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兩萬到三萬人。”王忠嗣深深一嘆,“我隴右全軍也不過四萬部眾,此時要打下石堡城,就要折去隴右軍的大半,石堡城,不虧是鐵刃之城。爾等須牢記,如此極險要隘,我軍只能徐徐圖之,切不可操之過急。吐蕃據守石堡城,蕃將悉諾羅這些年反覆擊退我軍攻城,守城經驗豐富之際,他領堅兵固守,從後方源源不斷調集大量軍備,已將石堡城內外修得鐵筒一般。蕃軍以此為依託,不斷出兵大肆劫掠我河湟牛馬糧食,充實石堡城防區,而我軍在石堡城左近卻無險可守,無城可依,因此被動受制。如今,我積石山一脈防線已開始逐漸打造,大漠中的神威城、應龍城等堡壘也已初見規模,待我軍在荒漠中構建起互為犄角的戰線,扼住石堡城通往外界的所有通路,斷絕所有吐蕃軍隊來援的可能,蕃軍再行劫掠也有我軍隨時堵截。彼時,石堡城將逐漸變成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孤城。到那個時候,才是正式攻打石堡城的時機。”
王忠嗣為人深沉內斂,甚少如此長篇大論,今日這番剖析,絲絲入扣,將自己打算如何攻克石堡城的思路說了個明明白白,一些心思細密的人聽在耳朵里,心中卻升起幾分不安。
王忠嗣下面的話讓他們的不安變得越發深重:“哥舒打仗素來身先士卒,眾軍俱服他,惜在心思不夠細密,這點比不上光弼,光弼我可放心令他獨當一面,哥舒則要凡事多問問趙河,此人與你一快一慢一剛一柔,可互補之。”
蕭易越聽越心驚,一聲“節帥”便要衝口而出,王忠嗣卻擺手制止了他,溫聲道:“我曉得你有話和我說,現下還不是時候,待操演完畢,你到我帳中去。”
大校場上的對陣膠著了許久許久,眾官兵早已飢腸轆轆,但節帥依舊筆直地立在那裡,眾將焉能後退?
最終,李信敗北,全面撤退,此時已申正二刻。
王忠嗣站在高台上,定定地凝望西北方,那裡,煙霞漸生。
回到大帳,王忠嗣屏退左右,只留下了蕭易,笑容淺淡:“你那小朋友,此番又說了甚麼?”
蕭易跪坐在帥案之側,望著節帥,喉結滾動,卻半晌說不出話,索性將那封信從懷中取出,遞到了王忠嗣面前。
王忠嗣沒有伸手接,淡淡道:“我累了,不想看,你直接說罷。”
蕭易低聲應了一聲“是”,猶豫片刻,道:“容襄說,李林甫上書為節帥開脫,但,他的說法更會引起至尊猜忌,只怕事情還會有變。”
王忠嗣極輕極輕的笑了一聲:“那他今番又有甚麼建議呢?”
“他建議……建議……”蕭易心中一團亂麻,澀聲道,“他建議,節帥不做任何解釋,主動請罪,將戰敗的所有責任都攬到身上。”他頓了頓,低聲補了一句,“小人,也不明白他為甚麼忽然這樣說。”
王忠嗣抬手拍了拍蕭易的頭:“你這小朋友端的是個人才,蕭易,你要好好向他學一學。”
蕭易大惑不解,望著王忠嗣:“節帥?”
王忠嗣又是極輕極輕的笑了一聲:“我雖長期僻處邊關,但在朝中,還是勉強留了幾分煙火情的。”他從小抽斗中拿出一封早已寫好的奏摺,“這,便是我對於此事的應對。”
作者有話要說: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孫子兵法》)
(古樓子,古代面點。出自宋代《唐語林》:時豪家食次,起【用】羊肉一斤,層布【輔一層羊肉餡之意】於巨胡餅【特大的胡餅】,隔中【胡餅的夾層中】以椒、豉【豆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將餅貼入爐內,以火烘烤】,候肉半熟而食之。呼為“古樓子”。看著就各種好吃的羊肉餡餅,好饞。)
(申正二刻——中國古代以十二地支表示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子時是前一天的23時到第二天的1時,丑時是1-3時,寅時是3-5時,卯時是5-7時,辰時是7-9時,巳時是9-11時,午時是11-13時,未時是13-15時,申時是15-17時,酉時是17-19時,戌時是19-21時,亥時是21-23時。
每個時辰都有“初”“正”之分。“初”指時辰的起點,如“子初”指23時;“正”指時辰的正中,如“子正”指24時。每個時辰又可分為八刻,前面四刻為上四刻,後面四刻為下四刻。這樣每一刻就相當於現代的15分鐘。
申時指15時到17時,因此,“申初”指15時,“申正”指16時,“申正二刻”則是16時30分。
古代軍隊一般在卯時點名,所以叫點卯,點卯後吃早飯,然後出操。卯時是5-7時,是一大早,到下午16:30,正常人都會餓的。在戰時,有時候戰事膠著,真的會有兵士沒辦法/輪流吃飯,餓著肚子一口氣打十幾個小時的時候。有可能的話,軍官一般會讓兵士隨身攜帶點乾糧,戰事稍緩的時候可以用乾糧墊墊肚子,尤其是騎兵,馬鞍袋裡經常會塞點可以吃的東西。不過都不好吃,像蒙古騎兵喜歡用硬得硌掉牙的肉乾,現在去內蒙古到處能買到的那種所謂大汗軍糧,比起當年的肉乾,堅硬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中原的軍隊常用幹得掉渣的死麵餅子,最有名的就是戚家軍的光餅,也有炒麵,例如新四軍行軍途中就是用馬腸形狀的布袋子塞進炒麵隨身攜帶,著急了乾咽,有條件就化一碗糊糊。總之都不好吃就是了。現代軍人要幸福一點,有軍用罐頭和各種速食品,我前些年參觀基輔號的時候曾經吃過一頓軍用罐頭飯,說實話,比死麵餅子強點有限,軍人真心不容易。)
王忠嗣為人深沉內斂,甚少如此長篇大論,今日這番剖析,絲絲入扣,將自己打算如何攻克石堡城的思路說了個明明白白,一些心思細密的人聽在耳朵里,心中卻升起幾分不安。
王忠嗣下面的話讓他們的不安變得越發深重:“哥舒打仗素來身先士卒,眾軍俱服他,惜在心思不夠細密,這點比不上光弼,光弼我可放心令他獨當一面,哥舒則要凡事多問問趙河,此人與你一快一慢一剛一柔,可互補之。”
蕭易越聽越心驚,一聲“節帥”便要衝口而出,王忠嗣卻擺手制止了他,溫聲道:“我曉得你有話和我說,現下還不是時候,待操演完畢,你到我帳中去。”
大校場上的對陣膠著了許久許久,眾官兵早已飢腸轆轆,但節帥依舊筆直地立在那裡,眾將焉能後退?
