥縉新近辭世,他要即刻返回山東操辦恩師後事。
二人說了一番客套話後,忽各自莫名傷感起來。源西河道:“當初我答應瓊娘,等到師尊過世、我盡完弟子孝道後,便與她一道遠走高飛。可而今她下落不明,當日承諾,竟成一句空言……”
之前朱驥調查蔣瓊瓊失蹤一案時,聽不少人提到蔣氏與源西河走得極近,甚至源西河有意為她脫籍贖身。只是教坊司隸屬於禮部,jì女都是官jì,從良並不容易,不是有錢就行,還要取得一整套官方文書。蔣瓊瓊也不願意因為自己而壞了源西河衍聖公弟子的名頭,事情就此拖了下來。誰想蔣氏後來莫名失蹤,迄今杳無音訊,甚至不知道她到底捲入了什麼事。
對於蔣瓊瓊,朱驥自有一番難言的情愫。雖然近年來他們極少會面,但她在他心目中,始終有一席之地,且不同於妻子於璚英及兒時玩伴吳珊瑚的感覺。每每回憶起初遇時她的艷光四射、驚若天人,都會感覺做了個不可思議的夢。她縹緲,卻不虛幻,她只是靜靜在那個位置,若有若無,風輕雲淡。
自從朱驥看到蔣瓊瓊與源西河在教坊司門前交談的那一刻起,他便從蔣氏的眼神知道了她心之所系,心中雖覺澀楚,卻也為她高興。她終於有了可以託付終身的心上人,而源西河一表人才,又是名門子弟,身份尊貴,堪可配她。孰料世事無端,命運難測,她竟然就此失了蹤,再也不見芳跡。
即便朱驥不願意承認,亦清楚蔣瓊瓊已經遇難。在他心目中,總覺得是自己害死了她,如果她不是發現了什麼,趕著來告訴他,便不會遭人滅口。而今這麼長時間過去,他竟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到底是對頭太高明,還是他自己太愚笨?她在天之靈,可願意給他一點指引?
源西河見朱驥黯然神傷,便起身告辭,又順便問及楊塤失蹤的案子。朱驥搖頭道:“跟瓊娘失蹤案一樣,完全沒有頭緒。”
源西河便勸慰了幾句,抬腳欲行時,忽轉身問道:“朱指揮可認識楊國忠這個人?”
朱驥先是一怔,隨即點頭道:“當然認得。他就是……”忽揚聲叫道:“來人,將源西河拿下了。”
百戶袁彬聞聲率領校尉進來,聽長官下令擒拿衍聖公大弟子,頗為驚異。
源西河倒保持了名門子弟的風度,毫不驚慌,問道:“朱指揮為何拿我?”
朱驥道:“是不是你捉了楊塤,他是不是還活著?人在哪裡?還有楊銘和瓊娘,也都是你下的手,對不對?”
源西河神色漸漸嚴肅起來,皺眉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朱驥道:“那日楊銘去找楊塤,因楊塤醉酒,未及深入交談,當晚楊銘即遇害。後幾日,楊塤去找太監李發,之後便莫名失蹤。這兩起案子都跟你源西河有關。前一起你人就在場。後一起楊塤找的雖是李發,但李發曾受命監視國丈府,你居住的衍聖公府就在孫府對面,李發一定看到了你的什麼秘事,將之告訴了楊塤。楊塤素來極讚賞你的儀表風度,大概不能相信你竟是個齷齪偽君子,所以當面去找你對質,結果反而被你加害。”
源西河雙手一攤,道:“我是衍聖公大弟子,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殺人行兇,總該有個動機。”朱驥道:“因為你是日本人。”
楊銘因意外發現蒯玉珠的重大線索,急找楊塤商議,蒙古人穆沙及內應兩方均沒有動手,楊銘卻在關鍵時刻被滅口,真兇勢必是跟蒯玉珠一案有相關利益的人。再聯想之前日本人紫蘇冒充綁架了蒯玉珠的歹人,試圖漁翁得利,後又想出價買下蒙古人手中的蒯玉珠作為人質,就不難猜到日本人便是這利益相關方了。
這些是朱驥早已想通的問題,他只是弄不明白日本人是如何與蒙古人聯絡上的。之所以立即懷疑到源西河身上,除了那句關鍵的“楊國忠”外,還因為對方在楊銘被殺之前,差不多是最後一個見到他的人,且其證詞有矛盾之處——
按照源西河的說法,楊銘本來要設法弄醒醉酒的楊塤,卻因為臨時看到了什麼人而迅疾離去。如此,對方一定是涉及案情的人物,楊銘才會拋下楊塤離開。他既是跟蹤,應該相當警覺,又是武藝不凡的武官,就算被殺,也要經過一番搏鬥,如何會被人從背後輕而易舉地舉刀制住,再被兇手從前面一刀殺死呢?
