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先朝中對於此事的議論原本還是比較隱蔽的,但玄宗此舉一出,對王忠嗣的批判便到了明面上,除了越來越多簡直如雪片般的彈劾奏章,坊間竟也出現了以此事為藍本的話本和變文。

  堂堂節帥,竟成了販夫走卒口中的笑柄。

  偏偏在這個時候,李林甫上書了,他居然在為王忠嗣辯解,他說,將軍是愛兵如子,不願意手下辛苦培養的兵士因此役而死傷過重。

  這話聽起來似乎是對的,只可惜這句話的聽眾是玄宗。

  愛兵如子,有時候,等同於收買軍心。

  敏感多疑的玄宗沒辦法不這樣想,莫非王忠嗣是在用駁皇帝面子的方式換取軍隊對他的擁護和愛戴?

  李林甫實在太了解玄宗,實在太清楚怎樣說話,表面上是在為王忠嗣說話,實則是再陰狠不過的一刀。

  口蜜腹劍李林甫,名副其實。

  形勢已如此危急,節帥竟然還置若罔聞,是認命了,還是別有打算?蕭易左思右想,一顆心猶如在滾油里上下翻滾,痛得他坐立不安,終於把這封信揣在懷裡,又去找王忠嗣。

  大校場上旌旗如雲,軍隊正在操練,今日節帥親臨,兒郎們心情激盪,分外用心,槍如林,馬如龍,喊殺聲震耳欲聾。王忠嗣一身重鎧,手按劍柄站在高台之上,面目隱在頭盔的陰影之中,看不清神色。

  眾將都在王忠嗣背後兩班站立,蕭易還未到高台下,哥舒翰已遠遠望見了他,招手示意他上去,台階下的兵士大概早得了吩咐,也未曾阻攔,任由蕭易上了高台。

  蕭易輕功底子好,素來腳步輕快,此時卻特意放重了腳步,停在王忠嗣背後一步遠的位置,單膝跪地拱手道:“節帥。”

  王忠嗣沒有回頭,淡淡道:“你來了,起來罷。”

  蕭易心中原本有千言萬語要說,當此情景,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只得默默地也站在一旁。

  大校場上,此時正是李信和趙河的對決,趙河主守,李信主攻。以高地上一桿大旗做標的,大旗百步之外以戰車圍之,代表城牆。高地的背面及兩翼遍布紅色旗幟,以示絕地,不可行,只有正前方可攻,而正前方唯一一塊平地則有趙河布的卻月陣,一千重步兵成半月形結陣,兩端抱牆,六百弓/弩手居中,兩翼各有一百騎兵在後方待命,李信領五千騎兵沿一條狹長小路向前沖陣。

  李信的兵三倍於趙河,重騎兵戰力又強的可怕,但輸在地利,戰陣施展不開,趙河兵力少,步兵機動性又差,可靈活機動的騎兵一共只有兩百人,實在太少,他的主要優勢便是地勢險要,陣型嚴整。

  李信已沖了幾次,最好的一次將趙河的左翼打得向後退了一箭之地,但趙河令旗揮舞,迅速變陣,右翼騎兵破陣而出,以奔雷般的速度直向李信左翼橫插過去,李信左翼調轉方向迎上,趙河部的騎兵忽然變向,向右轉了個大大的彎,帶著李信部的左翼也跟著又轉了個彎,雙方側翼交鋒,短兵相接,戰了一合不分勝敗,馬隊去勢不停繼續前沖,卻衝到了李信部的後方,遠遠離開了主力陣容,那邊趙河以調動弓/弩手和重步兵集中兵力,強頂己方左翼的攻擊,左翼騎兵則繞陣而出,撲向李信部已空虛的左方戰線,將李信部陣型從中剖開,破陣而過,趁著李信部陣腳未穩,兜轉過來再次衝鋒。李信部擠在狹窄的空間內,變陣極為艱難,被連續沖了幾次,陣形已然大亂,李信不得已再次鳴金收兵,退回本陣。

  王忠嗣示意蕭易上前,問道:“你也跟了李信一段時日,且來說說,戰場正面最為平坦,適合騎兵衝鋒,李信為甚麼始終不打正面?”

  蕭易早已看清此時大校場上模擬的正是石堡城攻防戰,戰場擬在石堡城內城之下,心中正在激盪,聽節帥動問,忙上前回道:“以小人看,趙將軍所部的正面防守極其嚴密,弓/弩手呈三段防守,箭陣覆蓋了將近五百步的範圍,從正面硬沖損失太大,因此李將軍才想從兩翼突破。”

  王忠嗣微微頷首,繼續問道:“李信幾次嘗試兩翼突破都失敗了,你覺得他還有甚麼機會麼?”

  蕭易沒有急於回答,又仔仔細細看了一會場中形式,方答道:“如果只限這塊陣地,李將軍沒有任何勝算,騎兵的機動性在這塊陣地上施展不開,只靠人數強攻的話,他的兵力又不夠硬推。”

  “你說的,只限這塊陣地,是甚麼意思?”王忠嗣問道。

  蕭易略一沉吟,便爽快答道:“小人以為,要攻打這塊高地,並非只有正面一條路。”他指了指趙河站立的那塊高台,“那裡,地勢還要高過標的,若以弓/弩手居高臨下俯射,可以有效壓制趙河的陣勢,方便我方正面衝擊。”

  為了便於指揮,趙河在戰陣之右搭建了個高台,站在台上指揮,這原本在戰陣之外,可以說是跳出了演練原先的設定。

  王忠嗣終於正眼看了看蕭易,目光中大有深意,對眾將道:“破陣之法,往往在陣法之外,我想,蕭易這般計劃,你們也有人如此想過,只是因為石堡城周遭並沒有真正地勢高過它的高地,才放棄了這個想法。”他頓了頓,“爾等都是百戰之將,且來說說,若正面強攻,對方守軍不到兩千,我軍要多少人能強攻下來?死傷幾何?”

  眾將經過石堡城的實戰,再加上近日不斷的各種模擬操演,對於石堡城攻防的兵力對比,心中早有答案,聞言紛紛答道:“最少四萬,若要保險起見,要六萬。死傷,起碼半數。”答案竟是驚人的一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