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沐一說完,延王立即站出來說道:“兒臣附議楊太傅的說法,還請皇上早下決斷。”

  宇文瑞卻是不同意,說:“依兒臣來看,武陵關本就有十萬精兵駐守,且其地勢易守難攻,而西涼和月支兩國的大軍加起來不過十五萬上下,想要攻克武陵關根本是易想天開。要是我們從幽州調兵過去支援,武陵關是無礙了,可是西南壁壘卻是空虛無力,要是這時,南越也跟著趁勢起鬨,發兵攻打我國,我們豈不是腹背受敵?”

  一番話說得不少大臣紛紛點頭,道:“言之有理啊!”

  此時,曾與西涼交戰數次的莫北將軍出列,說:“啟稟皇上,鄭洛所言並無道理,可是洛王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西涼和月支本就是遊牧國家,他們從小就在馬背上討生活,民族作風彪悍,這樣的國家訓練出來的騎兵,戰鬥力與我中原的騎兵不可同日而語。另外,武陵關是有十萬精兵沒錯,可是鄭王別忘了,這十萬精兵裡面,只有四萬是精銳鐵騎,另外六萬皆是步兵。本來我們的兵力就差了人家一截,如今還有一大半是步兵,就算仗著地理形勢,只怕也支撐不了多久。若是不調兵支援,武陵關失陷,是遲早的事。”

  宇文瑞被說得一驚,趕緊向宇文熙請罪:“是兒臣失慮不周,差點害了幽州。”

  楊沐不由得道:“不調兵不成,調了兵也不成,這該如何是好?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敵軍攻進我中原腹地?”

  這肯定是不行的。

  鄭王想了一下,出列道:“皇上,武陵關十五萬騎兵壓境,若是不另行調軍過去,只靠十萬兵力守護確實薄弱。若兒臣沒記錯,幽州地方的十萬守軍是五萬步兵五萬騎兵。兒臣提議,只調幽州的五萬騎兵去支援武陵關,共抗外敵,這樣一來,武陵關那兒就有九萬騎兵,再加上六萬步兵,當有勝算。而幽州剩下的五萬步兵則是原地不動,負責監視及防範南越等國的動向,若南越真有異動,有這五萬步兵在,想來他們也會掂量掂量。”

  “唔……”宇文熙敲了一下扶手,緩緩地點了點頭。

  延王一挑眉,忙道:“六弟,沒了五萬鐵騎,只餘五萬步卒,能起什麼威攝作用?如果南越真的來犯,這五萬步卒,抵擋得住人家的大軍嗎?”

  宇文熙聽得一挑眉,卻沒有說話。

  倒是宇文琦笑眯眯地說:“我說四哥,你是不是貴人多忘事啊。你難道不記得了?南越一帶,多以山地為主,地形險峻料峭,騎兵受地勢所限,在那裡反而施展不開實力,若是指揮不當,極容易窩成一團讓人一舉剿滅,遠不如步卒來得靈活多變。或衝鋒陷陣,或隱身山野,或埋伏做樁,都能出奇不易地給敵人一擊。所以六哥說只留下五萬步兵,可說是最合理的安排了,我可看不出有何不妥。”

  莫北將軍讚賞地看了宇文琦一眼,才對宇文熙拱手道:“趙王字字言中,臣附議,還請皇上定奪。”

  “可是……”延王不死心地想要繼續爭論。

  “行了,都別爭了。”宇文熙不耐煩地打斷了他們的話,抬眸看了殿聽文武重臣和皇子們一眼,慢慢地說道,“依鄭王所言,從幽州調五萬鐵騎連夜趕赴武陵關,支持武陵關大軍,命莫北將軍為此次大軍統帥……”然後又念了幾個副將參領都尉的名字。

  安排好了武陵關的調兵事宜,然後就是抵禦北藩的大軍了,又是另一撥人事安排。

  下朝後,宇文琦單獨求見宇文熙,一進兩儀殿,他立即跪下道:“父皇,兒臣請去武陵關,領兵抗敵!”

  141、完結倒計時之二

  宇文熙顯是沒有想到宇文琦會提出這個要求,當即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不行,如今邊境危殆,打仗不是兒戲,你一沒上過戰場,二來又未到冠禮之齡,派你去前線,就是給人家添亂。”

  宇文琦反駁道:“兒臣不同意父皇的話。自古以來,任何一位名將誰不是從未上過戰場這一步走過來,何以到了兒臣這裡,就成了反對的理由?您不同意我上戰場,那我哪來的機會上戰場為國效力啊?其二,兒臣雖然年幼,可昔日舊朝,十二三歲的皇子上陣殺敵亦不在少數,為何到了兒臣這兒,父皇卻是不允了?這不公平!”

