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成吉思汗攻取靈、鹽二州後,又遣大將阿魯術督軍進圍中興府。夏末帝睍被圍困在中興府中,眼看城被攻破,國勢瀕危,一籌莫展,中興府城中也是一片悲泣之聲。
次年(1227年)五月,因進入夏季,天氣炎熱,成吉思汗感到身體不適,回師隆德,到六盤山避暑。他見西夏已經孤立無援,就派御帳前首千戶察罕赴中興府向末帝諭降,又一次遭到拒絕。
當年六月,被困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終於彈盡糧絕。禍不單行的是,夏國此時又發生了罕見的強烈地震,宮室房舍大量塌毀,瘟疫橫行。軍民因患病無治,完全喪失了抵禦和作戰能力。夏末帝睍眼見窮途末路,只好同意向蒙古軍投降,但以“以備貢物,遷民戶”的理由提出寬限一個月。成吉思汗表面答應了夏末帝的請求。其實,他此時已患重病,料到時日無多,因而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以防西夏發生變故,待西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
人生終究有許多遺憾——即便有著絕世的豐功,驚人的戰績,也無法停止生命的推移,也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即使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照舊無法戰勝人世間最強大的敵人——死亡。寶慶三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溘然長逝於清水縣行宮,結束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蒙古人將他的屍體裝入金棺,運回蒙古發喪,一路上遇到行人,一律殺死,以免泄露消息。
蒙古早期信奉薩滿教,不重視死者的遺體,但相信靈魂永存。成吉思汗的葬儀十分奇特:不用棺槨,“用木二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即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也沒有殉葬品;再挖一個深坑,埋入其中;然後用萬馬將地面踏平,“彌望平衍”;最後派一支軍隊將這一大片地區都封鎖起來,等到地面草木長成,絲毫看不出埋葬的痕跡,軍隊這才撤走。
這個野心勃勃的世界征服者,最終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儘管他生前擁有遼闊無垠的疆土、堆積如山的珍寶、成千上萬的美女,最終歸宿依舊是化成一抔黃土,如何不令人感慨嘆息。
成吉思汗死後不久,西夏末帝睍帶著夏國“圖籍”出城,前去晉謁成吉思汗,隨行的有夏國大臣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文武百官及皇室。他們當然想不到成吉思汗已經死去,而自己也正走向為成吉思汗殉葬之路。
末帝睍一行人到達薩里川時,被事先埋伏在那裡的蒙古軍殺害。蒙古軍隨即進入中興府,血洗全城,雞犬不留。至此,與遼、北宋及金、南宋先後鼎立的西夏正式滅亡。從夏景宗元昊稱帝,到夏末帝亡國,西夏共傳十主,歷時一百八十九年。
瘋狂的蒙古軍對西夏實施了滅絕性的摧毀,不但血洗都城,還將西夏積聚近二百年的宮殿、史冊付之一炬,賀蘭山下的西夏皇家陵園也被毀盜殆盡。曾在中國歷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灰飛煙滅了,党項文明也就此湮滅,真可謂其興亦勃,其亡亦忽。西夏,只留給後世一個撲朔迷離的背影。
成吉思汗之死並沒有令蒙古征服擴張的步伐就此停住。後來蒙古還有兩次大規模的西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蒙古騎兵震驚世界,改變了整個亞洲甚至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格局。
成吉思汗西征時,部將哲別、速不台統率的一支蒙古軍曾在阿里吉河擊潰斡羅思諸侯和欽察人的聯軍,但沒有征服全部的欽察人,更沒有征服斡羅思。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即位,又派闊客歹、雪你台入侵欽察、不里阿耳等地,也未征服其國。端平二年(1235年),即宋蒙戰爭開始的這一年,窩闊台大汗召集諸王大會,決定遵守成吉思汗遺訓,開拓疆土,再次西征,此即為第二次西征。窩闊台還打算親自西征,但被眾人諫阻,最後議定由各支宗王的長子或長孫領兵出征,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遣長子從征,即著名的“長子遠征”。
