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好不容易商量完手頭上的宮務,這時秦允進來了,對他們說道:“皇上,娘娘,玉照宮的顧婕妤,去了。”
自從六公主的滿月宴後,顧婕妤就再也沒在眾人面前出現過,給出來的說法是顧婕妤產後身體虛弱,要靜心休養,卻不想,這一養,就直接養沒了。
沈茉雲轉了轉手腕間的玉珠璉子,轉過頭對宇文熙說:“皇上,您看……”
宇文熙愣了一下,因隔了幾個月,他差點想不起來顧婕妤是誰,想想往事,再想想六公主,不由得嘆了一口氣,揮手道:“按品級葬了便是。”
“奴婢遵旨。”秦允應道,行禮退下。
沈茉雲看了宇文熙一眼,安慰道:“死生定數,皇上節哀,至少還有六公主呢。”
宇文熙“恩”了一聲,神情似有唏噓,可要說多難過也沒有。
顧氏病逝一事,在宮中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甚至好些低位妃嬪都覺得十分高興,唯有秦容華略顯遺憾,好不容易搭上的人,又這麼沒了。可還不等她遺憾完,一道聖旨下來了,說她德行不修,著降為正六品肅儀,遷去瑤華宮,再不同秦婕妤同住於清寧宮。
秦婕妤聽著堂妹的哭泣聲,深感棘手,說:“我又何嘗想你搬進瑤華宮,阮修容從來就不是個好性子,你又是被降位貶斥去的……”想起前一段時間的事,不由得抱怨道,“我早就說過了,叫你不要去惹長樂宮,你偏不聽,玉照宮那個賤人不長腦子,你也跟著去不長腦子。一個教坊伎子,能想得出什麼好法子來?”
秦肅儀哭得十分傷心,說道:“既然如此,當時堂姐為何不提醒我?如今才來說這些話,又有何用?”
秦婕妤被噎了一下,心中略有不快,便道:“行了,這是聖旨,不管樂不樂意,你都是搬定了,你的身份也是降定了。去好好收拾一下,到了瑤華宮,你可不能再像現在這樣了。”
該說的她都說了,堂妹再不聽,還是像以前一樣行事,她也無能為力了。壽平公主已經行了笄禮,快要出嫁了,若非必要,她實在不想去跟淑妃叫板。如果她有兒子或許還能一博,可她只有一個女兒,再想其他的根本沒意思。
秦肅儀哭得更傷心了,可是再傷心,她還是得乖乖地搬去瑤華宮,從此在阮修容的眼皮子底下過日子。
朝堂上風雲變幻,先前南方水災,淹沒了數萬畝良田,平民死傷無數。底下相關報告一遞上來,說是因為河堤年久失修才導致這次河水泛濫成災,言詞間還隱晦地提了下某些官員瀆職貪污的線索,宇文熙看了,頓時大怒,立即下令嚴查。順藤摸瓜往下一揪,拔出蘿蔔帶出泥,一連串官員紛紛落馬下台。
有人下來,自然就得有人補上去。
因此,各派勢力在朝堂上鬧得有幾分不可開交的感覺。
不過對此局面,沈茉雲倒覺得宇文熙有些看戲的味道在裡面,他看上去一點都不著急。找來宇文瑞問過幾次,得到的都是“一切尚好,阿娘不要憂心”的敷衍後,沈茉雲也沒轍了,便不再過問,只專注將精神放在教養小兒子、以及快要生產的寶兒身上。
自從寶兒有了身孕後,一直都有太醫去定期把脈,隨著肚子一天天地大起來,快五個月大的時候,太醫就說了,這一胎是雙胞胎,而且看著極有可能是龍鳳胎。宇文熙和趙家上下聽著大喜,而沈茉雲卻是大驚。
這年頭,女人生孩子就相當於鬼門關走一轉,而且還要是雙胞胎,生產過程中有個一星半點,實在很難說得清楚會如何。為了這事,愁得她頭都大了,太醫一茬茬地派,又問宜云要了兩個當年替她接生過的老道嬤嬤和侍女,一起送去了公主府上。
恰好十月份是鄭王(六皇子)的十五冠禮,沈茉雲忙得分不開身,索性將這事放給了阮修媛來負責。這可是她親生兒子的元服冠禮,相信阮修媛不會傻到在這上頭找事,不然丟人的可是她自已。
九月初六的晚上,寶兒開始發動,幸好還算順利,速度極麻溜的,清晨時分就產下了一對龍鳳胎,是一對姐弟。因是在夜半時分開始陣痛,宮門早已鎖上,所以消息第二天才遞進了長樂宮。
聽完了公主府長史的傳話,沈茉雲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欣喜道:“紅汐,打賞。寶兒如何?太醫怎麼說?”
