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小說持續暢銷,評論家們高唱讚歌,認為海明威的創作已經成熟,達到了新 的高度。小說不僅使海明威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額稿酬,而且不久即被改編 成話劇和電影,搬上了舞台和銀幕。 多次患病和遭遇意外事故,加上經常酗酒 (海明威從未醉過)帶來的體 力損耗,使海明威不得不經常臥床休息。然而,傳奇式的個人經歷,超凡脫 俗的藝術才華,激動人心的火爆的素材,準確表達同代人觀點的能力。使海 明威的創作光彩奪目,令世人矚目。 如果說 《永別了,武器》贏得了幾乎廣泛一致的讚譽的話,那麼,接下 來的 《午後之死》引起的卻是激烈的爭論。這部小說出版於1932年9月23 日,是介紹西班牙文化,特別是介紹鬥牛的經典之作。鬥牛作為一種非基督 教、充滿血腥味的暴力表演活動,本身就存在不同的看法。 《午後之死》盡 管第一次就印刷了一萬多冊, (這在當時的美國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但 它對鬥牛的欣喜若狂的吹捧,惹惱了反對鬥牛的人,引起了評論家的嚴厲批 評。他們指責海明威在這本 “鬥牛指南”中,塑造了一批狂妄自大的粗俗莽 漢,這些人以他們男子漢的氣概和睪丸的大小去衡量別人。最惡毒的批評來 自馬克斯·伊斯門,這位早在1922年在熱那亞就認識海明威的文人,攻擊海 明威對鬥牛時那種野蠻、卑鄙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情形的嗜好,是 “少年傳奇 式的熱情奔放和傷感”,他進而謾罵海明威性無能,海明威的文學風格是“人 們也許會稱之為胸前戴著假汗毛的文學風格”。海明威對此怒氣沖沖。1937 年8月,海明威在帕金斯的編輯部偶然遇到伊斯門,立即展示了自己多毛的 胸部,並用拳頭狠狠地教訓了這個 “令人作嘔”的“下流傢伙”。 嚴格地講,海明威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曾經說過: “我是一個天生的 樂天派,所以我生活過得愉快,我熱愛我的妻子和孩子,熱愛海洋,熱愛讀 書和寫作,熱愛一切美好的畫,與此同時,也欣賞酒吧生活和妓女,樂於承 擔責任,支付帳單等等混合在一起的其它各色各樣的樂趣。”成名後的海明 威竭力使藝術和運動融為一體,使作家敏銳的感覺、洞察力和剛勇的運動技 巧融為一體,使孤獨的自我和公眾心目中的文學英雄融為一體。或許是為聲 名所累,在自己的私生活成為新聞界和公眾所關注的中心以後,海明威性格 中消極的一面開始作怪,他大勢渲染、誇張了以往的生活經歷。他誇誇其談, 愛擺架子。為了滿足人們對他的最高期望,他為自己編造了許多富於開拓進 取精神的傳說和神話,而且他自己似乎也相信這些傳說和神話,以至於現實 生活中的真實的海明威隱藏到了那神話般的海明威形象的巨大的陰影里。他 為自己取了 “爸爸”這個綽號,而且很樂意讓人們這樣稱呼他。當然,自高 自大的海明威也意識到了編造謊言帶來的巨大危險,意識到了有負眾望的狀 況,他為此坦率地對朋友說: “我只願作為一個作家,而不要被認為是一個 打過仗的人、酒吧間的打手、槍手、惡作劇者或者酒鬼。我希望能成為一個 正直的作家,並希望別人這樣評價我。” 在基韋斯特島上的海明威,除了勤奮創作、在公眾和新聞界面前塑造文 學英雄形象、編造海明威傳奇之外,也經常去華麗的酒吧間大喝特喝走私的 威士忌酒,在一群又一群的崇拜者中間侃侃而談;頻繁地外出旅行,包括重 返巴黎和馬德里,尋找昔日的友誼和欣賞鬥牛。然而,最令海明威著迷的是 海上釣魚和非洲打獵。 對海明威來說,近海釣魚已經不過癮了,他所喜愛的,是自己駕船去深 海垂釣。1934年5月,海明威有了自己的漁船“皮拉爾”號,此後,他更加
熱衷於邀請朋友們一起坐著他的船去捕魚。他捕魚的範圍從基韋斯特一直延 伸到駕快艇的有錢人能夠達到的任何地方。儘管有的人心懷惡意地嘲笑 “厄 內斯特只不過是一個漁販子”,但海明威的釣魚技巧還是很不錯的,每次出 海,他都能有所收穫,有時甚至是滿載而歸。最讓他得意地是,他在墨西哥 灣流中發現並捕獲了大馬林魚。 到非洲打獵,是海明威狩獵史上最燦爛的一頁,也是他童年的夢想。盡 管到非洲去不像自己駕船出海一樣輕鬆和容易,但他還是實現了這一夢想。 1933年8月,揣著波琳的格斯舅舅慷慨提供的兩萬五千美元,海明威夫婦踏 上了遠征非洲叢林、沙漠的征程。途徑馬德里、巴黎、馬賽、賽得港、吉布 提、亞丁,12月8日到達肯亞的蒙巴薩。