最終,李信敗北,全面撤退,此時已申正二刻。
王忠嗣站在高台上,定定地凝望西北方,那裡,煙霞漸生。
回到大帳,王忠嗣屏退左右,只留下了蕭易,笑容淺淡:“你那小朋友,此番又說了甚麼?”
蕭易跪坐在帥案之側,望著節帥,喉結滾動,卻半晌說不出話,索性將那封信從懷中取出,遞到了王忠嗣面前。
王忠嗣沒有伸手接,淡淡道:“我累了,不想看,你直接說罷。”
蕭易低聲應了一聲“是”,猶豫片刻,道:“容襄說,李林甫上書為節帥開脫,但,他的說法更會引起至尊猜忌,只怕事情還會有變。”
王忠嗣極輕極輕的笑了一聲:“那他今番又有甚麼建議呢?”
“他建議……建議……”蕭易心中一團亂麻,澀聲道,“他建議,節帥不做任何解釋,主動請罪,將戰敗的所有責任都攬到身上。”他頓了頓,低聲補了一句,“小人,也不明白他為甚麼忽然這樣說。”
王忠嗣抬手拍了拍蕭易的頭:“你這小朋友端的是個人才,蕭易,你要好好向他學一學。”
蕭易大惑不解,望著王忠嗣:“節帥?”
王忠嗣又是極輕極輕的笑了一聲:“我雖長期僻處邊關,但在朝中,還是勉強留了幾分煙火情的。”他從小抽斗中拿出一封早已寫好的奏摺,“這,便是我對於此事的應對。”
作者有話要說: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孫子兵法》)
(古樓子,古代面點。出自宋代《唐語林》:時豪家食次,起【用】羊肉一斤,層布【輔一層羊肉餡之意】於巨胡餅【特大的胡餅】,隔中【胡餅的夾層中】以椒、豉【豆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將餅貼入爐內,以火烘烤】,候肉半熟而食之。呼為“古樓子”。看著就各種好吃的羊肉餡餅,好饞。)
(申正二刻——中國古代以十二地支表示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子時是前一天的23時到第二天的1時,丑時是1-3時,寅時是3-5時,卯時是5-7時,辰時是7-9時,巳時是9-11時,午時是11-13時,未時是13-15時,申時是15-17時,酉時是17-19時,戌時是19-21時,亥時是21-23時。
每個時辰都有“初”“正”之分。“初”指時辰的起點,如“子初”指23時;“正”指時辰的正中,如“子正”指24時。每個時辰又可分為八刻,前面四刻為上四刻,後面四刻為下四刻。這樣每一刻就相當於現代的15分鐘。
申時指15時到17時,因此,“申初”指15時,“申正”指16時,“申正二刻”則是16時30分。
古代軍隊一般在卯時點名,所以叫點卯,點卯後吃早飯,然後出操。卯時是5-7時,是一大早,到下午16:30,正常人都會餓的。在戰時,有時候戰事膠著,真的會有兵士沒辦法/輪流吃飯,餓著肚子一口氣打十幾個小時的時候。有可能的話,軍官一般會讓兵士隨身攜帶點乾糧,戰事稍緩的時候可以用乾糧墊墊肚子,尤其是騎兵,馬鞍袋裡經常會塞點可以吃的東西。不過都不好吃,像蒙古騎兵喜歡用硬得硌掉牙的肉乾,現在去內蒙古到處能買到的那種所謂大汗軍糧,比起當年的肉乾,堅硬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中原的軍隊常用幹得掉渣的死麵餅子,最有名的就是戚家軍的光餅,也有炒麵,例如新四軍行軍途中就是用馬腸形狀的布袋子塞進炒麵隨身攜帶,著急了乾咽,有條件就化一碗糊糊。總之都不好吃就是了。現代軍人要幸福一點,有軍用罐頭和各種速食品,我前些年參觀基輔號的時候曾經吃過一頓軍用罐頭飯,說實話,比死麵餅子強點有限,軍人真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