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芳華寺後山,期思留了空白石碑立著,祭拜一番,站在墓前什麼也沒說,但在場的人都知道,期思會回來,仔細將父母的名字光明正大刻在此處。
這一趟,有烈山北宗的人接應,盧陽城內,晉國朝中無人探到他們的舉動。
期思看看元酀,上前輕輕擁抱他,靠在他肩頭,短暫讓自己釋放了一絲疲憊:“要回朝了。”
元酀輕輕撫了撫他後背,聲音低沉,卻給他無限力量:“沒有人能阻攔你。”
期思站好,與元酀對視,盧陽城煙水碧波,巷陌安寧,這一路踩過無數屍首鮮血,一身鎧甲錚錚映著寒光。
“回朝。”
期思翻身上馬,一馬當先直向帝都江梁,不再回頭,盧陽城和芳華寺落在身後。
從晉國北境大軍與元酀麾下親王大軍合圍逼降大涼軍,這場由大王子一力主導的慘烈戰爭便定了局。
戰場上,大王子大勢已去,大涼朝中,元酀臨行前地種種布置立即開始運作。
這短短几天內,元酀所做布置產生最大的效果,一是大涼王清醒悔悟,先後交諭令給阿思古和六王子,前來邊境戰場召回大王子,命他撤兵議和,挽回局面。
二是六王子接手王軍一應事務後,大王子便被押回王都臨潢。
大涼朝中眾議如山海倒傾,大王子被廢,六王子為儲,大涼王被逼禪位!
在期思一行人到達江梁城的前一天,六王子已將整頓邊疆軍營的事務交予阿思古,回朝準備即位事宜。
諭令一下,大涼風雲突變,大王子從雲端跌至谷底,再不得翻身。
期思和元酀、狄宥良等一干人等抵達江梁城外,身上殺伐氣息仿佛仍舊未散。
城守看過令牌立即放行,馬蹄幾乎未停,一路錚錚馳過帝都城中大街,路人皆矚目於這一隊鐵騎。
他們玄甲佩劍,戰馬鞍轡深深洇著乾涸的血色,所過之處帶出一陣風來,幾乎摧折了水鄉富貴皇都的柔骨。
“淮王、大涼弘吉剌親王覲見!——”
期思一身鐵甲,大步一路進了宮,神情冰冷,隨手卸去破離劍拋給殿外侍衛,跨過大殿門檻。
元酀未曾換正式禮服,暗藍色箭袖錦袍,身姿俊美高貴,走在華美的江南宮殿間無一絲違和。
兩人並肩進了大殿,逆著熹微的晨光,氣息凜然,大束淡金色的陽光穿過殿門,在他們身周鍍上一層淺光,若神袛降臨。
殿內正是朝會,百官華服齊整站在殿內,分列兩側,此時齊齊側目望向他們。
鴻嘉帝在大殿的另一端,坐在高高御座之上。
期思和元酀的腳步清晰可聞,身後狄宥良和數名將領跟隨。
期思一步步踏過大殿過道,經過眾臣,目不斜視,神情堅定漠然。元酀步履不緊不慢,毫不在意這裡的其他人和事。
“陛下。”
期思和諸戰將行了武將禮,元酀一手臂搭在胸口微微頷首。
期思沒有稱“父皇”,直起身,戰甲襯得他身材修頎筆挺,謙謙君子,卻是鋒芒寒冽,令階下侍立的宮人感到到強烈的壓迫感,幾乎認不出這位溫潤的王爺。
鴻嘉帝一抬手:“此戰能速決速斷,折損之小已是奇蹟,少不得軍中眾卿和淮王的功勞,也少不得弘吉剌親王謀求大局,鼎力相助。”
鴻嘉帝顯然對北境這一戰感到滿意,但心情並不那麼愉快。
期思看了看元酀,元酀明白他的意思,上前一步,他氣度斐然,微笑道:“ 我朝中已將大王子關押,兵權收回,我朝陛下也將議和權宜交予本王。”
鴻嘉帝自然早已得知大涼的變動,如今的新王是元酀母族親緣的弟弟,他點點頭:“戰事方休,親王助力平定此事,有功德於天下人,由你來談,自是再好不過,詳細事宜倒是不急,慢慢商量便好。”
鴻嘉帝又看向期思,神情有些複雜。
原本期思以淮王身份去北境,只是走個過場鼓舞軍心,如今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這個假王爺總不能封土賜爵,實在不好辦。
何況鴻嘉帝心知肚明,這是瑞楚的兒子。
“淮王這回當真讓孤出乎意料,原本以為是個溫文爾雅的孩子,不料能有此等表現。”
期思微微低著頭,雋秀的臉上神色看不清楚,平靜道:“此戰非我一人之功,萬千將士浴血沙場,方有疆土安定。”
鴻嘉帝笑笑:“某要謙虛,眾將士皆有賞賜,淮王親身入險,功勞是大家看在眼裡的,戰報寫得清清楚楚,就不必過謙。”
期思微微頷首,沒說話。
鴻嘉帝俯視著期思,道:“說說,想要什麼?”
