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他極為好勝
中學時代常和海明威一起作徒步旅行的劉易斯·克拉拉漢,曾經這樣評 論他的朋友: “海明威極為好勝,對任何人包括他的朋友在內均如此。他從 不讓任何人,包括其家庭和學校,來約束他的行動自由……他總是雄心勃勃, 富於競爭性,想幹什麼就一定要幹什麼。”高中畢業後的海明威充分地顯示 了這種自主自立、不受任何人約束的獨特個性。因為他出色的學習成績,奧 克帕克中學保送他進入伊利諾伊大學,他的父母親也極力勸告他到他姐姐瑪 絲琳正在就讀的奧柏林學院學習。但此時的海明威所心醉神迷的,不是上大 學,而是慘烈的戰爭,是正在歐洲打得熱火朝天的戰爭。為此他曾多次應徵 入伍,但每此都因為視力不合格而未能如願 (海明威曾多次抱怨他的眼睛不 好是因為母親的遺傳,甚至吹噓過他的眼睛是在拳擊比賽中被打壞的)。正 在這時,不想上大學,又極想擺脫家庭束縛,一個人外出闖蕩一陣子的海明 威,在著名的堪薩斯城 《星報》得到了一份工作,於是,年輕的海明威雄心 勃勃地闖進了堪薩斯城。 在堪薩斯城,海明威是一個脾氣好、心地善良的大男孩,同時也是一個 精力充沛、勤勤懇懇的新聞記者。他負責採訪報導一些突發性的、有影響的 社會治安之類的事件,跑派出所,採訪刑事案件,搜集社會名流和一些可疑 人物的花邊新聞,報導兇殺、暴力、事故和其它的死亡事件,等等。他一天 到晚在外邊瘋跑,無論什麼地方出了什麼事,他都要跑去看看。甚至新聞編 輯室有時也無法同他及時取得聯繫。 中學時代,海明威就給學校辦的報紙和刊物寫過報導和短篇小說,現在, 海明威的寫作才能得到了非常好的鍛鍊和發揮。 《星報》曾經培養了許多優 秀的新聞記者。報社內有一個文學部,專門摘錄、搜集報刊雜誌上一些優秀 的文章和新聞資料供記者們和讀者閱讀。在報社內部發行的工作手冊上,指 導記者們 “如何避免陳詞濫調,如何寫得生動活潑”,指導他們“寫好新聞 報導的關鍵是文句要簡短,要以簡短的段落開頭,用詞恰當,語氣有力,作 文流暢,從正面著筆。”對此,海明威曾深有感觸地說: “這是我在學習寫 作上,得到的最好鍛鍊,也是寫作的重要原則,我永遠不會忘記它。”此外, 報社裡一些出色的記者和編輯也為海明威的新聞寫作提供了知識和經驗。 海明威喜歡搞特寫,內容大都是犯罪、暴力、拳擊、自殺、吸毒、賣淫、 英雄行為和死亡事件等等,這實際上已經預示了他今後小說創作的獨特風 格。其中後來被發現並重印的代表性報導是 《戰爭、藝術和舞蹈熔於一爐》。 在堪薩斯,海明威的俠肝義膽又一次得到了出色的表演。有一天,他因 事匆匆忙忙到火車站去,發現一個天花患者發高燒倒在地上,周圍的人因害 怕傳染都躲得遠遠的,沒有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海明威毫不猶豫地走上前 去,背起他走出車站,雇了一輛計程車,把病人送進了醫院,並由 《星報》 付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且,這位大夫的兒子還特意囑咐計程車司機,建議 他對汽車進行消毒。 海明威在學習寫作的同時,關注並嚮往著歐洲大陸上烽火連天的戰爭, 他的興趣始終在於如何殺上前線去。然而,視力不好始終是海明威赴歐參戰 的最大障礙。他在給姐姐瑪絲琳的信中寫道:“我們都像母親,眼睛有毛病。” 但接下來他又寫道: “不過,即使這樣,我還是一定要到歐洲去。我不能因