既然證詞有疑點,那麼源西河其人就相當可疑了。但正如他所言,殺人要有動機,他殺楊銘的唯一動機,只能是他是日本人。而數年前闖入兵部官署盜取文書的男女賊人被通緝多年,始終未曾擒獲,多半便是藏身在衍聖公府中,亦能從旁佐證這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郭信手下林海被殺一案。郭信設下殺人嫁禍之計對付楊塤時,正好被路過的源西河撞見。朱公子發現後,不知源西河看到了多少,遂命林海去追殺源氏滅口。源西河一路狂奔,自稱直接逃回了衍聖公府。真正的經過應該是:林海在途中即被源西河制住,帶入衍聖公府,交由手下拷問,想弄清楚對方到底是什麼人,又在圖謀什麼事。後來林海被殺,源西河不願意被屍體玷污,遂命手下也就是那對武功高強的男女賊人棄屍,結果被巡城御史邢宥發現。惡戰一場後,二人竟仗恃武功精絕再度逃逸。
源西河是唯一能將林海和男女賊人聯繫起來的人,男女賊人既是日本人,他也必是日本人無疑了。之前諸人因他衍聖公弟子身份,從未起過疑心。而今朱驥被“楊國忠”一語警醒,立即想到源氏實有太多可疑之處。
當日楊銘被殺,大致情形應該是——楊塤因傷痛國丈孫忠過世,邀請源西河對飲,喝得酩酊大醉。剛好楊銘發現了關於蒙古內應金英的線索,當時朱驥已中毒昏迷,楊銘便趕來找楊塤商議。發現楊塤喝醉後,便要設法弄醒他。
李惜兒亦曾多方打探表弟王安下落,但沒有任何進展。此刻聽了于謙一番話,瞪大了眼睛,顫聲問道:“難道……是于少保派人救走了安兒?”又不由自主地轉頭去看朱驥。朱驥忙道:“我對此事一無所知。”
于謙道:“這件事,除了我和具體辦事的心腹,再無旁人知道。”
李惜兒忙問道:“安兒人在哪裡?他還好嗎?”于謙道:“他在我家鄉杭州,過得很好。”
李惜兒這才知道于謙欽佩王永心忠義,想保住他唯一血脈,暗中托人救走了王安。一時熱淚盈眶,當即朝于謙盈盈下拜。
于謙忙雙手扶住她,又諄諄勸道:“你是一個有勇氣的女子,只是你以色事君,意在謀事,未免風險太大。”言外之意,無非指李惜兒有意接近迷惑皇帝,好換來為舅父平反的機緣。
李惜兒居然也不否認,應道:“是,多謝于少保提醒。小女子早得高人指點,自有良策全身而退。”
于謙一怔,但也未過多詢問。朱驥幾次看到李惜兒與仝寅在一起,疑心她口中的高人即是有“神算”之稱的仝寅。
事隔不久,李惜兒不知如何忤逆了明景帝朱祁鈺,竟被驅趕出宮,自此不知所蹤。朱驥等知情者料想她已經離開京師是非之地,到杭州去尋表弟王安了。
朱祁鈺荒yín無恥,公然迎jì女入宮,人們不敢指責皇帝,便改口咒罵李惜兒紅顏禍水,到今日方知真相——原來李惜兒並不求榮華富貴,刻意接近皇帝,只為替其舅王永心平反昭雪,而目的一旦達到,便生出去意。
自古婦人以色事君者,一旦失寵,不被處死,也要被打入冷宮,任憑容顏年華空耗老去。李惜兒從明景帝身上得到了她最想要的,還能夠全身而退,可謂一件大奇事。
