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兩柄短劍一模一樣,只在劍柄處刻了不同的字跡:“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容襄心中百感交集,面上卻神色如常,他收好短劍,為王忠嗣奉上了一盞茶:“節帥,這您可不像是要送我的物事,倒像是借我的手,送給蕭易的。”
王忠嗣接過茶水喝了一口,忍不住又低頭咳了幾聲,他信手擦去嘴角的血跡,笑道:“你若是不甘心,便偷偷藏起來一柄,反正蕭易也不知道。”
容襄抱屈:“他那麼莽莽撞撞,又傻乎乎的死心眼,節帥幹嘛要對他那麼好?我這些日子比伺候自己爺娘還認真的伺候您,可不見您這樣。”
王忠嗣反問道:“既然他那麼莽莽撞撞的,又傻乎乎的死心眼,你幹嘛要對他那麼好?為了他,不光把自己賣了,連阿爺都給拉下水。”
容襄眨眨眼,笑道:“大概,是覺得傻的好欺負?”
王忠嗣失笑:“哪有這樣的。”他望著容襄,如果不是確鑿知道他是男子,只看面孔,大概許多人會因為這樣過分的美貌,懷疑他是女兒身罷。這樣看上去脆弱易折又美麗的少年,喜歡另一個熱情又衝動勇敢的少年,雖然不常見,但似乎也沒甚麼特別讓人驚訝的地方。
可是偏偏這個少年遠不像他的外表那樣純良無害。
他和蕭易,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蕭易清澈如一汪泉水,一眼便可望到底,而容襄……恰恰相反。
他可以先毫不手軟的殺人,再偽造現場,縝密嚴謹如同積年老刑名,然後驚慌失措的簡直像只小白兔,再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跪求李林甫饒過他,並讓狡猾如狐的李林甫相信他可以為此付出一切。
他面對王忠嗣這樣不世出的名將,談論隴右前線的戰場局勢依舊有理有據有自己的見解主張,從不隨聲附和。但在那些金吾衛面前,他卻怎麼看怎麼膽小怕事軟弱可欺,是個被李相指派來監視自己的小人物,半點本事也沒有,不過就是個傳聲筒罷了。
他明知誰奉命來殺自己,誰便必然會成為無數人的生死大敵,他在李相面前哭到幾乎氣絕也不敢接過可以殺死自己的毒/藥,最後被以命相脅才不得已接了這個燙手的任務,轉過身便想盡辦法弄來了另外的半粒金丹,好讓自己能死得舒服一些。
黑與白,在他身上奇妙地融合成為一個整體,以哪一面示人,只在他一念之間。
“蕭易,是個好孩子。”王忠嗣輕輕嘆息,“開始我只是因韋公遇難自己毫無作為而心懷歉疚,因此想加以補償,才善待蕭易,但是這個孩子所作所為,讓我想起當年的自己。”他的表情漸漸變得有些懷念,好像想起了很多很久遠的事情。
“很多人都曾像他那樣純粹過,但後來都變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其中也包括我。”王忠嗣自嘲地一笑,“我希望他能一直這樣下去。”
他凝視著容襄:“這個世上,蕭易真正放在心裡的人並不多,你,別傷了他。”
這是王忠嗣最後的囑託。
他去的時候,明明已經被毒/藥折磨得不成人形,但始終目光清明,舉止有節。
到死,他也沒有死在榻上,臨終那一日,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扶著容襄的肩頭走到門外,面向東北,面向大明宮的方向拜了三拜,爾後,含笑而逝。
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可惜,節帥拼了性命要保護的,終於還是失去了。
如今的大唐,已被戰亂折磨得不成模樣。
節帥為此付出了那麼多,千千萬萬將士為此付出了那麼多,哥哥……容襄心頭泛起一股酸澀又甜蜜的滋味,又在心中輕輕呼喚了一聲,哥哥。
哥哥,也為此付出了那麼多。
可是他們付出的一切,似乎都沒了意義。
他們的皇帝,可恥又可笑的,逃了。
拋棄自己的子民,逃了。
倉皇失措。
前一天還在召集百官商議如何抵抗,表現得大義凜然,當晚就悄悄的連夜逃了。像喪家之犬,完全沒有一絲一毫大唐帝國君主的氣度。將那麼多毫無自保能力的人,丟在即將陷落的長安城。
當皇帝不再保護他的子民,當帝國的軍隊已經失去戰鬥的動力,當每個人都只想著逃跑的時候,長安城中的普通人尚能扶老攜幼舉家逃難,深宮中那些人,那些柔弱又美麗的存在,那些被嬌養到大,甚至連逃跑都做不到的籠中鳥,面對叛軍的鐵蹄,要怎麼辦?