為眼睛有毛病,就放棄我去歐洲的願望。” 機會終於來了。海明威從 《星報》的一位年青同事那裡,找到了參軍的 途徑。這位二十二歲的黑髮青年叫賽奧多·布倫伯克,上大學時,一個高速 飛行的高爾夫球打中了他的眼睛,使他的一隻眼睛變成了玻璃做的假眼睛, 但他成功地應徵參加了美國陸軍,並在法國戰場上度過了極富傳奇色彩的四 個月。他的辦法是參加紅十字車隊,因為車隊對救護車司機的視力要求不高。 海明威立即效法布倫伯克,報名參加了陸軍的紅十字車隊,成為一名救護車 志願司機,對他來說,雖然當司機不如操槍衝鋒陷陣過癮,但畢竟可以赴歐 參戰了。 海明威興高采烈地盼望著奔赴戰場。有一天晚上,他喝著紅葡萄酒,捧 著白朗寧夫人的詩集,興致勃勃地朗誦了一個通宵。在這種興奮難耐和狂熱 的等待中,海明威對父母玩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幽默。他在家信中宣布自己與 有名的電影明星梅·瑪莎訂婚,聲稱瑪莎答應等他從戰場上歸來後就結婚, 這個消息使海明威的父母非常傷心,他們沒有想到海明威在婚姻大事上不與 他們通氣便自作主張,而且他們擔心這位電影界的女妖會毀了海明威一生的 幸福。後來,海明威的解釋是,這僅僅是一次幻覺,一個玩笑而已。這次幽 默造成的震盪在其父親埃德的信中可以看到: “你半小時前來電話解釋這隻 是開了一場 ‘玩笑’,我聽到後,得到了安慰。你這個小小的‘玩笑’,卻 使你母親和我連續五個晚上失眠。我希望你儘快給你親愛的母親寫信,安慰 她破碎的心。” 穿著高領高襟上衣和燈籠褲,戴著軍帽,衣領和帽子上綴著紅十字徽章, 身上佩掛著少尉軍銜的海明威,在志願軍行列里接受了威爾遜總統的檢閱之 後,奔赴歐洲,踏上了法蘭西的土地。七個多月之後,當他的父親和姐姐流 著眼淚高興地在芝加哥火車站迎接他歸來時,海明威已經大不一樣了:穿著 軍裝,披著義大利軍官的黑色斗篷,領口扣著銀色花鉤,腳蹬西班牙式高統 皮軍靴,帶著幾十個傷疤,帶著殘留在大腿上的碎彈片,帶著三枚銀十字軍 功章,帶著繳獲的奧地利鋼盔、左輪手槍和信號彈槍,活脫脫一個從戰場上 凱旋歸來的青年英雄形象。稍為不如人意的是,因為傷痛未完全康復,走起 來兩腿硬梆梆的,而且一步一瘸。 在義大利戰場上負傷後載譽歸來的海明威,受到了家庭、親友和新聞界 的熱烈歡迎。堪薩斯城 《星報》、《美洲芝加哥報》、《奧克帕克報》、《紐 約太陽報》都詳細地報導了海明威的戰功、受勛、康復以及他回到家鄉的情 況。為了表示對這位儀表堂堂、高大魁梧並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青年英雄的 感激和景仰之情,芝加哥的一些義大利籍的社團成員,為他組織了兩次聚會。 一些學校、俱樂部和教堂紛紛請他前去講演,而每次講演,在血跡斑斑、彈 痕累累的褲子和戰利品的烘托下,均能贏得熱烈的歡迎。 激情總是短暫的,歡迎的熱潮過後,海明威感到了莫名的孤獨。從前的 朋友們都各有各的工作,他就好象 “被關在一隻密封的大匣子裡的人”(瑪 絲琳語)一樣,依靠朝天打照明彈來驅散無聊的感覺。隨著愛情的失落,海 明威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受到了嚴重的挫傷。 海明威受傷後,在米蘭的戰地醫院治傷和療養期間,和護理他的護士阿 格妞絲建立了愛情,儘管他只有十九歲,而阿格妞絲已經二十六歲,他們還 是真誠地相愛了。但海明威回國後,情況就變了。剛回國時,他們的通信還 情意綿綿、纏綿悱惻,但不久阿格妞絲就來信說她與一個那不勒斯的美貌青
