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林黛玉面對舊絹子,先一楞,隨後才明白過來,“不覺神痴心醉…一時五內沸然,由不得余意纏綿,便命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研墨蘸筆,便向那兩塊舊帕上寫道: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更向誰?尺幅鮫綃勞解贈,為君哪得不傷悲。”
掌燈寫詩,一口氣寫下三首。傷感的林妹妹歷歷在目。證情的喜悅,反帶出處境的悲哀。
詩人林黛玉,此間初露風流。
緊接著,夏去秋來,眾姐妹結海棠詩社,園子裡滾珠拋玉。詠白海棠的七律,林黛玉是這麼寫的: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土為冰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倦倚西風,嬌羞默默同誰訴?這情態,這韻致,將古典佳人推到了極致。李清照詠海棠也不過如此吧?這次海棠社,點評家李紈推寶釵第一,寶玉大叫不公,尚需斟酌,黛玉卻是全不在意。好詩還在後頭呢。戀愛中的林黛玉活出了她的風采,小性子怪脾氣一掃而光。
言證,物證,詩證,林黛玉的“情囊”中,三證齊全。
請看瀟湘妃子壓倒群芳的《詠菊》: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筆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陶令評章:陶淵明對菊的評價。
這是公元哪一年的秋天,讓林黛玉收穫了如此豐碩的愛情?情人,詩人,融為一體。融點是那麼光彩奪目。《詠菊》在一系列寫菊花的詩篇中公推第一,那寶玉喊道:“極是,極公!”
佳麗們轉過身去吃螃蟹,黛玉被靈感燒燙了雙頰,即席賦詠蟹詩: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林黛玉變成李太白了。
紅顏豪爽緣何而來?食慾酒量因何大增?
除非愛情……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寫大觀園裡的佳麗雅集,下一回卻寫“村老老是信口開河”,大雅轉大俗,仿佛吃過了精美菜餚,再來幾樣村野家味。這便是曹雪芹的十年辛苦不尋常,匠心獨具。若是換了庸才,百年辛苦也尋常。
林黛玉證情之後活得光芒四射,對人也寬容了,好像全身都是閃光點。曹雪芹竭盡心思,讓禮教下的讀者領略愛情的魔力。而浸潤於傳統文化的中國女性,原來是如此美好!
此間的林黛玉,膚色轉紅潤,舉止更風流。“筆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哪裡還有什麼風刀霜劍嚴相逼?
令人詫異的,是曹雪芹以女性口吻寫詩,寫得這麼深入。中國歷代詩人,找不出第二個。熟悉美好的年輕女性的世界,再無人比得過他。有學者舉晏殊的小兒子晏幾道,卻與雪芹差一大截。《紅樓夢》之深入人性,緊追女性,洞察她們所有的生存細節……看來舉證不難。
一部《石頭記》所展開的偉業,乃是自鴻蒙開初以來的頭一遭,難怪要石破天驚。這石頭不去補天,自甘墜落混入紅塵,混出個“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嬌娃割腥啖膻”。
可是,林黛玉的好光景曇花一現。
她的命運性的詩篇是《葬花詞》:
“花落花謝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
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艷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曹雪芹五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願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
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中華女子的清潔精神,多麼驚心動魄!
貴族少女的傲世情懷,何嘗不通向普通人家的閨秀風骨?蔑視那些個臭男人,拒絕他們各式各樣的髒手。這鬥爭從未停止過。哪裡有男權的壓迫,哪裡就有婦女的反抗。
曹雪芹並非把好詩都給了林黛玉,寶釵湘雲妙玉寶琴,全是詩詞好手。而她們的寫作,都與性情、處境緊密相關。茅盾先生曾指出,曹雪芹這是“按頭制帽”。那香菱苦苦學詩,也跟她命運的坎坷有直接的聯繫。香菱要活出個人樣,追隨著林薛二人。詩歌釋放她的無限鬱悶。
有學者說,清代女詩人多。大詩人袁枚講學,要收女弟子。而納蘭容若的妻子,據說容貌才華頗似林黛玉。
曹雪芹生活在他的時代氛圍中,這是不成問題的。然而大作家的目光,豈能囿於區區清代?這也如同那些歷史高人,能夠洞察千年。
薛寶釵不是壞人。相反,她是人見人愛的好姑娘。她尊上,憐下,與姐妹們和睦相處。哥哥薛蟠在外橫行霸道,回家刁蠻無狀,她用心勸導,“錯里錯因錯勸哥哥”,軟語拿捏著分寸。對潑婦般的嫂子夏金桂,她明里暗裡加以彈壓,主持家庭中的公道。她庇護香菱,像庇護自己的親妹妹。她有清醒的頭腦,有清晰的目光,為人處世合情合理,從不發脾氣。香菱愛她,襲人湘雲探春敬她,妙玉親近她,連鳳姐這樣的潑辣大管家也佩服她。薛寶釵真是沒得挑呢,誰討她做老婆,誰就有享不完的福。包括艷福。寶釵多美,“艷冠群芳”,並且是一種健康美。小說中她是被人比作楊玉環的,單是那段雪白的酥臂,就讓賈寶玉成了“呆雁”,恨不得去摸一摸。
掌燈寫詩,一口氣寫下三首。傷感的林妹妹歷歷在目。證情的喜悅,反帶出處境的悲哀。
詩人林黛玉,此間初露風流。
緊接著,夏去秋來,眾姐妹結海棠詩社,園子裡滾珠拋玉。詠白海棠的七律,林黛玉是這麼寫的: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土為冰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倦倚西風,嬌羞默默同誰訴?這情態,這韻致,將古典佳人推到了極致。李清照詠海棠也不過如此吧?這次海棠社,點評家李紈推寶釵第一,寶玉大叫不公,尚需斟酌,黛玉卻是全不在意。好詩還在後頭呢。戀愛中的林黛玉活出了她的風采,小性子怪脾氣一掃而光。
言證,物證,詩證,林黛玉的“情囊”中,三證齊全。
請看瀟湘妃子壓倒群芳的《詠菊》: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筆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陶令評章:陶淵明對菊的評價。
這是公元哪一年的秋天,讓林黛玉收穫了如此豐碩的愛情?情人,詩人,融為一體。融點是那麼光彩奪目。《詠菊》在一系列寫菊花的詩篇中公推第一,那寶玉喊道:“極是,極公!”
