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傑克無法保持完整的人格,只能象科恩那樣為她服務。他甚至願意由她 把自己當作皮條來利用,讓她用自己的朋友蒙托雅來羞辱自己,腐蝕羅莫洛, 從而使整個狂歡節失去了意義。 布萊特出於一時狂熱,愛上了年輕的鬥牛士皮得羅,但是冷靜下來後, 終於發現兩人年齡相差懸殊,不得不把他打發走,她覺得這樣至少能避免去 做 “一隻糟蹋孩子的母狗”。她獨自呆在馬德里的旅館裡,準備召回傑克。 這時傑克在聖賽巴斯萊恩,他正試圖恢復自己的尊嚴。但是一接到布蒂特的 電報,他立即又象科恩一樣了,準備為他的情人效勞,將自尊心拋在腦後。 在馬德里,傑克徹底幻滅了。他現在才意識到:布萊特不可能恢復自己 失去的女性氣質,也不可能和一個好男人同居而不摧毀他。這就意味著:即 使傑克沒有喪失性愛能力,他與布萊特也不會成為一對真正的愛人。全書在 濃重的悲觀主義和哀傷痛苦的情調中結束: “唉,傑克,”布萊特說,“我們要能在一起該多好。” 前面,有個穿著卡其制服的騎警在指揮交通。他舉起警棍。車 子突然慢下來,使布萊特緊偎在我身上。 “是啊,”我說。“這麼想想不也很好嗎?” 應該指出的是,這裡的警察具有象徵意義,他象徵著戰爭以及製造戰爭 的社會,因為他有力量命令情人們的汽車停下,又能剝奪他們正常的性別角 色。傑克和他的同代人已經到了最清醒的時刻,他們都不能去愛。 總之,書中的人物一事無成,他們的生命仿佛是一場空,就象魯迅的《在 酒樓上》所形容的那樣: “……蜂子或蠅子停在一個地方,給什麼來一嚇, 即刻飛去了,但是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在未來的人 生旅途上,只有皮得羅能顯示出力量和希望。 在這本書的扉頁上,海明威用了兩段題詞。一段是女作家格特魯德·斯 泰因說過的話: “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但海明威認為這只是句聽上去很 入耳的空話,他否認這是他的創作意圖。他又引用 《聖經·傳道書》的一段 話來加以糾正: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 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 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海有威寫 信告訴他的編輯麥克斯威·柏金斯,說這本小說的真正寓意是 “他卻永遠長 存”。儘管讀者最強烈的感覺不是大地永遠存在,而是所有動作的周而復始, 徒勞無益,但這部小說依然完美而有意義,也是海明威最優秀的小說之一。

  《永別了,武器》 二十年代是海明威由一名文學青年成長為一位著名作家的重要時期。他 先後推出了兩個短篇小說集 《在我們的時代里》(1925年)和 《沒有女人的 男人》 (1927年),一個中篇 《春潮》(1926年),兩個長篇 《太陽照樣升 起》 (1926年)和 《永別了,武器》,(1929年),除了 《春潮》不盡人意 外,其它的都是成功之作。毫無疑問,繼 《太陽照樣升起》之後的《永別了, 武器》,是海明威二十年代創作的一個頂峰。 海明威寫 《太陽照樣升起》只用了六個星期的時間,而寫《永別了,武 器》則用了六個月的時間,他反覆修改刪節,甚至重寫,據說結尾就寫了十 七次,表現出極其嚴肅的創作態度。1948年海明威在新版的序言中回憶說: “在我寫初稿期間,我的第二個兒子派屈克通過剖腹產在堪薩斯城出生; 在我重寫的時候,我父親在伊利諾斯州的橡樹園自殺……。我記得發生的一 切事件,記得所有我們居住過的地方,記得那一年我們度過的美好時刻和不 幸時刻。但是我更清楚地記得生活在作品裡,記著描寫作品裡每天發生的事 件。描寫鄉間、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時,我比任何時候都更感高興。每天我都 把作品從頭讀到我要繼續寫下去的地方,而且每天我停下來的時候,我都感 到寫得順手,知道下一步寫什麼事情。作品是一場悲劇這個事實並不使我感 到不快,因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場悲劇,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個結果。但是, 發現你能夠寫出某些事件,真實地創作使你讀起來感到高興的作品,而且為 此你天天都在工作,確實是我所經歷過的最愉快的事情。除此之外,任何別 的事情都無關緊要。” 《永別了,武器》的英文名字是《A Farewell to Arms》,可作兩種解 釋:一是 “永別了,武器”,二是“永別了,懷抱”,它暗示了兩個主題, 戰爭和愛情。曾經也有人將它譯作 《戰地春夢》。 這篇小說是海明威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反思的一個延續。美國青年弗 雷德里克·亨利滿懷熱情地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作為一名救護隊的志 願人員來到義大利前線,他的軍銜是中尉。