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不過,伊爾庫茨克的軍民仍然堅守在陣地,敵人也沒有撤退。
十月七日天剛蒙蒙亮的時候,環繞伊爾庫茨克的群山之間響起了隆隆的炮聲。
這是吉斯列夫將軍率領的俄羅斯援軍趕到了,他們用炮聲向大公通報這一消息。
韃靼人沒用多長時間就作出了決定,為了避免在城牆下與援軍和守軍決戰,他們撤走了安加拉河畔的人馬。
伊爾庫茨克終於解圍了。
跟隨著首批入城的俄軍,米歇爾·斯托戈夫那兩位形影不離的朋友布朗特和若利韋也來到了城中。他們和其他的木筏上的逃亡者一起,從冰壩上逃到了右岸,避免了在木筏上葬身火海。若利韋在他的筆記本上這樣總結他們的遭遇:
“我們差一點變成潘趣酒瓶中的檸檬。”
看到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安然無恙,尤其是得知他們勇敢的同伴並沒有失明,他們非常高興。哈里·布朗特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烙鐵也不能使他眼中的光芒黯淡。這真是奇蹟!”
兩名記者隨後住在城裡整理沿途的見聞,並把兩篇關於韃靼人入侵的生動的專欄文章發回倫敦和巴黎。報社對他們這少見的題材很感興趣,只是在一些十分次要的細節上提出了疑問。
這場戰爭對埃米爾和他的盟友們來講則是一場惡夢,這次入侵就和其他對俄國巨人發動的進攻一樣令他們損失慘重。在回軍途中他們受到沙皇軍隊的截擊,占領的城鎮也被俄國人相繼收復,嚴酷的冬天也讓他們大量減員。當他們回到韃靼草原時,只剩下很少一部份人。
翻越烏拉爾山脈通往伊爾庫茨克的大道重新開通了。大公急著要返回莫斯科,可他還是把動身的日子推遲,好參加一場在解圍後幾天舉行的感人的儀式。
米歇爾·斯托戈夫找到娜佳,當著她的父親的面問她:
“娜佳,我的妹妹,當你離開里加到伊爾庫茨克來的時候,除了你的母親,難道你就沒有別的牽掛嗎?”
“不,再沒有了。”姑娘回答說。
“那麼,你沒有別的親人留在那裡嗎?”
“沒有的,哥哥。”
“那麼,娜佳,”米歇爾·斯托戈夫說,“我相信,上帝讓我們在一起,讓我們一起經受這麼多的磨難,就是為了讓我們永遠地結合。”
“啊!”娜佳喊著倒在米歇爾·斯托戈夫的懷裡。
她又回頭看著華西里·菲多爾:
“父親!”她的臉變得通紅。
婚禮在伊爾庫茨克大教堂舉行。儀式非常儉樸,但卻因全城軍民的參加而大為增色。人們對這一對新人表達最深切的感謝,在他們心目中,這對新人的經歷富於傳奇色彩。
阿爾西德·若利韋和哈里·布朗特自然也出席了婚禮,他們想繼續為讀者報導故事的結局。
“你難道不想仿效他們的榜樣嗎?”阿爾西德·若利韋問他的夥伴。
哈里·布朗特說道:
“當然,如果我和你一樣,有一位表妹……”
“我的表妹可不再是待字閨中了!”阿爾西德·若利韋笑著說。
“那更好?”哈里·布朗特說,“人們都說從巴黎到北京不太容易——你不想去那裡看看嗎?”
“當然想,我親愛的布朗特,”阿爾西德·若利韋喊道,“我正要對你提這個建議呢!”
兩位朋友就這樣去了中國。
婚禮之後幾天,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斯托戈夫在華西里·菲多爾的陪伴下踏上了回返歐洲的旅途,來時的漫漫坎途此時變成了幸福之旅。他們的馬車在西伯利亞的雪地上奔馳,就像是特別快車一樣。
在了卡河岸和比爾斯科,他們特意停留了一天。
米歇爾·斯托戈夫找到了他埋葬尼古拉的地方,在他的墳頭豎起一個十字架,娜佳最後一次在墓旁為這位善良而勇敢的朋友祈禱。他們永遠忘不了他。
在鄂木斯克,老瑪爾法在斯托戈夫家的小屋前等候著他們,她激動地擁抱了這位她在心中早已上百次地稱為自己女兒的姑娘。這位勇敢的西伯利亞老婦在這一天終於可以與兒子相認,並且為他感到驕傲了。
在鄂木斯克小住幾天以後,米歇爾和娜佳回到了歐洲。華西里·菲多爾在聖彼得堡定居下來,他的女兒和女婿只是在去看望老母親時才離開他的身邊。
年輕的信使受到了沙皇的召見。他被留在沙皇身邊,而且獲得了聖·喬治勳章。
米歇爾·斯托戈夫後來在帝國獲得了很高的地位。不過,我們所要講述的不是他成功的仕途,而是他曾經經歷過的那些磨難。
十月七日天剛蒙蒙亮的時候,環繞伊爾庫茨克的群山之間響起了隆隆的炮聲。
這是吉斯列夫將軍率領的俄羅斯援軍趕到了,他們用炮聲向大公通報這一消息。
韃靼人沒用多長時間就作出了決定,為了避免在城牆下與援軍和守軍決戰,他們撤走了安加拉河畔的人馬。
伊爾庫茨克終於解圍了。
跟隨著首批入城的俄軍,米歇爾·斯托戈夫那兩位形影不離的朋友布朗特和若利韋也來到了城中。他們和其他的木筏上的逃亡者一起,從冰壩上逃到了右岸,避免了在木筏上葬身火海。若利韋在他的筆記本上這樣總結他們的遭遇:
“我們差一點變成潘趣酒瓶中的檸檬。”
看到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安然無恙,尤其是得知他們勇敢的同伴並沒有失明,他們非常高興。哈里·布朗特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烙鐵也不能使他眼中的光芒黯淡。這真是奇蹟!”