別人,他不想去關心,但裡面,有他的阿姐。
他已經提前送走了阿娘。在顏真卿敗退靈武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便當機立斷,派人將阿娘送往青州。
阿娘當時還不願意走,兵荒馬亂,哪裡都不如帝都安全,晉城公主如是說。
容襄連勸都不勸,一杯迷藥灌翻阿娘,便連夜送出了城。
可是他自己還不能走,長安,還有他的阿姐。
阿姐還在宮裡,雖然皇帝對這些妃子毫不在意,但一入宮門深似海,再要出來,難比登天。
容襄真的找不到甚麼理由將阿姐接出宮,更找不到甚麼法子把天子的嬪妃堂而皇之的送出長安。
容襄得到安祿山起兵的消息其實很早,甚至比朝廷接到顏真卿的奏報都要早。
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容襄心中百感交集,面上卻神色如常,他收好短劍,為王忠嗣奉上了一盞茶:“節帥,這您可不像是要送我的物事,倒像是借我的手,送給蕭易的。”
王忠嗣接過茶水喝了一口,忍不住又低頭咳了幾聲,他信手擦去嘴角的血跡,笑道:“你若是不甘心,便偷偷藏起來一柄,反正蕭易也不知道。”
容襄抱屈:“他那麼莽莽撞撞,又傻乎乎的死心眼,節帥幹嘛要對他那麼好?我這些日子比伺候自己爺娘還認真的伺候您,可不見您這樣。”
王忠嗣反問道:“既然他那麼莽莽撞撞的,又傻乎乎的死心眼,你幹嘛要對他那麼好?為了他,不光把自己賣了,連阿爺都給拉下水。”
容襄眨眨眼,笑道:“大概,是覺得傻的好欺負?”
王忠嗣失笑:“哪有這樣的。”他望著容襄,如果不是確鑿知道他是男子,只看面孔,大概許多人會因為這樣過分的美貌,懷疑他是女兒身罷。這樣看上去脆弱易折又美麗的少年,喜歡另一個熱情又衝動勇敢的少年,雖然不常見,但似乎也沒甚麼特別讓人驚訝的地方。
可是偏偏這個少年遠不像他的外表那樣純良無害。
他和蕭易,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蕭易清澈如一汪泉水,一眼便可望到底,而容襄……恰恰相反。
他可以先毫不手軟的殺人,再偽造現場,縝密嚴謹如同積年老刑名,然後驚慌失措的簡直像只小白兔,再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跪求李林甫饒過他,並讓狡猾如狐的李林甫相信他可以為此付出一切。
他面對王忠嗣這樣不世出的名將,談論隴右前線的戰場局勢依舊有理有據有自己的見解主張,從不隨聲附和。但在那些金吾衛面前,他卻怎麼看怎麼膽小怕事軟弱可欺,是個被李相指派來監視自己的小人物,半點本事也沒有,不過就是個傳聲筒罷了。
他明知誰奉命來殺自己,誰便必然會成為無數人的生死大敵,他在李相面前哭到幾乎氣絕也不敢接過可以殺死自己的毒/藥,最後被以命相脅才不得已接了這個燙手的任務,轉過身便想盡辦法弄來了另外的半粒金丹,好讓自己能死得舒服一些。
黑與白,在他身上奇妙地融合成為一個整體,以哪一面示人,只在他一念之間。
“蕭易,是個好孩子。”王忠嗣輕輕嘆息,“開始我只是因韋公遇難自己毫無作為而心懷歉疚,因此想加以補償,才善待蕭易,但是這個孩子所作所為,讓我想起當年的自己。”他的表情漸漸變得有些懷念,好像想起了很多很久遠的事情。
“很多人都曾像他那樣純粹過,但後來都變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其中也包括我。”王忠嗣自嘲地一笑,“我希望他能一直這樣下去。”
他凝視著容襄:“這個世上,蕭易真正放在心裡的人並不多,你,別傷了他。”
這是王忠嗣最後的囑託。
他去的時候,明明已經被毒/藥折磨得不成人形,但始終目光清明,舉止有節。
到死,他也沒有死在榻上,臨終那一日,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扶著容襄的肩頭走到門外,面向東北,面向大明宮的方向拜了三拜,爾後,含笑而逝。
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可惜,節帥拼了性命要保護的,終於還是失去了。
如今的大唐,已被戰亂折磨得不成模樣。
節帥為此付出了那麼多,千千萬萬將士為此付出了那麼多,哥哥……容襄心頭泛起一股酸澀又甜蜜的滋味,又在心中輕輕呼喚了一聲,哥哥。
哥哥,也為此付出了那麼多。
可是他們付出的一切,似乎都沒了意義。
他們的皇帝,可恥又可笑的,逃了。
拋棄自己的子民,逃了。
倉皇失措。
前一天還在召集百官商議如何抵抗,表現得大義凜然,當晚就悄悄的連夜逃了。像喪家之犬,完全沒有一絲一毫大唐帝國君主的氣度。將那麼多毫無自保能力的人,丟在即將陷落的長安城。
當皇帝不再保護他的子民,當帝國的軍隊已經失去戰鬥的動力,當每個人都只想著逃跑的時候,長安城中的普通人尚能扶老攜幼舉家逃難,深宮中那些人,那些柔弱又美麗的存在,那些被嬌養到大,甚至連逃跑都做不到的籠中鳥,面對叛軍的鐵蹄,要怎麼辦?
別人,他不想去關心,但裡面,有他的阿姐。
他已經提前送走了阿娘。在顏真卿敗退靈武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便當機立斷,派人將阿娘送往青州。
阿娘當時還不願意走,兵荒馬亂,哪裡都不如帝都安全,晉城公主如是說。
容襄連勸都不勸,一杯迷藥灌翻阿娘,便連夜送出了城。
可是他自己還不能走,長安,還有他的阿姐。
阿姐還在宮裡,雖然皇帝對這些妃子毫不在意,但一入宮門深似海,再要出來,難比登天。
容襄真的找不到甚麼理由將阿姐接出宮,更找不到甚麼法子把天子的嬪妃堂而皇之的送出長安。
容襄得到安祿山起兵的消息其實很早,甚至比朝廷接到顏真卿的奏報都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