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既然如此,那就聽宣吧。素臣,升任戶部員外郎。雪琴,調任御史。毅庵,調任內閣中書。希望你們不負聖人教誨,不負生平所學,也不要辜負朝廷對你們的厚望。從今天起放你們三天假,三天後上任。”
三人又磕頭謝恩,恭敬領命而出。
——這就是一般的引見流程,君臣奏對都極簡潔。
之後姜永璉一個人踱到窗前,因為已經放了他們假,此時外面已看不到熟悉的身影,姜永璉站在那裡久久都沒有說話。
孫玉成在那邊探頭探腦:“陛下看起來心情不大好。”
顧文亮忽然道:“既然陛下心裡捨不得的,何不將他們留著?多留一陣總是好的。”
姜永璉忽然笑了,懂得權衡權重,是否說明自己已經開始成熟了?姜永璉故意用平淡的口吻說道:“這樣不好。他們都是才守俱優之人,足堪大用,早點放出去,到各部好好歷練下,將來是要做我的左膀右臂的。”
“陪伴陛下,也是一件大事。能讓陛下開心,也是他們的福分。”
“這終非他們所願,他們寒窗苦讀多年,自然是想在朝堂上一展才華。你何時見過老鷹樂意被關進籠子裡?”
顧文亮嘆息了一聲:“但願他們能明白陛下的苦心,不要辜負陛下今日之期望才好。”
姜永璉想到那日林業升任吏部尚書之後,就連沈玉書臉上都流露出了微微惶惑的神情,真正可憐可憫。偌大的朝廷就是一個千絲萬縷的關係網,姜永璉甚至預感到,從今天以後他們幾個將來也會走上不同的路子。
顧文亮想了想,又道:“奴才還以為陛下更喜歡沈大人一些。”
三人之中,只有林跡深官升兩級,一躍升為正五品的戶部員外郎,戶部又是六部當中最有錢的,皇帝顯然是額外關照了。
“毅庵才情高絕,文書必定是好手,然生性不勝繁劇。”姜永璉私下裡已經觀察過他們好一段時間了,對他們的性情多少也有些了解,這些任命也是經了深思熟慮的,他自認處事還算公道,對沈玉書也算體恤,“戶部主管此次賑災事宜,諸事繁雜,卻也是難得的機會。素臣,他可以的。”
聽到姜永璉如此篤定的聲音,顧文亮附和道:“陛下目光如炬,必然不會看走眼的。林大人又是個細心的,定然能辦好這個差事。”
這是姜永璉第一次提拔新科進士,他也希望他們能幹出一番業績,所謂左膀右臂之說,並不是隨便說說的。
&
朝廷賑災銀兩是發出去了,這些銀子能不能落實到老百姓手上,還是個問題。地方官利益相關,很容易聯成一氣,欺上瞞下,姜永璉史書看得多了,也知道這些弊病,於是派了一個監察小組下去,領頭的是戶部左侍郎許近,許近是徐太傅的學生,在戶部以精明強幹著稱,同行的除了戶部的兩名司員外,竟然還有剛入都察院不久的李景。
都察院是朝廷喉舌,負有監督百官之責。
詔書一下,他們幾個收拾了行裝,便立即出發。
長亭,自古都是送別之地。林跡深與沈玉書到此處終於停了下來,再送下去,便要出京城了。沈玉書記起沈倫的囑託,問道:“雪琴到閩郡打算如何做?”