  宇文熙皺了皺眉,說道:“邊關清寒,你受得住那個苦嗎?”

  聞太師私下裡對宇文琦的教導他也略知一二,不過他怎麼也沒想到兒子的想法是去邊關為將,這實在是過於危險。再說了,如今的大齊並非沒有良將賢臣,且又不是邦國破碎的危難之際,哪用得著一國皇子去戰場拼命的?

  只是……

  宇文琦作了一揖,認真地說道:“兒臣不怕。兒臣願為父皇效犬馬之勞,殺敵抵外,我就是給莫北將軍做個馬前卒也可以,還請父皇成全。”

  宇文熙上下打量了宇文琦幾眼,雖然時時得見,不過這般倔強的神情卻是他第一次見到,想了一下,他說道:“容朕想想。還有,你娘同意你去邊關了?”

  “呃……”

  宇文熙頓時笑了起來,一掃方才的沉悶,對他說道:“這事兒,若是你娘同意了,朕再考慮考慮。若是淑妃不同意,你就給朕乖乖地留在京城,哪兒都不准去。”

  宇文琦聽了,略帶稚氣的俊美五官不由得皺了起來,只聽得他的父皇又繼續說:“這事得你親自去與你娘說,不得假與他人之口,也不准他人求情,否則一律無效。”

  “……”

  zengmeiqi

  又說了幾句話,待打發走了宇文琦,宇文熙伸出左手按了按額角,突然嘆了一口氣,卻是說道:“聽到你弟弟的話了,有何想法?”

  聽到這話,垂落在地板上的紗帳被人輕輕掀起,只見宇文瑞走了進來,行禮道:“父皇,兒臣自然不願意讓阿琦過去邊關,只是他的性格倔強執扭,恐怕……”

  宇文熙卻是另有考量,道:“你先別急著去找他談話,容朕思忖幾日。”待宇文瑞應下,話鋒一轉,問道,“陳尚書摺子看過後,你有何看法?”

  “是。兒臣以為,治災首要在於疏導民眾、安置傷亡。另,防止疫病……”

  長樂宮

  沈茉雲聽了兒子的“壯志雄心”後,非旦沒有半點自家兒子終於長大成人有擔當之類的感動,反而惡狠狠地擰住宇文琦的耳朵,道:“不行,你一個好好的皇子,做什麼奔前線?如今既不是太祖打天下的時候,又不是有亡國之危的戰亂時代,你給我留在宮中,哪兒都不准去。”

  宇文琦只覺得耳朵疼得緊,可又不敢表露,只能小心地說:“阿娘,我……”

  “不行!”沈茉雲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你本就先天不足,兼自幼體弱多病,多年來,好藥好湯地養著,好不容易才將你的身體調理得有個差不多。你現在長大了,我總算能鬆口氣,你卻要跑去戰場前線,是不是還嫌我傷心得不夠?恩?”念夠了,這才鬆開手。

  宇文琦揉了揉疼痛的耳朵,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一片通紅,“阿娘,那我留京中做什麼?朝中局勢混亂,哥哥光是應付這團亂局就已經是分·身乏術。我要是繼續待在這攤渾水中,萬一不小心出了事,豈不是會拖累哥哥?我避到邊關去,也是為了哥哥好啊。”

  沈茉雲聽罷,怔了一下,卻仍是說道:“那你就留在宮中乖乖讀書,照樣可以避得開那些麻煩事,根本用不著躲到千里之外的武陵關。”

  宇文琦蹭了過去,討好地給沈茉雲按摩起肩膀,道:“阿娘,您不是不知道,這些事兒,只要身在其中,哪有可能這麼容易避得開?我敢肯證,只要我在京城一天,我就一天不能安寧。我在明,人家在暗,要尋事兒還不簡單?就是平民百姓都知道,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阿娘,您就答應讓我去吧!”

  沈茉雲有點猶豫了,她在這個漩渦二十餘載,比宇文琦更明白這個道理,身在其位,很多事不是你想不計較就能不計較的。

  “還有啊,自從外公去世後,沈家雖然算不上衰敗,可到底還是不如之前,舅舅他們仍在四品位上,表哥他們則是外放為官,要是哥哥真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難事,他們只能是鞭長莫及。我去軍中,也是為了哥哥好啊!再者,好歹我是皇子之尊,相信不管哪位將軍做總帥,都不會把我派去前鋒營,這樣一來,我根本不會有性命之憂。”

  沈茉雲轉過頭,看了宇文琦好一會兒,才道:“真的沒有危險?你真的這麼想去武陵關?”

  宇文琦一聽有戲,趕緊點頭,“我是真的想去軍中。至於危險,若兒子估算不錯,兒子這回頂多只能以副將之職出征,做些瑣事,莫將軍才不會讓我真的去衝鋒陷陣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