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伯雍在路上行了三個鐘頭,才得到家。這次他回來,更使他吃驚了。家家房子,拆得更多了,這實在出他意料以外。舊時的路徑,益發不易辨認了。他由山腳下一條小路,慢慢往家裡走,只見那被創的冬山,連草根都沒有了。山內紅黏土,早先是不許露出來的,如今一片一片地在外面露著。山靈鍾毓之氣,已是發泄盡了,只餘一處一處的疤痕,表示它的垂斃慘象,襯著那山村一片瓦礫。曾經看過它的盛況的,目擊這種凋敝現象,哪能不為先民一哭呢!
伯雍一進街門,只見他父親正在院中收拾菊花呢。院子掃得極乾淨,好幾十盆菊花,都曬在夕陽底下,枝葉非常茂盛,花朵開得特別好看。伯雍的父親,每日除了到野茶肆里喝一回茶,一到家中,必然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不下一百餘盆的花草,天天都要按著太陽的方位,移動多少回。他老人家絕不教旁人幫忙的,一盆一盆的,都要自己搬。他老人家,第一愛的是秋海棠,第二愛菊花。如今秋海棠已然開了,把根子已然用土蒙好,收在不凍的屋子裡頭。目下專一地養活菊花,他老人家是講究習勞的人,所以六十多歲了,腰腿的便,便是二三十歲的人也趕不上。
老人正低著頭,玩賞他心愛的菊花。忽聽腳步響,回頭一看,是伯雍,便道:“你回來了。”伯雍趕緊上前給請了一個安,他見老人如此精神,他心裡頭喜歡極了。當下爺兒兩個進到屋中,家人相見,自有一番忙亂,有泡茶的,有打洗臉水的。他母親更是喜歡,原說是吃飯,如今見兒子回來,分付大兒媳婦:“不用做別的菜,回頭買點羊肉,吃火鍋吧!”伯雍的父親,便有些不悅,說:“何必吃火鍋呢?他剛進門,一肚子火,也犯不上吃好的。”但是老太太不聽,還是吃火鍋了。
晚飯以後,伯雍和他父親閒談,把秀卿的母親的事,跟老人提一提,打算請求老人把他娘兒兩個都薦到西山園子去。老人道:“這事須早一點說。如今希望到那裡做事的很多,倒是貧兒將來卻容易進去,因為咱們這些鄉親,不知是怎個用心,說將來開辦時,誰也不送孩子進去。硬給造謠言,說孩子進去,便出不來,將來都得賣給鬼子,用孩子的眼睛做藥。你看他們窮得這樣,天天拆房子,捨不得孩子也倒罷了,何必造這樣謠言呢?所以現在雖然貼出招收貧兒的GG,大家都不去報名,甚至有已經報名的,聽見這樣謠言,都自行撤銷了。氣得我什麼似的,我就問他們說:‘你為什麼不教孩子去?怎就知道賣給洋人呢?這是一種慈善事情,於你們的生計,不無小補呢。’他們說:‘老大爺,你老人家不知道,天底下沒有這樣好人,憑什麼把人家孩子招來,供吃,供喝,供衣裳,還請老師教給他們念書。其中若沒有貪圖,誰肯辦這傻事呀!所以我們大家一研究,這正是一種利誘,將來他們一定把孩子賺走的。你老人家想一想,對不對?我們現在雖然沒飯吃,將來有了皇上,依舊有飯吃的。我們不能眼睜睜教他們把孩子賺了去。’”老人說到這裡,很有氣地向伯雍說:“他們這些人,覺得自己很聰明。其實他們的性質,都是該殺的,乘著這機會,不教孩子去,若等著出好來,那不是晚了麼?”伯雍道:“中國人辦公益事,也有另有用意的,可不能說沒有真正慈善家。照我們這些鄉親如此多疑,結果不過是挨餓,有什麼法子能教他們明白呢?”老人道:“有什麼法子?他們這輩子也不能明白了。他們須把猜忌和依賴的根性去掉,就能明白了。而且也能有飯吃,如今且不要提他們。你剛才所說的那可憐的母子,我明天到園子裡跟他們說去。不至於辦不到,因為他們很信用我,我也不妄求他們的事。”他爺兒兩個說到這裡,全家族說了一會子閒話,已到睡覺時候。
