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但雍軍傾全國之兵南下,戰與不戰,自然不在南梁這邊。劉景率一路雍軍沿三峽順流東進,南梁只得率軍阻擋。西面,劉征卻又率一軍強攻渡江。二國之間的大戰,在長江一線,終於全面打響。
長江天塹,於防守方,是上天最好的饋贈。雍軍雖戰意高昂,初時卻並不順。梁軍以鐵鎖橫江,在峽口死死阻住雍軍,使其不能再東進一步,西路雍軍,也因不得呼應,因此一連數十日不能渡江。戰事一度膠著,雍軍空有大軍數十萬,橫於長江,卻無所作為,怎能不讓人心焦不已。
“丞相,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
王晟面上卻並無焦急之色,他聞言正要開口,卻忽然按住了胃,忙掏出一方帕子掩在口上,胸腹無聲地起伏了兩下。隨即他將帕子捏在手心,放回袖口,端起案上的杯子抿了一口熱水,杯沿剛一碰上嘴唇,便從唇邊漫開血跡,不多時便融進水中,倒是看不太出來了。他擱下茶杯,按在胃上的手卻沒放下,“我已傳令於前將軍,命他所部的耿游騎率一萬步騎西上,與左將軍所部水軍東西夾擊梁軍。”
他近來嘔血越來越頻繁,腹痛也較之前更甚。他是極重威儀之人,執掌神器,本不該示弱人前,但到了這時候,哪怕是升帳議事時,他也總有隻手按在腹上,不然實在是疼得受不住了。他病至如此,早已無法遮掩,像今日這般當眾嘔血,甚至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儘量用帕子遮住,不教人看到紅色,但在座之人又有誰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劉越皺起眉,“前將軍部也陷入苦戰,若是再分出一軍,還能支撐住麼?”
王晟緩過一陣胃痛,隱隱覺著小腹中的腸臟又擰絞起來,他將手稍稍下移,不動神色地加了些力氣按進去,鬢角淌下汗來,勉力道:“兩軍犬牙交錯,膠著難分,變數必在……必在西路……”他說著,忽然頓住了,胸腹間又是一陣翻湧,只得又取了帕子掩在口上,額頭的青筋都綻了出來。片刻後他又收起帕子,再張口時卻從嘴角淌下細細的血來,只得再用拇指抹去,神色如常道:“耿游騎若至,破梁軍鐵鎖陣只在十日之間,秦將軍必能支持得住。”
他聲音低弱,間或夾雜著微微的喘息聲,劉越實在不忍,忽地站起身來,問眾人道:“諸位還有事麼?”
眾人忙推說無事,劉越轉向王晟,“丞相,下官還需去督查糧草,能否先行告退?”
王晟微微一笑,承了他的情,朝眾人擺了擺手,“今日便到這裡罷,十五日內當有消息,還請諸位各安其責。”
待人走後,王晟潑了杯中的水,將杯子拿在手中抵進腹里,咬牙忍了一陣,終於還是低低呻吟了一聲。絞痛處被硬物硌著,似乎疼痛稍緩,他喘了口氣,對李九低聲道:“請李太醫來。”
待李太醫來時,王晟又出了一身的汗,杯子卻已好端端地放在案上了。李太醫為他把過脈,還不待開口,王晟先道:“不瞞太醫,近來嘔血頻繁,又添下痢、便血之疾,時常昏沉,難以理事。與太醫所約的兩年之期,恐怕不能作數了罷?”
“丞相中焦阻塞、氣血郁滯,此地濕熱,實非調養之所。若能……”李太醫瞧向王晟,王晟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他,李太醫只得將下面的話又咽了回去,咬咬牙道:“若丞相仍如此,下官至多還能再保丞相一年……丞相……丞相實在不可再操勞了!”
“一年……”王晟低聲道:“雖短了些,但也應當夠了。煩勞太醫日後每十日來一次,也好隨時調整藥方。”
李太醫早知他心意已定,絕無更改,定要平梁不可,剛才只是實在忍不住又出言勸了一句。他聞言再不多話,只沉沉嘆了口氣,對王晟一揖後便離開了。
十二日後,耿禹與劉景的聯軍沖開鐵鎖,大破梁軍,奪取峽口,梁軍敗走,向東遁去,王晟命朱成沿路設伏,將西路梁軍幾乎全殲。
雍軍第一次渡過長江天險,通向江南的大門打開了。
劉景耿禹水陸並進,自公安順江東下,與江夏的秦恭軍會合。短短三個月間,武昌、九江的梁軍節節敗退,向東收縮防線,長江便如一道長長的鎖鏈,正在被雍軍一環環地緩緩解開。梁軍不得已在西路增兵,駐軍六合的劉征便趁勢搶過江來,兵鋒直指建康。
梁軍在建康尚有守軍近十萬,而且儘是精銳,劉征雖愛弄險,卻也不敢輕舉妄動,只等秦恭大軍開到,再與南梁決戰。
至此,長江天塹於雍軍而言,已徹底形同虛設,再也無所顧忌了——滅亡梁國,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可王晟偏偏沒有時間了。
劉征橫渡長江的消息,不僅沒有讓王晟病情好轉,反而讓他在接到軍報之後,一連嘔血數升,當著眾人的面向後軟軟地倒了下去,被李九眼疾手快地托著腋下扶住。王晟靠在他懷裡,在一陣天旋地轉中感受著眾人圍上來擁在自己身邊,不停地說著什麼,好像有無數隻手扶住他的胳膊、掐上他的人中。他忽然覺著身體與神魂剝離了似的,光影搖動間,他漸漸生出了一種不真切的恍惚,恍惚著、昏沉著,卻又分明清醒得很。
他知道,大事定矣,他的大限也到了。
長江天塹,於防守方,是上天最好的饋贈。雍軍雖戰意高昂,初時卻並不順。梁軍以鐵鎖橫江,在峽口死死阻住雍軍,使其不能再東進一步,西路雍軍,也因不得呼應,因此一連數十日不能渡江。戰事一度膠著,雍軍空有大軍數十萬,橫於長江,卻無所作為,怎能不讓人心焦不已。
“丞相,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
王晟面上卻並無焦急之色,他聞言正要開口,卻忽然按住了胃,忙掏出一方帕子掩在口上,胸腹無聲地起伏了兩下。隨即他將帕子捏在手心,放回袖口,端起案上的杯子抿了一口熱水,杯沿剛一碰上嘴唇,便從唇邊漫開血跡,不多時便融進水中,倒是看不太出來了。他擱下茶杯,按在胃上的手卻沒放下,“我已傳令於前將軍,命他所部的耿游騎率一萬步騎西上,與左將軍所部水軍東西夾擊梁軍。”
他近來嘔血越來越頻繁,腹痛也較之前更甚。他是極重威儀之人,執掌神器,本不該示弱人前,但到了這時候,哪怕是升帳議事時,他也總有隻手按在腹上,不然實在是疼得受不住了。他病至如此,早已無法遮掩,像今日這般當眾嘔血,甚至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儘量用帕子遮住,不教人看到紅色,但在座之人又有誰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劉越皺起眉,“前將軍部也陷入苦戰,若是再分出一軍,還能支撐住麼?”
