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我倒是覺得,生平模糊也有好處。
《紅樓夢》自稱“假語村言”,將真事隱去(甄士隱)。也許曹公本意,是希望讀者直接看小說,不要分散注意力,把小說與他的身世聯繫起來。文本自足。小說迷人並啟人思,這就夠了。曹雪芹開篇就申明,《紅樓夢》並不特指某一朝代。而我們今天讀這巨著,覺得它展示的是古代社會,而不是清代社會。把小說中的人物與那些清宮秘事扯上瓜葛,是對讀者的愚蠢導引。這愚事,上個世紀初的紅學“索隱派”幹過,現在又死灰復燃。影視劇大演清宮秘史,某些專家就趁機起鬨,趁火打劫,將偉大的古典小說引向宮闈勾當。
寫內幕,黑幕,是小說撩撥讀者的惡趣之一。美學大師朱光潛對此有專論。
曹雪芹梳著長辮子,賈寶玉卻是清代以前的漢人髮型。大觀園裡的姐妹們的衣食住玩,皆是漢人光景。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像清代女子麼?專家明知是瞎話,卻還要大講特講,用心何在呢?
專家個人的名利衝動,卻要放到文化產業化的背景中來考察。
幸好嚴謹的紅學家們未能將曹雪芹的年譜做細,不然的話,專家會幹得更起勁,一頭鑽進宮闈去,向我們逐一指點:賈寶玉的原型是誰,王熙鳳的原型是誰,焦大傻姐兒劉姥姥的原型又是誰……
都是清宮戲給鬧的。文化瞄準利潤的巨大衝動,不把歷史、藝術變成一波又一波的娛樂鬧劇不罷休。而文化的虛無主義,乃是強力推進文化沙漠,其最終指向,是直接傷害我們的民族。
也許今天,正是辨認這類有毒衝動的契機。
文化的繁榮,豈能靠瞎胡鬧?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有尊嚴,人才活得有尊嚴。文化維繫多元的生活世界,而資本意志的越界擴張,是朝著單一世界圖像的發足狂奔。文化怎能做資本的奴婢?一個有尊嚴、有恥感、有愛與恨、有價值觀、有審美能力、有祖先記憶的個體,怎麼能娛樂到死、嘻皮笑臉躺進棺材?
消費主義的運動方向,是把人的所有尊嚴、全部價值向下拉到價格的水平上。人,不再是向上的、全面發展的那個人,不再是神性、詩意、風俗、良知的承載者,而只是一名赤裸裸的消費者、算計者。當所有的人都朝著消費主義狂奔,必定導至地球的死亡、生活世界的坍塌。像英.甘地當年對美國人講的:“二十個地球也不夠!”
二十年前的電視劇《紅樓夢》令人感動,那音樂,那角色,那名副其實的專家指導,那長達數年的默默無聞的劇組努力。眼下鬧著要重拍,令人擔憂。
曹雪芹祖籍金陵。曹家雖是大戶人家,榮華三代但人丁不旺。到曹雪芹,已是兩代單傳,家族的掌上明珠。多半有一二個哥哥曾經夭折。有考證說曹雪芹小名占姐兒,取兩層意思:能占住,占穩;女孩的名字類似鄉下的狗兒,易於存活。
如果占姐兒之說成立,那麼,曹雪芹幼年當被眾人裝扮成小女孩。江南、西蜀都有這習俗。有些男孩兒十來歲還穿裙子。名字、服飾作用於曹雪芹的潛意識,影響他的成長。曹府上下,從老祖母到小丫鬟,無人把性別真相告訴曹雪芹。這真相事關重大。弗洛伊德曾言:人在五歲前的經歷將影響他的一生。曹雪芹的幼年童年少年,和賈寶玉一樣,專與姐姐妹妹廝混。他是呼吸著濃郁的女性氣息長大的,所以,他的女性視角來得天然。我猜想:當他某一天發現自己竟然是個男孩兒的時候,一定會驚奇,又有幾分氣憤,幾分無奈。占姐兒居然不是女兒身,這太奇怪了!對他來說,男性的性別意識似乎突如其來,像女兒的繡房中闖入了一頭怪獸。當他很不情願地掉頭打量同性時,打心眼裡覺得他們是一幫鬚眉濁物。男性,男權,男人的四書五經、文治武功,通通是濁物匯成的滾滾濁流。他自己呢,雖然命中注定是個濁物,卻發現了一個清清爽爽的女兒世界。
曹雪芹二
性別分裂,很可能是理解曹雪芹的精神成長的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諸多謎團可望解開。或者,標示出解開謎團的方向。
《紅樓夢》第一回,作者自云:“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作者又強調說:“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閉口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渉淫濫…竟不如我這半世親見的幾位女子。”
曹雪芹通過《紅樓夢》,幻化成賈寶玉。他親見的幾位奇女子,已化作大觀園中人物。
我們讀小說,大可不必去計較原型。
脂硯齋是個例外,她是帶著自己的經歷進入了小說的,並對小說作了很多帶情感色彩的點評。清代小說,點評本走俏,“白頭本”常苦於無人問津。而脂硯齋點評的語氣頗似林黛玉。這饒有意味。比如寶玉冒天下之大不韙,稱讀書上進者為“祿蠹”,脂硯齋點評:“二字從古未見,新奇之至。難怨世人謂之可殺,余卻最喜!”
脂硯齋很能理解曹雪芹。大作家的紅顏知己,她當之無愧。而紅顏隱於字裡行間,點點滴滴露出來,帶出她許多羞澀……
曹雪芹所描繪的奇女子,有脂硯齋的身影麼?
