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大約十點鐘的光景,當他正舉起手臂,要把一支飛鏢投向鏢靶時,忽然聞到一陣濃烈的香水味兒,隨即看見一個光彩照人的漂亮小妞兒飄然而入。為之傾倒的一瞬間,卻發現這位竟然是自己的老相識,立刻便扔下手裡的玩意兒去了她跟前。
“是亞蘭吧?”他激動地問,說話間,一股他鄉遇故人的感慨油然從心中升起。
同樣,看見他,習亞蘭也是一臉興奮:
“哦,哦……是你呀!”
習小姐的回答看似肯定,可那一刻她並不知道這位是誰,確切地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趙湘還是趙鄂。儘管她與趙氏兄弟是相距不遠的鄰居,而且從初中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學,但習小姐卻仍然無法確認眼前的這位是哪一個。當趙湘微笑著讓她猜測時,她沒有把握住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做了錯誤的選擇,最終還是從趙湘的嘴裡得到正確的答案。
那晚他倆前半夜一直在酒吧里矜持地敘談兒時的往事。不過後來趙湘把習小姐送到她西直門大街的寓所時,這兩個乾柴烈火的年輕人卻沒有把握住自己,就象咱們經常在某外國電影裡看見的那般情形,他們先是在車裡熱烈地接吻,隨後便急不可耐地相擁著一起上了樓。
我其實不是想跟你議論現如今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的生活態度,只是想告訴你第二天早上,疲憊的趙湘在習亞蘭的慫恿之下做了一個他這輩子所做的第一個重大錯誤決定,那便是離開自己原本可以安分守己地為之效力的銀行,跳槽到習小姐的那家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從此踏上一條不歸路。
孿生兄弟
離開何芊的別墅後,因為曾經停下車來思索自己目前的危險境遇,趙湘花費了比往日多了20分鐘的時間,才到達那個距自己的新住所起碼有一華里之遙的停車場。之所以把車停得這麼遠,完全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他不想讓人根據他那輛掛著天津車牌的紅色捷達(那是當初來北京之前,他的孿生兄弟贈送的臨別禮物)再一次輕易地找到自己。
關閉發動機之前,趙湘謹慎地做了觀察,確認四周沒有埋伏,才打開車門下了車,快步朝胡同里的一座六層住宅樓走去。
由於這位趙老兄只知道提防那兩個曾經揍過自己的傢伙,不知道那輛黑色的皇冠車一直從別墅跟蹤到了胡同口;儘管在走入院子前曾經回頭張望,並且也看見了那個曾用望遠鏡觀察他的男人下了車,但他並沒有以為然,還是踏實地進了院子。
稍後,那個跟蹤者便也趕了來,跟著趙湘上了樓。他像一隻貓一樣輕捷地一層層爬著樓梯,把一張臉逐一貼在一扇扇門上傾聽著,最終,他確定趙湘住在502室。
“知道他住哪兒了。”
回到車上,跟蹤者用手機告訴某人。在其後的15分鐘,他一直“嗯”、“嗯”地聽著對方的吩咐。他最後問:
“你是說……現在嗎?”
“先不要,”對方回答,“等我電話吧。”
當皇冠車吱吱地響起馬達,冒著一股藍煙駛離之後,那兩個一直讓趙湘擔心的人跟著就出現在胡同口。走到院子的門口時,他們停下了腳步。摘下鼻子上的墨鏡,那個大塊頭朝山牆上的樓牌號望去,看到身旁的夥計核對了手中一張不大的紙條,二人什麼也沒說,便朝胡同另一頭走去。
此刻,剛剛回家的趙湘正一個人在樓上發呆。
雖說過去也曾像自己的兄弟趙鄂一樣,潔癖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可這會兒他根本顧不上那些,鞋都懶得脫就上了床。差不多將近一個半鐘頭,這位趙老兄一動沒動,一直抱著後腦勺,半躺半坐地靠在床頭,苦苦地考慮著下一步。
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趙湘忽然想起他趕回家的目的,想起他兄弟趙鄂即將到來,於是翻身下地,去廚房找來一塊抹布,擦拭起空蕩蕩的屋子。在一隻打開著的紙箱裡,他忽然看見一件讓他感慨的東西。
那是一隻煙盒大小的銀質像框,裡邊鑲嵌著兩兄弟兒時的照片,在某照相館的一塊風景畫兒布景前,兩個脖子上繫著紅領巾、面孔一模一樣的孩子正對著鏡頭微笑。趙湘蹲在地上望了照片很久,直到兩腿發麻才站了起來。
他想把照片放在哪兒,可是沒有合適的地方──臥室里除了一張床,再無第二件家具。他只得從門廳搬來一隻方凳擱在床前,把像框擺在了上面,而後再一次對著還戴著紅領巾的自己,和無論是眉眼還是衣著都與自己完全相同的孿生兄弟凝視。
為什麼我一再向你提起趙氏兄弟驚人的相似之處呢?因為除了先天的因素,連某些絕對屬於“後天”的東西,哥兒倆也完全相同──雖說事先根本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溝通,可他倆卻在同一時間裡不約而同地要奔赴遙遠的同一國度。我不知道你對此怎麼想,反正當我從三級警督陳耳東那兒得知這一點時,還是感到不小的驚奇。
5月16日的那天上午,當那位青年畫家趙鄂在北京站廣場上不合時宜地給自己的孿生兄弟趙湘打了電話後,便離開了電話亭朝計程車排隊處走去。
大約排了10分鐘的隊,他上了計程車。
“去哪兒?”計程車司機問。
“美國大使館。”他回答。
由於身份的迥異,尤其是趙鄂貴為“著名青年畫家”,已經得到了西班牙人的青睞,屬於國際知名人士,更何況他已經接到美國某州某美術學院的邀請函,所以在大使館的簽證處,他受到了和趙湘截然不同的待遇,進去沒一會兒,便在窗口取回了自己的簽證。
“是亞蘭吧?”他激動地問,說話間,一股他鄉遇故人的感慨油然從心中升起。
同樣,看見他,習亞蘭也是一臉興奮:
“哦,哦……是你呀!”