“總歸是要聽許大人的,我對錢糧之事一向不太精通。”
這是實話。李景以前在家只讀書,是不關心這些俗務的,他也沒有什麼閱歷,很難看透地方官在這上面的花樣。
沈玉書對朝中大員的履歷頗為熟悉,微笑道:“啟泰三年,許大人就查過一起賑災銀貪墨案,從此名聲鵲起。在他在,自然是萬事無憂的。”
“倒不是為了個人名聲而做的。”林跡深道:“此事攸關百姓生計,萬萬輕忽不得。做事不外乎大膽心細,總之要盡到本分才行。”
李景銀牙暗咬,切齒道:“百姓已流離失所,終日食不裹腹,倘若那些官員昧了良心,貪了其中一分一毫,一定按例糾參,絕不輕饒。誰來關說都不行。”
“那是自然的。
林跡深遞了一小包銀子過去,古代官員離任或辦差,都有程儀一說。程儀共三十兩,多了李景就不會收了。
“這是我和毅庵的一點心意。”
往年頗有欽差同地方官同流合污的例子,李景生來就嫉惡如仇,又到姜永璉的提拔之恩感恩戴德,此次格外謹慎,已將其他同僚的程儀都推掉了。
李景本待推辭,但林跡深深知李景在京中並無多少積蓄,沿途雖有驛站,但總會有一些零星花費,便硬是將銀子塞到李景手中,說道:“難道至交好友也要如此避嫌嗎?回程時可要記得捎點土儀來就行了。”
李景大笑:“定然帶幾壇好酒回來,到時候我們不醉不歸。”
作者有話要說: 為咩點擊越來越少了?
桑心啊。
☆、第23章 最委婉的拒絕
四月以後天氣漸熱,姜永璉按照慣例到行宮避暑, 王公大臣隨行, 林跡深、沈玉書只是微末小臣,也有幸在隨行名單之中。
不過避暑不是度假, 日常工作還是照舊,姜永璉開始無比懷念暑假, 可皇帝哪有什麼假期?各地的奏章每天雪片般地飛來, 閩郡的消息尤其不讓人省心,許近的密折讓姜永璉既驚且怒。自從忍痛把林跡深他們幾個都派出去公幹以後, 現在他連那點小小的福利都沒有了,無聊的時候只能一個人在那邊練字, 今天更是一口氣寫下了幾百個“煩”字,寫下的每一個字都發自肺腑, 怨氣衝天。
周圍的人都知道皇帝該找點樂子了, 不然心情很不好的陛下很可能遷怒到他們身上。宮裡的內侍深諳各種荒淫享樂之事,不過姜永璉和哲宗不一樣,並不太喜歡地方上進貢上來的奇珍異獸, 男女關係上清白的像一杯白開水。
盡忠職守的顧文亮絞盡腦汁替主子分憂, 提議什麼划船啦, 釣魚啦,這些都被姜永璉一一否決, 他對這些中老年人衷愛的娛樂活動沒什麼興趣。
顧文亮是什麼人,他當然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便在那邊道:“陛下不喜歡過於清靜, 行宮附近就有馬場,近來雨水充足,草肥馬壯,野物也多,陛下大可以在那裡騎馬狩獵。太醫也說過,適當活動一下,對身子大有好處。沈大人與林大人都在行宮,可召他們前來伴駕。”
顧文亮已經開出了對症的藥方,姜永璉卻還在那邊扭捏:“不好吧,他們都有公務在身。再說路途遙遠,天黑了他們能在何處歇下?”