《紅樓夢》自稱“假語村言”,將真事隱去(甄士隱)。也許曹公本意,是希望讀者直接看小說,不要分散注意力,把小說與他的身世聯繫起來。文本自足。小說迷人並啟人思,這就夠了。曹雪芹開篇就申明,《紅樓夢》並不特指某一朝代。而我們今天讀這巨著,覺得它展示的是古代社會,而不是清代社會。把小說中的人物與那些清宮秘事扯上瓜葛,是對讀者的愚蠢導引。這愚事,上個世紀初的紅學“索隱派”幹過,現在又死灰復燃。影視劇大演清宮秘史,某些專家就趁機起鬨,趁火打劫,將偉大的古典小說引向宮闈勾當。
寫內幕,黑幕,是小說撩撥讀者的惡趣之一。美學大師朱光潛對此有專論。
曹雪芹梳著長辮子,賈寶玉卻是清代以前的漢人髮型。大觀園裡的姐妹們的衣食住玩,皆是漢人光景。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像清代女子麼?專家明知是瞎話,卻還要大講特講,用心何在呢?
專家個人的名利衝動,卻要放到文化產業化的背景中來考察。
幸好嚴謹的紅學家們未能將曹雪芹的年譜做細,不然的話,專家會幹得更起勁,一頭鑽進宮闈去,向我們逐一指點:賈寶玉的原型是誰,王熙鳳的原型是誰,焦大傻姐兒劉姥姥的原型又是誰……
都是清宮戲給鬧的。文化瞄準利潤的巨大衝動,不把歷史、藝術變成一波又一波的娛樂鬧劇不罷休。而文化的虛無主義,乃是強力推進文化沙漠,其最終指向,是直接傷害我們的民族。
也許今天,正是辨認這類有毒衝動的契機。
文化的繁榮,豈能靠瞎胡鬧?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有尊嚴,人才活得有尊嚴。文化維繫多元的生活世界,而資本意志的越界擴張,是朝著單一世界圖像的發足狂奔。文化怎能做資本的奴婢?一個有尊嚴、有恥感、有愛與恨、有價值觀、有審美能力、有祖先記憶的個體,怎麼能娛樂到死、嘻皮笑臉躺進棺材?
消費主義的運動方向,是把人的所有尊嚴、全部價值向下拉到價格的水平上。人,不再是向上的、全面發展的那個人,不再是神性、詩意、風俗、良知的承載者,而只是一名赤裸裸的消費者、算計者。當所有的人都朝著消費主義狂奔,必定導至地球的死亡、生活世界的坍塌。像英.甘地當年對美國人講的:“二十個地球也不夠!”
二十年前的電視劇《紅樓夢》令人感動,那音樂,那角色,那名副其實的專家指導,那長達數年的默默無聞的劇組努力。眼下鬧著要重拍,令人擔憂。
曹雪芹祖籍金陵。曹家雖是大戶人家,榮華三代但人丁不旺。到曹雪芹,已是兩代單傳,家族的掌上明珠。多半有一二個哥哥曾經夭折。有考證說曹雪芹小名占姐兒,取兩層意思:能占住,占穩;女孩的名字類似鄉下的狗兒,易於存活。
如果占姐兒之說成立,那麼,曹雪芹幼年當被眾人裝扮成小女孩。江南、西蜀都有這習俗。有些男孩兒十來歲還穿裙子。名字、服飾作用於曹雪芹的潛意識,影響他的成長。曹府上下,從老祖母到小丫鬟,無人把性別真相告訴曹雪芹。這真相事關重大。弗洛伊德曾言:人在五歲前的經歷將影響他的一生。曹雪芹的幼年童年少年,和賈寶玉一樣,專與姐姐妹妹廝混。他是呼吸著濃郁的女性氣息長大的,所以,他的女性視角來得天然。我猜想:當他某一天發現自己竟然是個男孩兒的時候,一定會驚奇,又有幾分氣憤,幾分無奈。占姐兒居然不是女兒身,這太奇怪了!對他來說,男性的性別意識似乎突如其來,像女兒的繡房中闖入了一頭怪獸。當他很不情願地掉頭打量同性時,打心眼裡覺得他們是一幫鬚眉濁物。男性,男權,男人的四書五經、文治武功,通通是濁物匯成的滾滾濁流。他自己呢,雖然命中注定是個濁物,卻發現了一個清清爽爽的女兒世界。
曹雪芹二
性別分裂,很可能是理解曹雪芹的精神成長的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諸多謎團可望解開。或者,標示出解開謎團的方向。
《紅樓夢》第一回,作者自云:“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作者又強調說:“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閉口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渉淫濫…竟不如我這半世親見的幾位女子。”
曹雪芹通過《紅樓夢》,幻化成賈寶玉。他親見的幾位奇女子,已化作大觀園中人物。
我們讀小說,大可不必去計較原型。
脂硯齋是個例外,她是帶著自己的經歷進入了小說的,並對小說作了很多帶情感色彩的點評。清代小說,點評本走俏,“白頭本”常苦於無人問津。而脂硯齋點評的語氣頗似林黛玉。這饒有意味。比如寶玉冒天下之大不韙,稱讀書上進者為“祿蠹”,脂硯齋點評:“二字從古未見,新奇之至。難怨世人謂之可殺,余卻最喜!”
脂硯齋很能理解曹雪芹。大作家的紅顏知己,她當之無愧。而紅顏隱於字裡行間,點點滴滴露出來,帶出她許多羞澀……
曹雪芹所描繪的奇女子,有脂硯齋的身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