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然不久李庭玉手下便發現目標人物安敏出現在琴泉茶肆中,且已被興戎司副帥張珏擒住。安敏被押入護國寺藥師殿後,李庭玉感到機不可失,必須得當晚進行營救。然此刻梁庸還未回來,他一時情急,急忙派人上山去尋梁庸。手下人摸黑上山,遠遠見到梁庸獨自提燈站在前面山道上,急奔過去訴說,一張口便是一大堆蒙古語。正好護送梁庸下山的兵士小魯方便完畢起身,聞聲愣在了那裡。梁庸急忙拔出同夥身上的短刀,衝過去刺死了小魯。同夥本來想將小魯屍體拋下懸崖,就此毀屍滅跡。但梁庸卻不同意,因為小魯是興戎司主帥王堅親兵,若是莫名失蹤,必然惹人起疑,事情終歸要牽到他頭上。為了掩飾,他便又讓同夥用石頭砸了自己一下。
本來他受傷並不重,並未真的暈厥,然兵士張萬負起他時不小心摔倒,那一下倒真的將他徹底撞暈了過去,直到回到護國寺時才重新醒過來。
李庭玉得到回報後,遂安排營救安敏事宜。他進釣魚城數日,也去過琴泉茶肆幾次,已留意到茶肆後院與護國寺藥師殿毗鄰,遂決意從那裡下手。計劃原是凌晨天將亮時動手,不想當晚半夜時有人闖進了藥師殿。管事大難從兵士那裡打聽到對方是大理國大將軍高言,急忙告知了李庭玉。李庭玉擔心事情有變,決定提前動手,派手下人從護國寺糧窖中潛出,化裝成山民,背著各種山貨菜蔬進去琴泉茶肆。茶肆中雖有兵士,卻將對方當作了送貨的貨販,未加留意。
蒙古人進來後院後,見白、張兩家一片漆黑,有意叫了幾聲,不見應答,遂匆忙開始營救行動。一人搭梯子爬上牆頭後,驚然見到了安敏正往西牆而來,忙低聲叫她過來,說明是受她父親囑託前來營救的人。
安敏勉強信了,蒙古人遂丟了皮繩,讓她將繩子拴在腰間,再合力將她拉過牆頭。落地後,一名蒙古人脫下外衣,套在安敏身上,又給她戴上竹笠做掩飾。一行人遂離開後院,經茶肆回來護國寺,再由管事大難引入地窖暗洞中躲藏起來。
次日,安敏又要去軍營牢房營救兄長安允,蒙古人拗不過她,只得勉強同意。管事大難藏有幾套興戎司軍服,此刻正好派上了用場。一行人化裝成兵士,趁夕陽落山、眾軍歸營時混入軍營。等到夜深後,摸到牢房附近,不想意外在那裡遇到了張珏。幸好張珏乍然見到安敏之下,驚得呆住,被蒙古人趁機制服。本想趁此良機殺了這位鼎鼎有名、武藝超群的四川虓將,然安敏竭力相護,只得作罷。旋即同夥擒到牢監,得知安允已被帶走,只得無功而返。
蒙古諸人憑藉張珏的令牌出營,因穿了戎服,一路順利通過關卡,回來護國寺地窖中。卻被安敏意外發現他們蒙古人的身份,她登時大吵大鬧,要就此離開。蒙古人不得已綁住了她,向她說明了全部真相。安敏這才得知父母的真實身份,目瞪口呆後,繼續哭鬧,要跟蒙古人一拍兩散。之前李庭玉一直未曾出面,此時再也按捺不住,親見安敏,表明自己的汪氏家臣身份,自小與汪紅蓼一起長大,交情深厚。安敏只是不聽,蒙古人無奈,只得先困住她,預備等天亮後設法離開釣魚城。
然當晚張珏派人封鎖了護國寺,非但蒙古人困在地窖中出不去,管事大難也不能像往常那樣在地窖和客房之間來回通傳消息。剛好李庭玉認出了來護國寺做法事的女道士吳知古即是叛將吳曦之女吳若水,當年汪世顯到汴京覲見,他一直扈從身邊,對吳若水主動追求汪世顯一事最清楚不過。李庭玉為人頗富計謀,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可以大做文章,便有意尋上張珏比箭,藉機將吳知古的真實身份告知了對方。如此,無非是要引發波瀾,他好趁亂率領手下人逃出城去。
張珏聽到這裡,疑惑大起,遂插口問道:“李庭玉原先是汪氏家臣,與汪紅蓼交好,又受了安乙仲安先生託付,全力營救安氏夫婦愛女安敏倒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安允是闊端親子,李庭玉如何不顧他的安危,竟打算先帶安敏逃走呢?”