殿內所有人都看著期思。
期思淡淡道:“不知能不能見見嘉王。”
嘉王前陣子因為牽涉刺殺期思和虞珂的事情,一直在禁足。眾人聽期思這麼說,一陣嗡嗡議論。
鴻嘉帝默了默,問:“老七仍在禁足,你見他做什麼?”
期思抬手一禮:“眼下是要見一見的。”
鴻嘉帝總不能此時駁了期思,他對北境的事情何嘗不清楚?便只好吩咐人帶嘉王入宮。
殿內眾人各懷心思,等待嘉王的空隙里,元酀倒是氣定神閒與鴻嘉帝簡單談了談議和的事情,他思路清晰,思慮周全,短暫時間裡已與鴻嘉帝大致定了議和的框架。
嘉王入殿內,一身華服依舊,人卻是瘦了一圈,神情也遠不似從前一貫的熱情,幾分陰鷙,又有幾分狂亂。
期思一直冰冷不語,直至嘉王入殿,他回頭瞥了一眼,又回頭,對鴻嘉帝道:“人既已來了,我便直言,還望陛下不要怪罪。”
鴻嘉帝臉色不大好看,也只得道:“但言無妨。”銳利的目光卻依然帶了寒意。
期思全然不在意,一字一句,擲地有聲,他一開口便止住了殿內的議論聲。
“北境斷雁關一戰,本王帶五萬兵馬入關隘誘敵,與陸應秋商定,由他帶大軍隨後來援包抄。可途中殺出一支兵馬,延誤援軍,若非本王命大,如今已馬革裹屍,大涼大王子大概也已帶著王軍殺進北境了。”
嘉王步履不穩,走到一半,聽期思的話,便站在過道半途不動了。
鴻嘉帝目光陰沉,戰報中當然提到過這事,但並未昭告予群臣。
期思回頭望向嘉王:“你養的私兵,就是拿來坑害北境將士的?”
嘉王神情一下子激動起來,卻什麼都說不出,他感覺到期思身上不同以往的威壓,那凌厲的目光仿佛是替萬千冤魂在質問他,他本知此次一敗即是大敗,此刻更加無力反抗。
臣子們仿佛炸開了鍋,私兵?私兵可是謀反不軌的證據,若被派去阻攔援軍,更是罪大惡極!
期思看著嘉王不斷抽動扭曲的面容,沉聲道:“貪賄以屯養私兵,勾結大涼屬臣,乃是竊國!”
他一步步走向嘉王,身上鎧甲輕聲作響,殿內被他的聲音壓得又靜下來。
這一趟,有烈山北宗的人接應,盧陽城內,晉國朝中無人探到他們的舉動。
期思看看元酀,上前輕輕擁抱他,靠在他肩頭,短暫讓自己釋放了一絲疲憊:“要回朝了。”
元酀輕輕撫了撫他後背,聲音低沉,卻給他無限力量:“沒有人能阻攔你。”
期思站好,與元酀對視,盧陽城煙水碧波,巷陌安寧,這一路踩過無數屍首鮮血,一身鎧甲錚錚映著寒光。
“回朝。”
期思翻身上馬,一馬當先直向帝都江梁,不再回頭,盧陽城和芳華寺落在身後。
從晉國北境大軍與元酀麾下親王大軍合圍逼降大涼軍,這場由大王子一力主導的慘烈戰爭便定了局。
戰場上,大王子大勢已去,大涼朝中,元酀臨行前地種種布置立即開始運作。
這短短几天內,元酀所做布置產生最大的效果,一是大涼王清醒悔悟,先後交諭令給阿思古和六王子,前來邊境戰場召回大王子,命他撤兵議和,挽回局面。
二是六王子接手王軍一應事務後,大王子便被押回王都臨潢。
大涼朝中眾議如山海倒傾,大王子被廢,六王子為儲,大涼王被逼禪位!
