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就象我們的老朋友歐幾里德說的那樣。”波洛含糊地說。
“肯定是那四人中的一個,”康斯坦丁大夫說,“除非從外面進來的某個人找到了藏身之地──可是,這一點,我們都認為是不可能的。”
鮑克先生卻談起單子上的下一個問題來。
“第五個問題──為什麼錶針會指到一點一刻?我發現有兩種解釋。或者說,這是兇手製造的現場,目的是為了證明其作案時不在場,後來,由於聽到外面人來人往,他想逃離這個現場時已經來不及了;或者說──等一下──我有了個新的想法──”
在鮑克先生冥思苦想時,波洛和大夫都恭敬地等候著他的最新發現。
“想出來了,”他終於開了口,“撥錶針的不是穿列車員制服的人!而是我們叫做第二兇手──左撇子──換句話說,就是那個穿鮮紅色睡衣的女人!她去的遲,為了不引起懷疑,就撥了錶針。”
“妙極了!”康斯坦丁大夫說,“你真會想像。”
“實際上,”波波說,“她是在黑暗中戳中的,沒有想到他已經死了,可是,不知怎麼地推測,在他睡衣口袋裡有一塊表,就把它掏出來,盲目撥針,並且把它敲癟。”
鮑克先生冷冷地看著他。
“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他問道。
“此刻──還沒有。”波洛答道。
“反正,”他接著說,“我認為,你們兩位都沒發現那塊表的最有趣的一點。”
“就是第六個問題要回答的嗎?”大夫問道,“對於這個問題──謀殺是發生在一點一刻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同意,”鮑克先生說,“下一個問題是──比一點一刻早嗎?我說,是的。
大夫,你也這樣想,是嗎?”
大夫點點頭。
“是的。但是,‘比一點一刻遲嗎?’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我同意你的推論,鮑克先生,而且,我想,波洛先生也會同意的,儘管他不想承認。第一個兇手在一點一刻之前作的案,第二個兇手則在一點一刻以後行刺的。至於左撇子的問題,我們是否應該採取措施,弄清楚旅客中,誰是左撇子?”
“我還沒有完全忽視這一點,”波洛說,“你們可能已經注意到,我要每個旅客都簽名,或留下地址。可這並不是決定性的證據,因為,有的人用右手做某些事,而用左手做另一些事。有的人用右手寫字,可有左手打高爾夫球。但是,可能會有些幫助。除了拒絕寫字的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所有的旅客都是用右手寫的。”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不可能的。”鮑克先生說。
“我懷疑,憑她的力氣,能戳那左撇子的一刀嗎?”
康斯坦丁大夫疑惑地說,“那一刀要用相當大的力氣。”
“比一個女人的力氣大嗎?”
“不,我並不是這個意思。可是,我認為,至和要比一個老婦人的力氣大,而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的體質尤其弱。”
“也許這是一個精神對肉體的影響問題。”波洛說,“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具有堅強的個性和巨大的意志力,不過,我們還是暫且把它擱一擱吧。”
“至於第九和第十兩個問題,我們是否能夠確信,雷切特不止被一人所殺?刀傷還有什麼其他的解釋?依我看,就醫學上而言,那些刀傷是沒有任何其他解釋的。
假定說,一個男人先輕輕一戳,然後再大力戳,先用右手,再用左手。大約半小時後,再在屍體上戳幾刀──當然,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對,”波波說,“不成立的。可是,你認為有兩個兇手的假設就能成立嗎?”
“就象你剛才說的那樣,還有什麼其它的解釋呢?”
