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他打斷她的話,阮襲有些呆愣地嗯了句。她是想說兩人不過是一場在北都風雲中身不由己的一場婚事,雖僅是為了延續沈家香火,可也算是穆承垣親自下的旨意……想必他也猜出了她要說什麼,他在深夜出現在沈園自然是不想讓旁人直到自己還活著,故而同阮襲的這樁婚事也得繼續下去,不過是場雙方得利之事。雖是有些荒唐,但從一開始就是荒唐的,也並非不能接受。
看著他身上披著同夜色相近的披風跳出窗子走進了黑暗中,阮襲嘆了口氣,好似所有的事情都趕在了一起。忽然想起什麼,抓起一旁的東西就追了上去,“等等。”
沈容卿身影頓住,看著她小跑過來,她有些內疚看了眼他胳膊的傷,沒說什麼。只是垂首小心地用帕子擦拭撒了些藥上去,又小心包紮著,頭頂傳來一聲輕笑,“這藥倒是好藥。”
手上動作頓了頓,只當作沒聽見,待打了一個不甚規整的節,他又道,“有勞了。”
禮遇妥當,阮襲笑笑,想起蘇凝這幾日必然日日都會來沈園討要青竹印鑑,斟酌著還是出了聲:“我不會向旁人透露你出現之事,這一樁婚事不過頂了個名號。你既活著想必也無須我來頂著淮南沈家的名號,只是我…有些需要這個名號…若是日後蘇姑娘覺得委屈的話那日後我自會離開,眼下卻有些不行……”
“呵,阿凝…她日後自會遇到旁的良人…”他說這話時有些恍惚,微微頷首告辭離去。
她知曉他的意思,眼下沈家一無所有也不能有什麼,若是真心在乎自然捨不得委屈半分。手中瓷瓶微涼,她忽然覺得有些落寞,自顧坐在一旁的木欄上有些發愣。
所有思緒都在腦中,困意倒是被驅趕了乾淨。回屋隨手拿起桌邊的一本書在燭火下翻看著,可看清當中的字跡時呆了呆,這是方才沈容卿落下的?字跡清俊卻又收斂得當,很是脫俗,不禁感慨了聲這同自己幼時練過幾年的字倒是一模一樣,不再打探什麼將書頁合上。摸索著找出兄長先前帶過來的《淮南陵志》一一翻看,上頭記得都是早些年淮南陵的趣事,可現下翻開看竟瞧見提到沈家的不過寥寥幾語,大多都是些文採風流,便再無其他。
想起方才那沈容卿的模樣,頓了頓,她並非以貌取人之人,只是覺得有些惋惜。父王謀逆後,以三十萬西北大軍兵符換他兄妹二人雙全,可只有他二人才知曉,他們西北阮家的兒女寧願死在沙場也不願意這般寄人籬下地苟活。以沈容卿這樣的身份與才華,骨子裡自然有的是沈家風骨和文人清傲,整整十三年都被人以為是死在了淮南沈家,他這些年…所受煎熬也不會比她兄妹二人少……
但是如今穆承安暗中潛到北都,盧振業也來了北都,兄長也捲入了這北都大局中。偏偏這時她剛猜測沈容卿的生死他人就出現在了沈園,巧合地像是早有預謀……
☆、鴻允學館
一連幾日地應付蘇凝,阮襲著實吃不消。
她向來閒散慣了,正巧一大早阿銀便來敲門問她可有時間送他去鴻允學館,自然是有的。兩人便舍了小迦一道出去,她也想瞧瞧這世人盛名的鴻允學館是何模樣,好在有阿銀在倒沒被攔住。
這鴻允學館當中有三處院落,阿銀所在那一處正在最前頭,誰知這一路被阿銀領著已是不少人看了過來,這一路又是徑直走向夏夫子的屋子更是惹人多看了兩眼。
“阿襲,你得先……”阿銀難得吞吐起來,阮襲看得想笑,莫不是阿銀今日叫她來其實是被夫子罰的?果然不出她所料,刻意抿唇未說話,伸手扣了扣門,很快有腳步聲傳了過來,一個面上很是肅穆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在阿銀與她身上打量著。沒說什麼倒是很有氣場,阿銀垮著臉拉她進去,“夏夫子……”
夏夫子哼了一聲,什麼都未說,只將手中的一卷宣紙遞給了阮襲。如此嚴肅,阮襲也微微皺眉,正了神色接過一一瞧看,眼見著阿銀微不可聞地呢喃了句,“阿襲,你不許生氣。”待看清了宣紙中的內容,瞬間苦笑不得,估計是這兩月來的小考,無論是何題目,在阿銀卷中只有一句“豈與朝下士,彈琴言紀事?”