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亨利的朋 友雷那蒂軍醫把英國籍護士凱薩琳·巴克萊小姐介紹給他。巴克萊小姐 “金 黃的頭髮,皮膚給陽光曬成黃褐色,灰色的眼睛。”亨利認為她相當迷人。 但在交往過程中,亨利對愛情的態度是消極的,他覺得他並非真正愛巴克萊 小姐:“我親一親她那一對合攏的眼睛,我心裡想,她大概有點瘋瘋癲癲的。 就是有點神經也沒有關係,我何必計較這個。這總比每天晚上逛窯子好得 多,……”在他看來,他和巴克萊小姐之間的關係只是一種性的消遣而已。 巴克萊小姐有過未婚夫,但不久前在法國戰場上陣亡了,在這種背景下,巴 克萊小姐儘管需要愛情,但也不敢抱過多的幻想。戰爭使這兩個精神空虛的 青年成為一對戀人,但戰爭又不允許他們嚴肅認真地面對愛情的出現。 亨利接到了出發的命令,他和巴克萊小姐匆匆告別,巴克萊小姐送給他 一個聖安東尼像,亨利把它塞在襯衫裡面,不久就將這事兒忘了。亨利隨部 隊在一處磚場隱蔽起來,他和幾個救護車司機談論戰況。在交談過程中,大 伙兒漸漸流露出厭戰情緒,亨利覺得戰爭雖然不好,但總得打完才是。他說: “如果只有一方面停止戰爭,戰爭還是要繼續下去的。如果我們停住不打, 一定更糟糕。”司機巴西尼反駁他說: “沒有比戰爭更糟糕的事情了。”就 在他們爭論時,敵人的炮彈不斷落在磚場附近,傳來一陣陣爆炸聲。當他們

  在掩蔽壕里吃飯時,一發炮彈落了下來,亨利的腿被炸傷了,巴西尼因傷勢 過重而死去。 亨利住進了一家野戰醫院。雷那蒂來看他,還說要給他“弄個英國獎章”, 亨利對這種隨便頒發獎章的狀況感到驚奇。後來他們又談起巴克萊小姐和女 人的事。傍晚,一位教士來看亨利,談到了有關戰爭、上帝和愛的問題。不 久,亨利轉到了米蘭的美國醫院,在這裡他與巴克萊小姐再度重逢,在巴克 萊小的美麗和溫柔的感召下,亨利開始感到真正的愛情了,他想: “天知道 我本不想愛她。我本不想愛什麼人。但是天知道我現在可愛上她了……”他 覺得非常愉快幸福。亨利在這家醫院裡一邊養傷,一邊繼續著和巴克萊的愛 情, “夜間除了凱薩琳工作時間以外,我們都是在一起的。我很愛她,她也 愛我。我白天睡覺,我們醒時互相通信札……”亨利能走動時,他們便在公 園裡趕馬車玩。他們談到了結婚的問題,但一方面巴克萊小姐會因此而被調 離,另一方面還得遵守義大利的法律和繁雜的禮節,因此未能實現。 亨利的傷痊癒後就接到了返回前線的通知。臨別之際,巴克萊告訴亨利 她已經有了三個月的身孕了,這使得他們的分手與上次大不相同。亨利在旅 館租了一間房子,巴克萊精心地把它布置得十分溫馨。他們談論孩子和戰爭, 這是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他們在相互安慰中又匆匆分別了。 這次重返前線後,亨利對戰爭的認識更加清醒了。 “我每逢聽見人家提 起神聖、光榮、犧牲,這些空泛的字眼,總覺得不好意思……我觀察了好久, 可沒看到什麼神聖的,所謂光榮的事物,並沒有什麼光榮,所謂犧牲,那就 象芝加哥的屠宰場,只不過這裡屠宰好的肉不是裝進罐頭,而是掩埋掉罷 了。”到前線不久,德奧軍隊突破了意軍北面的陣地,沿著山谷直衝下來, 意軍狼狽地潰退下來。亨利率領的救護車隊加入了大撤退的行列。 在連綿不斷的秋雨中,許多從附近鄉間小徑上來的農民也和部隊混雜在 一起,馬車、雞鴨、縫紉機、狗、汽車、人群一片混亂。由於敵機轟炸公路, 救護車隊屢屢受阻,再加上道路泥濘,有的車輛已經陷入泥中。兩名搭車的 工兵見勢不妙企圖逃走,亨利開槍擊傷了其中一個。司機波尼羅接著將這個 受傷的逃兵擊斃了。亨利他們不得不棄車步行,他們沿著鐵路走去。途中一 人被遠處射來的子彈打死,而司機波尼羅這次也逃跑了。在撤退隊伍中,士 兵們厭戰情緒十分強烈,不斷出現“打倒軍官”、“和平萬歲”、“回家去” 等口號,很多士兵甚至還扔掉了自己的步槍。 在塔利亞門托河大橋,亨利發現意軍的憲兵在橋頭檢查過橋的官兵。所 有軍官都被抓起來進行審問,有一名中校因 “擅離部隊”被憲兵槍決了。見 此情形亨利毅然跳河脫身。他漂浮到聖維多的對岸,上岸後他摘掉了星徽, 爬上了一列開往美斯特列的火車。火車開進米蘭車站時,亨利跳下車去醫院 找巴克萊小姐,但巴克萊小姐到施特雷沙去了。 在施特雷沙的巴羅美島大旅館,亨利和巴克萊度過了一段蜜月般的日 子。 “……那時心情,好比我們回了家,不再感覺孤獨,夜間醒來,愛人仍 在並沒有發覺夢醒人去;除了這以外,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實的。”然而好景 不長,地方治安部門發覺亨利是 “擅離職守”的軍官,決定逮捕他。在旅館 夥計的協助下,亨利和巴克萊乘小船划過日內瓦湖,逃往瑞士。不久,巴克 萊小姐快要臨產了,他們從一個小鎮搬到洛桑。在一家醫院裡,巴克萊終因 難產而死。故事在這裡嘎然而止。 戀愛和戰爭雖然常在同一部書里出現,但未必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常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