長史說道:“淑妃娘娘請放心,太醫早就診過脈了,公主很好,只是有些虛弱,好好調養當無大礙。”
“那就好,真是老天保佑!”沈茉雲高興地說道。
“全托皇上和娘娘的鴻福。!”長史說著,接過紅汐手中的荷包,又說了幾句,便退下出宮去了。
同一時間,宇文熙也接到了相同的消息,寶貝女兒產下了一對龍鳳胎,這可是他的外孫啊,當即開心得不得了,特地尋去長樂宮,對沈茉雲說道:“龍鳳胎啊,真是難得的好兆頭,你說,要給他們起個什麼名好?”
皇帝陛下,這是你外孫,要取名也該由趙家來取好不?
龍鳳胎冼三和滿月那兩天,宇文熙更是帶上沈茉雲親自前往公主府,為兩個小娃娃主持儀式。沒多久,很多人都知道了,皇帝十分喜歡這一對小外孫。
一時間,趙家門庭若市,拜訪道喜的人絡繹不絕。
六皇子鄭王的冠禮兼大婚剛過沒多久,第二年就是七皇子江陵郡王的十五歲元服冠禮。隨著延王、洛王、鄭王和江陵郡王數位皇子的入朝議政,原本就不明的局勢更是如同一攤渾水讓人摸不清底,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此時,聞太師卻是宇文琦說:“你可是想清楚了?這條路,可是凶多吉少啊!雖然你從小就好讀兵書,可這行軍打仗,不比紙上談兵。稍有不甚,就會陪上所有士兵們的性命!阿琦,你是我的親傳弟子,為師實在捨不得將你送上那個虎狼之地!”
宇文琦今年已滿十三周歲,俊眉修目,挺鼻薄唇,神彩顧盼飛揚,看上去與沈茉雲有六分相似,卻不像其母那般柔媚婉約,而是那種屬於少年的俊美張揚。聽了授業恩師的話,只見他神色一正,端然行了一個大禮,莊重地說道:“師傅,征戰沙場、平定邊疆,使我天朝一統天下、威揚四海,這可是我從小就許下的誓言,徒兒豈敢有違?”
說到這裡,宇文琦頓了一下,隨即嘴角勾起一絲笑意,道:“再說了,難道師傅忘記我大齊的天下是如何打下來的?我可是宇文氏的子孫,戰死沙場是我的本份,又有何人能說出半點不是。總好過一生碌碌無為迷戀於京城的紙醉金迷,做個避世的庸人吧?”
