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 東萊薌福序於瀋陽旅次
題詞
△讀《北京》說部(自適齋主拜識)
心血區區幾嘔殘,形容妙處到毫端。
尋常著作知多少,難與先生一例觀。
社會人人思改良,從無砭俗救時方。
知君說部裝成帙,功德巍巍不可量。
徒手無從假斧柯,權將筆墨慰蹉跎。
維持社會饒生計,神聖功能一樣多。
苦口能成救世功,正人心術挽頹風。
發明道德無餘蘊,說部由來是正宗。
△奉題《北京》說部四首即呈六田兄郢政(瘦吟館主)
倜悵中原逐鹿場,幾番回首淚沾裳。
劇憐一代興亡恨,付與伊誰話短長。
未肯蹉跎負此生,盛衰家國事關情。
只將一管生花筆,敢向人間削不平。
捲地干戈混馬蹄,爭城爭野戰雲迷。
誰知國計民生事,一介書生掩淚題。
黑白紛紜涌萬端,盲風怪雨亂如湍。
祝君保此春秋筆,好作中流砥柱看。
△題六田兄《北京》說部(怡園弟沈彭齡)
三復瑤編感若何,燕京風物太蹉跎。
金吾棨戟無關鎖,夜月樓台有笑歌。
羅剎場中新市闐,春明池畔古山河。
繪聲繪影猶餘事,一片婆心利濟多。
爽氣西山拂面來,江淹又見筆花開。
不教柱下窺新史,誰信昆明有劫灰。
風雅漸頹移俗志,文章久負掞天才。
燕台韻事凋零盡,多賴扶輪妙化裁。
△題《北京》說部(游龍館王金韜氏拜題)
滾滾長江浮白骨,茫茫燕市蔽黃埃。
伊誰軫念蒼生苦,肯向人間說法來。
一部新詞字字酸,忍教中夜起長嘆。
看來世態都如此,何必人間有稗官。
太息人心多墜落,只堪說與有心人。
絕憐一管生花筆,慣向人間一寫真。
萬斛京塵洗不清,逃名無奈走邊城。
知君筆底牢騷甚,寫向人間總不平。
自序
文章之道非一,要在達性情抒思想而已。性情不容乎偽飾,必出之以道摯;思想不假乎幽玄,必示之以切確。文學者何?表現真摯之性情、發抒切確之思想者也。一流於偽,雖有藻詞,難興情感。始吾為文,不務高遠,惟擇其情真而理確者,朝夕研誦。然文章之見乎真性、不假偽飾者,無如小說。《水滸》《儒林》《紅樓夢》《兒女英雄》,皆天地之至文也,竊嘗慕之。比年以來,稍稍研究外國文學,於英之迭更斯、法之囂俄以及晚近俄雜斯之文學,尤所酷嗜也。乃舍向之為文之道,執筆學為小說,譽之者有人,毀之者亦不乏也,以為棄古文而不為,津津乎為稗官家言,是自暴也。噫!吾惟知以性情為文,以文宣吾之理,吾豈暇顧其他哉?使吾為墓表碑誌之文,吾不得不諛乎冢中之枯骨也;使吾為獻壽讚頌之文,吾不得不媚乎座上之權勢也。違此則非其文,式其文,則違其性,吾是以避偽而趨真,不以其為小說而小之也。是篇,於讀書之餘,命筆直書者,都十四五萬言,言非出於好惡,事則取諸平凡,至其為情為理,則由吾心中所自出也。或曰:文以載道,不聞易錢。小說者流,以文為貨者也,烏見其有道理哉?則見仁見智,又在讀者,吾雖以是博微資,凡吾所言,亦未嘗無物也。書中如述被服廠女士之慘狀、教養院貧兒之不幸以及下等娼窟之毫無人道,皆為歷來作家所不屑寓目者,吾則以為此等社會狀況,誠乃小說必需之材料,亦作家所宜注意者也。此吾所以樂為小說,以目之所觸,情即生焉,因情生文,用抒吾想,舍小說安能左右逢源、自由描寫者乎?孰毀孰譽非所計也。歲在癸亥季冬,穆辰公自序於瀋陽半畝寄廬。
跋
穆子辰公,十二年來,以賣文為業,而尤以說部膾炙人口,然固非穆子之志也。穆子固有志於世者也,惟遭時多故,重以家累,又不苟求,遂以文博升斗,所著長、短篇小說,約數十種,雖效稗官言,而所見者大。一讀其書,同情之感,不覺油然而生也。菲有穆子之學、之筆,亦何能至是哉!凡小說者流,多以風花雲月,男女私情,以博人悅。或則怪誕不經,但傳奇罕,誨淫誨盜,識者議焉。穆子之書,取材至近,而描寫入微,非道人之所不能道,僅以人人心中所欲道而不能道者,穆子捉而渲染之,故其詞淺而指深,意轉特別濃厚也,此書為穆子最近之傑作,對於各層社會,或則諷刺入骨,或則慨寄同情,描寫之工,無以喻矣。而穆子之志,亦可藉是得窺一二也。書成,為跋數語,惜不能盡其美,是在讀者之玩索耳。癸亥立冬日雪笠山人識於瀋陽客次。
[1]原名《北京》,今為便於讀者理解,易為此名。
[2]一種起源於滿族的單弦藝術,因創始者名為寶曉岔,故名岔曲。
[3]青龍橋:位於今頤和園北宮門外,為明清以來由西山通往海淀的交通要道。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時,慈禧太后即經由此橋出京,倉皇逃往山西。
[4]王石谷,即王翬(1632—1717),常熟人,被稱作“清初畫聖”,與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
[5]指造就出很好的品行學問。