不錯是不錯,可……嘆了口氣,正撞上阿銀偷偷瞧她面上神情的眸子,沉了語調道:“阿銀……”
還未繼續開口,木門便被推開,看到來人時有些驚訝。這人,她倒是有過一面之緣,乃是淮江會那日見到很是孤傲的章寅生,安子敬倒是提起過此人不入朝堂骨子裡執拗至極。章寅生瞧見她也有些驚異,看向她手中的一捲紙時才看向繃著臉的夏夫子,“這孩子年紀小小就有如此氣度我倒覺著不是什麼錯事。”
“這還不錯,如此小小年紀就狂妄,甚至不重師教……”
阮襲雖感激章寅生所言,但心中卻不甚贊同。阿銀這般的年紀正是塑造日後德行的時間,在聞錦教導之下自然比旁人聰慧,可也正因如此才不能如此下去。一一聽著夏夫子所言點頭稱是,卻沒有說旁的什麼,待出了夏夫子屋子時逕自彎身平視著阿銀,卻是沒提方才一事,只道:“先去聽夫子授課罷。”
阿銀愣了愣,心中正想著她會不會生氣,可眼下瞧見她這個模樣,竟什麼也瞧不出,倒是更覺得提心弔膽。
“你過于謹慎了。”身後忽然傳來冷淡的嗓音,阮襲皺眉,抬眸時卻多了笑意,“我知曉,阿銀過於年幼,這樣筆力蒼勁的文字是斷然寫不出來的。”
章寅生手上頓了頓,看了眼外面準備今年文舉的學子都正彼此交談著往外面走,沒有看阮襲,繼續道:“那句子,是我寫的。”
猜得到,阿銀身邊的這些人聞錦文中是治國的經緯之才,安子敬是詩書禮法,蘇月朝是鬥雞走馬,如此孤傲,也只能有同蘇家兩兄弟相識的章寅生了。怕是蘇月朝轉述給阿銀的,倒被阿銀如此用上,若是阿銀再大些的年紀她自然會欣慰阿銀有此胸懷,只是如今還小,須得好好教導才是。
阮襲笑笑沒有說話,也被外面來往的人吸引住,不由得問了句,“鴻允學館不是不沾貴胄之事麼?怎還有文舉院?”
“寒門學子,想要入仕途自然唯有此法。”說著看了看阮襲,“你這樣出身顯貴的姑娘自然不必憂心這些。”
出身顯貴?阮襲往院中走去,章寅生也走了出去,本以為算是彼此告辭了,章寅生忽然又聽見身側的女子開了口,“章公子,你一向都喜歡對旁人的生活加以評價麼?”見章寅生不喜地看過來,阮襲直視他,“你瞧不起北都沈家,是因他遵得皆是虛偽禮法;你瞧不起淮南沈家,又覺得他是不知收斂;你連蘇月朝都瞧不起,不過是覺得他整日裡宴飲遊樂鬥雞走馬。”
聞言,章寅生面上隱了些怒氣,誰知眼前這女子卻只當作沒看到,繼續說道:“章公子,你可曾想過你在旁人眼中是什麼樣?”
看著他身上披著同夜色相近的披風跳出窗子走進了黑暗中,阮襲嘆了口氣,好似所有的事情都趕在了一起。忽然想起什麼,抓起一旁的東西就追了上去,“等等。”
沈容卿身影頓住,看著她小跑過來,她有些內疚看了眼他胳膊的傷,沒說什麼。只是垂首小心地用帕子擦拭撒了些藥上去,又小心包紮著,頭頂傳來一聲輕笑,“這藥倒是好藥。”
手上動作頓了頓,只當作沒聽見,待打了一個不甚規整的節,他又道,“有勞了。”
禮遇妥當,阮襲笑笑,想起蘇凝這幾日必然日日都會來沈園討要青竹印鑑,斟酌著還是出了聲:“我不會向旁人透露你出現之事,這一樁婚事不過頂了個名號。你既活著想必也無須我來頂著淮南沈家的名號,只是我…有些需要這個名號…若是日後蘇姑娘覺得委屈的話那日後我自會離開,眼下卻有些不行……”
“呵,阿凝…她日後自會遇到旁的良人…”他說這話時有些恍惚,微微頷首告辭離去。
她知曉他的意思,眼下沈家一無所有也不能有什麼,若是真心在乎自然捨不得委屈半分。手中瓷瓶微涼,她忽然覺得有些落寞,自顧坐在一旁的木欄上有些發愣。
所有思緒都在腦中,困意倒是被驅趕了乾淨。回屋隨手拿起桌邊的一本書在燭火下翻看著,可看清當中的字跡時呆了呆,這是方才沈容卿落下的?字跡清俊卻又收斂得當,很是脫俗,不禁感慨了聲這同自己幼時練過幾年的字倒是一模一樣,不再打探什麼將書頁合上。摸索著找出兄長先前帶過來的《淮南陵志》一一翻看,上頭記得都是早些年淮南陵的趣事,可現下翻開看竟瞧見提到沈家的不過寥寥幾語,大多都是些文採風流,便再無其他。
