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的意見如何?上尉。”伯爵轉向塞爾瓦達克。

  塞爾瓦達黨雖然十分希望去了解一下奧蘭的情況並順便看一看本一佐夫,但覺得普羅科普的看法也很有道理。現在西風越刮越烈,多布里納號逆風行駛,速度一定會很慢,如果順風而下,則很快就可到達埃及海岸。

  多布里納號於是掉轉船頭,向東前進。風越刮越猛,所幸洶湧澎湃的波濤與多布里納號行進的方向完全一致,所以並無多大妨礙。

  兩個星期來,氣溫已逐漸降到15℃至20℃左右。其原因無疑是由於沿著新的軌道運行的地球正在遠離太陽。地球在接近太陽並越過金星軌道後,便逐漸遠離太陽而去,現在已經超過了它原來和太陽保持的最短距離。2月1日,它和太陽的距離是一億五千多萬公里,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自那天以來,這個距離又增大了約三分之一。這不僅可以從氣溫的下降看出來,也可以從太陽外形的顯著變化看出來。現在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太陽,同在火星上看到的,大小完全一樣。因此可以認為地球已進入火星的軌道,而火星的構造同地球是基本上相同的。所以結論只能是:地球在太陽系運行的新的軌道是一個根扁很扁的橢圓形。

  多布里納號上的人們對於地球在太空的運動所出現反常情況並不感到十分擔憂了。他們現在所關心的,是地球表面的這次大變動規模究竟有多大。

  多布里納號始終保持著兩海里的距離,沿著這條陌生的海岸航行。說真的,任何船隻在這一帶航行都是十分危險的。

  這裡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停靠。從大海深處奔騰而來的巨浪猛烈地衝擊著岸邊,海岸上聳立著由一百多米高的筆陡懸崖組成的石壁。石壁的表面異常光滑,沒有一處可以立腳。懸岩的頂部尖如竹筍,直插雲霄,宛如一片巨大的石林。

  最使人們驚訝的是,這些岩石似乎是剛剛形成的。長年的風刀雨矢似乎沒有在這些岩石上留下任何痕跡。它們屹立在藍天之下,顯得那樣純淨。每一個巨大的石塊都象是剛從熔爐中取出的一樣,異常光潔、明亮、燦爛奪目,很象是探測器從海底取上來的那種金屬沙熔煉而成的。

  此外,一般說來,地球上無論任何地方的岩石,表面都有一道道受雨水的長期侵蝕而形成的細紋,並且生長著一些生命力很強的植物。但這裡的岩石表面卻沒有一點鋼紋,而是光禿禿的,上面什麼植物也沒有。這真是一個飛鳥絕跡,死氣沉沉,沒有生命的世界。

  每天都有大批海鳥,如海鷗和信天翁之類,飛到多布里納號上來覓食。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它們總棲息在船舷上,沒有任何辦法能把它們轟走。只要有人在甲板上扔一點食物,它們就立即飛撲過去,頃刻之間一搶而光。這也難怪,這一帶海岸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多布里納號幾天來所經過的這條海岸就是這樣一番景象。不過。海岸的輪廓有時也發生一些變化,其預部往往在幾公里內呈現出千篇一律的完整形態,十分鮮明、突出,好象是鬼斧神工之作。緊接著,便是犬牙交錯的棱形柱石。但懸崖下卻沒有一塊沙灘、卵石灘和近海常見的那種礁石帶。只是偶爾可以見到一兩個很小很小的海灣,但絕沒有船隻可以補充淡水的地方。總之舉目所見,到處都是懸崖峭壁。

  多布里納號沿著這條海岸走了約四百公里後,突然峰迴路轉,不能繼續前進了。一直在專心致志把這條新的海岸標到地圖上的二副普羅科普這時發現,海岸從這裡又由南伸向北邊去了。難道地中海到東經十二度便終止了?這一條新的海岸會不會一直伸展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這個問題很快便可弄明白。果真如此,那本環抱於歐亞非三洲之間的地中海便縮小了一半。

  為了把這一條新的海岸弄清楚,多布里納號於是又掉轉船頭向北邊的歐洲海岸駛去。千百年來相繼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西西里人,羅馬人,汪達爾人,希臘人,阿拉伯人和羅得島的騎士們所占據的馬爾他島,如果在這次大變動中能夠倖存下來,那麼只要在北走幾百公里,便可發現這個古老的海島了。

  但這個島已經不存在了。2月14日,在馬爾他島原來所在的位置上,探測器從海底所帶回的,仍舊是那些性質不明的金屬粉末。

  “看來這場災難所波及的地區不僅限於非洲大陸。”鐵馬什夫伯爵說。

  “對。”普羅科普說。“我們根本無法確定這次受災面積究竟有多大。老爺,你現在有什麼打算?多布里納號應該向哪裡去?”

  “到西西里去,到義大利去,到法國去,”塞爾瓦達克上尉叫道,“哪兒有可能便到哪兒去,以便弄清楚……”

  “我們這些人是不是地球上唯一的倖存者!”伯爵接著他的話說,語氣十分沉重。

  塞爾瓦達克沒有再說下去,他心中的預感同伯爵的看法一樣陰鬱。於是又繼續前進,馬爾他島所在的位置很快便拋在後面了。

  這條海岸線由南而北,綿延不斷,因而無法去看一看通向埃及的錫爾特海灣。情況很清楚,要想從海上到達希臘海岸和土耳其帝國的港口是根本不可能了。因此,也不可能指望能通過愛琴海、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黑海,而到達俄國的南部邊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