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你和你的父母談過這些嗎?”
“我沒有自殺的傾向,您別誤會,這只是我覺得還不賴的一個概念,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錯吧?繼續我們的故事吧,剛才說到那個人工智慧,是一個男孩子,外形是一個男孩子,該說是少年。我們的主人公的妄想症,就像您說的那樣……開始作祟,他是……”
“這個人工智慧的意義是什麼?你安排他出現,而且是你早就想好了的,一定有什麼含義的吧?”
“當然了,他是一個象徵啊,您想,十六七歲的少年,美麗的少年。難道不會讓您想起死亡和衰敗嗎?”
“你讀了太多日本小說了吧?有些可能還不適合你這個年齡看。”
“你覺得我讀不懂嗎?”
“有時候太消極了。一些作家……他們的戰爭情緒,反人類的情緒很濃烈。”
“我們不應該把作品和創作人聯繫起來不是嗎?”
“你為什麼想寫這個科幻故事呢?什麼給了你靈感?你想表達什麼呢?你的表達就是你這個人啊,就代表了你這個人,怎麼能把創作和創作者完全割裂開來?上帝絕不會在《聖經》里寫輪迴轉世,佛陀也絕不會像信徒們敘述未婚生子的瑪利亞的故事啊。”
“可我只是在客觀地描述啊?這是個第三人稱的故事,除了描述他們的動作,他們的對話之外,我不想再添加任何細節。就像畫家寫生一樣。”
“每個畫家寫生畫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啊。創作本質是在尋找一些靈魂上的共鳴啊,對話和動作是沒辦法給讀者共鳴的,如果他們要看這些,他們去看電影電視舞台劇不就好了?為什麼要讀小說呢?他們需要的是那些能把他們無法描述的感情表達出來的句子,讓他們覺得原來如此!就是這種感覺!他們還需要搞清楚作者的立場,好讓他們也搞清楚自己的立場,讀者是蒙昧的,你要給他們指一條路。”
“這話也太得罪讀者了吧!我不覺得他們是蒙昧的,像您之前說的那樣,有些東西可能要需要過一段時間他們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共鳴,或許他們一輩子都沒辦法感受到,但是這有什麼關係?讀者看故事,您認為他們是在看故事嗎?他們只是在找自己罷了!在故事裡找似曾相識的人,找自己感同身受的部分,就以為這是那個故事的全部了!而且給讀者指路那是諾貝爾文學獎要做的事,我只是想寫我的故事啊。”
“但你也不能給他們灌輸錯誤的價值觀!”
“什麼錯誤的價值觀?您是說追求美嗎?電影和電視才更應該被怪罪吧?到處都是很瘦很美的女孩兒,好像不瘦是一種罪過,不美就什麼都辦不成了。”
“這是一種潛在規則。”
“那是對的嗎?”
“它不正確,但它應用得很廣泛。”
“道德不也是應用得很廣泛的另外一種東西嗎?”
“你不要再看尼采了!”
“哈哈,我們剛才說到哪兒了?”
“說到主角遇到一個人工智慧,一個……很漂亮的人工智慧……”
“不然您給主角起個名字吧。”
“我?你沒自己想好他的名字?”
“您來吧,我很不擅長起名這件事,一個別太拗口的名字,還是中國人名吧,科幻已經夠頭疼的了,再來外國人名,誰還看呢?”
“你在國外生活過嗎?”
“沒有。”
“嗯,那還是寫中國人的故事比較好一些。叫……阿展吧。”
“好的!就叫這個了!很方便記!總之,阿展在某一天,在一個酒吧救下了一個很漂亮的男孩兒。您見過能用漂亮形容的男孩兒麼?什麼樣的男孩兒能用漂亮來形容呢?他應該是纖細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長,棕色的頭髮有點卷,皮膚雪白,還要很光滑,細膩。他看人時的眼神總是很無辜,帶著點天真,要像一個聖人一樣,好像不容易接近,高高在上,但同時他又要充滿親和力,所以他笑起來,應該是很溫柔,很迷人的。”
“你剛才還說不去描述人物的具體長相,因為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不一樣,為什麼這麼仔細地描述這個男孩兒?”