在一位白人獵手菲利普·珀西瓦 爾 (他曾經與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及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起打過 獵)的陪同下,海明威的非洲之行戰果輝煌,他在非洲呆了七十二天,一共 打死三隻獅子、一隻野牛和二十七隻其它動物。不太美妙的是,正當海明威 在非洲原野上大展雄風,顯示男子漢力量的時候,嚴重的阿米巴痢疾擊倒了 這位獵獅英雄。最厲害的時候,他一天大便一百五十次,大腸拖出體外三英 寸長,得用肥皂洗後托回體內,每天屙出的血將近一夸脫。最後,由一架私 人飛機把他從狩獵地的帳篷里接回奈洛比,才使他免遭魂歸非洲大地的厄 運。 去非洲之前,海明威寫下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於 1933年 10 月結集出版,名曰 《勝者無所得》。一般認為,這是海明威三個集子中最糟 糕的一個。書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層人物,如士兵、妓女、罪犯、鬥牛士之類, 主題則是重複過去的那一套:梅毒、賣淫、鬥牛、屍體、死亡、離婚、絕望、 發燒、閹割等等。 從非洲回來之後,海明威出版了 《非洲的青山》,和《午後之死》一樣, 這本書的焦點也集中在人物、自傳性的回憶、片斷的議論和一些外部事物上。 這本書帶來的批評多於肯定。直到稍後發表的同樣反映非洲狩獵生活的 《弗 朗西斯·麥康勃短促的快樂生活》和 《吉力馬札羅的雪》,才為海明威恢復 了最優秀作家的聲譽,並為他的第一次非洲之行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我們已經提到過,海明威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他的每一部優秀作品, 都意味著他生活中一位新的女性的出現。這時的海明威,接連發表的三部作 品 《午後之死》、《勝者無所得》、《非洲的青山》,儘管銷售量可觀,但 評論界的喝彩聲卻寥寥無幾,這似乎意味著海明威身邊的女性將發生更替 了。事實上,海明威夫婦赴非洲打獵時,他在基韋斯特島上的情人珍妮正躺 在醫院的病床上,她因跳樓自殺未遂而摔斷了自己的脊背。陪海明威去非洲, 正是波琳為恢復夫妻感情所做出的可貴的努力。然而,波琳的努力成效不大, 珍妮也因種種原因而惹怒了海明威,以至於感情破裂。那麼,將要出現在海 明威身邊的新的女性是誰呢?
海明威有一顆獅子的心 這位新的女性名叫馬莎·蓋爾霍恩,她身材頎長苗條,金髮碧眼,性感 而又略帶娃娃氣。這位聰明而又野心勃勃的記者、作家,在精心而巧妙的策 劃之後,成功地得到了海明威的愛,並進而取代波琳,成為海明威的第三任 妻子。 海明威和馬莎的愛是和西班牙內戰分不開的。1937年到 1938年,海明 威以 “北美報紙聯盟”記者的身份,曾經四次去烽煙瀰漫的西班牙,總共逗 留了大約八個月。 西班牙內戰一爆發,海明威就表明了對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支持的佛朗 哥派的厭惡,他甚至把這種觀點毫不掩飾地寫信告訴了墨索里尼的無恥的追 隨者龐德。在西班牙,海明威慷慨大方、勇敢無畏,為共和派做了力所能及 的一切,也為自己贏得了西班牙共產黨和人民的真誠的讚揚。當他忙於報導 圍攻馬德里之戰時,認識了曾是荷蘭共產黨黨員的電影導演約里斯·伊文思, 寫了電影劇本 《西班牙的土地》,並和伊文思合作,拍成了紀錄片。影片在 當時是很成功的。1937年7月8日,已經回到美國的海明威特意從基韋斯特 飛到華盛頓,和伊文思一起為羅斯福總統夫婦放映了這部片子。 寫完 《有的和沒有的》(這是海明威以美國為背景的唯一的長篇小說) 之後,1937年9月初,海明威第二次奔赴西班牙。當佛羅里達旅館遭到炮擊 的時侯,海明威寫下了他唯一的一個故事片劇本 《第五縱隊》,講述了一個 令人提心弔膽的故事。潛伏在馬德里的法西斯的秘密同情者,準備幫助正在 攻打馬德里的四個法西斯縱隊。1938年1月,氣急敗壞的波琳到西班牙把海 明威拉回家,為彌補夫妻感情作最後的努力。儘管海明威不情願,他還是在 家中呆了一段時間,當然,破碎的恩愛之情再也彌補不好了。1938年 3月到 5月,海明威第三次去西班牙,報導埃布羅三角洲的戰役。1938年11月,海 明威以戰地記者的身份第四次去西班牙,親眼目睹了巴塞隆納陷落的局勢。 西班牙內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海明威就迫不急待地開始寫作 《喪鐘為誰 而鳴》。1940年,海明威最終和波琳分手。於是,他又有了一位年輕的新婚 妻子——馬莎·蓋爾霍恩,又有了一部才華橫溢的佳作——《喪鐘為誰而鳴》。 