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準備在首都西北向瓜達拉馬山區叛軍山上防線發動進攻,為了切斷敵人的增 援路線,派美國志願人員羅伯特·喬丹到敵後深山中和游擊隊接上關係,等 戰鬥一打響,就炸毀一座鐵橋。 喬丹在老嚮導安塞爾莫的引導下,與住在山谷下面山邊洞裡的一夥游擊 隊取得了聯繫,並與他們為伍。游擊隊員的 “士氣”很低。他們的領袖巴勃 羅當年曾是個馬販子,給部隊和鬥牛場供應馬匹,後來在鬥牛場做幫手時結 識了和鬥牛士菲尼托同居的比拉爾,菲尼托被牛挑死後,比拉爾就跟巴勃羅 待在一起。革命爆發時,巴勃羅在家鄉率領群眾包圍了民防軍的兵營,逮捕 了所有的法西斯分子,並將他們處死。但三天後,遭到反動軍隊的反撲,巴 勃羅和他的隊伍被迫撤到深山中打游擊。一年來,他們襲擊了幾次敵人的據 點,炸了一次火車,弄到幾匹馬。巴勃羅開始酗酒,意氣日益消沉,只求能 在這山里混下去。當他得知喬丹的來意時,他深知炸了橋就會迫使他放棄他 的藏身之地,他明白離開這裡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沒有足夠的馬匹供大夥騎。 於是他當場提出他所謂的狐狸的原則:要在一個地區待得下去,就只能到別 的地區去活動,不然就會被敵人趕走。巴勃羅的女人比拉爾熱情豪爽,她眼 看著巴勃羅逐漸墮落成一個鼠目寸光的酒鬼和膽小鬼,心裡非常不滿。於是 在當天晚上大家聚集在山洞裡時,比拉爾帶頭反對巴勃羅,贊成炸橋,大家 一致表態支持她。但是喬丹犯了一個戰術上的錯誤,未能殺死巴勃羅,儘管 大家都指望他能做到這一點。後來,當巴勃羅喝了一天的酒,又與游擊隊員 們發生爭吵時,喬丹也同意殺他了。然而巴勃羅偷聽了他的話,他聲稱他已 經制訂好了撤退的計劃,因為要解凍了,他們的行動最終可能實行。這時新 的災難又來了,一個法西斯騎兵迷了路,意外地衝進游擊隊的營地,他們不 得不將他打死,這樣肯定會引起敵人的注意,他們一定會派人來找他。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游擊隊領袖艾爾·索多曾經答應派四個靠得住的人 來支持喬丹。當艾爾·索多帶著他盜竊的馬匹跨過雪地歸來時,被敵人的騎 兵追蹤。他們把守山頂,將敵人消滅。但法西斯又派轟炸機進行猛烈攻擊, 他們不幸中彈身亡。安塞爾莫從城裡帶回消息說,咖啡館裡盛傳戈爾茲將軍 的進攻計劃和法西斯的反攻。喬丹派信使警告戈爾茲將軍儘可能取消進攻計 劃。然而,在沒有接到新的命令之前,喬丹還得繼續按計劃行動。當天晚上 一直想阻繞這次行動的巴勃羅帶著喬丹的雷管不見了。第二天早上他回來後 承認他曾一度膽怯,現在準備幫助喬丹用由手榴彈臨時湊起來的起爆劑來執 行任務。信使未能及時到達戈爾茲將軍的司令部,沒有使他取消原定的作戰 計劃。當忠於共和國的轟炸機發起進攻時,喬丹和巴勃羅的隊伍炸掉了橋樑 和崗哨。在撤退時,喬丹走在最後面,他負了重傷,他用衝鋒鎗掩護游擊隊 的撤退,最後不幸以身殉職。 在這個故事中還穿插了一條副線:喬丹和瑪麗亞的戀愛。喬丹到達營地 的頭天下午,瑪麗亞端來飯食時,他們倆就一見鍾情了。瑪麗亞是個苦命的 孩子,她的父母被民防軍槍殺了,自己隨後被長槍黨匪徒們剪掉了頭髮,然 後遭到輪姦。當瑪麗亞被解往南方時,火車半路上被炸,比拉爾吩咐將她帶 回營地,做了她的保護人。為了治療瑪麗亞心靈和肉體上的創傷,比拉爾成 全了這對年輕人的愛情,是她把瑪麗亞送到喬丹的睡袋中。在山洞的那三天, 比拉爾教導瑪麗亞作為喬丹的妻子應盡的責任。比拉爾還擅長看相,已經在 喬丹的手紋中看出了死亡的徵兆。為了喬丹,同時也是為了瑪麗亞,她毅然 促成他們的結合。