兩名記者隨後住在城裡整理沿途的見聞,並把兩篇關於韃靼人入侵的生動的專欄文章發回倫敦和巴黎。報社對他們這少見的題材很感興趣,只是在一些十分次要的細節上提出了疑問。
這場戰爭對埃米爾和他的盟友們來講則是一場惡夢,這次入侵就和其他對俄國巨人發動的進攻一樣令他們損失慘重。在回軍途中他們受到沙皇軍隊的截擊,占領的城鎮也被俄國人相繼收復,嚴酷的冬天也讓他們大量減員。當他們回到韃靼草原時,只剩下很少一部份人。
翻越烏拉爾山脈通往伊爾庫茨克的大道重新開通了。大公急著要返回莫斯科,可他還是把動身的日子推遲,好參加一場在解圍後幾天舉行的感人的儀式。
米歇爾·斯托戈夫找到娜佳,當著她的父親的面問她:
“娜佳,我的妹妹,當你離開里加到伊爾庫茨克來的時候,除了你的母親,難道你就沒有別的牽掛嗎?”
“不,再沒有了。”姑娘回答說。
“那麼,你沒有別的親人留在那裡嗎?”
“沒有的,哥哥。”
“那麼,娜佳,”米歇爾·斯托戈夫說,“我相信,上帝讓我們在一起,讓我們一起經受這麼多的磨難,就是為了讓我們永遠地結合。”
“啊!”娜佳喊著倒在米歇爾·斯托戈夫的懷裡。
她又回頭看著華西里·菲多爾:
“父親!”她的臉變得通紅。
婚禮在伊爾庫茨克大教堂舉行。儀式非常儉樸,但卻因全城軍民的參加而大為增色。人們對這一對新人表達最深切的感謝,在他們心目中,這對新人的經歷富於傳奇色彩。
阿爾西德·若利韋和哈里·布朗特自然也出席了婚禮,他們想繼續為讀者報導故事的結局。
“你難道不想仿效他們的榜樣嗎?”阿爾西德·若利韋問他的夥伴。
哈里·布朗特說道:
“當然,如果我和你一樣,有一位表妹……”
“我的表妹可不再是待字閨中了!”阿爾西德·若利韋笑著說。
“那更好?”哈里·布朗特說,“人們都說從巴黎到北京不太容易——你不想去那裡看看嗎?”
“當然想,我親愛的布朗特,”阿爾西德·若利韋喊道,“我正要對你提這個建議呢!”
兩位朋友就這樣去了中國。
婚禮之後幾天,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斯托戈夫在華西里·菲多爾的陪伴下踏上了回返歐洲的旅途,來時的漫漫坎途此時變成了幸福之旅。他們的馬車在西伯利亞的雪地上奔馳,就像是特別快車一樣。
在了卡河岸和比爾斯科,他們特意停留了一天。
米歇爾·斯托戈夫找到了他埋葬尼古拉的地方,在他的墳頭豎起一個十字架,娜佳最後一次在墓旁為這位善良而勇敢的朋友祈禱。他們永遠忘不了他。
在鄂木斯克,老瑪爾法在斯托戈夫家的小屋前等候著他們,她激動地擁抱了這位她在心中早已上百次地稱為自己女兒的姑娘。這位勇敢的西伯利亞老婦在這一天終於可以與兒子相認,並且為他感到驕傲了。
在鄂木斯克小住幾天以後,米歇爾和娜佳回到了歐洲。華西里·菲多爾在聖彼得堡定居下來,他的女兒和女婿只是在去看望老母親時才離開他的身邊。
年輕的信使受到了沙皇的召見。他被留在沙皇身邊,而且獲得了聖·喬治勳章。
米歇爾·斯托戈夫後來在帝國獲得了很高的地位。不過,我們所要講述的不是他成功的仕途,而是他曾經經歷過的那些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