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令他在研究生時代榮獲多項文學界殊榮的作品就叫做《畫中仙》,情節的起承轉合跟《瓶中仙》一模一樣。

  蕭廷意看著自己廢寢忘食寫出來的作品,被別人改到臉目全非,還冒名頂替七年。就好像自己的親生孩子被別人拐賣了,現在周圍的親朋好友還說那個孩子不是你的。

  蕭廷意想討回一個公道。

  她想要回《瓶中仙》,這些榮譽根本不屬於藍鞋子!

  “優秀學生小說獎、國家文藝獎、文學雙年獎、青年文學獎和華文文學獎,余龍生靠著《畫中仙》得了五個大獎,算是包辦了大學生能得到的文學獎項了。”楊清把余龍生的履歷表拿出來。

  “然後他就當上了助理教授?”李卓雅不相信事情是這麽簡單。

  “那年剛好B大想發展文學創作,便開設了幾個科目,例如是小說創作和散文創作,余龍生在這方面得了不少獎,於是就留在B大任教,剛好他又完成了博士學位,便成為了教授。”楊清解釋說。B大有時也令人挺費解,一個年資這麽淺的人,居然可以升為助理教授,真是不公平。

  “廷意,我覺得你可以控告余龍生,但是情況會比我的更加艱難,畢竟我這份工作比較自由。”李卓雅稍加思索,便對蕭廷意說。

  不是不鼓勵蕭廷意的做法,而是李卓雅希望她思考現實的生活。蕭廷意是一名教師,即是她的日常生活多數在學校,她教的又是高中,工作量肯定不少,再分心到官司上,肯定會很辛苦。

  “是嗎?其實很多人也是這樣告訴我。”蕭廷意苦笑。

  作者有話要說:  這次的案件是取材自我的大學教授…他就是抄襲了別人的文章,現在接受內部調查。

  ☆、十

  “他現在做了教授,跟我也算是同行,照道理來說,我不應該拿陳年往事來影響他的前途,但是……他抄襲我是事實,現在他還為抄襲者說話,像這樣的人在大學教書,他會教出怎樣的學生,我真的不敢想像。”同為教育工作者,蕭廷意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考入B大中文系會遇到這種三觀不正的教授,覺得抄襲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

  作為老師,本身就應該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向學生傳道授業。

  “廷意,我給你介紹一個好律師。”李卓雅被蕭廷意眼中的堅定打動了。

  這是一個老師真正應該說的話。

  “謝謝你的幫助,雖然我知道贏訴的機會不大。”蕭廷意眨了眨眼,眼中有淚光。

  “不會的,法律是看證據,而不是看時間和身份。”楊清說,“明天我回B大,會一會這個人。”

  “呃?你回B大?”李卓雅還以為楊清只是負責做介紹人。

  “當然了,我就想知道余龍生怎樣上課。”楊清事先已經查好中文系的課表,知道明天余龍生會有小說創作課,她要趁這個機會,拜訪一下所謂的網絡大神。

  “我也去嗎?”蕭廷意還沒有心理準備面對余龍生。

  “你照常上課,先預備官司需要的文件。”李卓雅說,“楊姐,你可別打糙驚蛇。”

  “放心,我是重回母校,感受校園氣氛。”楊清笑說。估計余龍生見到她的話,真是仇人見面份外眼紅。

  余龍生的作品本來與萬榮公司洽談合作,但因為她找到余龍生曾經抄襲的事情,所以沈靜海跟製作部那邊打了招呼,暫停這個計劃,改為與其他口碑更好的作者合作。

  ************************

  隔天早上。

  B大。

  根據百度百科所說,B大是位於海淀區的公立高等院校,已有百多年歷史,在世界大學排名之中,B大是中國所有高等院校的第一名,被公認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在這麽多的科系之中,B大以理工科見長,文科相對來說偏弱,但與其他高等院校比較,還是很不錯。

  自從上次校慶之後,楊清想不到她這麽快又回到母校了。萬榮編劇組的組長沈靜海也是B大畢業生,還是中文系本科出身,所以特別提醒她,中文系系主任周主任性格強硬又愛面子,如果余龍生真的有抄襲行為的話,周主任未必會承認這件事。所以,楊清決定先去旁聽余龍生的課。幸好現在上班族回校讀書的風氣亦盛,校園內有不少成年人抱著筆電和教科書行走,顯得打扮氣質較成熟的楊清沒那麽突出。

  余龍生教的科目是小說創作,課室的學生大約有二十多人,分成四組圍圈坐,有一名短髮女生主動邀請楊清和她們一起坐。

  那女生問:"你是來旁聽余老師的課嗎?"

  "嗯。"楊清說。

  "你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

  "博士生。"她也沒有說謊,她是B大傳播學博士生。

  "那你看上去挺年輕。"女生笑說。

  "謝謝。"

  旁邊的兩名女生正在聊天。

  "余老師說他的小說可能會被改編成電影。"

  "是嗎?啊,那個李卓雅的小說也要拍成電影了。"

  "我最期待就是《好久不見》,俞瑾演負心漢,很想快點看戲。"

  "我反而想看《菩薩蠻》。"

  "古裝戲有甚麽好看?"

  同學們說著說著,余龍生就抱著一疊作業進來,他穿著一件格子襯衫和牛仔褲,臉容尚算端正,比起網頁上的大頭照,現在他瘦了不少,下巴又尖又小,唇薄色白,有點詭異。

  大學的課堂相對來說比較自由,所以他說:"今天有一些陌生的臉孔來到,是旁聽的同學嗎?"

  楊清見到在場果然還有別的外系學生,現在大家都愛寫小說嗎?

  "我們今天會將某些驚異的新聞改編成小說,領會從報導事實到文學加工的創作過程。"余龍生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寫上創意二字。“因為新聞是客觀和沒感情,大家要從這一段新聞中,提出有用的資料,或者是想像中更多的情節。”

  楊清此刻想起韓秀亞,她最喜歡看新聞和微博找靈感寫電影,每次都能夠將幾則新聞揉合成一個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

  “我先把新聞發給大家,然後大家口頭講述故事一次,可採用主角自述丶他人複述或記者評述的方法,我容許增減情節和對細節作出改動。”

  楊清接過那張工作紙,上面的新聞是關於一個女生為了感情而跳樓輕生,這種事情很常見,要寫成小說,確實……挺沒新意。

  “改為小說時,必須要有一段描寫她上樓的內心獨白。”

  坐在楊清身邊的女生們已經開始討論。

  “要不先寫她收到男友的分手短訊”

  “還可以說她是要求複合不成功。”

  “或者是徹底死心,所以選擇了跳樓輕生。”

  短髮女生讓楊清也提出意見。

  “我覺得,”楊清緩緩地開口,看著其餘三個臉容稚氣的大學生說,“要先把人物塑造好,跳樓輕生是一個片段,我們要把它合理化,為甚麽她會跳樓?例如是她在家中受到父母不公平的對待,在學校和朋友爭吵了,想找男朋友傾訴,然後發現男朋友偷刷了她的卡,給小三送禮物,令她欠下大筆債務。在這種情節下,這個女生在各種的壓力下最後選擇了輕生這條路,就合理得多了。光是感情打擊,不會令一個人走上絕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