梁庸道:“關於這一點,是因為安乙仲安先生已寫信給你們總帥余相公,作出交代。我們料想因為安公子的身份,你們大宋不敢傷害他。”
張珏心道:“或許是因為營救安允難度太大。再說李庭玉已見過安乙仲,知道我大宋打算利用安允來遊說闊端降宋,因而暫時不會傷害安允。
安乙仲寫信給余相公,多半是因為安允並非親子,遂答應合作,好換回親生女兒安敏。”
梁庸道:“唉,可是我們誰都沒有預料到,安敏竟然從另一條暗道逃了出去。等到我們發現時,已經晚了。雖然料想安敏看在她母親汪紅蓼的份上,不至於供出之前的秘密藏身之處,但我還是要求李將軍一行先行離開釣魚城再說。不想張將軍已發現了端倪,發出響箭示警,在城門處將李將軍等人攔下逮捕。”
張珏道:“你沒有逃走,是因為你沒有出面,安敏不知道你是蒙古奸細,對嗎?”梁庸道:“不錯。大難雖然見過安敏,但他用處極大,我實在不捨得輕易捨棄,預備冒一把險,賭安敏不會揭發他。不想安敏還是將地窖的秘密說了出來,實在可氣。”
張珏道:“我確實盤問過安敏,但她沒有說出藏身之處。我是從遇到她的地方反推,根據她留下的血跡找尋,這才找到了懸崖邊的暗洞。”梁庸道:“原來是這樣。不管怎樣,張將軍已發現了地窖的秘密,大難也已經暴露了。”
本來他受傷並不重,並未真的暈厥,然兵士張萬負起他時不小心摔倒,那一下倒真的將他徹底撞暈了過去,直到回到護國寺時才重新醒過來。
李庭玉得到回報後,遂安排營救安敏事宜。他進釣魚城數日,也去過琴泉茶肆幾次,已留意到茶肆後院與護國寺藥師殿毗鄰,遂決意從那裡下手。計劃原是凌晨天將亮時動手,不想當晚半夜時有人闖進了藥師殿。管事大難從兵士那裡打聽到對方是大理國大將軍高言,急忙告知了李庭玉。李庭玉擔心事情有變,決定提前動手,派手下人從護國寺糧窖中潛出,化裝成山民,背著各種山貨菜蔬進去琴泉茶肆。茶肆中雖有兵士,卻將對方當作了送貨的貨販,未加留意。
蒙古人進來後院後,見白、張兩家一片漆黑,有意叫了幾聲,不見應答,遂匆忙開始營救行動。一人搭梯子爬上牆頭後,驚然見到了安敏正往西牆而來,忙低聲叫她過來,說明是受她父親囑託前來營救的人。
安敏勉強信了,蒙古人遂丟了皮繩,讓她將繩子拴在腰間,再合力將她拉過牆頭。落地後,一名蒙古人脫下外衣,套在安敏身上,又給她戴上竹笠做掩飾。一行人遂離開後院,經茶肆回來護國寺,再由管事大難引入地窖暗洞中躲藏起來。
次日,安敏又要去軍營牢房營救兄長安允,蒙古人拗不過她,只得勉強同意。管事大難藏有幾套興戎司軍服,此刻正好派上了用場。一行人化裝成兵士,趁夕陽落山、眾軍歸營時混入軍營。等到夜深後,摸到牢房附近,不想意外在那裡遇到了張珏。幸好張珏乍然見到安敏之下,驚得呆住,被蒙古人趁機制服。本想趁此良機殺了這位鼎鼎有名、武藝超群的四川虓將,然安敏竭力相護,只得作罷。旋即同夥擒到牢監,得知安允已被帶走,只得無功而返。
蒙古諸人憑藉張珏的令牌出營,因穿了戎服,一路順利通過關卡,回來護國寺地窖中。卻被安敏意外發現他們蒙古人的身份,她登時大吵大鬧,要就此離開。蒙古人不得已綁住了她,向她說明了全部真相。安敏這才得知父母的真實身份,目瞪口呆後,繼續哭鬧,要跟蒙古人一拍兩散。之前李庭玉一直未曾出面,此時再也按捺不住,親見安敏,表明自己的汪氏家臣身份,自小與汪紅蓼一起長大,交情深厚。安敏只是不聽,蒙古人無奈,只得先困住她,預備等天亮後設法離開釣魚城。
然當晚張珏派人封鎖了護國寺,非但蒙古人困在地窖中出不去,管事大難也不能像往常那樣在地窖和客房之間來回通傳消息。剛好李庭玉認出了來護國寺做法事的女道士吳知古即是叛將吳曦之女吳若水,當年汪世顯到汴京覲見,他一直扈從身邊,對吳若水主動追求汪世顯一事最清楚不過。李庭玉為人頗富計謀,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可以大做文章,便有意尋上張珏比箭,藉機將吳知古的真實身份告知了對方。如此,無非是要引發波瀾,他好趁亂率領手下人逃出城去。
張珏聽到這裡,疑惑大起,遂插口問道:“李庭玉原先是汪氏家臣,與汪紅蓼交好,又受了安乙仲安先生託付,全力營救安氏夫婦愛女安敏倒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安允是闊端親子,李庭玉如何不顧他的安危,竟打算先帶安敏逃走呢?”
梁庸道:“關於這一點,是因為安乙仲安先生已寫信給你們總帥余相公,作出交代。我們料想因為安公子的身份,你們大宋不敢傷害他。”
張珏心道:“或許是因為營救安允難度太大。再說李庭玉已見過安乙仲,知道我大宋打算利用安允來遊說闊端降宋,因而暫時不會傷害安允。
安乙仲寫信給余相公,多半是因為安允並非親子,遂答應合作,好換回親生女兒安敏。”
梁庸道:“唉,可是我們誰都沒有預料到,安敏竟然從另一條暗道逃了出去。等到我們發現時,已經晚了。雖然料想安敏看在她母親汪紅蓼的份上,不至於供出之前的秘密藏身之處,但我還是要求李將軍一行先行離開釣魚城再說。不想張將軍已發現了端倪,發出響箭示警,在城門處將李將軍等人攔下逮捕。”
張珏道:“你沒有逃走,是因為你沒有出面,安敏不知道你是蒙古奸細,對嗎?”梁庸道:“不錯。大難雖然見過安敏,但他用處極大,我實在不捨得輕易捨棄,預備冒一把險,賭安敏不會揭發他。不想安敏還是將地窖的秘密說了出來,實在可氣。”
張珏道:“我確實盤問過安敏,但她沒有說出藏身之處。我是從遇到她的地方反推,根據她留下的血跡找尋,這才找到了懸崖邊的暗洞。”梁庸道:“原來是這樣。不管怎樣,張將軍已發現了地窖的秘密,大難也已經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