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哎呦。”
林跡深情急之下幫姜永璉揉了揉肚子,又問道:“陛下好些了嗎?”
姜永璉的手掌溫熱而有力,年輕人俊秀的五官在姜永璉眼前放大,姜永璉察覺出一絲異樣,他趕緊自椅子上站了起來,擺手道:“好了,好了。”
大約兩刻鐘後,顧文亮克制著內心的嫌棄,端著一碗湯麵、幾碟小菜進來了。他在宮中見慣了山珍海味,實在想像不到有官員家中竟然如此寒素。
姜永璉揮揮手,讓顧文亮退下。姜永璉沒發話,林業等人都在垂花門外候著,不敢擅自進來。
麵條是早上現擀的,水燒滾之後,放進去就成。麵條上面橫臥著兩個煎得黃澄澄,嫩嫩的雞蛋,姜永璉挑起麵條咬上一口,自家擀的面很Q很有勁道。姜永璉忍不住贊道:“令堂的手藝很好。你小子也挺有福氣的。”
“陛下不嫌棄就好。”林跡深笑了笑,“這些小菜也是母親醃製的。”
小菜共兩碟,一碟是脆生生的蘿蔔,一碟是酸辣勁爽的酸菜,用來和湯麵搭配著是最好不過的。以前姜永璉就很喜歡吃酸菜面,他邊吃邊含糊地說:“小菜吃著更好。”
姜永璉絲毫沒有矜持,毫不客氣地將東西一掃而光。他在林跡深面前一向是最自在的,反正他更糗的事情林跡深也都知道了。
作者有話要說: 情節人快樂!
雖然WULI陛下還是單身狗,但至少他們還是又又又親密地接觸了下哦。
感謝鏡筒子的手榴彈,麼麼噠!
關於文名:
我對自己取的文名,無論好的壞的,自己都挺喜歡的。可是基友們都說,實在沒有點擊的欲望。
本來想改為:穿成廢柴皇帝腫麼破,大家也覺得不太好。
我費了很多腦細膩,又想了一個新的文名:
以帥治國
親們覺得這個文名腫麼樣?
☆、第22章 權衡輕重
比起在宮廷裡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保留食物最原始、最質樸的美味, 也是一種很高明的烹調方法。想來林夫人也是賢妻良母,做得一手好菜。
姜永璉絲毫沒有矜持, 毫不客氣地將東西一掃而光。他在林跡深面前一向是最自在的,反正更糗的事情林跡深也都知道了。
什麼體統啊帝王威嚴啊, 這些能吃嗎?
吃得太飽就喝茶消食, 姜永璉在林家磨磨蹭蹭了許久,之後在林跡深三催四請之下, 才動身前往沈府。
相較於別院的清幽雅致,沈家大宅就顯得恢弘大氣許多, 亭台樓閣別有意趣,可是姜永璉只在那裡盤桓了半個多時辰就回去了。
皇帝親自出馬, 誰都得給面子。福王答應捐出十萬兩銀子, 沈倫捐了一萬兩,林業捐一千兩,有他們立標杆, 宗親和朝臣也不好太過落後, 紛紛按自己的官銜、等級掏腰包。這些都還在姜永璉的意料之中, 畢竟他們也算是深受朝廷厚恩,有所回報也是應該的。
姜永璉裁了後宮的用度, 本以為會引來怨聲載道,文景皇后深明大義,第一個站出來支持。除了徐貴妃自縊以外, 哲宗皇帝的其他妃子最後都在宮中頤養天年,不用殉葬,也不用到冷清的庵堂修行,她們對新帝感激得很,甚至在文景皇后的帶頭下將自己宮中貴重的首飾都拿了出來。她們捐的數目未必多,卻讓姜永璉很感動。這些妃嬪在朝中的父兄更是積極,徐貴妃之父除了捐銀五萬兩以外,還捐了小米十萬石,以上這些都算是姜永璉無心插柳的結果。
就這麼東湊西湊,總共湊出了三百多萬兩,總算可以解燃眉之急。姜永璉對著募捐的名單很感慨,顧文亮在名單的末尾看到了林跡深的名字,作為剛入仕的年青人,他捐出了一年的俸祿。算起來不過百兩,但姜永璉摩挲著他的名字,硬是嘆息了很久。
緊接著姜永璉發布了重要的人事任命,林業由兵部侍郎轉任吏部尚書。吏部尚書自周孝禮去世後已空缺多日,這一職位在英宗以後都是由內閣首輔兼任的。這一下京城官場有如石破天驚,沈倫惶惶不安,私下重金賄賂顧文亮。顧文亮象徵性地收下其中一件不甚貴重的禮物,笑著對沈倫說道:“沈首輔無需太過憂心。首輔大人兼任吏部尚書,也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說法,陛下敬天法祖,勵精圖治,效彷的正是太/祖、太宗當年的例子。”
太/祖、太宗皇帝時,內閣首輔或兼管兵部,或兼管戶部,並沒有一定的成例。
在古代,要反對老子的做法,把老子的老子的老子搬出來就對了,絕對無往不利。
