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寶玉在脂粉堆中長大,摸一摸是他的專利。長到十五、六歲,漸漸知道縮手。關於這縮手,稍後再談。
美麗,善良,公道,細緻,薛寶釵完全符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準。更何況她還有才,錦心秀口,隨手一揮便是好詩。且看她詠柳絮的《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韻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這首詞的末兩句,紅學界引用過無數次。寶釵善於借力,也的確上了雲青。只是有點高處不勝寒。
有論者巴望“釵黛合一”,讓賈寶玉享大福。享大福固然好,符合一些閱讀心態,但事實上不可能。《紅樓夢》的續作中有一本《紅樓圓夢》,卻流傳不下來,蓋因它破壞了悲劇的格局,只求迎合淺層次的閱讀。曹雪芹洞悉各類俗文化,但他的藝術決不庸俗,毋寧說,他是雅得不能再雅。寶釵和黛玉,有融合的地方,卻更有尖銳的對立。寶釵是大家族的產物,她是維護家族的,抑制人性的,每每規勸寶玉留意仕途,碰了幾回釘子還要說,可見她在這方面意志堅決。宗法社會的“基因鏈”,寶釵是符合遺傳標準的一環。布置那“吃人的筵席(魯迅語)”,有寶釵一份功。而她不自知,似乎只憑“遺傳指令”去行動,到頭來自己也栽了。曹雪芹其實把薛寶釵寫得十分明白,而寫得明白的前提是看得明白。釵黛合一,斷不可能。兩個寶二奶奶加一個寶玉,只能跳蹩腳的三人舞。釵黛俱是心性高,艷力強,才華壓倒鬚眉。二艷相爭,必有一傷。要不就讓那寶玉吃不了蔸著走。三人舞,可能根本沒法跳。釵黛合一這一層,入不了曹雪芹的巨眼。只能入末流作家的咪咪眼。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太太房裡的大丫頭金釧,挨了王夫人的打,忽然投井死了,王夫人感到自己難脫干係,將受輿論攻擊,顏面上很難過去。這節骨眼上,薛寶釵講了一段被紅學家高度關注的話:“據我看來,他(金釧)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傍邊兒玩,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玩玩逛逛兒,豈有這些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寶釵真會勸,說到了點子上,卸掉了王夫人的負罪感。王夫人先說她有罪過,寶釵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但據我看來…”寶姑娘微笑著的這一轉,叫人印象深刻。
主子的慈善面目是需要維護的。一個主子殺了人,另一個主子替她把負罪感剔除乾淨。難怪不少學者都盯上了大觀園內的階級鬥爭。
這一次,寶釵借了一回大力,為日後上青雲作了很好的鋪墊。
寶釵親手炮製冷香丸,遇事不溫不火,日用穿戴樸素,“淡極始知花更艷。”作為家族利益的扞衛者,她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鳳姐兒私心太重,和寶釵一比可差遠啦。寶釵做上寶二奶,持家更勝鳳姐一籌,只可惜她來不及施展抱負與才幹,便已聽到大廈將傾。
寶釵有機心,有偽善。此二層,卻屬於“集體潛意識”,她自己看不到,而曹雪芹以最高形態的藝術直覺看到了。於是寫寶釵,更多的不是揭露,而是悲憫。
排在寶釵身後的,有襲人,鳳姐,探春,尤二姐……
排在黛玉身後的,有晴雯,鴛鴦,尤三姐,妙玉,小紅,司棋……
兩個脂粉隊伍,細察之下,區別大焉。粗看則辜負了曹雪芹。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曹公,會有不同的感悟。
金釧投井,薛寶釵向王夫人說的那番話,黛玉晴雯是連想都不會去想的。湘雲鴛鴦也講不出口。寶姑娘人見人愛,而人見人愛的人本身就有問題,她不是活出她的真實個性,而是偏於偽裝、藏拙,像個官場中人。“價值對比”的緊要關頭,主子的面子都比丫頭的性命要緊。她微笑著講的話是一把軟刀子,是讓可憐的金釧再死一次。
脂硯齋稱薛寶釵是“女夫子”,切中她的要害。宗法社會的衛道士,如同白首窮經的老學究,身上滿是夫子氣。寶釵的悲劇,是她終於做了家族的犧牲品。
而林黛玉情愛至上,個性至上,蔑視一切人性的扭曲。她是真詩人,不是寫著玩兒的。詩歌的高度,便是她生命的高度。她屬於“文化的基因鏈”,追隨著司馬遷陶淵明李清照,她是曹雪芹的另一個化身。
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雖然毛病很多,製造了不少混亂,但對黛玉死、寶釵出嫁的處理卻贏得許多論者的讚譽。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前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其烘托的悲劇氣氛,真讓人五內翻騰。這悲劇的份量,把人性的價值毀滅給世人看,何嘗低於莎士比亞。高鶚這麼寫也靠近雪芹本意。按脂評線索,曹雪芹的佚稿寫到了黛玉死寶釵嫁,但不在同一天。曹公的處理,被上帝給拿回去了。脂硯齋透露的情節是,賈寶玉一直神思恍惚,人在寶釵前,心在離恨天:“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死了,卻依然活著;薛寶釵漂亮、溫存、識大體,使盡渾身本事,卻不能和寶玉身心相融。價值的鴻溝沒法填上。人性與家族不兩立。“女夫子”縱是高明的晶瑩雪,仍難以偷換體現女性自主之最高價值的“寂寞林”。這裡,曹雪芹亮出了他的原則性。