顧文亮理所當然地說道:“那就讓他們留下來。”
咦?留下來就可以做很多文章了,可以秉燭夜遊,可以訴訴衷腸,總之,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之多了。暗昧的夜色仿佛是浪漫的催化劑,可以催生旖旎的故事來。
寂寞的騷年一時間浮想聯翩。
人是經不起誘惑的,顧文亮這麼一說姜永璉心思就活絡起來了。吃飯的時候姜永璉就開始盤算這件事,之後就連看睡前小讀物唐傳奇之類的都不看啦,自己給自己設想了N個非常綺麗的故事。夜裡睡著的時候順理成章地做了個夢,夢中他與美人天雷勾動地火,摟著美人正進行著不可描述之事,美人衝著他回眸一笑,笑意猶在,那張面孔卻突然變成了骷髏,整個夢境從香/艷,旖/旎就直接轉為了驚悚。因為風格轉換太快,姜永璉受了絕大的刺激,醒來後就睡不著了。
三人又磕頭謝恩,恭敬領命而出。
——這就是一般的引見流程,君臣奏對都極簡潔。
之後姜永璉一個人踱到窗前,因為已經放了他們假,此時外面已看不到熟悉的身影,姜永璉站在那裡久久都沒有說話。
孫玉成在那邊探頭探腦:“陛下看起來心情不大好。”
顧文亮忽然道:“既然陛下心裡捨不得的,何不將他們留著?多留一陣總是好的。”
姜永璉忽然笑了,懂得權衡權重,是否說明自己已經開始成熟了?姜永璉故意用平淡的口吻說道:“這樣不好。他們都是才守俱優之人,足堪大用,早點放出去,到各部好好歷練下,將來是要做我的左膀右臂的。”
“陪伴陛下,也是一件大事。能讓陛下開心,也是他們的福分。”
“這終非他們所願,他們寒窗苦讀多年,自然是想在朝堂上一展才華。你何時見過老鷹樂意被關進籠子裡?”
顧文亮嘆息了一聲:“但願他們能明白陛下的苦心,不要辜負陛下今日之期望才好。”
姜永璉想到那日林業升任吏部尚書之後,就連沈玉書臉上都流露出了微微惶惑的神情,真正可憐可憫。偌大的朝廷就是一個千絲萬縷的關係網,姜永璉甚至預感到,從今天以後他們幾個將來也會走上不同的路子。
顧文亮想了想,又道:“奴才還以為陛下更喜歡沈大人一些。”
三人之中,只有林跡深官升兩級,一躍升為正五品的戶部員外郎,戶部又是六部當中最有錢的,皇帝顯然是額外關照了。
“毅庵才情高絕,文書必定是好手,然生性不勝繁劇。”姜永璉私下裡已經觀察過他們好一段時間了,對他們的性情多少也有些了解,這些任命也是經了深思熟慮的,他自認處事還算公道,對沈玉書也算體恤,“戶部主管此次賑災事宜,諸事繁雜,卻也是難得的機會。素臣,他可以的。”
聽到姜永璉如此篤定的聲音,顧文亮附和道:“陛下目光如炬,必然不會看走眼的。林大人又是個細心的,定然能辦好這個差事。”
這是姜永璉第一次提拔新科進士,他也希望他們能幹出一番業績,所謂左膀右臂之說,並不是隨便說說的。
&
朝廷賑災銀兩是發出去了,這些銀子能不能落實到老百姓手上,還是個問題。地方官利益相關,很容易聯成一氣,欺上瞞下,姜永璉史書看得多了,也知道這些弊病,於是派了一個監察小組下去,領頭的是戶部左侍郎許近,許近是徐太傅的學生,在戶部以精明強幹著稱,同行的除了戶部的兩名司員外,竟然還有剛入都察院不久的李景。
都察院是朝廷喉舌,負有監督百官之責。
詔書一下,他們幾個收拾了行裝,便立即出發。
長亭,自古都是送別之地。林跡深與沈玉書到此處終於停了下來,再送下去,便要出京城了。沈玉書記起沈倫的囑託,問道:“雪琴到閩郡打算如何做?”