聞太師頭疼地看著一臉倔強的宇文琦,苦笑地搖了搖頭,“哎,你啊,總是讓人意料不到……”
貴為皇子,卻要馳往邊境苦寒之地;明明擅於詩文書法,卻偏偏獨好兵書戰略;生而敏惠,最為皇帝寵愛,卻對爭權奪利之事不感興趣……不,不對!聞太師突然皺了皺眉頭,仔細地看向宇文琦的眼眸,心中暗暗吃了一驚,那雙眼中明明就是透露出……
聞太師輕撫鬍鬚,思索了一會兒,才道:“行吧,既然你堅持如此,依你便是。”停了一下,又道,“下個月,我有一位姓孟的好友會來京探望於我,他深通兵書陣法,有空兒,你就多向他請教請教,只要他肯提點你,你當受益不淺。”
宇文琦疑惑地歪了歪頭,姓孟?沒聽說過哪位將軍是姓孟的啊……等等,孟?!難道是……雙眼唰唰一亮:“師傅,難道是……”
聞太師擺出了一個“噤聲”的姿勢,難得頑皮地眨了眨眼,一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旁人不知的模樣,小聲道:“佛曰,不可說!”
宇文琦頓時一笑,興奮之意盈滿雙眼,脆聲應道:“是,謝師傅!”
++++++——
永旭二十三年春,西涼國與月支國會盟,商定共同舉兵進犯中原,奪取天下,一個月內連取三道關口,邊境告危。
四月,一度與大齊友好往來的北蕃撕破了邦國協約,在北方起兵南下,呼應西涼月支兩國的盟軍,逐鹿中原的野心昭然若揭。
宣政殿中,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宇文熙一目十行地看完剛送上來的八百里加急摺子,頓時勃然大怒,將手中的摺子狠狠地往文武百官中一扔。
“混帳!欺人太甚!好個北蕃,如此出爾反爾,真是小人行徑,無恥!”宇文熙怒不可歇地罵道。
正在他大罵的空檔,楊沐已經拿起摺子看完了,並將之遞給另一個同僚,然後傳閱開來。
楊沐見宇文熙罵得差不多了,這才上前行禮道:“皇上,當務之急,是派出將領,調集兵力,抵禦北藩大軍揮軍南下。而西涼月支的盟軍業已抵達武陵關的關口,情勢危在旦夕,,若讓他們拿下武陵關,則可直入中原,沿途各郡再無足夠兵力抵抗。故臣以為,要儘快派遣將領前往武陵關,再從幽州調集十萬大軍前去支援,以求守住武陵關。”
自從六公主的滿月宴後,顧婕妤就再也沒在眾人面前出現過,給出來的說法是顧婕妤產後身體虛弱,要靜心休養,卻不想,這一養,就直接養沒了。
沈茉雲轉了轉手腕間的玉珠璉子,轉過頭對宇文熙說:“皇上,您看……”
宇文熙愣了一下,因隔了幾個月,他差點想不起來顧婕妤是誰,想想往事,再想想六公主,不由得嘆了一口氣,揮手道:“按品級葬了便是。”
“奴婢遵旨。”秦允應道,行禮退下。
沈茉雲看了宇文熙一眼,安慰道:“死生定數,皇上節哀,至少還有六公主呢。”
宇文熙“恩”了一聲,神情似有唏噓,可要說多難過也沒有。
顧氏病逝一事,在宮中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甚至好些低位妃嬪都覺得十分高興,唯有秦容華略顯遺憾,好不容易搭上的人,又這麼沒了。可還不等她遺憾完,一道聖旨下來了,說她德行不修,著降為正六品肅儀,遷去瑤華宮,再不同秦婕妤同住於清寧宮。
秦婕妤聽著堂妹的哭泣聲,深感棘手,說:“我又何嘗想你搬進瑤華宮,阮修容從來就不是個好性子,你又是被降位貶斥去的……”想起前一段時間的事,不由得抱怨道,“我早就說過了,叫你不要去惹長樂宮,你偏不聽,玉照宮那個賤人不長腦子,你也跟著去不長腦子。一個教坊伎子,能想得出什麼好法子來?”
秦肅儀哭得十分傷心,說道:“既然如此,當時堂姐為何不提醒我?如今才來說這些話,又有何用?”