美麗,善良,公道,細緻,薛寶釵完全符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準。更何況她還有才,錦心秀口,隨手一揮便是好詩。且看她詠柳絮的《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韻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這首詞的末兩句,紅學界引用過無數次。寶釵善於借力,也的確上了雲青。只是有點高處不勝寒。
有論者巴望“釵黛合一”,讓賈寶玉享大福。享大福固然好,符合一些閱讀心態,但事實上不可能。《紅樓夢》的續作中有一本《紅樓圓夢》,卻流傳不下來,蓋因它破壞了悲劇的格局,只求迎合淺層次的閱讀。曹雪芹洞悉各類俗文化,但他的藝術決不庸俗,毋寧說,他是雅得不能再雅。寶釵和黛玉,有融合的地方,卻更有尖銳的對立。寶釵是大家族的產物,她是維護家族的,抑制人性的,每每規勸寶玉留意仕途,碰了幾回釘子還要說,可見她在這方面意志堅決。宗法社會的“基因鏈”,寶釵是符合遺傳標準的一環。布置那“吃人的筵席(魯迅語)”,有寶釵一份功。而她不自知,似乎只憑“遺傳指令”去行動,到頭來自己也栽了。曹雪芹其實把薛寶釵寫得十分明白,而寫得明白的前提是看得明白。釵黛合一,斷不可能。兩個寶二奶奶加一個寶玉,只能跳蹩腳的三人舞。釵黛俱是心性高,艷力強,才華壓倒鬚眉。二艷相爭,必有一傷。要不就讓那寶玉吃不了蔸著走。三人舞,可能根本沒法跳。釵黛合一這一層,入不了曹雪芹的巨眼。只能入末流作家的咪咪眼。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太太房裡的大丫頭金釧,挨了王夫人的打,忽然投井死了,王夫人感到自己難脫干係,將受輿論攻擊,顏面上很難過去。這節骨眼上,薛寶釵講了一段被紅學家高度關注的話:“據我看來,他(金釧)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傍邊兒玩,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玩玩逛逛兒,豈有這些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寶釵真會勸,說到了點子上,卸掉了王夫人的負罪感。王夫人先說她有罪過,寶釵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但據我看來…”寶姑娘微笑著的這一轉,叫人印象深刻。
主子的慈善面目是需要維護的。一個主子殺了人,另一個主子替她把負罪感剔除乾淨。難怪不少學者都盯上了大觀園內的階級鬥爭。
這一次,寶釵借了一回大力,為日後上青雲作了很好的鋪墊。
寶釵親手炮製冷香丸,遇事不溫不火,日用穿戴樸素,“淡極始知花更艷。”作為家族利益的扞衛者,她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鳳姐兒私心太重,和寶釵一比可差遠啦。寶釵做上寶二奶,持家更勝鳳姐一籌,只可惜她來不及施展抱負與才幹,便已聽到大廈將傾。
寶釵有機心,有偽善。此二層,卻屬於“集體潛意識”,她自己看不到,而曹雪芹以最高形態的藝術直覺看到了。於是寫寶釵,更多的不是揭露,而是悲憫。
排在寶釵身後的,有襲人,鳳姐,探春,尤二姐……
排在黛玉身後的,有晴雯,鴛鴦,尤三姐,妙玉,小紅,司棋……
兩個脂粉隊伍,細察之下,區別大焉。粗看則辜負了曹雪芹。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曹公,會有不同的感悟。
金釧投井,薛寶釵向王夫人說的那番話,黛玉晴雯是連想都不會去想的。湘雲鴛鴦也講不出口。寶姑娘人見人愛,而人見人愛的人本身就有問題,她不是活出她的真實個性,而是偏於偽裝、藏拙,像個官場中人。“價值對比”的緊要關頭,主子的面子都比丫頭的性命要緊。她微笑著講的話是一把軟刀子,是讓可憐的金釧再死一次。
脂硯齋稱薛寶釵是“女夫子”,切中她的要害。宗法社會的衛道士,如同白首窮經的老學究,身上滿是夫子氣。寶釵的悲劇,是她終於做了家族的犧牲品。
而林黛玉情愛至上,個性至上,蔑視一切人性的扭曲。她是真詩人,不是寫著玩兒的。詩歌的高度,便是她生命的高度。她屬於“文化的基因鏈”,追隨著司馬遷陶淵明李清照,她是曹雪芹的另一個化身。
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雖然毛病很多,製造了不少混亂,但對黛玉死、寶釵出嫁的處理卻贏得許多論者的讚譽。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前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其烘托的悲劇氣氛,真讓人五內翻騰。這悲劇的份量,把人性的價值毀滅給世人看,何嘗低於莎士比亞。高鶚這麼寫也靠近雪芹本意。按脂評線索,曹雪芹的佚稿寫到了黛玉死寶釵嫁,但不在同一天。曹公的處理,被上帝給拿回去了。脂硯齋透露的情節是,賈寶玉一直神思恍惚,人在寶釵前,心在離恨天:“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死了,卻依然活著;薛寶釵漂亮、溫存、識大體,使盡渾身本事,卻不能和寶玉身心相融。價值的鴻溝沒法填上。人性與家族不兩立。“女夫子”縱是高明的晶瑩雪,仍難以偷換體現女性自主之最高價值的“寂寞林”。這裡,曹雪芹亮出了他的原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