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③由於當時人們平均的文化水平不高,其實非文盲的也就差不多能被稱為“知識分子”了,所以其中的知識分子幹部不一定都是出身上層家庭、接受過精英教育的,更多的也是中層家庭普通市民的出身。
④當時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幹部很多,但由於本文的重點並非在於此,這方面就不多贅述了。有興趣者可以看一看《翻身》,有些還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本文已經舉了很多遍的)例子參見下面[作者有話說]部分的貼圖。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在下是在故意黑清華……然而畢竟樹大招風嘛)
————————
講國史又弄到了凌晨,左翼青年果然是不睡覺的_(:з」∠)_
☆、第一百三十一章:訪貧問苦
“就是這個字。”秋穆指著黑板上那個“穆”字說道。
她看到那八個年輕的工作隊員之中有人笑了。這種笑容雖然是善意的,不過仔細分辨還是帶著些許身為知識分子的優越感。然而秋穆是很難察覺到這種優越感的,作為一個蘇聯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她對於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越感還缺乏基本的了解。
倒是其中有一個剪了齊劉海兒短髮的男孩子好心地替她解圍:“原來是這個字……還真挺複雜的。”
這個複雜程度對於解放區大學的學生們而言,顯然是小菜一碟了。不過其他人反應過來,寫字的人畢竟來自文盲率那麼高的農村地區,再這樣笑話人家就太不厚道了,於是也紛紛附和說這個字複雜不常用。
如此一來,互相認識的環節就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討論去高家村的安排。
秋穆最初對於怎樣複查土改其實一無所知,不過聽他們的意思,似乎複查主要就是到村子裡去查看土地改革的情況和村里幹部工作的情況,跟之前解放區派一兩個幹部到各村查看情況實際上是一回事兒。只不過這次下派工作隊要把檢查的工作做得更詳細,所以才安排了這麼多人手。
然而相比於之前解放區的幹部更多地關注於農村幹部的工作,這次工作隊卻要把重點放在該村貧農的生活狀況上,從群眾的角度了解土地改革進行的情況。因此,工作隊的複查也被形象地稱為“訪貧問苦①”,這個稱法也十分符合這些知識分子出身的工作隊員們的心理。
計劃是相當簡單的,與此同時,目標也是十分明確的。工作隊只討論了不到一小時,就決定即刻出發。因為有解放區的車接送,他們預計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就能趕到高家村。
所謂的有車接送,實際上也就是坐在車斗里。一路上年輕的工作隊員們都在討論到了高家村可能發現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甚至有人認為,一旦高家村可能存在的地主反|動勢力攻擊工作隊,工作隊裡的姑娘們有必要做好掩護男隊員撤離的準備。
秋穆覺得這種安排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她也不是高家村的人,自認為並沒有多少發言權。不過按照丘陽和周圍她了解的幾個村的情況,到了現在應該也不會有什麼成組織的地主反|動勢力了。即使存在這樣的勢力,他們相比於各村的民兵隊和農會也是相對較弱的,應當沒有組織正面進攻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她倒覺得這些年輕人還是比較天真的。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如果高家村真的可能發生武裝衝突,解放區也不能派一些根本沒經受過什麼訓練的年輕人去貿然接近。
秋穆正想著,忽然聽到對面有人問到:“哎……秋主任,你有什麼想法嗎?”
秋穆抬頭一看,還是那個齊劉海兒的男孩子在對她說話。她有些驚訝於“主任”這個稱法,畢竟她只是丘陽的財糧主任,又不是解放區或是某個大學的什麼主任。
秋穆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得都挺好,我也沒什麼想法。”
另一個姑娘說道:“怎麼會沒有想法呢?人人都會有想法。我們說的肯定有不切實際的地方,還需要人來糾正呀。”
秋穆卻平和地回答道:“可我又不是高家村來的,又怎麼會知道高家村的情況?在不知道情況的時候,考慮得越多越好,沒什麼切不切實際的。”
“這倒也是。”那個姑娘點了點頭,又繼續和同伴說起來如何掩護男隊員撤離的問題了。
秋穆看著她們興致勃勃地討論這樣的計劃,不禁聯想到在她年輕的時候,莫斯科的那些同齡人也常常沉浸於上陣殺敵的幻想中。從進化的角度上考慮,這是一種年輕女人的“本能”,在遠古時期,這種幻想能夠使姑娘們更熱衷於戰鬥,並且時刻做好戰鬥的準備,這對於她們所屬的部落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這種幻想通常並不能夠持久,並且還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像是秋穆自己,她在過分年輕的時候被送到了戰場上,因此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在她那麼年輕的時候,戰爭的概念帶給她的不是興奮,而是猶如回到軍閥的戰場那樣的恐懼。然而等到她過了那個幻想戰鬥的年紀,卻又開始能夠理解這種年輕人的熱血了。
猛然間,秋穆發現自己已經不年輕了,以至於敘事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這真是令人感慨啊,連帕維爾都已經四十歲了,埃德加也三十五了,然而在她的印象里,分子鐘小組的成員們卻依舊是年輕時的樣子。
她覺得自己完全無法想像時間的流逝。帕維爾和埃德加她倒不用太擔心,短時期內她倆還不會走向老年。然而亞歷山大老了之後還能那麼富有魅力嗎?年老的格蕾塔又會是什麼模樣?而伊斯克拉呢,他又會長大多少?