這個戀愛故事在小說中只是個浪漫主義的次要情節,但它在豐富喬丹與 其他人物之間的關係的結構上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它使喬丹對巴勃羅隊伍 的可靠性更加不安,因為巴勃羅早已對瑪麗亞居心叵測,只是有比拉爾在, 他才不敢妄動。喬丹深知,他和瑪麗亞的相愛,將使他面臨巴勃羅進一步的 背叛。瑪麗亞曾經是喬丹與比拉爾之間的紐帶,他們因為對這個女孩子懷有 共同的感情而加固了彼此的關係。但是也不完全是這樣,在這一點上也曾一 度引起了他們之間關係的緊張,直到比拉爾最後放棄了對瑪麗亞的控制。 當這場戀愛強烈地震撼著喬丹時,實際上它已經協助擴展了小說中涉及 情況的範圍。剛開始時,喬丹雖然知道此行任務艱險,凶多吉少,但他認為 “只要炸掉橋,送命不送命關係不大”。當瑪麗亞出現後,這一問題就變得 複雜了。他憧憬著和瑪麗亞一起到馬德里度假,甚至戰後帶她回蒙大拿,做 他的妻子。從這一點上,他的思想迅速地展開,回顧了他過去的生活。 十二年來,羅伯特·喬丹這位美國蒙大拿大學西班牙語系的青年教師, 經常到西班牙度假,尋訪名勝古蹟,走遍了西班牙大地,他了解和熱愛這個 國家和她的人民。他痛恨法西斯主義,1936年夏天,他向校方請了一年假, 志願赴西班牙,懷著 “為全世界被壓迫人們鞠躬盡瘁的感情”,“反對所有 的暴政,為你所信仰的一切,為你理想的新世界而鬥爭”。他參加了馬德里 保衛戰,後來轉到西部敵後搞爆破,炸火車和鐵橋。他的祖父是美國南北戰 爭時期北軍的騎兵軍官,他從小深受其薰陶和影響,他認為他現在表現出來 的勇氣是秉承其祖的。在戰鬥中,他服從命令,機智勇敢,忘我地為保衛西 班牙共和事業貢獻力量。當他接受戈爾茲將軍交給的炸橋任務時,儘管他深 知這項任務艱巨異常,但他還是接受了,並想方設法去完成它。雖然喬丹不 是共產黨人,但他能把西班牙的共和事業同自己及人類命運聯繫起來,妥善 地處理了個人與全局、感情與理智的關係,為完成任務創造了條件。 尤其令喬丹思想難以平靜的是對瑪麗亞的愛情,他必須在個人幸福和社 會責任之間作出選擇。一方面,喬丹以自己的愛情給瑪麗亞帶來了希望,使 她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氣;但另一方面,瑪麗亞的美也給喬丹帶來了 “生” 的欲望。以至於喬丹看見她,感到自己的喉嚨都哽塞了。喬丹需要瑪麗亞, 但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這導致他堅定不移地去完全任務卻又不願意去迎接 一個英雄的死亡: “然而他巴不得活在人間。他願意欣然放棄英雄或烈士的 結局。他不想打一場德摩比利式的保衛戰,也不想當橋頭阻敵的羅馬壯士霍 拉修斯,更不想成為那個用手指堵塞堤壩窟窿的荷蘭孩子。不,他樂意和瑪 麗亞一起生活。說得最簡單,就是這樣。他樂意和她共度一段漫長的歲月”。 喬丹心中無法平靜,他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他忘不了瑪麗亞的不幸 遭遇,忘不了比拉爾對法西斯的殘忍的痛斥。他更想起了他的祖父,一位英 勇的老兵,他曾經把為自由而戰的艱苦歲月當成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而自 己身邊的這些樸實的游擊隊員,象安塞爾莫老人、費爾南多、拉菲爾,也甘 願為了民主事業犧牲一切。在喬丹的理智和感情的衝突過程中,理智得到了 肯定,感情也因此升華。在炸橋行動中,喬丹腿部受了重傷,他不願意連累 大家,決意獨自留下掩護大家撤退。他伏在松林高地上,無依無助地、毫不 畏懼地面臨著死亡: “我為自己信仰的事業已經戰鬥了一年。我們如果在這 兒獲勝,在每個地方就都能獲勝。世界是個美好的地方,值得為之戰鬥,我 多麼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啊。你很走運,他對自己說,你度過了這樣美好的 一生。你度過的一生和你祖父的一樣美好,雖然時間沒有他的那麼長。憑著
