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易低聲應了一聲,便在王忠嗣對面坐下。王忠嗣從大案上拿起一封信遞給他,語氣略帶幾分取笑之意:“你的信又來一封啦,今日剛到。你這小朋友今次竟用了八百里加急,真是膽大包天。”

  蕭易一怔,神色卻仍是晦暗,未伸手去接,先抬頭看了一眼節帥。

  王忠嗣微微一笑:“放心,這封信夾在了給我的軍報之中,除了我沒人看得到。”

  蕭易低聲道:“是我等僭越了,節帥莫怪。”

  王忠嗣又是一笑,將信放在大案上,起身道:“你慢慢看,我先出去有些事,你看完了自出去找我。”說罷便要離開。

  蕭易卻不理那封信,猛地一推大案霍然起身,一個箭步搶到王忠嗣跟前,急道:“節帥!您當真不考慮一下嗎!”

  王忠嗣停住腳步,笑容漸漸淡去:“他說的或許都是真的,不過,我不在乎。”

  蕭易雙目微微發紅,伸手攔住王忠嗣的去路,哀求道:“節帥,您正當盛年,是國之棟樑,若當真因為這種事見責去職,不僅僅是您本人的遺憾,更是我大唐的重大損失,您若去職,誰還能接您的位子?還請您三思!”

  王忠嗣凝目望他:“我這條命,可說是當今給的,少時,至尊曾因我常領輕騎出關,恐我因輕進而丟了性命,便將我召回長安,到我漸長,性子漸趨沉穩,才放心讓我領軍。至尊對我的愛惜,我不敢不報答。若至尊真的降罪於我,也必然有他的理由,我認。至於你說的無人接替,這便是笑話了,休說光弼哥舒都是一時之能士,足可當大任,便是你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已鋒芒初現,若我料不錯,你的未來不可限量,又何愁我大唐無人?”

  “節帥!”蕭易勉力控制才沒有大喊出聲,聲音因竭力壓抑已有些沙啞,“節帥!除了您,誰還能有偌大威信節制三邊!您若去職,繼任的九大節度必然各自為政,變成一盤散沙!”

  王忠嗣用奇異的目光望著蕭易,良久方微微點了點頭,道:“你說的對,可是這樣也沒甚麼不好,至尊,會喜歡的。”語氣中竟帶了幾分苦澀。

  蕭易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節帥會如此回答。他一下子明白了王忠嗣的想法,便是因為太明白了,反而感覺一片茫然。

  便是節帥這樣謹慎沉穩幾乎從不犯錯的人,還是至尊假子,也逃不脫自古以來名將的下場麼。

  那麼,古往今來那些名將,究竟是為甚麼要成為名將?

  王忠嗣繞過他,慢慢地,卻極堅定地,一步步走了出去。蕭易怔在原地,許久,許久,終於重重地吐出一口氣,到大案前將那封信拿了起來。

  不出所料,這封信果然說的還是朝中局勢。

  石堡城之敗,讓玄宗甚為鬱郁,但他沒法子遷怒於王忠嗣,畢竟在戰前,王忠嗣就極言此戰不可,如今被他說中了,玄宗卻從哪裡來的臉面再去責罵王忠嗣?

  所以,玄宗的一肚子不滿都放在了董延光身上。這人主動請戰,誇下海口,卻鎩羽而歸,不可不罰!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盛怒的皇帝原本是一口無堅不摧的刀,無人敢纓其鋒芒,然則他身邊偏偏有個解語花,便讓天子的百鍊鋼也能化作繞指柔。

  貴妃說,你且聽聽人家將軍怎麼說,再罰也不遲呀。

  貴妃說的話,哪怕只是隨口調笑,玄宗都會覺得很中聽,何況這次說的實在很有道理,玄宗便收回成命,讓董延光上書自陳。

  董延光原本就不認為這次戰敗是自己的錯,何況王忠嗣的戰前準備也確實拖延的太過明顯,因此,董延光將失利的原因歸結為四個字:貽誤軍機。

  主語自然是王忠嗣。

  玄宗受到奏報,第一反應便是勃然大怒,但卻沒有直接批覆,而是將奏摺留了下來。

  這個消息,容襄第一時間就給蕭易寫了封信。王忠嗣對於蕭易而言無異於最大最牢固的那棵遮蔭的大樹,在蕭易可有足夠實力與李林甫一搏之前,只怕都要靠王忠嗣保住他這條小命,因此關於王忠嗣的任何消息,容襄都在關注,也自然會及時向蕭易報知。他說,無論如何也要讓節帥儘快上書自辯,免被奸人潑污。

  可惜這封信並沒有及時寄到蕭易手中。

  然後,朝中開始出現指摘王忠嗣的言論,有說他功勞大了,便恃功而驕,連至尊的話都不聽了;有說他官越大膽子越小,只想守成不敢進取,所以在邊關戰事上畏縮不前,不復當年之勇;更有誅心的,說王忠嗣是在養敵自重。

  到此時,李林甫一直沒有表態,容襄猜測,李林甫此時出手,當是沒有一擊必殺的把握,他還在等,等一個最好的機會。

  這是第二封信,依舊沒有及時寄到。

  再然後,第三封信寫道,玄宗將所有彈劾王忠嗣的奏摺都留中不發。但,卻將董延光的自辯奏摺遍示群臣。

  這舉動背後的含義實在太可怕,蕭易收到這三封信,沒有片刻猶豫,便急匆匆捧了去找節帥。

  董延光說節帥貽誤軍機,若皇帝不信或者直接讓節帥也上書自辯,都是好事,說明皇帝對節帥還是信任有加。若皇帝留中不發,也勉強,說明皇帝對節帥還有起碼的信任,要看節帥今後的表現。可是皇帝偏偏將這封奏摺遍示群臣,這是赤/裸/裸的打臉。

  看,王忠嗣這廝,忝為節帥,竟然做出這等事來。他是怕手下大將打下石堡城,光芒蓋過自己呢?還是更存著別的甚麼不可告人的心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