有小道消息稱,李惜兒得了算命先生仝寅的指點,且未花費過一文錢,蓋因仝氏同情其遭遇。還有一種說法是,瞎子仝寅亦鍾愛美貌女子,對傾城傾國的李惜兒傾心不已,甘願為她出謀劃策,殫精竭慮。
後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將帶李惜兒入宮的鐘鼓司內官陳義、教坊司左司樂晉榮杖殺,稱:“jian邪小人,逢迎以圖富貴乃如此!”但卻未進一步追索李惜兒下落。
而神算仝寅更有奇遇。他在景泰一朝成名,在天順一朝反而眷寵更甚。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後,聽說仝寅曾預言他將要復辟,連復辟的時間都絲毫不差,大為稱奇,打算授官給仝寅,仝寅堅決推辭不要。後來仝寅父親仝清官任錦衣衛指揮僉事,將赴徐州上任。朱祁鎮聽說後,生怕仝寅會跟父親一起去徐州,連忙改仝清為錦衣衛百戶,在京師供職。皇帝對仝寅的信重,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日,源西河來到錦衣衛官署,專程向朱驥告別。第五十八代衍聖公孔彥縉新近辭世,他要即刻返回山東操辦恩師後事。
二人說了一番客套話後,忽各自莫名傷感起來。源西河道:“當初我答應瓊娘,等到師尊過世、我盡完弟子孝道後,便與她一道遠走高飛。可而今她下落不明,當日承諾,竟成一句空言……”
之前朱驥調查蔣瓊瓊失蹤一案時,聽不少人提到蔣氏與源西河走得極近,甚至源西河有意為她脫籍贖身。只是教坊司隸屬於禮部,jì女都是官jì,從良並不容易,不是有錢就行,還要取得一整套官方文書。蔣瓊瓊也不願意因為自己而壞了源西河衍聖公弟子的名頭,事情就此拖了下來。誰想蔣氏後來莫名失蹤,迄今杳無音訊,甚至不知道她到底捲入了什麼事。
對於蔣瓊瓊,朱驥自有一番難言的情愫。雖然近年來他們極少會面,但她在他心目中,始終有一席之地,且不同於妻子於璚英及兒時玩伴吳珊瑚的感覺。每每回憶起初遇時她的艷光四射、驚若天人,都會感覺做了個不可思議的夢。她縹緲,卻不虛幻,她只是靜靜在那個位置,若有若無,風輕雲淡。
自從朱驥看到蔣瓊瓊與源西河在教坊司門前交談的那一刻起,他便從蔣氏的眼神知道了她心之所系,心中雖覺澀楚,卻也為她高興。她終於有了可以託付終身的心上人,而源西河一表人才,又是名門子弟,身份尊貴,堪可配她。孰料世事無端,命運難測,她竟然就此失了蹤,再也不見芳跡。
即便朱驥不願意承認,亦清楚蔣瓊瓊已經遇難。在他心目中,總覺得是自己害死了她,如果她不是發現了什麼,趕著來告訴他,便不會遭人滅口。而今這麼長時間過去,他竟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到底是對頭太高明,還是他自己太愚笨?她在天之靈,可願意給他一點指引?
源西河見朱驥黯然神傷,便起身告辭,又順便問及楊塤失蹤的案子。朱驥搖頭道:“跟瓊娘失蹤案一樣,完全沒有頭緒。”
源西河便勸慰了幾句,抬腳欲行時,忽轉身問道:“朱指揮可認識楊國忠這個人?”