秦婕妤被噎了一下,心中略有不快,便道:“行了,這是聖旨,不管樂不樂意,你都是搬定了,你的身份也是降定了。去好好收拾一下,到了瑤華宮,你可不能再像現在這樣了。”
該說的她都說了,堂妹再不聽,還是像以前一樣行事,她也無能為力了。壽平公主已經行了笄禮,快要出嫁了,若非必要,她實在不想去跟淑妃叫板。如果她有兒子或許還能一博,可她只有一個女兒,再想其他的根本沒意思。
秦肅儀哭得更傷心了,可是再傷心,她還是得乖乖地搬去瑤華宮,從此在阮修容的眼皮子底下過日子。
朝堂上風雲變幻,先前南方水災,淹沒了數萬畝良田,平民死傷無數。底下相關報告一遞上來,說是因為河堤年久失修才導致這次河水泛濫成災,言詞間還隱晦地提了下某些官員瀆職貪污的線索,宇文熙看了,頓時大怒,立即下令嚴查。順藤摸瓜往下一揪,拔出蘿蔔帶出泥,一連串官員紛紛落馬下台。
有人下來,自然就得有人補上去。
因此,各派勢力在朝堂上鬧得有幾分不可開交的感覺。
不過對此局面,沈茉雲倒覺得宇文熙有些看戲的味道在裡面,他看上去一點都不著急。找來宇文瑞問過幾次,得到的都是“一切尚好,阿娘不要憂心”的敷衍後,沈茉雲也沒轍了,便不再過問,只專注將精神放在教養小兒子、以及快要生產的寶兒身上。
自從寶兒有了身孕後,一直都有太醫去定期把脈,隨著肚子一天天地大起來,快五個月大的時候,太醫就說了,這一胎是雙胞胎,而且看著極有可能是龍鳳胎。宇文熙和趙家上下聽著大喜,而沈茉雲卻是大驚。
這年頭,女人生孩子就相當於鬼門關走一轉,而且還要是雙胞胎,生產過程中有個一星半點,實在很難說得清楚會如何。為了這事,愁得她頭都大了,太醫一茬茬地派,又問宜云要了兩個當年替她接生過的老道嬤嬤和侍女,一起送去了公主府上。
恰好十月份是鄭王(六皇子)的十五冠禮,沈茉雲忙得分不開身,索性將這事放給了阮修媛來負責。這可是她親生兒子的元服冠禮,相信阮修媛不會傻到在這上頭找事,不然丟人的可是她自已。
九月初六的晚上,寶兒開始發動,幸好還算順利,速度極麻溜的,清晨時分就產下了一對龍鳳胎,是一對姐弟。因是在夜半時分開始陣痛,宮門早已鎖上,所以消息第二天才遞進了長樂宮。
聽完了公主府長史的傳話,沈茉雲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欣喜道:“紅汐,打賞。寶兒如何?太醫怎麼說?”
長史說道:“淑妃娘娘請放心,太醫早就診過脈了,公主很好,只是有些虛弱,好好調養當無大礙。”
“那就好,真是老天保佑!”沈茉雲高興地說道。
“全托皇上和娘娘的鴻福。!”長史說著,接過紅汐手中的荷包,又說了幾句,便退下出宮去了。
同一時間,宇文熙也接到了相同的消息,寶貝女兒產下了一對龍鳳胎,這可是他的外孫啊,當即開心得不得了,特地尋去長樂宮,對沈茉雲說道:“龍鳳胎啊,真是難得的好兆頭,你說,要給他們起個什麼名好?”
皇帝陛下,這是你外孫,要取名也該由趙家來取好不?