次日伯雍的父親,老早地便到西山園子去了,吃早飯時,已然回來了。伯雍見老人很喜歡,便知道事情必然成了。果然老人坐下之後,便向伯雍說:“事情成了。你哪天進城呢?再回家時,把他們帶來就是了。”伯雍見老人這樣熱心,他更不敢懈怠了。他說:“兒子吃完飯便進城,把咱們的事辦完,也就沒事了。”他父親說:“你明天再走也不遲。我還要問你,你不是考了一回縣知事,怎樣了?”伯雍見問,把臉一紅說:“這事也是兒子一時妄想,試驗試驗看,不想到口試時,跌下來了,把我列在丙等,應當入學一年。我想,這一入學,多少也得耽誤別的事情,將來還不知怎樣,所以決計不去了。”他父親說:“好。你的性質,也不是能做官的。再說做官也得有資本,家裡如今指你掙錢,哪能有工夫等你做官再吃飯,再說你的年齡還不大,先拿發財的心去做官,那就要不得了。賠錢的官,咱們做不起。賺錢又不會,何必定得做官呢?你如今不去入學,很合吾意。你就老老實實地指著筆墨掙幾個錢,我在家裡過日子,寢食倒安,非分的妄想,以後千萬不要再輕試了。”伯雍聽了老人的教訓,知道老人是真心愛他,他只得遵著老人的教訓,去求安分的生活。
次日伯雍進城了,當天晚了,不便去找秀卿的母親。第二天,吃過早飯,便向大街去了。秀卿的母親告訴他的地名,他略微明白一點,但是他不曾去過。他進了許多小巷,都是很湫隘283的民居。走了半天,見許多門口,都釘著四等或三等下處的牌子,還有許多剛起來的娼妓,神頭鬼臉的,在門口買物。他也不知哪一家是李從權的住處,他走出一條小巷,卻是南北的一條街市,行人也較多了,但是在這條街上走的人,姑且不問他們的衣履,但看滿臉的市井氣和匪氣,足以表示他們是另一個社會裡的人。他們看見伯雍左右瞻顧的不知是找什麼,大家都很奇怪的,仿佛這條街上,忽然來了這樣一個人,實在是一件罕見的事。伯雍也不管別人看他,還在那裡尋找門牌,卻都不是,他不能不向旁人打聽,又恐行路的人不知道。一抬頭,見路南一個小飯館,還是一間小樓。他遂到那飯館門口,隔著破風窗只見一個吃飯的也沒有,那掌灶的在灶旁一個小凳兒上打盹兒呢。一個系藍布圍裙的堂倌,在一張方桌旁站邊,和兩個男人、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正說得熱鬧。伯雍一拉門邁步進了屋中,那堂倌自當是飯座兒呢,忙站起來讓道:“您來啦!請樓上坐。”伯雍說:“我不吃飯。掌柜的,我和你打聽一個人。”堂倌見說,把伯雍打量一眼,仍是很和氣地說:“您打聽哪一個呢?”伯雍道:“這左近有一個叫李從權的嗎?他有一個母親,一個兄弟,他家另外還住著一個老太太。”那堂倌見說,仰著臉,把眼珠兒一轉,說:“哦。是了,我知道了,您打聽的大概是李大個兒,他當過陸軍,前年由南京回來的。他有三個姑娘,都是由南邊帶來的,現在在四禧堂給他混事呢。”伯雍道:“這些事我倒不知道,我就知道他叫李從權,我找他也是為找在他家住著的那個老太太。”堂倌道:“是。一定是他。我們不叫他李從權,我們都叫他大個兒,也時常在我們這裡喝茶。您跟我來,我指給您。”說著把伯雍引到門外,向東指著說:“您往東走,見胡同往北由南數,路東第三個門,就是他家。”伯雍暗道:“這個堂倌倒很和氣。”因向他道聲“勞駕”,自往東口去了,行不多遠,果見左手一條小巷。伯雍一直進去了,到了第三個門,一看門牌,果然與秀卿的娘說的一樣,遂把木板門拍了兩掌。卻好,正是秀卿的娘出來看,一見是伯雍,她已然樂了,忙往裡讓。伯雍隨他進去,院子裡很潮濕的,堆著許多灰土及廢棄的破爛東西,倒是三間正房,老得已然不堪。這時李從權知道有人來了,忙迎出來。他問秀卿的娘說:“大娘,這位是誰?”秀卿的娘笑著向他道:“你不知道,這位就是我常與你提的那位寧先生。”李從權見說,忙給伯雍請了一個安,說:“哎呀!了不得!這個地方怎勞得起您來,快請進來吧。”伯雍一邊往屋裡走,一邊看從權,身量有五尺七八,濃眉大眼,頂高的鼻子,四肢頭顱,都與他身量很相配的,若是穿上一身軍服,真可以算是人樣的好男兒,可惜墜落到這惡濁社會裡頭了。