中學時代常和海明威一起作徒步旅行的劉易斯·克拉拉漢,曾經這樣評 論他的朋友: “海明威極為好勝,對任何人包括他的朋友在內均如此。他從 不讓任何人,包括其家庭和學校,來約束他的行動自由……他總是雄心勃勃, 富於競爭性,想幹什麼就一定要幹什麼。”高中畢業後的海明威充分地顯示 了這種自主自立、不受任何人約束的獨特個性。因為他出色的學習成績,奧 克帕克中學保送他進入伊利諾伊大學,他的父母親也極力勸告他到他姐姐瑪 絲琳正在就讀的奧柏林學院學習。但此時的海明威所心醉神迷的,不是上大 學,而是慘烈的戰爭,是正在歐洲打得熱火朝天的戰爭。為此他曾多次應徵 入伍,但每此都因為視力不合格而未能如願 (海明威曾多次抱怨他的眼睛不 好是因為母親的遺傳,甚至吹噓過他的眼睛是在拳擊比賽中被打壞的)。正 在這時,不想上大學,又極想擺脫家庭束縛,一個人外出闖蕩一陣子的海明 威,在著名的堪薩斯城 《星報》得到了一份工作,於是,年輕的海明威雄心 勃勃地闖進了堪薩斯城。 在堪薩斯城,海明威是一個脾氣好、心地善良的大男孩,同時也是一個 精力充沛、勤勤懇懇的新聞記者。他負責採訪報導一些突發性的、有影響的 社會治安之類的事件,跑派出所,採訪刑事案件,搜集社會名流和一些可疑 人物的花邊新聞,報導兇殺、暴力、事故和其它的死亡事件,等等。他一天 到晚在外邊瘋跑,無論什麼地方出了什麼事,他都要跑去看看。甚至新聞編 輯室有時也無法同他及時取得聯繫。 中學時代,海明威就給學校辦的報紙和刊物寫過報導和短篇小說,現在, 海明威的寫作才能得到了非常好的鍛鍊和發揮。 《星報》曾經培養了許多優 秀的新聞記者。報社內有一個文學部,專門摘錄、搜集報刊雜誌上一些優秀 的文章和新聞資料供記者們和讀者閱讀。在報社內部發行的工作手冊上,指 導記者們 “如何避免陳詞濫調,如何寫得生動活潑”,指導他們“寫好新聞 報導的關鍵是文句要簡短,要以簡短的段落開頭,用詞恰當,語氣有力,作 文流暢,從正面著筆。”對此,海明威曾深有感觸地說: “這是我在學習寫 作上,得到的最好鍛鍊,也是寫作的重要原則,我永遠不會忘記它。”此外, 報社裡一些出色的記者和編輯也為海明威的新聞寫作提供了知識和經驗。 海明威喜歡搞特寫,內容大都是犯罪、暴力、拳擊、自殺、吸毒、賣淫、 英雄行為和死亡事件等等,這實際上已經預示了他今後小說創作的獨特風 格。其中後來被發現並重印的代表性報導是 《戰爭、藝術和舞蹈熔於一爐》。 在堪薩斯,海明威的俠肝義膽又一次得到了出色的表演。有一天,他因 事匆匆忙忙到火車站去,發現一個天花患者發高燒倒在地上,周圍的人因害 怕傳染都躲得遠遠的,沒有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海明威毫不猶豫地走上前 去,背起他走出車站,雇了一輛計程車,把病人送進了醫院,並由 《星報》 付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且,這位大夫的兒子還特意囑咐計程車司機,建議 他對汽車進行消毒。 海明威在學習寫作的同時,關注並嚮往著歐洲大陸上烽火連天的戰爭, 他的興趣始終在於如何殺上前線去。然而,視力不好始終是海明威赴歐參戰 的最大障礙。他在給姐姐瑪絲琳的信中寫道:“我們都像母親,眼睛有毛病。” 但接下來他又寫道: “不過,即使這樣,我還是一定要到歐洲去。我不能因