沈倫無話可說,但內心卻警惕起來。他素來就以善於揣摩帝心著稱,多年來仕途順風順水,這一次倒真的是茫然了。
&
籌到錢,算是初步解決了問題,朝廷上下都鬆了一口氣。因為姜永璉最近加班,他身邊的內侍、近臣都格外辛苦,尤其是林跡深他們幾個,他們住在外城,每天卯時(早上五點)入宮,申時(下午五點)出宮,已是連續當值一二十天了。
剛入職的新人就是苦啊,累死累活地被壓榨,古今都同理。
幾個年青人面上都略有疲憊之色,顧文亮曾經委婉地提到起居注官一般都是輪值的,卻被姜永璉非常專/制地否決了。姜永璉現在抖起皇帝威風來,也是相當地熟練。他心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吧。”
說到底,還是姜永璉的一點私心。
姜永璉不知道別的皇帝寂不寂寞,也沒有人告訴過他皇帝寂寞了該怎麼辦,看奏摺,見大臣都只是工作,算不上他的興趣。姜永璉想,他是需要一些同齡的玩伴的,讓他在緊張的政務之餘能夠稍微放鬆下。姜永璉看見林跡深他們幾個總是快活的,能夠在市井與他們偶遇,對彼此來說,都是難以忘記的回憶,在市井中的姜永璉才更像姜永璉真實的自己。所以,閒暇時讓他們陪著他喝酒,打牌,忙碌時顧不上別的,看著他們英俊親切的面孔,心裡也會有點慰藉。
然而,姜永璉自己也知道,用三個青年才俊的大好時光陪自己虛耗,實在是太奢侈了。
雖說他們當值的時候就在姜永璉跟前,一直跟進跟出,姜永璉對他們的履歷、家世、性格都已很熟了。但姜永璉還是在西暖閣首次正式召見了他們。
林跡深、李景、沈玉書幾個在聽到顧文亮轉達皇帝的旨意後,都有些意外。進入西暖閣後他們按照規矩磕頭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
“你們幾個跟在我身邊也有一段日子了,是時候該放你們出去歷練歷練了。”姜永璉不自覺挺直腰板,儘管他面露微笑,但身處召見臣工的重地,整個人看起來還是頗有皇帝氣度,皇權固有的威儀在這一刻顯露無疑,“不知你們想去何處?此地並無他人,你們不妨大膽講。”
話雖如此,林跡深他們幾個哪敢真的同皇帝提要求,異口同聲地表示:“臣等願聽陛下差遣。”
姜永璉笑了下,也罷,古代也沒有自主擇業這一說。要是將來他們實在不適合那地方,也可以換換崗位。
林跡深情急之下幫姜永璉揉了揉肚子,又問道:“陛下好些了嗎?”
姜永璉的手掌溫熱而有力,年輕人俊秀的五官在姜永璉眼前放大,姜永璉察覺出一絲異樣,他趕緊自椅子上站了起來,擺手道:“好了,好了。”
大約兩刻鐘後,顧文亮克制著內心的嫌棄,端著一碗湯麵、幾碟小菜進來了。他在宮中見慣了山珍海味,實在想像不到有官員家中竟然如此寒素。
姜永璉揮揮手,讓顧文亮退下。姜永璉沒發話,林業等人都在垂花門外候著,不敢擅自進來。
麵條是早上現擀的,水燒滾之後,放進去就成。麵條上面橫臥著兩個煎得黃澄澄,嫩嫩的雞蛋,姜永璉挑起麵條咬上一口,自家擀的面很Q很有勁道。姜永璉忍不住贊道:“令堂的手藝很好。你小子也挺有福氣的。”
“陛下不嫌棄就好。”林跡深笑了笑,“這些小菜也是母親醃製的。”
小菜共兩碟,一碟是脆生生的蘿蔔,一碟是酸辣勁爽的酸菜,用來和湯麵搭配著是最好不過的。以前姜永璉就很喜歡吃酸菜面,他邊吃邊含糊地說:“小菜吃著更好。”
姜永璉絲毫沒有矜持,毫不客氣地將東西一掃而光。他在林跡深面前一向是最自在的,反正他更糗的事情林跡深也都知道了。
作者有話要說: 情節人快樂!
雖然WULI陛下還是單身狗,但至少他們還是又又又親密地接觸了下哦。
感謝鏡筒子的手榴彈,麼麼噠!
關於文名:
我對自己取的文名,無論好的壞的,自己都挺喜歡的。可是基友們都說,實在沒有點擊的欲望。
本來想改為:穿成廢柴皇帝腫麼破,大家也覺得不太好。
我費了很多腦細膩,又想了一個新的文名:
以帥治國
親們覺得這個文名腫麼樣?
☆、第22章 權衡輕重
比起在宮廷裡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保留食物最原始、最質樸的美味, 也是一種很高明的烹調方法。想來林夫人也是賢妻良母,做得一手好菜。
姜永璉絲毫沒有矜持, 毫不客氣地將東西一掃而光。他在林跡深面前一向是最自在的,反正更糗的事情林跡深也都知道了。
什麼體統啊帝王威嚴啊, 這些能吃嗎?