伯雍一進街門,只見他父親正在院中收拾菊花呢。院子掃得極乾淨,好幾十盆菊花,都曬在夕陽底下,枝葉非常茂盛,花朵開得特別好看。伯雍的父親,每日除了到野茶肆里喝一回茶,一到家中,必然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不下一百餘盆的花草,天天都要按著太陽的方位,移動多少回。他老人家絕不教旁人幫忙的,一盆一盆的,都要自己搬。他老人家,第一愛的是秋海棠,第二愛菊花。如今秋海棠已然開了,把根子已然用土蒙好,收在不凍的屋子裡頭。目下專一地養活菊花,他老人家是講究習勞的人,所以六十多歲了,腰腿的便,便是二三十歲的人也趕不上。
老人正低著頭,玩賞他心愛的菊花。忽聽腳步響,回頭一看,是伯雍,便道:“你回來了。”伯雍趕緊上前給請了一個安,他見老人如此精神,他心裡頭喜歡極了。當下爺兒兩個進到屋中,家人相見,自有一番忙亂,有泡茶的,有打洗臉水的。他母親更是喜歡,原說是吃飯,如今見兒子回來,分付大兒媳婦:“不用做別的菜,回頭買點羊肉,吃火鍋吧!”伯雍的父親,便有些不悅,說:“何必吃火鍋呢?他剛進門,一肚子火,也犯不上吃好的。”但是老太太不聽,還是吃火鍋了。
晚飯以後,伯雍和他父親閒談,把秀卿的母親的事,跟老人提一提,打算請求老人把他娘兒兩個都薦到西山園子去。老人道:“這事須早一點說。如今希望到那裡做事的很多,倒是貧兒將來卻容易進去,因為咱們這些鄉親,不知是怎個用心,說將來開辦時,誰也不送孩子進去。硬給造謠言,說孩子進去,便出不來,將來都得賣給鬼子,用孩子的眼睛做藥。你看他們窮得這樣,天天拆房子,捨不得孩子也倒罷了,何必造這樣謠言呢?所以現在雖然貼出招收貧兒的GG,大家都不去報名,甚至有已經報名的,聽見這樣謠言,都自行撤銷了。氣得我什麼似的,我就問他們說:‘你為什麼不教孩子去?怎就知道賣給洋人呢?這是一種慈善事情,於你們的生計,不無小補呢。’他們說:‘老大爺,你老人家不知道,天底下沒有這樣好人,憑什麼把人家孩子招來,供吃,供喝,供衣裳,還請老師教給他們念書。其中若沒有貪圖,誰肯辦這傻事呀!所以我們大家一研究,這正是一種利誘,將來他們一定把孩子賺走的。你老人家想一想,對不對?我們現在雖然沒飯吃,將來有了皇上,依舊有飯吃的。我們不能眼睜睜教他們把孩子賺了去。’”老人說到這裡,很有氣地向伯雍說:“他們這些人,覺得自己很聰明。其實他們的性質,都是該殺的,乘著這機會,不教孩子去,若等著出好來,那不是晚了麼?”伯雍道:“中國人辦公益事,也有另有用意的,可不能說沒有真正慈善家。照我們這些鄉親如此多疑,結果不過是挨餓,有什麼法子能教他們明白呢?”老人道:“有什麼法子?他們這輩子也不能明白了。他們須把猜忌和依賴的根性去掉,就能明白了。而且也能有飯吃,如今且不要提他們。你剛才所說的那可憐的母子,我明天到園子裡跟他們說去。不至於辦不到,因為他們很信用我,我也不妄求他們的事。”他爺兒兩個說到這裡,全家族說了一會子閒話,已到睡覺時候。