“嗯……啊……咳咳……這個故事可能……還是算了,李老師……我們聊點別的吧。”
“這個人工智慧,這個漂亮的男孩子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你真的只是在客觀描述一些人物嗎?這裡面難道真的沒有投射進你的一部分經歷嗎?沒有創作是憑空而來的,沒有感情是沒有經歷過就能描繪出來的,你這個年紀,你還沒談過戀愛吧?你接觸的女性可能也只有你的母親和一些女性家屬,要你寫愛情,寫女性,你肯定寫不好,你的潛意識裡在迴避這些你難道沒發現嗎?你的故事裡沒有具體描述過一個女性,就連那個未婚妻,也是一下就帶過了,但是你說起這個男孩子……”
“李老師……”
“你要喝點水嗎?”
“我們說點別的吧。”
“你這個故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的?你給別人看過嗎?”
“我們就不能說點別的嗎?”
“面試還有半個小時就要開始了。”
“對,面試……我的面試……如果我沒有進英才的話,我媽……”
“拿著用吧紙巾。”
“我能和您聊這些嗎?”
“喝點水吧。”
“假如您是在雜誌上看到了我的故事,您完全不知道我這個人,您還會想這麼多嗎?您會好奇這個男孩子的含義嗎?為什麼您就不能當成我們完全不認識……我們也沒聊過之前那麼多,您對我一無所知地來看待這個故事呢?我們之間就不能保持一點距離嗎 !我不是變態!也沒有妄想症!偷窺癖!!”
“拿著吧。”
“……對不起……對不起……是我失態了,讓您看笑話了……
“……您說得沒錯,創作是創作者本身的投射,即使是很小的一部分。聰明的讀者能從行文中推算出作者的人生……這太恐怖了。但是人……還是忍不住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感悟。人太孤獨了……”
“關於那個男孩子,我不知道我猜得對不對,我覺得你可能需要和你的父母好好談談……這不是什麼壞事……”
“……”
“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和你一起。”
“英才是所男校,我的面試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嗎?你們會不要我嗎?我媽媽一定會很失望的,您能幫我保守這個秘密嗎?不要告訴任何人可以嗎?我還沒和任何人說過,對不起……我現在一團亂,我該怎麼辦呢?”
“我沒有自殺的傾向,您別誤會,這只是我覺得還不賴的一個概念,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錯吧?繼續我們的故事吧,剛才說到那個人工智慧,是一個男孩子,外形是一個男孩子,該說是少年。我們的主人公的妄想症,就像您說的那樣……開始作祟,他是……”
“這個人工智慧的意義是什麼?你安排他出現,而且是你早就想好了的,一定有什麼含義的吧?”
“當然了,他是一個象徵啊,您想,十六七歲的少年,美麗的少年。難道不會讓您想起死亡和衰敗嗎?”
“你讀了太多日本小說了吧?有些可能還不適合你這個年齡看。”
“你覺得我讀不懂嗎?”
“有時候太消極了。一些作家……他們的戰爭情緒,反人類的情緒很濃烈。”
“我們不應該把作品和創作人聯繫起來不是嗎?”
“你為什麼想寫這個科幻故事呢?什麼給了你靈感?你想表達什麼呢?你的表達就是你這個人啊,就代表了你這個人,怎麼能把創作和創作者完全割裂開來?上帝絕不會在《聖經》里寫輪迴轉世,佛陀也絕不會像信徒們敘述未婚生子的瑪利亞的故事啊。”
“可我只是在客觀地描述啊?這是個第三人稱的故事,除了描述他們的動作,他們的對話之外,我不想再添加任何細節。就像畫家寫生一樣。”
“每個畫家寫生畫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啊。創作本質是在尋找一些靈魂上的共鳴啊,對話和動作是沒辦法給讀者共鳴的,如果他們要看這些,他們去看電影電視舞台劇不就好了?為什麼要讀小說呢?他們需要的是那些能把他們無法描述的感情表達出來的句子,讓他們覺得原來如此!就是這種感覺!他們還需要搞清楚作者的立場,好讓他們也搞清楚自己的立場,讀者是蒙昧的,你要給他們指一條路。”
“這話也太得罪讀者了吧!我不覺得他們是蒙昧的,像您之前說的那樣,有些東西可能要需要過一段時間他們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共鳴,或許他們一輩子都沒辦法感受到,但是這有什麼關係?讀者看故事,您認為他們是在看故事嗎?他們只是在找自己罷了!在故事裡找似曾相識的人,找自己感同身受的部分,就以為這是那個故事的全部了!而且給讀者指路那是諾貝爾文學獎要做的事,我只是想寫我的故事啊。”
“但你也不能給他們灌輸錯誤的價值觀!”