朱驥先是一怔,隨即點頭道:“當然認得。他就是……”忽揚聲叫道:“來人,將源西河拿下了。”
百戶袁彬聞聲率領校尉進來,聽長官下令擒拿衍聖公大弟子,頗為驚異。
源西河倒保持了名門子弟的風度,毫不驚慌,問道:“朱指揮為何拿我?”
朱驥道:“是不是你捉了楊塤,他是不是還活著?人在哪裡?還有楊銘和瓊娘,也都是你下的手,對不對?”
源西河神色漸漸嚴肅起來,皺眉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朱驥道:“那日楊銘去找楊塤,因楊塤醉酒,未及深入交談,當晚楊銘即遇害。後幾日,楊塤去找太監李發,之後便莫名失蹤。這兩起案子都跟你源西河有關。前一起你人就在場。後一起楊塤找的雖是李發,但李發曾受命監視國丈府,你居住的衍聖公府就在孫府對面,李發一定看到了你的什麼秘事,將之告訴了楊塤。楊塤素來極讚賞你的儀表風度,大概不能相信你竟是個齷齪偽君子,所以當面去找你對質,結果反而被你加害。”
源西河雙手一攤,道:“我是衍聖公大弟子,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殺人行兇,總該有個動機。”朱驥道:“因為你是日本人。”
楊銘因意外發現蒯玉珠的重大線索,急找楊塤商議,蒙古人穆沙及內應兩方均沒有動手,楊銘卻在關鍵時刻被滅口,真兇勢必是跟蒯玉珠一案有相關利益的人。再聯想之前日本人紫蘇冒充綁架了蒯玉珠的歹人,試圖漁翁得利,後又想出價買下蒙古人手中的蒯玉珠作為人質,就不難猜到日本人便是這利益相關方了。
這些是朱驥早已想通的問題,他只是弄不明白日本人是如何與蒙古人聯絡上的。之所以立即懷疑到源西河身上,除了那句關鍵的“楊國忠”外,還因為對方在楊銘被殺之前,差不多是最後一個見到他的人,且其證詞有矛盾之處——
按照源西河的說法,楊銘本來要設法弄醒醉酒的楊塤,卻因為臨時看到了什麼人而迅疾離去。如此,對方一定是涉及案情的人物,楊銘才會拋下楊塤離開。他既是跟蹤,應該相當警覺,又是武藝不凡的武官,就算被殺,也要經過一番搏鬥,如何會被人從背後輕而易舉地舉刀制住,再被兇手從前面一刀殺死呢?
既然證詞有疑點,那麼源西河其人就相當可疑了。但正如他所言,殺人要有動機,他殺楊銘的唯一動機,只能是他是日本人。而數年前闖入兵部官署盜取文書的男女賊人被通緝多年,始終未曾擒獲,多半便是藏身在衍聖公府中,亦能從旁佐證這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郭信手下林海被殺一案。郭信設下殺人嫁禍之計對付楊塤時,正好被路過的源西河撞見。朱公子發現後,不知源西河看到了多少,遂命林海去追殺源氏滅口。源西河一路狂奔,自稱直接逃回了衍聖公府。真正的經過應該是:林海在途中即被源西河制住,帶入衍聖公府,交由手下拷問,想弄清楚對方到底是什麼人,又在圖謀什麼事。後來林海被殺,源西河不願意被屍體玷污,遂命手下也就是那對武功高強的男女賊人棄屍,結果被巡城御史邢宥發現。惡戰一場後,二人竟仗恃武功精絕再度逃逸。
源西河是唯一能將林海和男女賊人聯繫起來的人,男女賊人既是日本人,他也必是日本人無疑了。之前諸人因他衍聖公弟子身份,從未起過疑心。而今朱驥被“楊國忠”一語警醒,立即想到源氏實有太多可疑之處。
當日楊銘被殺,大致情形應該是——楊塤因傷痛國丈孫忠過世,邀請源西河對飲,喝得酩酊大醉。剛好楊銘發現了關於蒙古內應金英的線索,當時朱驥已中毒昏迷,楊銘便趕來找楊塤商議。發現楊塤喝醉後,便要設法弄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