波洛雙眼直盯著他。
“這正是我自己問自己的,”他說,“而且一直不停地問我自己的問題。”
他向後一仰,靠在椅子裡。
“從現在起,一切都在這裡面了。”他拍拍自己的腦門說。“我們已經深入研究過這些問題。事實也都在我們面前了,而且秩序井然,有條不紊。旅客們一個一個都傳到這來過,輪流提供了證詞。我們已經知道所有我們能夠知道的東西──從外界……”
他朝鮑克先生親切地笑了笑。
“我們好象在開玩笑,是嗎?──這樣靠座椅,能想得出真相嗎?好吧,我馬上要所理論付諸於實踐──就在這兒,你們眼前。你們倆也必須這樣做。讓我們三人都閉上眼睛,靜靜思考……
“雷切特是被一個或更多的旅客殺死的。那是他們當中的哪幾個呢?”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
第三部
第三章 啟發性的幾點
足有一刻鐘,他們誰也沒講話。
鮑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大夫開始遵照波洛的意思──靜坐思考。他們努力想從一連串相互矛盾的細節中,得出一個清楚而正確的結論。
鮑克先生的思路大致如下:
“毫無疑問我得思考。但是,對於那幾個問題,我已經都捉摸過了……很明顯波洛認為那個英國姑娘與本案有牽連。我不得不感到這是不可能的。英國人是非常冷靜的,也許是因為他們的體質太弱……但這並不打緊。看來,那個義大利人不會是兇手──真遺憾,我想,英國男傭人說他房裡的那一位從未離開過時,不會是說謊吧。可他這麼幹是為什麼呢?要想賄賂英國人,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們是如此的難以接近。這整個事情實在倒霉。我不知道,我們何年何月才能脫離一困境。在列車行進中,應該有某種救援工作。但是,在這些國家裡,鑄事老是慢吞吞的……任何人在做任何事之前,總是要想它幾個小時。而且,這些國家的警察也是最難對付的──傲慢自負,暴躁乖戾。他們會把事情鬧得很大。因為,這種機會是難得的。
所有的報紙都會提起……”
從這裡起,鮑克先生的思路又沿著一條老路── 一條他們已經走過幾百遍的老路──走下去了。
康斯坦丁大夫的想法如下:
“他真古怪,這個小個子。他是天才嗎?還是個怪人?他會揭穿這個秘密嗎?不可能。我看不出有什麼法子。實在太亂了……也許,每個人都在說謊……然而,並不能起什麼作用。假如他們都在說謊,為什麼會如此迷惑人,好象他們是在講真情。那些刀傷的說法太離奇了。簡直不能理解──假如他是槍打死的,或許更容易理解──畢竟,帶槍的人,這個詞的意思是,用槍射擊的人。美國真是一個古怪的國家。我應該到那兒去。它真進步。回家後,我得找到德為特里斯·齊婭──她去過美國,所有現代思想,她都有。我不知道齊婭現在正在做什麼。我的妻子是否已發現……”
“肯定是那四人中的一個,”康斯坦丁大夫說,“除非從外面進來的某個人找到了藏身之地──可是,這一點,我們都認為是不可能的。”
鮑克先生卻談起單子上的下一個問題來。
“第五個問題──為什麼錶針會指到一點一刻?我發現有兩種解釋。或者說,這是兇手製造的現場,目的是為了證明其作案時不在場,後來,由於聽到外面人來人往,他想逃離這個現場時已經來不及了;或者說──等一下──我有了個新的想法──”
在鮑克先生冥思苦想時,波洛和大夫都恭敬地等候著他的最新發現。
“想出來了,”他終於開了口,“撥錶針的不是穿列車員制服的人!而是我們叫做第二兇手──左撇子──換句話說,就是那個穿鮮紅色睡衣的女人!她去的遲,為了不引起懷疑,就撥了錶針。”
“妙極了!”康斯坦丁大夫說,“你真會想像。”
“實際上,”波波說,“她是在黑暗中戳中的,沒有想到他已經死了,可是,不知怎麼地推測,在他睡衣口袋裡有一塊表,就把它掏出來,盲目撥針,並且把它敲癟。”
鮑克先生冷冷地看著他。
“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他問道。
“此刻──還沒有。”波洛答道。
“反正,”他接著說,“我認為,你們兩位都沒發現那塊表的最有趣的一點。”
“就是第六個問題要回答的嗎?”大夫問道,“對於這個問題──謀殺是發生在一點一刻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同意,”鮑克先生說,“下一個問題是──比一點一刻早嗎?我說,是的。
大夫,你也這樣想,是嗎?”
大夫點點頭。
“是的。但是,‘比一點一刻遲嗎?’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我同意你的推論,鮑克先生,而且,我想,波洛先生也會同意的,儘管他不想承認。第一個兇手在一點一刻之前作的案,第二個兇手則在一點一刻以後行刺的。至於左撇子的問題,我們是否應該採取措施,弄清楚旅客中,誰是左撇子?”