“什麼錯誤的價值觀?您是說追求美嗎?電影和電視才更應該被怪罪吧?到處都是很瘦很美的女孩兒,好像不瘦是一種罪過,不美就什麼都辦不成了。”
“這是一種潛在規則。”
“那是對的嗎?”
“它不正確,但它應用得很廣泛。”
“道德不也是應用得很廣泛的另外一種東西嗎?”
“你不要再看尼采了!”
“哈哈,我們剛才說到哪兒了?”
“說到主角遇到一個人工智慧,一個……很漂亮的人工智慧……”
“不然您給主角起個名字吧。”
“我?你沒自己想好他的名字?”
“您來吧,我很不擅長起名這件事,一個別太拗口的名字,還是中國人名吧,科幻已經夠頭疼的了,再來外國人名,誰還看呢?”
“你在國外生活過嗎?”
“沒有。”
“嗯,那還是寫中國人的故事比較好一些。叫……阿展吧。”
“好的!就叫這個了!很方便記!總之,阿展在某一天,在一個酒吧救下了一個很漂亮的男孩兒。您見過能用漂亮形容的男孩兒麼?什麼樣的男孩兒能用漂亮來形容呢?他應該是纖細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長,棕色的頭髮有點卷,皮膚雪白,還要很光滑,細膩。他看人時的眼神總是很無辜,帶著點天真,要像一個聖人一樣,好像不容易接近,高高在上,但同時他又要充滿親和力,所以他笑起來,應該是很溫柔,很迷人的。”
“你剛才還說不去描述人物的具體長相,因為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不一樣,為什麼這麼仔細地描述這個男孩兒?”
“嗯……啊……咳咳……這個故事可能……還是算了,李老師……我們聊點別的吧。”
“這個人工智慧,這個漂亮的男孩子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你真的只是在客觀描述一些人物嗎?這裡面難道真的沒有投射進你的一部分經歷嗎?沒有創作是憑空而來的,沒有感情是沒有經歷過就能描繪出來的,你這個年紀,你還沒談過戀愛吧?你接觸的女性可能也只有你的母親和一些女性家屬,要你寫愛情,寫女性,你肯定寫不好,你的潛意識裡在迴避這些你難道沒發現嗎?你的故事裡沒有具體描述過一個女性,就連那個未婚妻,也是一下就帶過了,但是你說起這個男孩子……”
“李老師……”
“你要喝點水嗎?”
“我們說點別的吧。”
“你這個故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的?你給別人看過嗎?”
“我們就不能說點別的嗎?”
“面試還有半個小時就要開始了。”
“對,面試……我的面試……如果我沒有進英才的話,我媽……”
“拿著用吧紙巾。”
“我能和您聊這些嗎?”
“喝點水吧。”
“假如您是在雜誌上看到了我的故事,您完全不知道我這個人,您還會想這麼多嗎?您會好奇這個男孩子的含義嗎?為什麼您就不能當成我們完全不認識……我們也沒聊過之前那麼多,您對我一無所知地來看待這個故事呢?我們之間就不能保持一點距離嗎 !我不是變態!也沒有妄想症!偷窺癖!!”
“拿著吧。”
“……對不起……對不起……是我失態了,讓您看笑話了……
“……您說得沒錯,創作是創作者本身的投射,即使是很小的一部分。聰明的讀者能從行文中推算出作者的人生……這太恐怖了。但是人……還是忍不住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感悟。人太孤獨了……”
“關於那個男孩子,我不知道我猜得對不對,我覺得你可能需要和你的父母好好談談……這不是什麼壞事……”
“……”
“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和你一起。”
“英才是所男校,我的面試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嗎?你們會不要我嗎?我媽媽一定會很失望的,您能幫我保守這個秘密嗎?不要告訴任何人可以嗎?我還沒和任何人說過,對不起……我現在一團亂,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