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未說完,忽然被人從身後一把抱住,然後便聽劉符在他耳邊哈哈笑著:“景桓,聲東擊西,沒想到吧!”

  (四)

  劉符嘆了口氣,神情苦惱,“秋狩時沒有大紅,我渾身不自在,不知道它能不能帶病稍稍堅持一下。馬廄中沒有一匹馬比得上大紅,可若強帶上它,又怕它病得更重。哎……總之我片刻也離不了它。”

  王晟頗為好笑,“竭澤而漁,來年無魚;焚藪而田,來年無獸。王上若是想明後年的秋狩時還能帶著大紅,今年秋狩就讓它歇一歇吧。”

  劉符點點頭,“景桓,我以為你不懂這個道理。”

  ---

  說實話,我本來只有在看到大雍即將四分五裂的時候覺得心痛。

  劉景扶棺痛哭——正常,長兄如父,哥哥死了難 ...

  其實這裡不是為了體現之前的快樂來著,畢竟選的也不是最快樂的場景嘛!

  選這些是因為這些場景在番外中同樣出現了類似的!

  (一)

  “看您面色不好,屬下讓人給您熬些薑湯喝吧。”李七見擦得差不多了,放下布巾,見王晟不置可否,又接著道:“要是您病了,回去王上能扒了屬下的皮。”

  王晟轉頭,笑問:“如此怕罰?”

  李七察言觀色,見這麼多天總算在王晟臉上看到了一絲真笑,忙再接再厲,笑道:“屬下是怕王上擔憂。”

  王晟哼了一聲,將臉側倒另一邊,抬手扶了扶額頭,趕人道:“去吧,莫鬧我了。”

  “得嘞,屬下這就去熬湯。”李七嘿嘿一笑,麻利地退下了。

  ---

  番外中是對應著:

  王晟微微一笑,李九總覺得他這笑涼涼的,沒有什麼真意。以前這種時候,他就願意東拉西扯,找些和劉符有關的話題,再看王晟聞言慢慢變換了神情,他自己卻完全不知。

  但現在再也不能了。

  (二)

  趙多將藥送了上來,劉符接過來端在自己手裡,“景桓,我餵你喝吧。”

  王晟知道自己端不住藥碗,也不勉強,微微一笑道:“有勞王上了。”

  對應著:

  王晟點點頭,抬手攏起衣衫。侍童煎好了藥端上來,李九忙扶著王晟靠坐在床邊,他見王晟虛弱,本想拿勺子餵給他喝,王晟卻自己接過碗,拿出勺子遞給他,兩手捧著藥碗湊近嘴邊,慢慢地喝乾淨了。他手雖然抖著,卻到底沒把藥灑出來。

  (三)

  一轉眼已入冬了,王晟站在池邊,身上披著劉符送的那件青色大氅,卻也絲毫不見臃腫。剛剛落過雪,院落里的雪還未來得及打掃乾淨,他站在那兒,就好像一根青竹立在淺淺的白雪中,卻不像那個每日伏在案前、諸事纏身的大雍丞相了。

  可這根看似出了世的竹子這時候心裡想的卻是,池子是引的活水,雖然沒結冰,裡面的魚卻都病懨懨的,不怎麼吃東西,從入冬之後就瘦了不少。

  這可不大行。

  他皺著眉思考著,不經意地抬頭,見水池旁的假山後飄起一陣淡淡的煙,不禁笑著搖了搖頭。正巧聽到身後有腳步聲,他吩咐道:“去外面買袋炒栗子,再買只燒雞回來——”

  他話未說完,忽然被人從身後一把抱住,然後便聽劉符在他耳邊哈哈笑著:“景桓,聲東擊西,沒想到吧!”

  對應現在:

  劉景提著些藥材到相府時,王晟正披著他那件天青色的鶴氅,負手站在池邊,仿佛一尊石偶,一動都未動一下。劉景默不作聲地瞧了那背影一陣,驀地感到一陣孤獨攀附上來,忍不住低聲喚道:“先生……”

  (不過這個應該一眼就看出來了)

  (四)

  劉符嘆了口氣,神情苦惱,“秋狩時沒有大紅,我渾身不自在,不知道它能不能帶病稍稍堅持一下。馬廄中沒有一匹馬比得上大紅,可若強帶上它,又怕它病得更重。哎……總之我片刻也離不了它。”

  這個可能隱晦一點,當年劉符借馬喻人,現在大紅真的活不長了:

  “御馬監來報,說最近軍馬調動,王兄的那匹紅馬,聽到馬蹄聲便長嘶不止,已經數日不吃草料了,御馬監問如何是好。”

  王晟聞言一愣,垂下眼默然片刻,隨後搖頭道:“此馬甚通人性,恐怕活不久了,放回林中去罷。”

  第104章 番外If線·先王創業一大半而中道崩殂(下)

  當年三月,雍國發大軍三十五萬,分三路南下伐梁。

  王晟在江淮設下行省,親自指揮調度大軍,長安的文書源源不斷地送往他所在之處,快馬往來於全國各地之間,一時間,雍國好像多分出來一個陪都似的。不知是車馬顛簸,還是氣候不和之故,自從南下以來,王晟便劇烈消瘦,每隔大半個月就得重做一套衣服,剛一開春,便汗流不止,若說從前的他只是面色蒼白、看著像久病之人,那麼現在的他則讓人只一眼看去,便能覺出大大的不妥了。

  任誰都能看出王晟身患重病,他怕影響軍心,故而幾乎從不在軍中出現,幸而他一直只是居中調度,兵士們習以為常,倒未起疑。王晟生病一事,在軍中是絕密,梁人自然不知,但他們以為雍軍遠來,必不能久,因此避而不戰,倒是當真拿捏住了王晟的軟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