在期思一行人到達江梁城的前一天,六王子已將整頓邊疆軍營的事務交予阿思古,回朝準備即位事宜。
諭令一下,大涼風雲突變,大王子從雲端跌至谷底,再不得翻身。
期思和元酀、狄宥良等一干人等抵達江梁城外,身上殺伐氣息仿佛仍舊未散。
城守看過令牌立即放行,馬蹄幾乎未停,一路錚錚馳過帝都城中大街,路人皆矚目於這一隊鐵騎。
他們玄甲佩劍,戰馬鞍轡深深洇著乾涸的血色,所過之處帶出一陣風來,幾乎摧折了水鄉富貴皇都的柔骨。
“淮王、大涼弘吉剌親王覲見!——”
期思一身鐵甲,大步一路進了宮,神情冰冷,隨手卸去破離劍拋給殿外侍衛,跨過大殿門檻。
元酀未曾換正式禮服,暗藍色箭袖錦袍,身姿俊美高貴,走在華美的江南宮殿間無一絲違和。
兩人並肩進了大殿,逆著熹微的晨光,氣息凜然,大束淡金色的陽光穿過殿門,在他們身周鍍上一層淺光,若神袛降臨。
殿內正是朝會,百官華服齊整站在殿內,分列兩側,此時齊齊側目望向他們。
鴻嘉帝在大殿的另一端,坐在高高御座之上。
期思和元酀的腳步清晰可聞,身後狄宥良和數名將領跟隨。
期思一步步踏過大殿過道,經過眾臣,目不斜視,神情堅定漠然。元酀步履不緊不慢,毫不在意這裡的其他人和事。
“陛下。”
期思和諸戰將行了武將禮,元酀一手臂搭在胸口微微頷首。
期思沒有稱“父皇”,直起身,戰甲襯得他身材修頎筆挺,謙謙君子,卻是鋒芒寒冽,令階下侍立的宮人感到到強烈的壓迫感,幾乎認不出這位溫潤的王爺。
鴻嘉帝一抬手:“此戰能速決速斷,折損之小已是奇蹟,少不得軍中眾卿和淮王的功勞,也少不得弘吉剌親王謀求大局,鼎力相助。”
鴻嘉帝顯然對北境這一戰感到滿意,但心情並不那麼愉快。
期思看了看元酀,元酀明白他的意思,上前一步,他氣度斐然,微笑道:“ 我朝中已將大王子關押,兵權收回,我朝陛下也將議和權宜交予本王。”
鴻嘉帝自然早已得知大涼的變動,如今的新王是元酀母族親緣的弟弟,他點點頭:“戰事方休,親王助力平定此事,有功德於天下人,由你來談,自是再好不過,詳細事宜倒是不急,慢慢商量便好。”
鴻嘉帝又看向期思,神情有些複雜。
原本期思以淮王身份去北境,只是走個過場鼓舞軍心,如今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這個假王爺總不能封土賜爵,實在不好辦。
何況鴻嘉帝心知肚明,這是瑞楚的兒子。
“淮王這回當真讓孤出乎意料,原本以為是個溫文爾雅的孩子,不料能有此等表現。”
期思微微低著頭,雋秀的臉上神色看不清楚,平靜道:“此戰非我一人之功,萬千將士浴血沙場,方有疆土安定。”
鴻嘉帝笑笑:“某要謙虛,眾將士皆有賞賜,淮王親身入險,功勞是大家看在眼裡的,戰報寫得清清楚楚,就不必過謙。”
期思微微頷首,沒說話。
鴻嘉帝俯視著期思,道:“說說,想要什麼?”
殿內所有人都看著期思。
期思淡淡道:“不知能不能見見嘉王。”
嘉王前陣子因為牽涉刺殺期思和虞珂的事情,一直在禁足。眾人聽期思這麼說,一陣嗡嗡議論。
鴻嘉帝默了默,問:“老七仍在禁足,你見他做什麼?”
期思抬手一禮:“眼下是要見一見的。”
鴻嘉帝總不能此時駁了期思,他對北境的事情何嘗不清楚?便只好吩咐人帶嘉王入宮。
殿內眾人各懷心思,等待嘉王的空隙里,元酀倒是氣定神閒與鴻嘉帝簡單談了談議和的事情,他思路清晰,思慮周全,短暫時間裡已與鴻嘉帝大致定了議和的框架。
嘉王入殿內,一身華服依舊,人卻是瘦了一圈,神情也遠不似從前一貫的熱情,幾分陰鷙,又有幾分狂亂。
期思一直冰冷不語,直至嘉王入殿,他回頭瞥了一眼,又回頭,對鴻嘉帝道:“人既已來了,我便直言,還望陛下不要怪罪。”
鴻嘉帝臉色不大好看,也只得道:“但言無妨。”銳利的目光卻依然帶了寒意。
期思全然不在意,一字一句,擲地有聲,他一開口便止住了殿內的議論聲。
“北境斷雁關一戰,本王帶五萬兵馬入關隘誘敵,與陸應秋商定,由他帶大軍隨後來援包抄。可途中殺出一支兵馬,延誤援軍,若非本王命大,如今已馬革裹屍,大涼大王子大概也已帶著王軍殺進北境了。”
嘉王步履不穩,走到一半,聽期思的話,便站在過道半途不動了。
鴻嘉帝目光陰沉,戰報中當然提到過這事,但並未昭告予群臣。
期思回頭望向嘉王:“你養的私兵,就是拿來坑害北境將士的?”
嘉王神情一下子激動起來,卻什麼都說不出,他感覺到期思身上不同以往的威壓,那凌厲的目光仿佛是替萬千冤魂在質問他,他本知此次一敗即是大敗,此刻更加無力反抗。
臣子們仿佛炸開了鍋,私兵?私兵可是謀反不軌的證據,若被派去阻攔援軍,更是罪大惡極!
期思看著嘉王不斷抽動扭曲的面容,沉聲道:“貪賄以屯養私兵,勾結大涼屬臣,乃是竊國!”
他一步步走向嘉王,身上鎧甲輕聲作響,殿內被他的聲音壓得又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