習小姐的回答看似肯定,可那一刻她並不知道這位是誰,確切地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趙湘還是趙鄂。儘管她與趙氏兄弟是相距不遠的鄰居,而且從初中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學,但習小姐卻仍然無法確認眼前的這位是哪一個。當趙湘微笑著讓她猜測時,她沒有把握住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做了錯誤的選擇,最終還是從趙湘的嘴裡得到正確的答案。
那晚他倆前半夜一直在酒吧里矜持地敘談兒時的往事。不過後來趙湘把習小姐送到她西直門大街的寓所時,這兩個乾柴烈火的年輕人卻沒有把握住自己,就象咱們經常在某外國電影裡看見的那般情形,他們先是在車裡熱烈地接吻,隨後便急不可耐地相擁著一起上了樓。
我其實不是想跟你議論現如今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的生活態度,只是想告訴你第二天早上,疲憊的趙湘在習亞蘭的慫恿之下做了一個他這輩子所做的第一個重大錯誤決定,那便是離開自己原本可以安分守己地為之效力的銀行,跳槽到習小姐的那家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從此踏上一條不歸路。
孿生兄弟
離開何芊的別墅後,因為曾經停下車來思索自己目前的危險境遇,趙湘花費了比往日多了20分鐘的時間,才到達那個距自己的新住所起碼有一華里之遙的停車場。之所以把車停得這麼遠,完全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他不想讓人根據他那輛掛著天津車牌的紅色捷達(那是當初來北京之前,他的孿生兄弟贈送的臨別禮物)再一次輕易地找到自己。
關閉發動機之前,趙湘謹慎地做了觀察,確認四周沒有埋伏,才打開車門下了車,快步朝胡同里的一座六層住宅樓走去。
由於這位趙老兄只知道提防那兩個曾經揍過自己的傢伙,不知道那輛黑色的皇冠車一直從別墅跟蹤到了胡同口;儘管在走入院子前曾經回頭張望,並且也看見了那個曾用望遠鏡觀察他的男人下了車,但他並沒有以為然,還是踏實地進了院子。
稍後,那個跟蹤者便也趕了來,跟著趙湘上了樓。他像一隻貓一樣輕捷地一層層爬著樓梯,把一張臉逐一貼在一扇扇門上傾聽著,最終,他確定趙湘住在502室。
“知道他住哪兒了。”
回到車上,跟蹤者用手機告訴某人。在其後的15分鐘,他一直“嗯”、“嗯”地聽著對方的吩咐。他最後問:
“你是說……現在嗎?”
“先不要,”對方回答,“等我電話吧。”
當皇冠車吱吱地響起馬達,冒著一股藍煙駛離之後,那兩個一直讓趙湘擔心的人跟著就出現在胡同口。走到院子的門口時,他們停下了腳步。摘下鼻子上的墨鏡,那個大塊頭朝山牆上的樓牌號望去,看到身旁的夥計核對了手中一張不大的紙條,二人什麼也沒說,便朝胡同另一頭走去。
此刻,剛剛回家的趙湘正一個人在樓上發呆。
雖說過去也曾像自己的兄弟趙鄂一樣,潔癖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可這會兒他根本顧不上那些,鞋都懶得脫就上了床。差不多將近一個半鐘頭,這位趙老兄一動沒動,一直抱著後腦勺,半躺半坐地靠在床頭,苦苦地考慮著下一步。
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趙湘忽然想起他趕回家的目的,想起他兄弟趙鄂即將到來,於是翻身下地,去廚房找來一塊抹布,擦拭起空蕩蕩的屋子。在一隻打開著的紙箱裡,他忽然看見一件讓他感慨的東西。
那是一隻煙盒大小的銀質像框,裡邊鑲嵌著兩兄弟兒時的照片,在某照相館的一塊風景畫兒布景前,兩個脖子上繫著紅領巾、面孔一模一樣的孩子正對著鏡頭微笑。趙湘蹲在地上望了照片很久,直到兩腿發麻才站了起來。
他想把照片放在哪兒,可是沒有合適的地方──臥室里除了一張床,再無第二件家具。他只得從門廳搬來一隻方凳擱在床前,把像框擺在了上面,而後再一次對著還戴著紅領巾的自己,和無論是眉眼還是衣著都與自己完全相同的孿生兄弟凝視。
為什麼我一再向你提起趙氏兄弟驚人的相似之處呢?因為除了先天的因素,連某些絕對屬於“後天”的東西,哥兒倆也完全相同──雖說事先根本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溝通,可他倆卻在同一時間裡不約而同地要奔赴遙遠的同一國度。我不知道你對此怎麼想,反正當我從三級警督陳耳東那兒得知這一點時,還是感到不小的驚奇。
5月16日的那天上午,當那位青年畫家趙鄂在北京站廣場上不合時宜地給自己的孿生兄弟趙湘打了電話後,便離開了電話亭朝計程車排隊處走去。
大約排了10分鐘的隊,他上了計程車。
“去哪兒?”計程車司機問。
“美國大使館。”他回答。
由於身份的迥異,尤其是趙鄂貴為“著名青年畫家”,已經得到了西班牙人的青睞,屬於國際知名人士,更何況他已經接到美國某州某美術學院的邀請函,所以在大使館的簽證處,他受到了和趙湘截然不同的待遇,進去沒一會兒,便在窗口取回了自己的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