小說出版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成功是雙重性的:一是銷售量,出版 五個月就售出了五十萬冊;一是評論界,多數批評家熱情地歡迎此書出版, 認為它恢復了海明威在文壇上的聲譽,恢復了讀者和評論界對他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 《喪鐘為誰而鳴》出版後,發生了兩件饒有趣味的事。 1941年4月,普立茲獎委員會一致推薦該小說為當年美國最佳小說,卻被極 端右傾的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否決,因此,當年的普 利策獎沒有頒發。6月,一個叫約翰·德·蒙蒂霍的人控告海明威的小說抄 襲了他的一個電影劇本的內容。雖然最後海明威勝訴,但整個訴訟過程讓海 明威惱火透了。 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每換一個妻子,就要遷居一次地方。他和阿格妞 絲的愛情遊戲結束,與哈德莉結婚後,他們遷居巴黎。後來,他和波琳遷居 到了基韋斯特。這次,他和馬莎一起搬到了古巴哈瓦那附近的眺望農場。在 古巴,海明威所交往的不再是作家、編輯、記者,而是一些喜愛戶外運動, 有一技之長的硬漢子。其中有高貴的閒人,也有一般的水手。他們熱衷於狩 獵、釣魚和坐在酒吧間裡喝酒閒聊。
熱衷於邀請朋友們一起坐著他的船去捕魚。他捕魚的範圍從基韋斯特一直延 伸到駕快艇的有錢人能夠達到的任何地方。儘管有的人心懷惡意地嘲笑 “厄 內斯特只不過是一個漁販子”,但海明威的釣魚技巧還是很不錯的,每次出 海,他都能有所收穫,有時甚至是滿載而歸。最讓他得意地是,他在墨西哥 灣流中發現並捕獲了大馬林魚。 到非洲打獵,是海明威狩獵史上最燦爛的一頁,也是他童年的夢想。盡 管到非洲去不像自己駕船出海一樣輕鬆和容易,但他還是實現了這一夢想。 1933年8月,揣著波琳的格斯舅舅慷慨提供的兩萬五千美元,海明威夫婦踏 上了遠征非洲叢林、沙漠的征程。途徑馬德里、巴黎、馬賽、賽得港、吉布 提、亞丁,12月8日到達肯亞的蒙巴薩。在一位白人獵手菲利普·珀西瓦 爾 (他曾經與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及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起打過 獵)的陪同下,海明威的非洲之行戰果輝煌,他在非洲呆了七十二天,一共 打死三隻獅子、一隻野牛和二十七隻其它動物。不太美妙的是,正當海明威 在非洲原野上大展雄風,顯示男子漢力量的時候,嚴重的阿米巴痢疾擊倒了 這位獵獅英雄。最厲害的時候,他一天大便一百五十次,大腸拖出體外三英 寸長,得用肥皂洗後托回體內,每天屙出的血將近一夸脫。最後,由一架私 人飛機把他從狩獵地的帳篷里接回奈洛比,才使他免遭魂歸非洲大地的厄 運。 去非洲之前,海明威寫下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於 1933年 10 月結集出版,名曰 《勝者無所得》。一般認為,這是海明威三個集子中最糟 糕的一個。書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層人物,如士兵、妓女、罪犯、鬥牛士之類, 主題則是重複過去的那一套:梅毒、賣淫、鬥牛、屍體、死亡、離婚、絕望、 發燒、閹割等等。 從非洲回來之後,海明威出版了 《非洲的青山》,和《午後之死》一樣, 這本書的焦點也集中在人物、自傳性的回憶、片斷的議論和一些外部事物上。 這本書帶來的批評多於肯定。直到稍後發表的同樣反映非洲狩獵生活的 《弗 朗西斯·麥康勃短促的快樂生活》和 《吉力馬札羅的雪》,才為海明威恢復 了最優秀作家的聲譽,並為他的第一次非洲之行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我們已經提到過,海明威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他的每一部優秀作品, 都意味著他生活中一位新的女性的出現。這時的海明威,接連發表的三部作 品 《午後之死》、《勝者無所得》、《非洲的青山》,儘管銷售量可觀,但 評論界的喝彩聲卻寥寥無幾,這似乎意味著海明威身邊的女性將發生更替 了。事實上,海明威夫婦赴非洲打獵時,他在基韋斯特島上的情人珍妮正躺 在醫院的病床上,她因跳樓自殺未遂而摔斷了自己的脊背。陪海明威去非洲, 正是波琳為恢復夫妻感情所做出的可貴的努力。然而,波琳的努力成效不大, 珍妮也因種種原因而惹怒了海明威,以至於感情破裂。那麼,將要出現在海 明威身邊的新的女性是誰呢?