為眼睛有毛病,就放棄我去歐洲的願望。” 機會終於來了。海明威從 《星報》的一位年青同事那裡,找到了參軍的 途徑。這位二十二歲的黑髮青年叫賽奧多·布倫伯克,上大學時,一個高速 飛行的高爾夫球打中了他的眼睛,使他的一隻眼睛變成了玻璃做的假眼睛, 但他成功地應徵參加了美國陸軍,並在法國戰場上度過了極富傳奇色彩的四 個月。他的辦法是參加紅十字車隊,因為車隊對救護車司機的視力要求不高。 海明威立即效法布倫伯克,報名參加了陸軍的紅十字車隊,成為一名救護車 志願司機,對他來說,雖然當司機不如操槍衝鋒陷陣過癮,但畢竟可以赴歐 參戰了。 海明威興高采烈地盼望著奔赴戰場。有一天晚上,他喝著紅葡萄酒,捧 著白朗寧夫人的詩集,興致勃勃地朗誦了一個通宵。在這種興奮難耐和狂熱 的等待中,海明威對父母玩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幽默。他在家信中宣布自己與 有名的電影明星梅·瑪莎訂婚,聲稱瑪莎答應等他從戰場上歸來後就結婚, 這個消息使海明威的父母非常傷心,他們沒有想到海明威在婚姻大事上不與 他們通氣便自作主張,而且他們擔心這位電影界的女妖會毀了海明威一生的 幸福。後來,海明威的解釋是,這僅僅是一次幻覺,一個玩笑而已。這次幽 默造成的震盪在其父親埃德的信中可以看到: “你半小時前來電話解釋這隻 是開了一場 ‘玩笑’,我聽到後,得到了安慰。你這個小小的‘玩笑’,卻 使你母親和我連續五個晚上失眠。我希望你儘快給你親愛的母親寫信,安慰 她破碎的心。” 穿著高領高襟上衣和燈籠褲,戴著軍帽,衣領和帽子上綴著紅十字徽章, 身上佩掛著少尉軍銜的海明威,在志願軍行列里接受了威爾遜總統的檢閱之 後,奔赴歐洲,踏上了法蘭西的土地。七個多月之後,當他的父親和姐姐流 著眼淚高興地在芝加哥火車站迎接他歸來時,海明威已經大不一樣了:穿著 軍裝,披著義大利軍官的黑色斗篷,領口扣著銀色花鉤,腳蹬西班牙式高統 皮軍靴,帶著幾十個傷疤,帶著殘留在大腿上的碎彈片,帶著三枚銀十字軍 功章,帶著繳獲的奧地利鋼盔、左輪手槍和信號彈槍,活脫脫一個從戰場上 凱旋歸來的青年英雄形象。稍為不如人意的是,因為傷痛未完全康復,走起 來兩腿硬梆梆的,而且一步一瘸。 在義大利戰場上負傷後載譽歸來的海明威,受到了家庭、親友和新聞界 的熱烈歡迎。堪薩斯城 《星報》、《美洲芝加哥報》、《奧克帕克報》、《紐 約太陽報》都詳細地報導了海明威的戰功、受勛、康復以及他回到家鄉的情 況。為了表示對這位儀表堂堂、高大魁梧並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青年英雄的 感激和景仰之情,芝加哥的一些義大利籍的社團成員,為他組織了兩次聚會。 一些學校、俱樂部和教堂紛紛請他前去講演,而每次講演,在血跡斑斑、彈 痕累累的褲子和戰利品的烘托下,均能贏得熱烈的歡迎。 激情總是短暫的,歡迎的熱潮過後,海明威感到了莫名的孤獨。從前的 朋友們都各有各的工作,他就好象 “被關在一隻密封的大匣子裡的人”(瑪 絲琳語)一樣,依靠朝天打照明彈來驅散無聊的感覺。隨著愛情的失落,海 明威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受到了嚴重的挫傷。 海明威受傷後,在米蘭的戰地醫院治傷和療養期間,和護理他的護士阿 格妞絲建立了愛情,儘管他只有十九歲,而阿格妞絲已經二十六歲,他們還 是真誠地相愛了。但海明威回國後,情況就變了。剛回國時,他們的通信還 情意綿綿、纏綿悱惻,但不久阿格妞絲就來信說她與一個那不勒斯的美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