“我還沒有完全忽視這一點,”波洛說,“你們可能已經注意到,我要每個旅客都簽名,或留下地址。可這並不是決定性的證據,因為,有的人用右手做某些事,而用左手做另一些事。有的人用右手寫字,可有左手打高爾夫球。但是,可能會有些幫助。除了拒絕寫字的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所有的旅客都是用右手寫的。”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不可能的。”鮑克先生說。
“我懷疑,憑她的力氣,能戳那左撇子的一刀嗎?”
康斯坦丁大夫疑惑地說,“那一刀要用相當大的力氣。”
“比一個女人的力氣大嗎?”
“不,我並不是這個意思。可是,我認為,至和要比一個老婦人的力氣大,而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的體質尤其弱。”
“也許這是一個精神對肉體的影響問題。”波洛說,“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具有堅強的個性和巨大的意志力,不過,我們還是暫且把它擱一擱吧。”
“至於第九和第十兩個問題,我們是否能夠確信,雷切特不止被一人所殺?刀傷還有什麼其他的解釋?依我看,就醫學上而言,那些刀傷是沒有任何其他解釋的。
假定說,一個男人先輕輕一戳,然後再大力戳,先用右手,再用左手。大約半小時後,再在屍體上戳幾刀──當然,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對,”波波說,“不成立的。可是,你認為有兩個兇手的假設就能成立嗎?”
“就象你剛才說的那樣,還有什麼其它的解釋呢?”
波洛雙眼直盯著他。
“這正是我自己問自己的,”他說,“而且一直不停地問我自己的問題。”
他向後一仰,靠在椅子裡。
“從現在起,一切都在這裡面了。”他拍拍自己的腦門說。“我們已經深入研究過這些問題。事實也都在我們面前了,而且秩序井然,有條不紊。旅客們一個一個都傳到這來過,輪流提供了證詞。我們已經知道所有我們能夠知道的東西──從外界……”
他朝鮑克先生親切地笑了笑。
“我們好象在開玩笑,是嗎?──這樣靠座椅,能想得出真相嗎?好吧,我馬上要所理論付諸於實踐──就在這兒,你們眼前。你們倆也必須這樣做。讓我們三人都閉上眼睛,靜靜思考……
“雷切特是被一個或更多的旅客殺死的。那是他們當中的哪幾個呢?”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
第三部
第三章 啟發性的幾點
足有一刻鐘,他們誰也沒講話。
鮑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大夫開始遵照波洛的意思──靜坐思考。他們努力想從一連串相互矛盾的細節中,得出一個清楚而正確的結論。
鮑克先生的思路大致如下:
“毫無疑問我得思考。但是,對於那幾個問題,我已經都捉摸過了……很明顯波洛認為那個英國姑娘與本案有牽連。我不得不感到這是不可能的。英國人是非常冷靜的,也許是因為他們的體質太弱……但這並不打緊。看來,那個義大利人不會是兇手──真遺憾,我想,英國男傭人說他房裡的那一位從未離開過時,不會是說謊吧。可他這麼幹是為什麼呢?要想賄賂英國人,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們是如此的難以接近。這整個事情實在倒霉。我不知道,我們何年何月才能脫離一困境。在列車行進中,應該有某種救援工作。但是,在這些國家裡,鑄事老是慢吞吞的……任何人在做任何事之前,總是要想它幾個小時。而且,這些國家的警察也是最難對付的──傲慢自負,暴躁乖戾。他們會把事情鬧得很大。因為,這種機會是難得的。
所有的報紙都會提起……”
從這裡起,鮑克先生的思路又沿著一條老路── 一條他們已經走過幾百遍的老路──走下去了。
康斯坦丁大夫的想法如下:
“他真古怪,這個小個子。他是天才嗎?還是個怪人?他會揭穿這個秘密嗎?不可能。我看不出有什麼法子。實在太亂了……也許,每個人都在說謊……然而,並不能起什麼作用。假如他們都在說謊,為什麼會如此迷惑人,好象他們是在講真情。那些刀傷的說法太離奇了。簡直不能理解──假如他是槍打死的,或許更容易理解──畢竟,帶槍的人,這個詞的意思是,用槍射擊的人。美國真是一個古怪的國家。我應該到那兒去。它真進步。回家後,我得找到德為特里斯·齊婭──她去過美國,所有現代思想,她都有。我不知道齊婭現在正在做什麼。我的妻子是否已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