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這時,盲人挪動腳步,筆直地向他走來,一直走到他的眼前。
“對,我看得見!我看得見我在你臉上留下的鞭痕,你這個叛徒和懦夫!我看得見怎樣結果你的性命!保護你的狗命吧,這是一場你根本不配的決鬥!我的短刀對付得了你的長劍!”
“他看得見!”娜佳想道,“萬能的主啊,這是多麼不可能的奇蹟!”
伊萬·奧加萊夫感到自己完全崩潰了。然而,他一橫心,雖然明知不敵,還是硬著頭皮挺劍撲來。刀劍在空中相撞擊,西伯利亞獵人手中的短刀磕斷了叛徒的長劍,伊萬·奧加萊夫被一刀扎進心臟,倒在地上一命嗚呼。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從外面推開了門,大公在幾名軍官的簇擁下出現在門口。
大公走上幾步,認出了地上的死屍。他到這時還以為這是沙皇的信使。
他用威嚴的聲音問道:
“是誰殺死了他?”
“是我。”米歇爾·斯托戈夫答道。
一名軍官把手槍抵在了他的太陽穴上,準備開火。
“你是誰?”大公在下令開槍之前問道。
“殿下,您應當問我躺在您腳下的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我認識,他是我兄長的臣子,是沙皇的信使!”
“殿下,他不是什麼沙皇的信使,而是伊萬·奧加萊夫!”
“伊萬·奧加萊夫?”大公喊了起來。
“對,他就是那個叛徒!”
“那麼你是誰?”
“米歇爾·斯托戈夫!”
第十五章 結局
米歇爾·斯托戈夫不是瞎子,他的眼睛從來就沒有瞎過。當費奧法-可汗的行刑者把熾熱的刀刃從他眼前拖過時,一個既出自精神,又與肉體相關的原因拯救了他的視力。這可並不是上帝的庇佑。
我們還記得,當韃靼人快要對他下手的時候,瑪爾法·斯托戈夫站在那裡,向兒子伸出雙手,米歇爾·斯托戈夫凝視著母親觀方面”,即人的意識、人的主觀性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核,像所有的兒子一樣,當想到這是最後一次看見母親時,他心中的悲痛化為奪眶而出的淚水,這是他的傲氣也不能制止的。正是這含在眼眶裡的淚水,在行刑時蒸發成水汽,因此保住了他的角膜和視力——這一層水汽在刀刃和他的眼睛之間,從而抵消了灼熱的鐵器的刺激。這種現象和鑄鐵工在雙手浸水之後能夠觸摸熔化的生鐵而不受損害是同樣的道理。
米歇爾·斯托戈夫立即明白,一旦讓別人知道自己沒有失明這個秘密,他將面臨極大的危險。相反,將計就計,冒充盲人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沒有任何物質基礎或客觀內容的“純,反而有助於他完成使命。因為,正是韃靼人以為他已是瞎子才肯釋放他,從那以後,他必須在所有人,甚至在娜佳面前裝扮成盲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有一舉一動引起別人的懷疑。他拿定了主意,即使冒生命危險也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我們已經看到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只有他的母親知道事實真相。在托木斯克的高地上,他俯下身來親吻她,悄悄地在她耳邊訴說了這一切。
這也就解釋了另一件事,當伊萬·奧加萊夫以為他已經失明,滿懷嘲諷地把沙皇的信展露在他眼前時,他趁機閱讀了這封揭露這名叛徒的罪惡計劃的信。因此,他才會在後半程旅途中表現出極大的毅力,才會有不可動搖的意志趕赴伊爾庫茨克以完成使命。他很清楚,叛徒要在城中施展陰謀,並威脅大公的性命!要拯救沙皇的弟弟和西伯利亞,他是唯一的希望。
米歇爾·斯托戈夫三言兩語便向大公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同時滿含深情地告訴大公娜佳所作的一切。
“這位姑娘是誰?”大公問道。
“是政治流放犯華西里·菲多爾的女兒。”
“菲多爾隊長的女兒,”大公說道,“她的父親已不是流放犯了。伊爾庫茨克現在不再有流放犯了!”
娜佳在苦難中是那樣的堅強,現在卻承受不了這份歡樂,她跪倒在大公面前。大公一手扶起娜佳,另一隻手則伸向米歇爾·斯托戈夫。
一個小時之後,娜佳回到了父親的懷抱里。
米歇爾·斯托戈夫、娜佳和華西里·菲多爾團聚了。對他們三人來講,這都是巨大的幸福和快樂。
韃靼人發動的雙重夾擊被挫敗了。華西里·費多爾和他的小分隊粉碎了敵人對波爾卡亞城門的進攻。敵軍以為城中的內應會打開城門,結果反而在進攻中損失慘重。華西里·菲多爾出於一種本能的預感,始終沒有離開過這座城門。
當韃靼人被擊退的時候,城裡的軍民也控制住了火勢。河面上漂浮的石油很快燃燒殆盡,岸上的大火也集中在河邊的建築,沒有殃及城裡其餘地方。
天亮前,埃米爾的部隊退回了大營,在城牆下留下大批屍體。
在死者中也有桑珈,她前來和伊萬·奧加萊夫接頭,不料反送了性命。
隨後的兩天裡,韃靼人始終沒有重新攻城。伊萬·奧加萊夫的死對他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人是整個韃靼軍團的靈魂,他經過長期策劃的一整套計略對可汗們有很大影響。沒有他韃靼人只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無法占領俄羅斯廣闊的土地。
“對,我看得見!我看得見我在你臉上留下的鞭痕,你這個叛徒和懦夫!我看得見怎樣結果你的性命!保護你的狗命吧,這是一場你根本不配的決鬥!我的短刀對付得了你的長劍!”
