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直到最近,四川發生了一件特別的事:蜀帥余玠殺了利州都統制王夔。王夔雖然貪婪好財,卻也是一員驍將,長年鎮守四川,多有戰功,在軍中威名頗高。王夔被殺後,利戎司軍將多有不服者,又擅自推舉王夔心腹姚世安為代都統。利戎司在四川四大駐軍中,兵力最強,人數最多,且駐地雲頂城專備外水,是重要通道,不容有失。余玠任命大將金倫接替姚世安,又派出軍隊護送,卻被姚世安拒之城外。雖然最終金倫退去,沒有爆發內訌,余玠在蜀地的權威卻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和質疑。
梁庸從這一件事中得到啟發,認為余玠對蒙古之害更甚於釣魚城,而宋人最好內鬥,若是能利用王夔一事做些離間的文章,挑得余玠出兵聲討利戎司,內訌一起,宋軍四川防線不攻自破。他遂決意返回河西,當面向主子闊端稟報,至於幫助張如意送骨灰回家鄉秦州,不過是舉手之勞。
然梁庸返回河西與闊端秘密會面後不久,又得到另外一個絕密任務,必須得立即返回釣魚城。為了掩飾,他遂以知會宋方蒙古即將出兵大理為名再度南下。
張珏聽到這裡,問道:“那麼蒙古出兵大理是否真有其事?”梁庸道:“既是大理國大將軍都來了釣魚城,想來大軍將要南下的消息已然泄露,我也不妨說實話,是,這是真事,我蒙古大軍即將假道吐蕃征伐大理。”
張珏道:“那麼你告知王大帥,說大理皇室主動與蒙古交結,願為內應,應該是假話了?”梁庸道:“這個……恕我不能實話相告。張將軍,我敬重你的人品,但你我畢竟立場不同,各為其主,我只能說我能說的,涉及蒙古軍事機密和利益的,我決計不會吐露半個字。而今我既被你識破,要打要殺,我也還是這句話。”
劉霖忍不住道:“你們蒙古人好險惡的用心,有意散播謠言,先令段氏和高氏相互猜忌內鬥,好令大理不攻自破。”梁庸反問道:“劉教授怎麼知道不是真有其事呢?”
張珏道:“那麼你受闊端之命再度南下,是為了要營救他的兒子安允嗎?”梁庸露出驚奇之色來,道:“張將軍已經知道了?我還以為余相公不敢張揚這件事呢。”
劉霖反而吃了一驚,問道:“原來那神秘的安公子是闊端和汪紅蓼的兒子?啊,這實在太意外了!難怪,難怪要將他弄到釣魚城來。”
梁庸道:“所以說‘險惡用心’這些詞,還是用在你們宋人身上更合適些。劉教授,我特意打聽過你的私事。汪總帥被刺那件事,歸根結底,還是因你而起。不瞞你說,我曾經想殺了你,拿你的性命回去河西向大王交差。”
劉霖冷笑道:“你想要我的命為汪世顯報仇,那麼我未婚妻子一家幾百口人的性命,又去找誰報仇?”梁庸道:“這是戰爭,沒法子的事,誰叫你岳丈是四川制置使呢。不過我聽到你夜夜在釣魚台上吹簫,心中也是頗為感動。也是因為你的洞簫聲,我才沒有取你性命。”劉霖冷笑道:“原來你們蒙古人還有心。哦,其實你也不是蒙古人,而是漢人,先是背叛了祖宗,事金人為主,接著又叛金降蒙。這樣朝三暮四的小人,更不會有心了。”
梁庸也不理會對方的冷嘲熱諷,繼續講述經過——他此次南下,為便於行事,帶了幾個人。到釣魚城附近時,正好遇到李庭玉一行。兩隊人馬遂合作一處。釣魚城這樣的兵城,城防極嚴,為避免惹人起疑,梁庸有意讓李庭玉等人先行入城。護國寺管事大難早已被策反為蒙古奸細,在大難的安排下,李庭玉率兩名侍從住入護國寺客房,餘人則躲入地下糧窖旁側的暗洞中。那木櫃後的暗洞是大難無意中發現,原先徑不過尺,經過人工開鑿後,才能勉強容人通過。
張珏聽了很是驚訝,道:“原來李庭玉不是跟你一道南下。”梁庸道:“李將軍原先另有任務,他是從大理趕來釣魚城的。”
李庭玉出自隴西李氏,一直在汪世顯手下當差,是汪氏心腹家臣。
後來汪世顯降蒙,李庭玉與汪世顯次子汪德臣赴蒙古皇子闊端帳下為人質。蒙古人敬慕英雄,李庭玉很快以箭術贏得了美名,為闊端信用,且賜蒙古名李忽蘭吉。之前李庭玉受闊端派遣前往大理,將蒙古大軍即將南下的消息告知安乙仲、汪紅蓼夫婦。這本是闊端的一番好意,想讓安氏夫婦提早避開,以免刀劍無眼,無端受兵禍牽連。不想李庭玉到時,安家剛出了大事,長子安允被宋合州知州余大成派人捉走,次女安敏則認為父母不肯援救兄長而離家出走。安氏夫婦化名安寧、千尋,長久以來隱瞞身世,安氏兄妹對父母真實身份毫不知情。在連連變故的刺激下,汪紅蓼又驚又氣,當即病發身亡。李庭玉急忙派人回河西向闊端報信,協助安乙仲安葬了汪紅蓼後,又應安乙仲委託,率人趕來釣魚城,預備營救安氏兄妹。因未得闊端號令,先化裝成行商,在釣魚城城外待命。