王晟緩過一陣胃痛,隱隱覺著小腹中的腸臟又擰絞起來,他將手稍稍下移,不動神色地加了些力氣按進去,鬢角淌下汗來,勉力道:“兩軍犬牙交錯,膠著難分,變數必在……必在西路……”他說著,忽然頓住了,胸腹間又是一陣翻湧,只得又取了帕子掩在口上,額頭的青筋都綻了出來。片刻後他又收起帕子,再張口時卻從嘴角淌下細細的血來,只得再用拇指抹去,神色如常道:“耿游騎若至,破梁軍鐵鎖陣只在十日之間,秦將軍必能支持得住。”
他聲音低弱,間或夾雜著微微的喘息聲,劉越實在不忍,忽地站起身來,問眾人道:“諸位還有事麼?”
眾人忙推說無事,劉越轉向王晟,“丞相,下官還需去督查糧草,能否先行告退?”
王晟微微一笑,承了他的情,朝眾人擺了擺手,“今日便到這裡罷,十五日內當有消息,還請諸位各安其責。”
待人走後,王晟潑了杯中的水,將杯子拿在手中抵進腹里,咬牙忍了一陣,終於還是低低呻吟了一聲。絞痛處被硬物硌著,似乎疼痛稍緩,他喘了口氣,對李九低聲道:“請李太醫來。”
待李太醫來時,王晟又出了一身的汗,杯子卻已好端端地放在案上了。李太醫為他把過脈,還不待開口,王晟先道:“不瞞太醫,近來嘔血頻繁,又添下痢、便血之疾,時常昏沉,難以理事。與太醫所約的兩年之期,恐怕不能作數了罷?”
“丞相中焦阻塞、氣血郁滯,此地濕熱,實非調養之所。若能……”李太醫瞧向王晟,王晟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他,李太醫只得將下面的話又咽了回去,咬咬牙道:“若丞相仍如此,下官至多還能再保丞相一年……丞相……丞相實在不可再操勞了!”
“一年……”王晟低聲道:“雖短了些,但也應當夠了。煩勞太醫日後每十日來一次,也好隨時調整藥方。”
李太醫早知他心意已定,絕無更改,定要平梁不可,剛才只是實在忍不住又出言勸了一句。他聞言再不多話,只沉沉嘆了口氣,對王晟一揖後便離開了。
十二日後,耿禹與劉景的聯軍沖開鐵鎖,大破梁軍,奪取峽口,梁軍敗走,向東遁去,王晟命朱成沿路設伏,將西路梁軍幾乎全殲。
雍軍第一次渡過長江天險,通向江南的大門打開了。
劉景耿禹水陸並進,自公安順江東下,與江夏的秦恭軍會合。短短三個月間,武昌、九江的梁軍節節敗退,向東收縮防線,長江便如一道長長的鎖鏈,正在被雍軍一環環地緩緩解開。梁軍不得已在西路增兵,駐軍六合的劉征便趁勢搶過江來,兵鋒直指建康。
梁軍在建康尚有守軍近十萬,而且儘是精銳,劉征雖愛弄險,卻也不敢輕舉妄動,只等秦恭大軍開到,再與南梁決戰。
至此,長江天塹於雍軍而言,已徹底形同虛設,再也無所顧忌了——滅亡梁國,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可王晟偏偏沒有時間了。
劉征橫渡長江的消息,不僅沒有讓王晟病情好轉,反而讓他在接到軍報之後,一連嘔血數升,當著眾人的面向後軟軟地倒了下去,被李九眼疾手快地托著腋下扶住。王晟靠在他懷裡,在一陣天旋地轉中感受著眾人圍上來擁在自己身邊,不停地說著什麼,好像有無數隻手扶住他的胳膊、掐上他的人中。他忽然覺著身體與神魂剝離了似的,光影搖動間,他漸漸生出了一種不真切的恍惚,恍惚著、昏沉著,卻又分明清醒得很。
他知道,大事定矣,他的大限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