吃得太飽就喝茶消食, 姜永璉在林家磨磨蹭蹭了許久,之後在林跡深三催四請之下, 才動身前往沈府。
相較於別院的清幽雅致,沈家大宅就顯得恢弘大氣許多, 亭台樓閣別有意趣,可是姜永璉只在那裡盤桓了半個多時辰就回去了。
皇帝親自出馬, 誰都得給面子。福王答應捐出十萬兩銀子, 沈倫捐了一萬兩,林業捐一千兩,有他們立標杆, 宗親和朝臣也不好太過落後, 紛紛按自己的官銜、等級掏腰包。這些都還在姜永璉的意料之中, 畢竟他們也算是深受朝廷厚恩,有所回報也是應該的。
姜永璉裁了後宮的用度, 本以為會引來怨聲載道,文景皇后深明大義,第一個站出來支持。除了徐貴妃自縊以外, 哲宗皇帝的其他妃子最後都在宮中頤養天年,不用殉葬,也不用到冷清的庵堂修行,她們對新帝感激得很,甚至在文景皇后的帶頭下將自己宮中貴重的首飾都拿了出來。她們捐的數目未必多,卻讓姜永璉很感動。這些妃嬪在朝中的父兄更是積極,徐貴妃之父除了捐銀五萬兩以外,還捐了小米十萬石,以上這些都算是姜永璉無心插柳的結果。
就這麼東湊西湊,總共湊出了三百多萬兩,總算可以解燃眉之急。姜永璉對著募捐的名單很感慨,顧文亮在名單的末尾看到了林跡深的名字,作為剛入仕的年青人,他捐出了一年的俸祿。算起來不過百兩,但姜永璉摩挲著他的名字,硬是嘆息了很久。
緊接著姜永璉發布了重要的人事任命,林業由兵部侍郎轉任吏部尚書。吏部尚書自周孝禮去世後已空缺多日,這一職位在英宗以後都是由內閣首輔兼任的。這一下京城官場有如石破天驚,沈倫惶惶不安,私下重金賄賂顧文亮。顧文亮象徵性地收下其中一件不甚貴重的禮物,笑著對沈倫說道:“沈首輔無需太過憂心。首輔大人兼任吏部尚書,也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說法,陛下敬天法祖,勵精圖治,效彷的正是太/祖、太宗當年的例子。”
太/祖、太宗皇帝時,內閣首輔或兼管兵部,或兼管戶部,並沒有一定的成例。
在古代,要反對老子的做法,把老子的老子的老子搬出來就對了,絕對無往不利。
沈倫無話可說,但內心卻警惕起來。他素來就以善於揣摩帝心著稱,多年來仕途順風順水,這一次倒真的是茫然了。
&
籌到錢,算是初步解決了問題,朝廷上下都鬆了一口氣。因為姜永璉最近加班,他身邊的內侍、近臣都格外辛苦,尤其是林跡深他們幾個,他們住在外城,每天卯時(早上五點)入宮,申時(下午五點)出宮,已是連續當值一二十天了。
剛入職的新人就是苦啊,累死累活地被壓榨,古今都同理。
幾個年青人面上都略有疲憊之色,顧文亮曾經委婉地提到起居注官一般都是輪值的,卻被姜永璉非常專/制地否決了。姜永璉現在抖起皇帝威風來,也是相當地熟練。他心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吧。”
說到底,還是姜永璉的一點私心。
姜永璉不知道別的皇帝寂不寂寞,也沒有人告訴過他皇帝寂寞了該怎麼辦,看奏摺,見大臣都只是工作,算不上他的興趣。姜永璉想,他是需要一些同齡的玩伴的,讓他在緊張的政務之餘能夠稍微放鬆下。姜永璉看見林跡深他們幾個總是快活的,能夠在市井與他們偶遇,對彼此來說,都是難以忘記的回憶,在市井中的姜永璉才更像姜永璉真實的自己。所以,閒暇時讓他們陪著他喝酒,打牌,忙碌時顧不上別的,看著他們英俊親切的面孔,心裡也會有點慰藉。
然而,姜永璉自己也知道,用三個青年才俊的大好時光陪自己虛耗,實在是太奢侈了。
雖說他們當值的時候就在姜永璉跟前,一直跟進跟出,姜永璉對他們的履歷、家世、性格都已很熟了。但姜永璉還是在西暖閣首次正式召見了他們。
林跡深、李景、沈玉書幾個在聽到顧文亮轉達皇帝的旨意後,都有些意外。進入西暖閣後他們按照規矩磕頭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
“你們幾個跟在我身邊也有一段日子了,是時候該放你們出去歷練歷練了。”姜永璉不自覺挺直腰板,儘管他面露微笑,但身處召見臣工的重地,整個人看起來還是頗有皇帝氣度,皇權固有的威儀在這一刻顯露無疑,“不知你們想去何處?此地並無他人,你們不妨大膽講。”
話雖如此,林跡深他們幾個哪敢真的同皇帝提要求,異口同聲地表示:“臣等願聽陛下差遣。”
姜永璉笑了下,也罷,古代也沒有自主擇業這一說。要是將來他們實在不適合那地方,也可以換換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