佳麗們轉過身去吃螃蟹,黛玉被靈感燒燙了雙頰,即席賦詠蟹詩: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林黛玉變成李太白了。
紅顏豪爽緣何而來?食慾酒量因何大增?
除非愛情……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寫大觀園裡的佳麗雅集,下一回卻寫“村老老是信口開河”,大雅轉大俗,仿佛吃過了精美菜餚,再來幾樣村野家味。這便是曹雪芹的十年辛苦不尋常,匠心獨具。若是換了庸才,百年辛苦也尋常。
林黛玉證情之後活得光芒四射,對人也寬容了,好像全身都是閃光點。曹雪芹竭盡心思,讓禮教下的讀者領略愛情的魔力。而浸潤於傳統文化的中國女性,原來是如此美好!
此間的林黛玉,膚色轉紅潤,舉止更風流。“筆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哪裡還有什麼風刀霜劍嚴相逼?
令人詫異的,是曹雪芹以女性口吻寫詩,寫得這麼深入。中國歷代詩人,找不出第二個。熟悉美好的年輕女性的世界,再無人比得過他。有學者舉晏殊的小兒子晏幾道,卻與雪芹差一大截。《紅樓夢》之深入人性,緊追女性,洞察她們所有的生存細節……看來舉證不難。
一部《石頭記》所展開的偉業,乃是自鴻蒙開初以來的頭一遭,難怪要石破天驚。這石頭不去補天,自甘墜落混入紅塵,混出個“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嬌娃割腥啖膻”。
可是,林黛玉的好光景曇花一現。
她的命運性的詩篇是《葬花詞》:
“花落花謝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
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艷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曹雪芹五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願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
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中華女子的清潔精神,多麼驚心動魄!
貴族少女的傲世情懷,何嘗不通向普通人家的閨秀風骨?蔑視那些個臭男人,拒絕他們各式各樣的髒手。這鬥爭從未停止過。哪裡有男權的壓迫,哪裡就有婦女的反抗。
曹雪芹並非把好詩都給了林黛玉,寶釵湘雲妙玉寶琴,全是詩詞好手。而她們的寫作,都與性情、處境緊密相關。茅盾先生曾指出,曹雪芹這是“按頭制帽”。那香菱苦苦學詩,也跟她命運的坎坷有直接的聯繫。香菱要活出個人樣,追隨著林薛二人。詩歌釋放她的無限鬱悶。
有學者說,清代女詩人多。大詩人袁枚講學,要收女弟子。而納蘭容若的妻子,據說容貌才華頗似林黛玉。
曹雪芹生活在他的時代氛圍中,這是不成問題的。然而大作家的目光,豈能囿於區區清代?這也如同那些歷史高人,能夠洞察千年。
薛寶釵不是壞人。相反,她是人見人愛的好姑娘。她尊上,憐下,與姐妹們和睦相處。哥哥薛蟠在外橫行霸道,回家刁蠻無狀,她用心勸導,“錯里錯因錯勸哥哥”,軟語拿捏著分寸。對潑婦般的嫂子夏金桂,她明里暗裡加以彈壓,主持家庭中的公道。她庇護香菱,像庇護自己的親妹妹。她有清醒的頭腦,有清晰的目光,為人處世合情合理,從不發脾氣。香菱愛她,襲人湘雲探春敬她,妙玉親近她,連鳳姐這樣的潑辣大管家也佩服她。薛寶釵真是沒得挑呢,誰討她做老婆,誰就有享不完的福。包括艷福。寶釵多美,“艷冠群芳”,並且是一種健康美。小說中她是被人比作楊玉環的,單是那段雪白的酥臂,就讓賈寶玉成了“呆雁”,恨不得去摸一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