秋穆突然感到時間過得這樣快,她已經離開莫斯科快三年了。她已經完全融入了丘陽,似乎仿佛她從未離開過。但她知道,自己的一部分永遠地和分子鐘小組在一起,只有當革命勝利、當她回到他們身邊,她才能真正獲得完整。
不過這似乎是一個和即將在高家村進行的複查土改工作沒什麼關係的想法。秋穆搖了搖頭,似乎是要把這些無關的想法從腦海中甩出去。考慮得太遠有時候並不利於做好眼前事兒,何況就目前看來,革命勝利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到那時候,或許就不會是她再回到蘇聯去與亞歷山大他們團圓,而是他們來到這裡,參與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就像生物學家需要無產階級立場,無產階級的人民群眾也需要生物學研究。
注釋:
①參考《翻身》中的稱法。
作者有話要說: 我已經是一條鹹魚了_(:з」∠)_
☆、第一百三十二章:沒有翻身
在大約下午四點半的時候,工作隊就到達了高家村。年輕的隊員們從車斗里跳出來,似乎正打算用一腔熱血把眼前這座破敗的村子改造成社會主義的美好家園。
不過這座村子在秋穆看來遠沒有“破敗”那麼糟糕。儘管進村的土路坎坷不平,村里那些房子也灰突突的,但至少在村口安排了檢查路條的“小鬼”①,說明這村子已經在真正意義上解放了,而且還有著基本的秩序。
④當時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幹部很多,但由於本文的重點並非在於此,這方面就不多贅述了。有興趣者可以看一看《翻身》,有些還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本文已經舉了很多遍的)例子參見下面[作者有話說]部分的貼圖。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在下是在故意黑清華……然而畢竟樹大招風嘛)
————————
講國史又弄到了凌晨,左翼青年果然是不睡覺的_(:з」∠)_
☆、第一百三十一章:訪貧問苦
“就是這個字。”秋穆指著黑板上那個“穆”字說道。
她看到那八個年輕的工作隊員之中有人笑了。這種笑容雖然是善意的,不過仔細分辨還是帶著些許身為知識分子的優越感。然而秋穆是很難察覺到這種優越感的,作為一個蘇聯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她對於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越感還缺乏基本的了解。
倒是其中有一個剪了齊劉海兒短髮的男孩子好心地替她解圍:“原來是這個字……還真挺複雜的。”
這個複雜程度對於解放區大學的學生們而言,顯然是小菜一碟了。不過其他人反應過來,寫字的人畢竟來自文盲率那麼高的農村地區,再這樣笑話人家就太不厚道了,於是也紛紛附和說這個字複雜不常用。
如此一來,互相認識的環節就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討論去高家村的安排。
秋穆最初對於怎樣複查土改其實一無所知,不過聽他們的意思,似乎複查主要就是到村子裡去查看土地改革的情況和村里幹部工作的情況,跟之前解放區派一兩個幹部到各村查看情況實際上是一回事兒。只不過這次下派工作隊要把檢查的工作做得更詳細,所以才安排了這麼多人手。
然而相比於之前解放區的幹部更多地關注於農村幹部的工作,這次工作隊卻要把重點放在該村貧農的生活狀況上,從群眾的角度了解土地改革進行的情況。因此,工作隊的複查也被形象地稱為“訪貧問苦①”,這個稱法也十分符合這些知識分子出身的工作隊員們的心理。
計劃是相當簡單的,與此同時,目標也是十分明確的。工作隊只討論了不到一小時,就決定即刻出發。因為有解放區的車接送,他們預計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就能趕到高家村。
所謂的有車接送,實際上也就是坐在車斗里。一路上年輕的工作隊員們都在討論到了高家村可能發現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甚至有人認為,一旦高家村可能存在的地主反|動勢力攻擊工作隊,工作隊裡的姑娘們有必要做好掩護男隊員撤離的準備。
秋穆覺得這種安排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她也不是高家村的人,自認為並沒有多少發言權。不過按照丘陽和周圍她了解的幾個村的情況,到了現在應該也不會有什麼成組織的地主反|動勢力了。即使存在這樣的勢力,他們相比於各村的民兵隊和農會也是相對較弱的,應當沒有組織正面進攻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她倒覺得這些年輕人還是比較天真的。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如果高家村真的可能發生武裝衝突,解放區也不能派一些根本沒經受過什麼訓練的年輕人去貿然接近。
秋穆正想著,忽然聽到對面有人問到:“哎……秋主任,你有什麼想法嗎?”