“總歸是要聽許大人的,我對錢糧之事一向不太精通。”
這是實話。李景以前在家只讀書,是不關心這些俗務的,他也沒有什麼閱歷,很難看透地方官在這上面的花樣。
沈玉書對朝中大員的履歷頗為熟悉,微笑道:“啟泰三年,許大人就查過一起賑災銀貪墨案,從此名聲鵲起。在他在,自然是萬事無憂的。”
“倒不是為了個人名聲而做的。”林跡深道:“此事攸關百姓生計,萬萬輕忽不得。做事不外乎大膽心細,總之要盡到本分才行。”
李景銀牙暗咬,切齒道:“百姓已流離失所,終日食不裹腹,倘若那些官員昧了良心,貪了其中一分一毫,一定按例糾參,絕不輕饒。誰來關說都不行。”
“那是自然的。
林跡深遞了一小包銀子過去,古代官員離任或辦差,都有程儀一說。程儀共三十兩,多了李景就不會收了。
“這是我和毅庵的一點心意。”
往年頗有欽差同地方官同流合污的例子,李景生來就嫉惡如仇,又到姜永璉的提拔之恩感恩戴德,此次格外謹慎,已將其他同僚的程儀都推掉了。
李景本待推辭,但林跡深深知李景在京中並無多少積蓄,沿途雖有驛站,但總會有一些零星花費,便硬是將銀子塞到李景手中,說道:“難道至交好友也要如此避嫌嗎?回程時可要記得捎點土儀來就行了。”
李景大笑:“定然帶幾壇好酒回來,到時候我們不醉不歸。”
作者有話要說: 為咩點擊越來越少了?
桑心啊。
☆、第23章 最委婉的拒絕
四月以後天氣漸熱,姜永璉按照慣例到行宮避暑, 王公大臣隨行, 林跡深、沈玉書只是微末小臣,也有幸在隨行名單之中。
不過避暑不是度假, 日常工作還是照舊,姜永璉開始無比懷念暑假, 可皇帝哪有什麼假期?各地的奏章每天雪片般地飛來, 閩郡的消息尤其不讓人省心,許近的密折讓姜永璉既驚且怒。自從忍痛把林跡深他們幾個都派出去公幹以後, 現在他連那點小小的福利都沒有了,無聊的時候只能一個人在那邊練字, 今天更是一口氣寫下了幾百個“煩”字,寫下的每一個字都發自肺腑, 怨氣衝天。
周圍的人都知道皇帝該找點樂子了, 不然心情很不好的陛下很可能遷怒到他們身上。宮裡的內侍深諳各種荒淫享樂之事,不過姜永璉和哲宗不一樣,並不太喜歡地方上進貢上來的奇珍異獸, 男女關係上清白的像一杯白開水。
盡忠職守的顧文亮絞盡腦汁替主子分憂, 提議什麼划船啦, 釣魚啦,這些都被姜永璉一一否決, 他對這些中老年人衷愛的娛樂活動沒什麼興趣。
顧文亮是什麼人,他當然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便在那邊道:“陛下不喜歡過於清靜, 行宮附近就有馬場,近來雨水充足,草肥馬壯,野物也多,陛下大可以在那裡騎馬狩獵。太醫也說過,適當活動一下,對身子大有好處。沈大人與林大人都在行宮,可召他們前來伴駕。”
顧文亮已經開出了對症的藥方,姜永璉卻還在那邊扭捏:“不好吧,他們都有公務在身。再說路途遙遠,天黑了他們能在何處歇下?”
顧文亮理所當然地說道:“那就讓他們留下來。”
咦?留下來就可以做很多文章了,可以秉燭夜遊,可以訴訴衷腸,總之,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之多了。暗昧的夜色仿佛是浪漫的催化劑,可以催生旖旎的故事來。
寂寞的騷年一時間浮想聯翩。
人是經不起誘惑的,顧文亮這麼一說姜永璉心思就活絡起來了。吃飯的時候姜永璉就開始盤算這件事,之後就連看睡前小讀物唐傳奇之類的都不看啦,自己給自己設想了N個非常綺麗的故事。夜裡睡著的時候順理成章地做了個夢,夢中他與美人天雷勾動地火,摟著美人正進行著不可描述之事,美人衝著他回眸一笑,笑意猶在,那張面孔卻突然變成了骷髏,整個夢境從香/艷,旖/旎就直接轉為了驚悚。因為風格轉換太快,姜永璉受了絕大的刺激,醒來後就睡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