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秋穆跟著這些學生幹部們走進村里,很快便遇到了出來迎接他們的高家村的幹部。這個幹部看起來也很年輕,穿著一身乾淨利索的白褂子和黑褲子,頭上綁著一塊兒黑布條。她向工作隊員們介紹說,她是高家村的村長,叫高和喜。
她的年紀和張興滿也差不太多。這麼看來,估計有不少村子的革命幹部都是從原先的民兵隊員或是參軍的年輕姑娘里培養起來的。這些幹部們雖然年輕,卻也在抗日的戰鬥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有了這個基礎,年輕人的熱情反而更容易促使她們對革命工作全力投入。
高和喜一邊帶著工作隊員往高家村村公所的院子走,一邊給他們簡要地講了一下兒高家村的現狀。按照她的說法,高家村的群眾生活水平沒能提高起來,主要還是由於村里近幾年都比較乾旱。她不斷地請求工作隊員在高家村旁邊修一個水庫:“哪怕是個小水庫呢?我們只有兩三成的地需要灌水,一個小塘子就足夠了。”
作為工作隊的隊長,解放區大學的學生幹部劉緒峰糾正她道:“工作隊的主要任務,是檢查你們土改工作的進度。別的事情我們也沒有權力去管,尤其是修建水庫之類的——我們也沒那麼多錢啊,是不是?”
高和喜聽到她這麼說,露出了些許沮喪的神情,不過又很快打起精神,說道:“那也好,我們搞土改當然需要檢查。”
她開始說起來關於土地改革的事兒了。根據高和喜的描述,高家村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窮”。這個“窮”不是指人的貧困,而是環境的惡劣。由於這邊兒地處山區,村裡的地比較分散,平時無論是拉水澆地還是播種耕田,都要在路上花費大量的人力畜力,群眾實在負擔不起。之前地主掌事兒時,地主自然會統籌安排長工們去種那些遠近不一的地,這樣也是最節省的辦法。可是現在沒有地主了,良莠不齊的土地被分給各家各戶,那些分到了不好的地的農戶就種得不好,甚至都沒法做到收支平衡。最初分地時村公所給他們貸了款,可到了現在都沒還清。
高和喜這麼說,卻讓工作隊員們聽著不樂意了。一個叫楊成林年輕姑娘說道:“合著你這麼講,地主雇長工比各家都有地更好,就是不該分地了?”
“當然不是!”高和喜連忙說道,“要是不分地,我們過的生活連地主家的牲口也不如。可是現在這麼看,在分地之後,種地的效率反而變低了。不過即使效率低了,普通人的日子還是過得比以前好得多。”
秋穆十分能夠理解這種“單幹”的低效性。因為丘陽的地比較容易種,這種分地之後效率反而降低的現象在丘陽倒不明顯。然而在那些土地貧瘠、養活一個人需要更多土地的地方,則是必須要搞規模化農業的。在地主掌握著長工的勞動力時,她們就能把這些勞動力統籌地進行安排,使得單位勞動力的產出和投入能得到提高,也就表現為種地的“效率”高。可是當這種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被打破時,每家每戶都各自種各自的地,如此很難進行勞動力的統籌安排,而且還會出現一部分人家的農具閒置而同時對於其他人家又出現相同農具短缺的情況。
這是由於從前的規模化被破壞而產生的問題,也只能通過重新規模化而解決。並且這個解決方式,說起來還是大家很熟悉的,就是所謂的“互助生產”。從前是一個地主通過占有所有生產資料的方式,把缺乏生產資料的長工們組織起來,而沒有地主之後,普通農民們也可以通過互助的方式組織起來,統籌安排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進行規模化的生產勞動。
然而對於工作隊而言,重要的倒不是組織生產,而是土地改革的情況。按照大概是之前學生幹部們在學校里了解到的統計數據,剝奪地、富分子的剩餘財產而補償給貧僱農之後,應當可以使得貧僱農都可以“翻身”,也就是達到中農的生活水平。而中農——也就是所謂的“自耕農”——從理論上是完全可以自己用自家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而養活自己的。所以,從這個邏輯,高家村的群眾里還有一部分沒有真正“翻”過“身”來②。
於是,那個叫楊成林的年輕工作隊員對高和喜說道:“你這麼講就是混淆主次了。可能你們村有些地里缺水,但缺水不可能是導致貧農生活水平低的主要矛盾,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你們沒能真正‘翻身’。”
