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類的心智,應該有能力正視痛苦。

  快樂是“痛苦的快樂”,猶如陰天是晴天的陰天。一味迴避痛苦,有兩個後果:

  1.快樂失去參照系從它自身脫落;2.導致更多的痛苦。

  人所不能承受的,是生命之輕。

  《狂人日記》是岩漿的噴發點,從此魯迅一發不可收。六年的沉默、沉積,來了個大爆炸。

  《藥》。

  《祝福》。

  《孔乙己》。

  《阿q正傳》……

  “狂人”雖然是城裡人,可在鄉下也能找到;“阿q”是農民,卻能折射城市裡的各色人等。

  阿q真能做:舂米便舂米,割麥便割麥,撐船便撐船。他是未莊的流浪漢,睡在土谷祠,忽而去了城裡,變成了“革命者”又回到未莊,嚇唬趙太爺,投奔假洋鬼子。他滿腦子白盔白甲、元寶、洋紗衫、秀才娘子的寧式床;他滿嘴鏘鏘鏘,哼唱“我手執鋼鞭將你打!”,喊叫“造反了造反了”。他打不贏王胡,卻意外地做了個天下無能第一,很自豪,精神勝利了。他與小d纏鬥,雙方抓辮子,抓住就不放。他有癩頭瘡,於是忌諱一切有關“亮”或“光”一類的字眼,而為了應付難堪的局面,他發明了怒目而視,對鄙睨他的人說:你還不配!話一出口,癩頭瘡就變得高尚而光榮了。他摸了一把小尼姑的光頭,憑了指尖留下的滑膩感歡喜半天,對眾人道:和尚摸得,我也摸得……他想和吳媽睏覺,“對伊跪下了”。他在死刑書上畫押,慚愧自己未能把圈畫圓。他莫名其妙赴了殺場,看見所有的熟面孔全出現了。他被“咔嚓”給麻木而兇狠的看客們看,似乎還介於喜與悲、自卑與自傲之間。“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阿q真不想斷子絕孫。

  不知魯迅先生看沒看過卓別林的電影。

  如果讓卓別林來演阿q,那才叫絕呢。

  讓人笑得直想哭。這是什麼樣的藝術?

  現實主義,象徵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荒誕派,黑色幽默……什麼標籤不能貼?

  魯迅之作為藝術大師,其藝術形變的能力之強,至今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從小說到散文詩《野草》,到《故事新編》,到雜文。頂級藝術,向我們保持著它的神秘性。就像《紅樓夢》。

  讀阿q,笑得想哭,又哭不出聲,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在阿q身上嗅到了自己的氣味。卻又不好明說,大家裝糊塗,反指別人是阿q。

  麻煩在於:反指別人是阿q的時候,更靠近阿q。

  阿q似乎無處不在,布下了國民劣根性的天羅地網。

  這部幾萬字的中篇小說,於1921年連載於《晨報副刊》,暑名巴人。副刋編輯孫伏園每隔幾天到魯迅的住處催稿。傑作是催出來的。初看像滑稽小說。看到後來,又越看越不像滑稽小說:很有些讀者笑到一半便停下,疑神疑鬼地瞅瞅也拿著報紙的其他人……

  官紳階層,智識階層,敏感者尤多。

  阿q是未莊遊蕩的阿q,他們為何敏感呢?

  他們的魂靈被擊中了。靈魂深處那黑糊糊的一團東西,突然注入了一道強光。這強光,仿佛來自天外。

  阿q自輕自賤又自傲,很善於自欺欺人。

  他有個口頭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

  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阿q的這種語氣當時很流行。提倡國粹、“整理國故”的聲音一波又一波。《阿q正傳》點了胡適的名。

  平心而論,魯迅先生有偏頗。偏頗卻有洞見。

  當時的中國既落後於西方、遭凌辱受擠壓,自己又攪得一團糟,卻總是有人高叫:中國的精神文明冠於全球!

  這口號即使無大錯,也叫得不是時候。

  更何況,關於中國固有之精神文明,很多東西要重新回首。

  魯迅是回首的偉大的先驅。

  他給青年學生開書目,建議少看或不看中國書。他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說這番話的,蘊涵了深意和苦心。藉助西哲的眼力,清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毒素。這是需要勇氣的,需要大智大勇。以胡適輩的中庸,焉能看到這一層?這才是重振民族自信心的戰略性眼光:魯迅的一生,是致力於讓固化的文明得以疏鬆。

  魯迅乃是歷史性的魯迅。也許今天,是辨認他的偉岸身影的更好的歷史時機。

  《阿q正傳》編入小說集《吶喊》,一經問世,轟動全國。連雲南昆明這樣的西部偏遠城市也供不應求。

  魯迅剖析國民魂靈的手術刀,往往首先對準他自己。

  混合了自卑與自傲的“自欺欺人”的心理模式,是魯迅揭示的。

  由此生發了這種心理模式的對立面:勇於解剖自己;觸及靈魂;人貴有自知之明;批評與自我批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對這些句子耳熟能詳。毛澤東把魯迅精神帶到了新中國。

  魯迅以輕鬆的筆調為阿q畫像,同時燭照著、剔除著自己身上的阿q因素。

  比如忘卻。阿q是很能忘卻的,他到錢莊賭錢,輸了一大把,很想不通,於是自抽嘴巴,似乎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人,於是,他心滿意足地倒在了土谷祠的雜草地上,呼呼入睡了。

  甚至到了示眾砍頭的時刻,“他一急,兩眼發黑,耳朵里喤地一聲,似乎發昏了。”可是轉眼的工夫阿q又忘卻了,“很羞愧自己沒志氣,竟沒有唱幾句戲。”末了,他無師自通來一句:“過了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身首異處的一剎那,他竟然還惦記著去博取看客們的喝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