“他看得見!”娜佳想道,“萬能的主啊,這是多麼不可能的奇蹟!”
伊萬·奧加萊夫感到自己完全崩潰了。然而,他一橫心,雖然明知不敵,還是硬著頭皮挺劍撲來。刀劍在空中相撞擊,西伯利亞獵人手中的短刀磕斷了叛徒的長劍,伊萬·奧加萊夫被一刀扎進心臟,倒在地上一命嗚呼。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從外面推開了門,大公在幾名軍官的簇擁下出現在門口。
大公走上幾步,認出了地上的死屍。他到這時還以為這是沙皇的信使。
他用威嚴的聲音問道:
“是誰殺死了他?”
“是我。”米歇爾·斯托戈夫答道。
一名軍官把手槍抵在了他的太陽穴上,準備開火。
“你是誰?”大公在下令開槍之前問道。
“殿下,您應當問我躺在您腳下的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我認識,他是我兄長的臣子,是沙皇的信使!”
“殿下,他不是什麼沙皇的信使,而是伊萬·奧加萊夫!”
“伊萬·奧加萊夫?”大公喊了起來。
“對,他就是那個叛徒!”
“那麼你是誰?”
“米歇爾·斯托戈夫!”
第十五章 結局
米歇爾·斯托戈夫不是瞎子,他的眼睛從來就沒有瞎過。當費奧法-可汗的行刑者把熾熱的刀刃從他眼前拖過時,一個既出自精神,又與肉體相關的原因拯救了他的視力。這可並不是上帝的庇佑。
我們還記得,當韃靼人快要對他下手的時候,瑪爾法·斯托戈夫站在那裡,向兒子伸出雙手,米歇爾·斯托戈夫凝視著母親觀方面”,即人的意識、人的主觀性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核,像所有的兒子一樣,當想到這是最後一次看見母親時,他心中的悲痛化為奪眶而出的淚水,這是他的傲氣也不能制止的。正是這含在眼眶裡的淚水,在行刑時蒸發成水汽,因此保住了他的角膜和視力——這一層水汽在刀刃和他的眼睛之間,從而抵消了灼熱的鐵器的刺激。這種現象和鑄鐵工在雙手浸水之後能夠觸摸熔化的生鐵而不受損害是同樣的道理。
米歇爾·斯托戈夫立即明白,一旦讓別人知道自己沒有失明這個秘密,他將面臨極大的危險。相反,將計就計,冒充盲人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沒有任何物質基礎或客觀內容的“純,反而有助於他完成使命。因為,正是韃靼人以為他已是瞎子才肯釋放他,從那以後,他必須在所有人,甚至在娜佳面前裝扮成盲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有一舉一動引起別人的懷疑。他拿定了主意,即使冒生命危險也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我們已經看到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只有他的母親知道事實真相。在托木斯克的高地上,他俯下身來親吻她,悄悄地在她耳邊訴說了這一切。
這也就解釋了另一件事,當伊萬·奧加萊夫以為他已經失明,滿懷嘲諷地把沙皇的信展露在他眼前時,他趁機閱讀了這封揭露這名叛徒的罪惡計劃的信。因此,他才會在後半程旅途中表現出極大的毅力,才會有不可動搖的意志趕赴伊爾庫茨克以完成使命。他很清楚,叛徒要在城中施展陰謀,並威脅大公的性命!要拯救沙皇的弟弟和西伯利亞,他是唯一的希望。
米歇爾·斯托戈夫三言兩語便向大公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同時滿含深情地告訴大公娜佳所作的一切。
“這位姑娘是誰?”大公問道。
“是政治流放犯華西里·菲多爾的女兒。”
“菲多爾隊長的女兒,”大公說道,“她的父親已不是流放犯了。伊爾庫茨克現在不再有流放犯了!”
娜佳在苦難中是那樣的堅強,現在卻承受不了這份歡樂,她跪倒在大公面前。大公一手扶起娜佳,另一隻手則伸向米歇爾·斯托戈夫。
一個小時之後,娜佳回到了父親的懷抱里。
米歇爾·斯托戈夫、娜佳和華西里·菲多爾團聚了。對他們三人來講,這都是巨大的幸福和快樂。
韃靼人發動的雙重夾擊被挫敗了。華西里·費多爾和他的小分隊粉碎了敵人對波爾卡亞城門的進攻。敵軍以為城中的內應會打開城門,結果反而在進攻中損失慘重。華西里·菲多爾出於一種本能的預感,始終沒有離開過這座城門。
當韃靼人被擊退的時候,城裡的軍民也控制住了火勢。河面上漂浮的石油很快燃燒殆盡,岸上的大火也集中在河邊的建築,沒有殃及城裡其餘地方。
天亮前,埃米爾的部隊退回了大營,在城牆下留下大批屍體。
在死者中也有桑珈,她前來和伊萬·奧加萊夫接頭,不料反送了性命。
隨後的兩天裡,韃靼人始終沒有重新攻城。伊萬·奧加萊夫的死對他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人是整個韃靼軍團的靈魂,他經過長期策劃的一整套計略對可汗們有很大影響。沒有他韃靼人只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無法占領俄羅斯廣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