秋穆抬頭一看,還是那個齊劉海兒的男孩子在對她說話。她有些驚訝於“主任”這個稱法,畢竟她只是丘陽的財糧主任,又不是解放區或是某個大學的什麼主任。
秋穆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得都挺好,我也沒什麼想法。”
另一個姑娘說道:“怎麼會沒有想法呢?人人都會有想法。我們說的肯定有不切實際的地方,還需要人來糾正呀。”
秋穆卻平和地回答道:“可我又不是高家村來的,又怎麼會知道高家村的情況?在不知道情況的時候,考慮得越多越好,沒什麼切不切實際的。”
“這倒也是。”那個姑娘點了點頭,又繼續和同伴說起來如何掩護男隊員撤離的問題了。
秋穆看著她們興致勃勃地討論這樣的計劃,不禁聯想到在她年輕的時候,莫斯科的那些同齡人也常常沉浸於上陣殺敵的幻想中。從進化的角度上考慮,這是一種年輕女人的“本能”,在遠古時期,這種幻想能夠使姑娘們更熱衷於戰鬥,並且時刻做好戰鬥的準備,這對於她們所屬的部落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這種幻想通常並不能夠持久,並且還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像是秋穆自己,她在過分年輕的時候被送到了戰場上,因此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在她那麼年輕的時候,戰爭的概念帶給她的不是興奮,而是猶如回到軍閥的戰場那樣的恐懼。然而等到她過了那個幻想戰鬥的年紀,卻又開始能夠理解這種年輕人的熱血了。
猛然間,秋穆發現自己已經不年輕了,以至於敘事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這真是令人感慨啊,連帕維爾都已經四十歲了,埃德加也三十五了,然而在她的印象里,分子鐘小組的成員們卻依舊是年輕時的樣子。
她覺得自己完全無法想像時間的流逝。帕維爾和埃德加她倒不用太擔心,短時期內她倆還不會走向老年。然而亞歷山大老了之後還能那麼富有魅力嗎?年老的格蕾塔又會是什麼模樣?而伊斯克拉呢,他又會長大多少?
秋穆突然感到時間過得這樣快,她已經離開莫斯科快三年了。她已經完全融入了丘陽,似乎仿佛她從未離開過。但她知道,自己的一部分永遠地和分子鐘小組在一起,只有當革命勝利、當她回到他們身邊,她才能真正獲得完整。
不過這似乎是一個和即將在高家村進行的複查土改工作沒什麼關係的想法。秋穆搖了搖頭,似乎是要把這些無關的想法從腦海中甩出去。考慮得太遠有時候並不利於做好眼前事兒,何況就目前看來,革命勝利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到那時候,或許就不會是她再回到蘇聯去與亞歷山大他們團圓,而是他們來到這裡,參與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就像生物學家需要無產階級立場,無產階級的人民群眾也需要生物學研究。
注釋:
①參考《翻身》中的稱法。
作者有話要說: 我已經是一條鹹魚了_(:з」∠)_
☆、第一百三十二章:沒有翻身
在大約下午四點半的時候,工作隊就到達了高家村。年輕的隊員們從車斗里跳出來,似乎正打算用一腔熱血把眼前這座破敗的村子改造成社會主義的美好家園。
不過這座村子在秋穆看來遠沒有“破敗”那麼糟糕。儘管進村的土路坎坷不平,村里那些房子也灰突突的,但至少在村口安排了檢查路條的“小鬼”①,說明這村子已經在真正意義上解放了,而且還有著基本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