想起方才那沈容卿的模樣,頓了頓,她並非以貌取人之人,只是覺得有些惋惜。父王謀逆後,以三十萬西北大軍兵符換他兄妹二人雙全,可只有他二人才知曉,他們西北阮家的兒女寧願死在沙場也不願意這般寄人籬下地苟活。以沈容卿這樣的身份與才華,骨子裡自然有的是沈家風骨和文人清傲,整整十三年都被人以為是死在了淮南沈家,他這些年…所受煎熬也不會比她兄妹二人少……
但是如今穆承安暗中潛到北都,盧振業也來了北都,兄長也捲入了這北都大局中。偏偏這時她剛猜測沈容卿的生死他人就出現在了沈園,巧合地像是早有預謀……
☆、鴻允學館
一連幾日地應付蘇凝,阮襲著實吃不消。
她向來閒散慣了,正巧一大早阿銀便來敲門問她可有時間送他去鴻允學館,自然是有的。兩人便舍了小迦一道出去,她也想瞧瞧這世人盛名的鴻允學館是何模樣,好在有阿銀在倒沒被攔住。
這鴻允學館當中有三處院落,阿銀所在那一處正在最前頭,誰知這一路被阿銀領著已是不少人看了過來,這一路又是徑直走向夏夫子的屋子更是惹人多看了兩眼。
“阿襲,你得先……”阿銀難得吞吐起來,阮襲看得想笑,莫不是阿銀今日叫她來其實是被夫子罰的?果然不出她所料,刻意抿唇未說話,伸手扣了扣門,很快有腳步聲傳了過來,一個面上很是肅穆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在阿銀與她身上打量著。沒說什麼倒是很有氣場,阿銀垮著臉拉她進去,“夏夫子……”
夏夫子哼了一聲,什麼都未說,只將手中的一卷宣紙遞給了阮襲。如此嚴肅,阮襲也微微皺眉,正了神色接過一一瞧看,眼見著阿銀微不可聞地呢喃了句,“阿襲,你不許生氣。”待看清了宣紙中的內容,瞬間苦笑不得,估計是這兩月來的小考,無論是何題目,在阿銀卷中只有一句“豈與朝下士,彈琴言紀事?”
不錯是不錯,可……嘆了口氣,正撞上阿銀偷偷瞧她面上神情的眸子,沉了語調道:“阿銀……”
還未繼續開口,木門便被推開,看到來人時有些驚訝。這人,她倒是有過一面之緣,乃是淮江會那日見到很是孤傲的章寅生,安子敬倒是提起過此人不入朝堂骨子裡執拗至極。章寅生瞧見她也有些驚異,看向她手中的一捲紙時才看向繃著臉的夏夫子,“這孩子年紀小小就有如此氣度我倒覺著不是什麼錯事。”
“這還不錯,如此小小年紀就狂妄,甚至不重師教……”
阮襲雖感激章寅生所言,但心中卻不甚贊同。阿銀這般的年紀正是塑造日後德行的時間,在聞錦教導之下自然比旁人聰慧,可也正因如此才不能如此下去。一一聽著夏夫子所言點頭稱是,卻沒有說旁的什麼,待出了夏夫子屋子時逕自彎身平視著阿銀,卻是沒提方才一事,只道:“先去聽夫子授課罷。”
阿銀愣了愣,心中正想著她會不會生氣,可眼下瞧見她這個模樣,竟什麼也瞧不出,倒是更覺得提心弔膽。
“你過于謹慎了。”身後忽然傳來冷淡的嗓音,阮襲皺眉,抬眸時卻多了笑意,“我知曉,阿銀過於年幼,這樣筆力蒼勁的文字是斷然寫不出來的。”
章寅生手上頓了頓,看了眼外面準備今年文舉的學子都正彼此交談著往外面走,沒有看阮襲,繼續道:“那句子,是我寫的。”
猜得到,阿銀身邊的這些人聞錦文中是治國的經緯之才,安子敬是詩書禮法,蘇月朝是鬥雞走馬,如此孤傲,也只能有同蘇家兩兄弟相識的章寅生了。怕是蘇月朝轉述給阿銀的,倒被阿銀如此用上,若是阿銀再大些的年紀她自然會欣慰阿銀有此胸懷,只是如今還小,須得好好教導才是。
阮襲笑笑沒有說話,也被外面來往的人吸引住,不由得問了句,“鴻允學館不是不沾貴胄之事麼?怎還有文舉院?”
“寒門學子,想要入仕途自然唯有此法。”說著看了看阮襲,“你這樣出身顯貴的姑娘自然不必憂心這些。”
出身顯貴?阮襲往院中走去,章寅生也走了出去,本以為算是彼此告辭了,章寅生忽然又聽見身側的女子開了口,“章公子,你一向都喜歡對旁人的生活加以評價麼?”見章寅生不喜地看過來,阮襲直視他,“你瞧不起北都沈家,是因他遵得皆是虛偽禮法;你瞧不起淮南沈家,又覺得他是不知收斂;你連蘇月朝都瞧不起,不過是覺得他整日裡宴飲遊樂鬥雞走馬。”
聞言,章寅生面上隱了些怒氣,誰知眼前這女子卻只當作沒看到,繼續說道:“章公子,你可曾想過你在旁人眼中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