另外一個叫周晟然的姑娘也說道:“薄一波書記說:‘我們必須從貧僱農的階級觀點、方法和立場出發。③’如果真正從貧僱農的觀點出發,你就絕不可能再想到什麼水庫的問題。真正的原因不在於有沒有水庫,而在於貧僱農究竟有沒有在土改中得到應有的利益。”
注釋:
①參考《西行漫記》,參加革命工作,例如在村口檢查“路條”(一種得到革命政府許可的進村證明,這種制度是為了防止反|動分子潛入村中)的小孩子被稱為“小鬼”。這一語境下的“小鬼”是一種認可和尊重的稱呼。
②《翻身》記載中張莊也是類似的情況。實際上是由於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總量不足,即使在分完地富階級的土地和剩餘財產之後也無法保證所有貧僱農都達到中農水平。
③引自《翻身》第299頁。
作者有話要說: 期中gg
為什麼上個大學變得那麼容易gg
各種事兒都毫無壓力地gg
形上學,不行退學。jpg
————————
可能是因為難完成的事兒太多了……
被迫gg一次,就可以主動gg第二次。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gg毫無壓力的心態。
結果期中期末就特別容易gg……
☆、第一百三十二章:幹部有問題
工作隊員們你一言我一語,可把這個高家村的年輕幹部給整懵了。他們讓她說說高家村搞土地改革對貧僱農不公平的地方,高和喜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點兒”上。
工作隊員們問她地主、富農的剩餘土地剝奪了沒有,她會回答說“有”。他們又問剝奪的土地分給貧僱農了沒有,她回答說“有”。接著問分得公不公平,高和喜回答說“公平”。於是就問高家村搞土地改革有沒有問題,她便順著說“沒有”了。
“怎麼沒有問題?”劉緒峰說道,“如果真的沒有問題,區里也不會派我們來了。”
周晟然也說:“不要怕面對問題。你都不敢承認有問題,又怎麼能把問題解決了呢?”
高和喜被他們掰扯來掰扯去,覺得有些不滿了:“我之前講了,主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村沒有水庫。如果沒水澆地,別說是一戶一戶地分地,就算是一個人一個人地分,也解決不了地旱的問題。”
聽到她這麼說,工作隊員們非但沒有向剛才那樣“糾正”,卻反而相互對視了幾眼,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
她的年紀和張興滿也差不太多。這麼看來,估計有不少村子的革命幹部都是從原先的民兵隊員或是參軍的年輕姑娘里培養起來的。這些幹部們雖然年輕,卻也在抗日的戰鬥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有了這個基礎,年輕人的熱情反而更容易促使她們對革命工作全力投入。
高和喜一邊帶著工作隊員往高家村村公所的院子走,一邊給他們簡要地講了一下兒高家村的現狀。按照她的說法,高家村的群眾生活水平沒能提高起來,主要還是由於村里近幾年都比較乾旱。她不斷地請求工作隊員在高家村旁邊修一個水庫:“哪怕是個小水庫呢?我們只有兩三成的地需要灌水,一個小塘子就足夠了。”
作為工作隊的隊長,解放區大學的學生幹部劉緒峰糾正她道:“工作隊的主要任務,是檢查你們土改工作的進度。別的事情我們也沒有權力去管,尤其是修建水庫之類的——我們也沒那麼多錢啊,是不是?”
高和喜聽到她這麼說,露出了些許沮喪的神情,不過又很快打起精神,說道:“那也好,我們搞土改當然需要檢查。”
她開始說起來關於土地改革的事兒了。根據高和喜的描述,高家村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窮”。這個“窮”不是指人的貧困,而是環境的惡劣。由於這邊兒地處山區,村裡的地比較分散,平時無論是拉水澆地還是播種耕田,都要在路上花費大量的人力畜力,群眾實在負擔不起。之前地主掌事兒時,地主自然會統籌安排長工們去種那些遠近不一的地,這樣也是最節省的辦法。可是現在沒有地主了,良莠不齊的土地被分給各家各戶,那些分到了不好的地的農戶就種得不好,甚至都沒法做到收支平衡。最初分地時村公所給他們貸了款,可到了現在都沒還清。
高和喜這麼說,卻讓工作隊員們聽著不樂意了。一個叫楊成林年輕姑娘說道:“合著你這麼講,地主雇長工比各家都有地更好,就是不該分地了?”