海明威有一顆獅子的心 這位新的女性名叫馬莎·蓋爾霍恩,她身材頎長苗條,金髮碧眼,性感 而又略帶娃娃氣。這位聰明而又野心勃勃的記者、作家,在精心而巧妙的策 劃之後,成功地得到了海明威的愛,並進而取代波琳,成為海明威的第三任 妻子。 海明威和馬莎的愛是和西班牙內戰分不開的。1937年到 1938年,海明 威以 “北美報紙聯盟”記者的身份,曾經四次去烽煙瀰漫的西班牙,總共逗 留了大約八個月。 西班牙內戰一爆發,海明威就表明了對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支持的佛朗 哥派的厭惡,他甚至把這種觀點毫不掩飾地寫信告訴了墨索里尼的無恥的追 隨者龐德。在西班牙,海明威慷慨大方、勇敢無畏,為共和派做了力所能及 的一切,也為自己贏得了西班牙共產黨和人民的真誠的讚揚。當他忙於報導 圍攻馬德里之戰時,認識了曾是荷蘭共產黨黨員的電影導演約里斯·伊文思, 寫了電影劇本 《西班牙的土地》,並和伊文思合作,拍成了紀錄片。影片在 當時是很成功的。1937年7月8日,已經回到美國的海明威特意從基韋斯特 飛到華盛頓,和伊文思一起為羅斯福總統夫婦放映了這部片子。 寫完 《有的和沒有的》(這是海明威以美國為背景的唯一的長篇小說) 之後,1937年9月初,海明威第二次奔赴西班牙。當佛羅里達旅館遭到炮擊 的時侯,海明威寫下了他唯一的一個故事片劇本 《第五縱隊》,講述了一個 令人提心弔膽的故事。潛伏在馬德里的法西斯的秘密同情者,準備幫助正在 攻打馬德里的四個法西斯縱隊。1938年1月,氣急敗壞的波琳到西班牙把海 明威拉回家,為彌補夫妻感情作最後的努力。儘管海明威不情願,他還是在 家中呆了一段時間,當然,破碎的恩愛之情再也彌補不好了。1938年 3月到 5月,海明威第三次去西班牙,報導埃布羅三角洲的戰役。1938年11月,海 明威以戰地記者的身份第四次去西班牙,親眼目睹了巴塞隆納陷落的局勢。 西班牙內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海明威就迫不急待地開始寫作 《喪鐘為誰 而鳴》。1940年,海明威最終和波琳分手。於是,他又有了一位年輕的新婚 妻子——馬莎·蓋爾霍恩,又有了一部才華橫溢的佳作——《喪鐘為誰而鳴》。 小說出版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成功是雙重性的:一是銷售量,出版 五個月就售出了五十萬冊;一是評論界,多數批評家熱情地歡迎此書出版, 認為它恢復了海明威在文壇上的聲譽,恢復了讀者和評論界對他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 《喪鐘為誰而鳴》出版後,發生了兩件饒有趣味的事。 1941年4月,普立茲獎委員會一致推薦該小說為當年美國最佳小說,卻被極 端右傾的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否決,因此,當年的普 利策獎沒有頒發。6月,一個叫約翰·德·蒙蒂霍的人控告海明威的小說抄 襲了他的一個電影劇本的內容。雖然最後海明威勝訴,但整個訴訟過程讓海 明威惱火透了。 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每換一個妻子,就要遷居一次地方。他和阿格妞 絲的愛情遊戲結束,與哈德莉結婚後,他們遷居巴黎。後來,他和波琳遷居 到了基韋斯特。這次,他和馬莎一起搬到了古巴哈瓦那附近的眺望農場。在 古巴,海明威所交往的不再是作家、編輯、記者,而是一些喜愛戶外運動, 有一技之長的硬漢子。其中有高貴的閒人,也有一般的水手。他們熱衷於狩 獵、釣魚和坐在酒吧間裡喝酒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