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愛爾蘭簡直如同人間地獄,許多人都受不了愛爾蘭的痛苦生活,紛紛逃往海外。最可怕的就是十九世紀的大饑荒,數百萬人因飢餓而死,也有數百萬人逃往海外。目前,據說世界各地有超過一千萬人的愛爾蘭後裔,這些人都是當時逃離愛爾蘭的後代子孫。

  於是,民間紛紛展開運動,試圖擺脫英國統治。沃勒福·唐恩(Wolfe Tone)、羅伯特·埃米特(Robert Emmet)、丹尼爾·歐康諾(Daniel O'Connell)——他們都無法如願達成目標,但這種精神卻延續下來,於是就誕生了IRB,也就是目前的IRA和NCF的前身。

  IRB也稱為“費尼恩(Finian)團”,在愛爾蘭和紐約都有設立分部。“費尼恩團”的名字來自於以前凱爾特騎士團的名字“費安南(Fianna)” 。當時,費尼恩團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放愛爾蘭,並擺脫英國的統治。由於美國也有費尼恩團的組織,並不缺乏武器彈藥的支援,於是自然經常上演武力衝突。但他們永遠都是少數派,每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之後雖然發生了很多事,然而,愛爾蘭和英國之間的關係始終沒變,IRB也成為歷史的配角。然後,就發生了一九一六年的復活節起義。

  四月二十四日,派屈克·皮爾斯(Patrick Pearse)和詹姆士·克隆尼(James Connolly)等人率領的這場起義占領了許多公共設施,令英國政府慌了手腳。皮爾斯等人在歐康諾大道的郵局門口大聲朗讀了《建立愛爾蘭共和國宣言》。IRB也是這場起義的主要成員,英國則出動軍艦鎮壓這場叛亂,處死了主謀。

  “葉慈的詩有提到這場起義,”凱特說:“他在詩中,用‘一個可怕的美麗誕生了’來形容。”

  傑瑞點點頭。

  ——起義雖然再次失敗,卻凝聚了想要脫離英國獨立的有志之士的共識。之前,不認同IRB的天主教會也對處死主謀一事公開譴責,正式拉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

  復活節起義中倖存的伊蒙·德·波雷拉(Eamon De Valera)和麥可·科林斯(Mi插el Collins)指揮了這場獨立戰爭,在天才科林斯的領導下,打了一場徹底的游擊戰,最後戰勝了英國。休戰後,雙方進行談判,英國在談判時發揮了狡詐的本性,他們放棄了南愛爾蘭的支持民眾,提出讓新教徒占多數的北部六州留在英國,並釋出南方二十六州的自治權。當然,所有人都表示反對,但參加談判的科林斯沒有選擇的餘地。落入英國陷阱的科林斯只能在條約上簽了名。

  科林斯和德·波雷拉為了是否同意這個條約而意見分岐,也因此發動了內戰。科林斯雖然在內戰中遭到暗殺,但最終還是贊成條約派獲勝,除了北部六個州以外,其他的州成立了愛爾蘭自由邦。這時,“北愛爾蘭”這個特殊的地區才就此誕生。

  就像之前所說的,這個問題牽涉到“英國和愛爾蘭”、“新教和天主教”的對立。南部二十六個州成立了愛爾蘭共和國,成為天主教國家,但北部六州依然在英國的控制下,由新教徒掌握實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愛爾蘭不可能支持英國,因此保持中立。其實,邱吉爾曾經向德·波雷拉提議:“只要戰爭時選擇和聯合國站在同一戰線,就接受南北愛爾蘭的統一”,然而卻遭到德·波雷拉的拒絕。這也成為愛爾蘭近代史上最大的失敗,使德·波雷拉遭到後世的唾棄。不過即使愛爾蘭同意參戰,英國也未必會遵守諾言。就像大戰後的巴勒斯坦一樣,英國一定會找出理由,死抓著北愛爾蘭不放。

  總之,愛爾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貫徹了中立的立場。但在戰後,也沒有體會到戰勝國的甜美滋味,經濟始終處於衰退不振的狀態。相反的,屬於英國的北愛爾蘭因為戰爭需求的關係,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豐衣足食的北愛爾蘭中,新教徒的上位者當然不想放棄既得利益,所以,千方百計對天主教徒採取不公平的待遇,避免影響自己的地位。因為,一旦天主教獲得力量,使南北愛爾蘭統一,他們就會喪失目前的身分地位。他們甚至影響選舉,使自己在選舉中獲得最大利益。

  在治安方面,他們掌握了警察等司法權,可以為所欲為。他們用暴力鎮壓天主教徒的暴動,但對於新教徒的暴動卻視若無睹,在這種情況下,只有IRA和NCF保護天主教徒。他們是一支“弱者的軍隊”,支持著天主教居民。如今,這種活動正朝向北愛爾蘭獨立、擺脫英國,和愛爾蘭統一的方向發展。新教徒們也死命想要保證自己的權益,甚至不惜利用非正規軍進行恐怖活動。從六〇年代至今,血腥的紛爭持續不斷。我不知道國外媒體是如何加以報導的,但除了IRA和NCF以外,還有其他的恐怖組織,不,新教徒的恐怖組織所做的事更是令人髮指。

  目前,IRA和NCF同時從事恐怖活動和政治活動,IRA擁有名為新芬黨的政治組織,有亞當斯和麥克吉內斯議員;NCF也有愛爾蘭民主統一黨,選出了萊安和歐康諾議員。當然,民主主義是少數服從多數,他們幾名議員並無法動搖英國對北愛爾蘭的統治,但他們以議員的身分出現在媒體時,就可以讓世人了解,IRA和NCF並非只是暴力恐怖組織而已,而是具有以歷史為基礎的政治團體:他們不光是蒙面持槍的恐怖份子,更是可以穿西裝、打領帶,進行理性談判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