這個戀愛故事在小說中只是個浪漫主義的次要情節,但它在豐富喬丹與 其他人物之間的關係的結構上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它使喬丹對巴勃羅隊伍 的可靠性更加不安,因為巴勃羅早已對瑪麗亞居心叵測,只是有比拉爾在, 他才不敢妄動。喬丹深知,他和瑪麗亞的相愛,將使他面臨巴勃羅進一步的 背叛。瑪麗亞曾經是喬丹與比拉爾之間的紐帶,他們因為對這個女孩子懷有 共同的感情而加固了彼此的關係。但是也不完全是這樣,在這一點上也曾一 度引起了他們之間關係的緊張,直到比拉爾最後放棄了對瑪麗亞的控制。 當這場戀愛強烈地震撼著喬丹時,實際上它已經協助擴展了小說中涉及 情況的範圍。剛開始時,喬丹雖然知道此行任務艱險,凶多吉少,但他認為 “只要炸掉橋,送命不送命關係不大”。當瑪麗亞出現後,這一問題就變得 複雜了。他憧憬著和瑪麗亞一起到馬德里度假,甚至戰後帶她回蒙大拿,做 他的妻子。從這一點上,他的思想迅速地展開,回顧了他過去的生活。 十二年來,羅伯特·喬丹這位美國蒙大拿大學西班牙語系的青年教師, 經常到西班牙度假,尋訪名勝古蹟,走遍了西班牙大地,他了解和熱愛這個 國家和她的人民。他痛恨法西斯主義,1936年夏天,他向校方請了一年假, 志願赴西班牙,懷著 “為全世界被壓迫人們鞠躬盡瘁的感情”,“反對所有 的暴政,為你所信仰的一切,為你理想的新世界而鬥爭”。他參加了馬德里 保衛戰,後來轉到西部敵後搞爆破,炸火車和鐵橋。他的祖父是美國南北戰 爭時期北軍的騎兵軍官,他從小深受其薰陶和影響,他認為他現在表現出來 的勇氣是秉承其祖的。在戰鬥中,他服從命令,機智勇敢,忘我地為保衛西 班牙共和事業貢獻力量。當他接受戈爾茲將軍交給的炸橋任務時,儘管他深 知這項任務艱巨異常,但他還是接受了,並想方設法去完成它。雖然喬丹不 是共產黨人,但他能把西班牙的共和事業同自己及人類命運聯繫起來,妥善 地處理了個人與全局、感情與理智的關係,為完成任務創造了條件。 尤其令喬丹思想難以平靜的是對瑪麗亞的愛情,他必須在個人幸福和社 會責任之間作出選擇。一方面,喬丹以自己的愛情給瑪麗亞帶來了希望,使 她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氣;但另一方面,瑪麗亞的美也給喬丹帶來了 “生” 的欲望。以至於喬丹看見她,感到自己的喉嚨都哽塞了。喬丹需要瑪麗亞, 但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這導致他堅定不移地去完全任務卻又不願意去迎接 一個英雄的死亡: “然而他巴不得活在人間。他願意欣然放棄英雄或烈士的 結局。他不想打一場德摩比利式的保衛戰,也不想當橋頭阻敵的羅馬壯士霍 拉修斯,更不想成為那個用手指堵塞堤壩窟窿的荷蘭孩子。不,他樂意和瑪 麗亞一起生活。說得最簡單,就是這樣。他樂意和她共度一段漫長的歲月”。 喬丹心中無法平靜,他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他忘不了瑪麗亞的不幸 遭遇,忘不了比拉爾對法西斯的殘忍的痛斥。他更想起了他的祖父,一位英 勇的老兵,他曾經把為自由而戰的艱苦歲月當成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而自 己身邊的這些樸實的游擊隊員,象安塞爾莫老人、費爾南多、拉菲爾,也甘 願為了民主事業犧牲一切。在喬丹的理智和感情的衝突過程中,理智得到了 肯定,感情也因此升華。在炸橋行動中,喬丹腿部受了重傷,他不願意連累 大家,決意獨自留下掩護大家撤退。他伏在松林高地上,無依無助地、毫不 畏懼地面臨著死亡: “我為自己信仰的事業已經戰鬥了一年。我們如果在這 兒獲勝,在每個地方就都能獲勝。世界是個美好的地方,值得為之戰鬥,我 多麼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啊。你很走運,他對自己說,你度過了這樣美好的 一生。你度過的一生和你祖父的一樣美好,雖然時間沒有他的那麼長。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