次日伯雍的父親,老早地便到西山園子去了,吃早飯時,已然回來了。伯雍見老人很喜歡,便知道事情必然成了。果然老人坐下之後,便向伯雍說:“事情成了。你哪天進城呢?再回家時,把他們帶來就是了。”伯雍見老人這樣熱心,他更不敢懈怠了。他說:“兒子吃完飯便進城,把咱們的事辦完,也就沒事了。”他父親說:“你明天再走也不遲。我還要問你,你不是考了一回縣知事,怎樣了?”伯雍見問,把臉一紅說:“這事也是兒子一時妄想,試驗試驗看,不想到口試時,跌下來了,把我列在丙等,應當入學一年。我想,這一入學,多少也得耽誤別的事情,將來還不知怎樣,所以決計不去了。”他父親說:“好。你的性質,也不是能做官的。再說做官也得有資本,家裡如今指你掙錢,哪能有工夫等你做官再吃飯,再說你的年齡還不大,先拿發財的心去做官,那就要不得了。賠錢的官,咱們做不起。賺錢又不會,何必定得做官呢?你如今不去入學,很合吾意。你就老老實實地指著筆墨掙幾個錢,我在家裡過日子,寢食倒安,非分的妄想,以後千萬不要再輕試了。”伯雍聽了老人的教訓,知道老人是真心愛他,他只得遵著老人的教訓,去求安分的生活。
次日伯雍進城了,當天晚了,不便去找秀卿的母親。第二天,吃過早飯,便向大街去了。秀卿的母親告訴他的地名,他略微明白一點,但是他不曾去過。他進了許多小巷,都是很湫隘283的民居。走了半天,見許多門口,都釘著四等或三等下處的牌子,還有許多剛起來的娼妓,神頭鬼臉的,在門口買物。他也不知哪一家是李從權的住處,他走出一條小巷,卻是南北的一條街市,行人也較多了,但是在這條街上走的人,姑且不問他們的衣履,但看滿臉的市井氣和匪氣,足以表示他們是另一個社會裡的人。他們看見伯雍左右瞻顧的不知是找什麼,大家都很奇怪的,仿佛這條街上,忽然來了這樣一個人,實在是一件罕見的事。伯雍也不管別人看他,還在那裡尋找門牌,卻都不是,他不能不向旁人打聽,又恐行路的人不知道。一抬頭,見路南一個小飯館,還是一間小樓。他遂到那飯館門口,隔著破風窗只見一個吃飯的也沒有,那掌灶的在灶旁一個小凳兒上打盹兒呢。一個系藍布圍裙的堂倌,在一張方桌旁站邊,和兩個男人、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正說得熱鬧。伯雍一拉門邁步進了屋中,那堂倌自當是飯座兒呢,忙站起來讓道:“您來啦!請樓上坐。”伯雍說:“我不吃飯。掌柜的,我和你打聽一個人。”堂倌見說,把伯雍打量一眼,仍是很和氣地說:“您打聽哪一個呢?”伯雍道:“這左近有一個叫李從權的嗎?他有一個母親,一個兄弟,他家另外還住著一個老太太。”那堂倌見說,仰著臉,把眼珠兒一轉,說:“哦。是了,我知道了,您打聽的大概是李大個兒,他當過陸軍,前年由南京回來的。他有三個姑娘,都是由南邊帶來的,現在在四禧堂給他混事呢。”伯雍道:“這些事我倒不知道,我就知道他叫李從權,我找他也是為找在他家住著的那個老太太。”堂倌道:“是。一定是他。我們不叫他李從權,我們都叫他大個兒,也時常在我們這裡喝茶。您跟我來,我指給您。”說著把伯雍引到門外,向東指著說:“您往東走,見胡同往北由南數,路東第三個門,就是他家。”伯雍暗道:“這個堂倌倒很和氣。”因向他道聲“勞駕”,自往東口去了,行不多遠,果見左手一條小巷。伯雍一直進去了,到了第三個門,一看門牌,果然與秀卿的娘說的一樣,遂把木板門拍了兩掌。卻好,正是秀卿的娘出來看,一見是伯雍,她已然樂了,忙往裡讓。伯雍隨他進去,院子裡很潮濕的,堆著許多灰土及廢棄的破爛東西,倒是三間正房,老得已然不堪。這時李從權知道有人來了,忙迎出來。他問秀卿的娘說:“大娘,這位是誰?”秀卿的娘笑著向他道:“你不知道,這位就是我常與你提的那位寧先生。”李從權見說,忙給伯雍請了一個安,說:“哎呀!了不得!這個地方怎勞得起您來,快請進來吧。”伯雍一邊往屋裡走,一邊看從權,身量有五尺七八,濃眉大眼,頂高的鼻子,四肢頭顱,都與他身量很相配的,若是穿上一身軍服,真可以算是人樣的好男兒,可惜墜落到這惡濁社會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