[6]一貼:量詞,一張/一塊。
題詞
△讀《北京》說部(自適齋主拜識)
心血區區幾嘔殘,形容妙處到毫端。
尋常著作知多少,難與先生一例觀。
社會人人思改良,從無砭俗救時方。
知君說部裝成帙,功德巍巍不可量。
徒手無從假斧柯,權將筆墨慰蹉跎。
維持社會饒生計,神聖功能一樣多。
苦口能成救世功,正人心術挽頹風。
發明道德無餘蘊,說部由來是正宗。
△奉題《北京》說部四首即呈六田兄郢政(瘦吟館主)
倜悵中原逐鹿場,幾番回首淚沾裳。
劇憐一代興亡恨,付與伊誰話短長。
未肯蹉跎負此生,盛衰家國事關情。
只將一管生花筆,敢向人間削不平。
捲地干戈混馬蹄,爭城爭野戰雲迷。
誰知國計民生事,一介書生掩淚題。
黑白紛紜涌萬端,盲風怪雨亂如湍。
祝君保此春秋筆,好作中流砥柱看。
△題六田兄《北京》說部(怡園弟沈彭齡)
三復瑤編感若何,燕京風物太蹉跎。
金吾棨戟無關鎖,夜月樓台有笑歌。
羅剎場中新市闐,春明池畔古山河。
繪聲繪影猶餘事,一片婆心利濟多。
爽氣西山拂面來,江淹又見筆花開。
不教柱下窺新史,誰信昆明有劫灰。
風雅漸頹移俗志,文章久負掞天才。
燕台韻事凋零盡,多賴扶輪妙化裁。
△題《北京》說部(游龍館王金韜氏拜題)
滾滾長江浮白骨,茫茫燕市蔽黃埃。
伊誰軫念蒼生苦,肯向人間說法來。
一部新詞字字酸,忍教中夜起長嘆。
看來世態都如此,何必人間有稗官。
太息人心多墜落,只堪說與有心人。
絕憐一管生花筆,慣向人間一寫真。
萬斛京塵洗不清,逃名無奈走邊城。
知君筆底牢騷甚,寫向人間總不平。
自序
文章之道非一,要在達性情抒思想而已。性情不容乎偽飾,必出之以道摯;思想不假乎幽玄,必示之以切確。文學者何?表現真摯之性情、發抒切確之思想者也。一流於偽,雖有藻詞,難興情感。始吾為文,不務高遠,惟擇其情真而理確者,朝夕研誦。然文章之見乎真性、不假偽飾者,無如小說。《水滸》《儒林》《紅樓夢》《兒女英雄》,皆天地之至文也,竊嘗慕之。比年以來,稍稍研究外國文學,於英之迭更斯、法之囂俄以及晚近俄雜斯之文學,尤所酷嗜也。乃舍向之為文之道,執筆學為小說,譽之者有人,毀之者亦不乏也,以為棄古文而不為,津津乎為稗官家言,是自暴也。噫!吾惟知以性情為文,以文宣吾之理,吾豈暇顧其他哉?使吾為墓表碑誌之文,吾不得不諛乎冢中之枯骨也;使吾為獻壽讚頌之文,吾不得不媚乎座上之權勢也。違此則非其文,式其文,則違其性,吾是以避偽而趨真,不以其為小說而小之也。是篇,於讀書之餘,命筆直書者,都十四五萬言,言非出於好惡,事則取諸平凡,至其為情為理,則由吾心中所自出也。或曰:文以載道,不聞易錢。小說者流,以文為貨者也,烏見其有道理哉?則見仁見智,又在讀者,吾雖以是博微資,凡吾所言,亦未嘗無物也。書中如述被服廠女士之慘狀、教養院貧兒之不幸以及下等娼窟之毫無人道,皆為歷來作家所不屑寓目者,吾則以為此等社會狀況,誠乃小說必需之材料,亦作家所宜注意者也。此吾所以樂為小說,以目之所觸,情即生焉,因情生文,用抒吾想,舍小說安能左右逢源、自由描寫者乎?孰毀孰譽非所計也。歲在癸亥季冬,穆辰公自序於瀋陽半畝寄廬。
跋
穆子辰公,十二年來,以賣文為業,而尤以說部膾炙人口,然固非穆子之志也。穆子固有志於世者也,惟遭時多故,重以家累,又不苟求,遂以文博升斗,所著長、短篇小說,約數十種,雖效稗官言,而所見者大。一讀其書,同情之感,不覺油然而生也。菲有穆子之學、之筆,亦何能至是哉!凡小說者流,多以風花雲月,男女私情,以博人悅。或則怪誕不經,但傳奇罕,誨淫誨盜,識者議焉。穆子之書,取材至近,而描寫入微,非道人之所不能道,僅以人人心中所欲道而不能道者,穆子捉而渲染之,故其詞淺而指深,意轉特別濃厚也,此書為穆子最近之傑作,對於各層社會,或則諷刺入骨,或則慨寄同情,描寫之工,無以喻矣。而穆子之志,亦可藉是得窺一二也。書成,為跋數語,惜不能盡其美,是在讀者之玩索耳。癸亥立冬日雪笠山人識於瀋陽客次。
[1]原名《北京》,今為便於讀者理解,易為此名。
[2]一種起源於滿族的單弦藝術,因創始者名為寶曉岔,故名岔曲。
[3]青龍橋:位於今頤和園北宮門外,為明清以來由西山通往海淀的交通要道。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時,慈禧太后即經由此橋出京,倉皇逃往山西。
[4]王石谷,即王翬(1632—1717),常熟人,被稱作“清初畫聖”,與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
[5]指造就出很好的品行學問。
[6]一貼:量詞,一張/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