梁庸回到合州後,先在釣魚城城外與李庭玉碰頭。商議過後,李庭玉引人入城,一面查訪安允的關押地點,一面尋找安敏下落。梁庸有意隔了幾日,方才進釣魚城。他當晚入城後,過護國寺而不入,直奔山頂將軍府求見興戎司主帥王堅。其實梁庸路過釣魚台時,已與正在外面散步的李庭玉打過照面,雙方雖沒有說話,卻是心領神會。
梁庸從這一件事中得到啟發,認為余玠對蒙古之害更甚於釣魚城,而宋人最好內鬥,若是能利用王夔一事做些離間的文章,挑得余玠出兵聲討利戎司,內訌一起,宋軍四川防線不攻自破。他遂決意返回河西,當面向主子闊端稟報,至於幫助張如意送骨灰回家鄉秦州,不過是舉手之勞。
然梁庸返回河西與闊端秘密會面後不久,又得到另外一個絕密任務,必須得立即返回釣魚城。為了掩飾,他遂以知會宋方蒙古即將出兵大理為名再度南下。
張珏聽到這裡,問道:“那麼蒙古出兵大理是否真有其事?”梁庸道:“既是大理國大將軍都來了釣魚城,想來大軍將要南下的消息已然泄露,我也不妨說實話,是,這是真事,我蒙古大軍即將假道吐蕃征伐大理。”
張珏道:“那麼你告知王大帥,說大理皇室主動與蒙古交結,願為內應,應該是假話了?”梁庸道:“這個……恕我不能實話相告。張將軍,我敬重你的人品,但你我畢竟立場不同,各為其主,我只能說我能說的,涉及蒙古軍事機密和利益的,我決計不會吐露半個字。而今我既被你識破,要打要殺,我也還是這句話。”
劉霖忍不住道:“你們蒙古人好險惡的用心,有意散播謠言,先令段氏和高氏相互猜忌內鬥,好令大理不攻自破。”梁庸反問道:“劉教授怎麼知道不是真有其事呢?”
張珏道:“那麼你受闊端之命再度南下,是為了要營救他的兒子安允嗎?”梁庸露出驚奇之色來,道:“張將軍已經知道了?我還以為余相公不敢張揚這件事呢。”
劉霖反而吃了一驚,問道:“原來那神秘的安公子是闊端和汪紅蓼的兒子?啊,這實在太意外了!難怪,難怪要將他弄到釣魚城來。”
梁庸道:“所以說‘險惡用心’這些詞,還是用在你們宋人身上更合適些。劉教授,我特意打聽過你的私事。汪總帥被刺那件事,歸根結底,還是因你而起。不瞞你說,我曾經想殺了你,拿你的性命回去河西向大王交差。”
劉霖冷笑道:“你想要我的命為汪世顯報仇,那麼我未婚妻子一家幾百口人的性命,又去找誰報仇?”梁庸道:“這是戰爭,沒法子的事,誰叫你岳丈是四川制置使呢。不過我聽到你夜夜在釣魚台上吹簫,心中也是頗為感動。也是因為你的洞簫聲,我才沒有取你性命。”劉霖冷笑道:“原來你們蒙古人還有心。哦,其實你也不是蒙古人,而是漢人,先是背叛了祖宗,事金人為主,接著又叛金降蒙。這樣朝三暮四的小人,更不會有心了。”
梁庸也不理會對方的冷嘲熱諷,繼續講述經過——他此次南下,為便於行事,帶了幾個人。到釣魚城附近時,正好遇到李庭玉一行。兩隊人馬遂合作一處。釣魚城這樣的兵城,城防極嚴,為避免惹人起疑,梁庸有意讓李庭玉等人先行入城。護國寺管事大難早已被策反為蒙古奸細,在大難的安排下,李庭玉率兩名侍從住入護國寺客房,餘人則躲入地下糧窖旁側的暗洞中。那木櫃後的暗洞是大難無意中發現,原先徑不過尺,經過人工開鑿後,才能勉強容人通過。
張珏聽了很是驚訝,道:“原來李庭玉不是跟你一道南下。”梁庸道:“李將軍原先另有任務,他是從大理趕來釣魚城的。”
李庭玉出自隴西李氏,一直在汪世顯手下當差,是汪氏心腹家臣。
後來汪世顯降蒙,李庭玉與汪世顯次子汪德臣赴蒙古皇子闊端帳下為人質。蒙古人敬慕英雄,李庭玉很快以箭術贏得了美名,為闊端信用,且賜蒙古名李忽蘭吉。之前李庭玉受闊端派遣前往大理,將蒙古大軍即將南下的消息告知安乙仲、汪紅蓼夫婦。這本是闊端的一番好意,想讓安氏夫婦提早避開,以免刀劍無眼,無端受兵禍牽連。不想李庭玉到時,安家剛出了大事,長子安允被宋合州知州余大成派人捉走,次女安敏則認為父母不肯援救兄長而離家出走。安氏夫婦化名安寧、千尋,長久以來隱瞞身世,安氏兄妹對父母真實身份毫不知情。在連連變故的刺激下,汪紅蓼又驚又氣,當即病發身亡。李庭玉急忙派人回河西向闊端報信,協助安乙仲安葬了汪紅蓼後,又應安乙仲委託,率人趕來釣魚城,預備營救安氏兄妹。因未得闊端號令,先化裝成行商,在釣魚城城外待命。
梁庸回到合州後,先在釣魚城城外與李庭玉碰頭。商議過後,李庭玉引人入城,一面查訪安允的關押地點,一面尋找安敏下落。梁庸有意隔了幾日,方才進釣魚城。他當晚入城後,過護國寺而不入,直奔山頂將軍府求見興戎司主帥王堅。其實梁庸路過釣魚台時,已與正在外面散步的李庭玉打過照面,雙方雖沒有說話,卻是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