龍鳳胎冼三和滿月那兩天,宇文熙更是帶上沈茉雲親自前往公主府,為兩個小娃娃主持儀式。沒多久,很多人都知道了,皇帝十分喜歡這一對小外孫。
一時間,趙家門庭若市,拜訪道喜的人絡繹不絕。
六皇子鄭王的冠禮兼大婚剛過沒多久,第二年就是七皇子江陵郡王的十五歲元服冠禮。隨著延王、洛王、鄭王和江陵郡王數位皇子的入朝議政,原本就不明的局勢更是如同一攤渾水讓人摸不清底,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此時,聞太師卻是宇文琦說:“你可是想清楚了?這條路,可是凶多吉少啊!雖然你從小就好讀兵書,可這行軍打仗,不比紙上談兵。稍有不甚,就會陪上所有士兵們的性命!阿琦,你是我的親傳弟子,為師實在捨不得將你送上那個虎狼之地!”
宇文琦今年已滿十三周歲,俊眉修目,挺鼻薄唇,神彩顧盼飛揚,看上去與沈茉雲有六分相似,卻不像其母那般柔媚婉約,而是那種屬於少年的俊美張揚。聽了授業恩師的話,只見他神色一正,端然行了一個大禮,莊重地說道:“師傅,征戰沙場、平定邊疆,使我天朝一統天下、威揚四海,這可是我從小就許下的誓言,徒兒豈敢有違?”
說到這裡,宇文琦頓了一下,隨即嘴角勾起一絲笑意,道:“再說了,難道師傅忘記我大齊的天下是如何打下來的?我可是宇文氏的子孫,戰死沙場是我的本份,又有何人能說出半點不是。總好過一生碌碌無為迷戀於京城的紙醉金迷,做個避世的庸人吧?”
聞太師頭疼地看著一臉倔強的宇文琦,苦笑地搖了搖頭,“哎,你啊,總是讓人意料不到……”
貴為皇子,卻要馳往邊境苦寒之地;明明擅於詩文書法,卻偏偏獨好兵書戰略;生而敏惠,最為皇帝寵愛,卻對爭權奪利之事不感興趣……不,不對!聞太師突然皺了皺眉頭,仔細地看向宇文琦的眼眸,心中暗暗吃了一驚,那雙眼中明明就是透露出……
聞太師輕撫鬍鬚,思索了一會兒,才道:“行吧,既然你堅持如此,依你便是。”停了一下,又道,“下個月,我有一位姓孟的好友會來京探望於我,他深通兵書陣法,有空兒,你就多向他請教請教,只要他肯提點你,你當受益不淺。”
宇文琦疑惑地歪了歪頭,姓孟?沒聽說過哪位將軍是姓孟的啊……等等,孟?!難道是……雙眼唰唰一亮:“師傅,難道是……”
聞太師擺出了一個“噤聲”的姿勢,難得頑皮地眨了眨眼,一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旁人不知的模樣,小聲道:“佛曰,不可說!”
宇文琦頓時一笑,興奮之意盈滿雙眼,脆聲應道:“是,謝師傅!”
++++++——
永旭二十三年春,西涼國與月支國會盟,商定共同舉兵進犯中原,奪取天下,一個月內連取三道關口,邊境告危。
四月,一度與大齊友好往來的北蕃撕破了邦國協約,在北方起兵南下,呼應西涼月支兩國的盟軍,逐鹿中原的野心昭然若揭。
宣政殿中,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宇文熙一目十行地看完剛送上來的八百里加急摺子,頓時勃然大怒,將手中的摺子狠狠地往文武百官中一扔。
“混帳!欺人太甚!好個北蕃,如此出爾反爾,真是小人行徑,無恥!”宇文熙怒不可歇地罵道。
正在他大罵的空檔,楊沐已經拿起摺子看完了,並將之遞給另一個同僚,然後傳閱開來。
楊沐見宇文熙罵得差不多了,這才上前行禮道:“皇上,當務之急,是派出將領,調集兵力,抵禦北藩大軍揮軍南下。而西涼月支的盟軍業已抵達武陵關的關口,情勢危在旦夕,,若讓他們拿下武陵關,則可直入中原,沿途各郡再無足夠兵力抵抗。故臣以為,要儘快派遣將領前往武陵關,再從幽州調集十萬大軍前去支援,以求守住武陵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