“當然不是!”高和喜連忙說道,“要是不分地,我們過的生活連地主家的牲口也不如。可是現在這麼看,在分地之後,種地的效率反而變低了。不過即使效率低了,普通人的日子還是過得比以前好得多。”
秋穆十分能夠理解這種“單幹”的低效性。因為丘陽的地比較容易種,這種分地之後效率反而降低的現象在丘陽倒不明顯。然而在那些土地貧瘠、養活一個人需要更多土地的地方,則是必須要搞規模化農業的。在地主掌握著長工的勞動力時,她們就能把這些勞動力統籌地進行安排,使得單位勞動力的產出和投入能得到提高,也就表現為種地的“效率”高。可是當這種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被打破時,每家每戶都各自種各自的地,如此很難進行勞動力的統籌安排,而且還會出現一部分人家的農具閒置而同時對於其他人家又出現相同農具短缺的情況。
這是由於從前的規模化被破壞而產生的問題,也只能通過重新規模化而解決。並且這個解決方式,說起來還是大家很熟悉的,就是所謂的“互助生產”。從前是一個地主通過占有所有生產資料的方式,把缺乏生產資料的長工們組織起來,而沒有地主之後,普通農民們也可以通過互助的方式組織起來,統籌安排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進行規模化的生產勞動。
然而對於工作隊而言,重要的倒不是組織生產,而是土地改革的情況。按照大概是之前學生幹部們在學校里了解到的統計數據,剝奪地、富分子的剩餘財產而補償給貧僱農之後,應當可以使得貧僱農都可以“翻身”,也就是達到中農的生活水平。而中農——也就是所謂的“自耕農”——從理論上是完全可以自己用自家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而養活自己的。所以,從這個邏輯,高家村的群眾里還有一部分沒有真正“翻”過“身”來②。
於是,那個叫楊成林的年輕工作隊員對高和喜說道:“你這麼講就是混淆主次了。可能你們村有些地里缺水,但缺水不可能是導致貧農生活水平低的主要矛盾,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你們沒能真正‘翻身’。”
另外一個叫周晟然的姑娘也說道:“薄一波書記說:‘我們必須從貧僱農的階級觀點、方法和立場出發。③’如果真正從貧僱農的觀點出發,你就絕不可能再想到什麼水庫的問題。真正的原因不在於有沒有水庫,而在於貧僱農究竟有沒有在土改中得到應有的利益。”
注釋:
①參考《西行漫記》,參加革命工作,例如在村口檢查“路條”(一種得到革命政府許可的進村證明,這種制度是為了防止反|動分子潛入村中)的小孩子被稱為“小鬼”。這一語境下的“小鬼”是一種認可和尊重的稱呼。
②《翻身》記載中張莊也是類似的情況。實際上是由於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總量不足,即使在分完地富階級的土地和剩餘財產之後也無法保證所有貧僱農都達到中農水平。
③引自《翻身》第299頁。
作者有話要說: 期中gg
為什麼上個大學變得那麼容易gg
各種事兒都毫無壓力地gg
形上學,不行退學。jpg
————————
可能是因為難完成的事兒太多了……
被迫gg一次,就可以主動gg第二次。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gg毫無壓力的心態。
結果期中期末就特別容易gg……
☆、第一百三十二章:幹部有問題
工作隊員們你一言我一語,可把這個高家村的年輕幹部給整懵了。他們讓她說說高家村搞土地改革對貧僱農不公平的地方,高和喜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點兒”上。
工作隊員們問她地主、富農的剩餘土地剝奪了沒有,她會回答說“有”。他們又問剝奪的土地分給貧僱農了沒有,她回答說“有”。接著問分得公不公平,高和喜回答說“公平”。於是就問高家村搞土地改革有沒有問題,她便順著說“沒有”了。
“怎麼沒有問題?”劉緒峰說道,“如果真的沒有問題,區里也不會派我們來了。”
周晟然也說:“不要怕面對問題。你都不敢承認有問題,又怎麼能把問題解決了呢?”
高和喜被他們掰扯來掰扯去,覺得有些不滿了:“我之前講了,主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村沒有水庫。如果沒水澆地,別說是一戶一戶地分地,就算是一個人一個人地分,也解決不了地旱的問題。”
聽到她這麼說,工作隊員們非但沒有向剛才那樣“糾正”,卻反而相互對視了幾眼,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