蒙古西征軍先攻占了裏海以北地區和俄羅斯,攻克莫斯科、基輔等大城。之後兵分三路:北路軍為察合台部,由察合台子貝達爾統帥,攻打孛烈兒;中路軍為朮赤部,由拔都統帥,攻打馬扎兒;南路軍為窩闊台部,由大將速不台和窩闊台之子合丹統帥。北路軍勢如破竹,打得孛烈兒王布萊斯狼狽逃命,隨後蒙古大軍渡過奧得河,在莘爾斯達特大平原上和孛烈兒、日耳曼聯軍遭遇。一場大戰後,歐洲聯軍全軍覆沒,屍橫遍野。中路軍和南路軍也都節節勝利,殺得歐洲人心驚膽破,稱之為“黃禍”。北、中、南三路蒙古軍最終在多瑙河畔會師。一時間,歐洲震動,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驚呼蒙古軍為上帝的“罰罪之鞭”。
之後,中路拔都大軍繼續挺進,一路打到亞德里亞海的威尼斯國邊界,進軍離維也納三十里的地方。正要征服全歐洲之時,忽然接到窩闊台大汗病死的消息,這才下令班師。拔都回到他自己的欽察汗國駐守,因為感激兄長鄂爾達主動讓位,將一大片土地分給鄂爾達,建立白帳汗國。又將另一片土地分給弟弟昔班,建立了青帳汗國。
拖雷長子蒙哥繼承汗位後,再派弟弟旭烈兀率軍西征,此為第三次西征。這次西征主要的目的是要剿滅木剌夷。木剌夷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伊斯瑪儀派分支尼扎里耶派的俗稱,起源于波斯,正統穆斯林認為他們是異端邪派。木剌夷激進好戰,廣招信徒,據險設寨,勢力漸盛,形成一個獨立宗教國,所屬山城達三百六十座。其總部設在高峰上,稱為“鷲巢”,極為神秘。
次年(1227年)五月,因進入夏季,天氣炎熱,成吉思汗感到身體不適,回師隆德,到六盤山避暑。他見西夏已經孤立無援,就派御帳前首千戶察罕赴中興府向末帝諭降,又一次遭到拒絕。
當年六月,被困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終於彈盡糧絕。禍不單行的是,夏國此時又發生了罕見的強烈地震,宮室房舍大量塌毀,瘟疫橫行。軍民因患病無治,完全喪失了抵禦和作戰能力。夏末帝睍眼見窮途末路,只好同意向蒙古軍投降,但以“以備貢物,遷民戶”的理由提出寬限一個月。成吉思汗表面答應了夏末帝的請求。其實,他此時已患重病,料到時日無多,因而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以防西夏發生變故,待西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
人生終究有許多遺憾——即便有著絕世的豐功,驚人的戰績,也無法停止生命的推移,也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即使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照舊無法戰勝人世間最強大的敵人——死亡。寶慶三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溘然長逝於清水縣行宮,結束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蒙古人將他的屍體裝入金棺,運回蒙古發喪,一路上遇到行人,一律殺死,以免泄露消息。
蒙古早期信奉薩滿教,不重視死者的遺體,但相信靈魂永存。成吉思汗的葬儀十分奇特:不用棺槨,“用木二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即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也沒有殉葬品;再挖一個深坑,埋入其中;然後用萬馬將地面踏平,“彌望平衍”;最後派一支軍隊將這一大片地區都封鎖起來,等到地面草木長成,絲毫看不出埋葬的痕跡,軍隊這才撤走。
這個野心勃勃的世界征服者,最終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儘管他生前擁有遼闊無垠的疆土、堆積如山的珍寶、成千上萬的美女,最終歸宿依舊是化成一抔黃土,如何不令人感慨嘆息。
成吉思汗死後不久,西夏末帝睍帶著夏國“圖籍”出城,前去晉謁成吉思汗,隨行的有夏國大臣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文武百官及皇室。他們當然想不到成吉思汗已經死去,而自己也正走向為成吉思汗殉葬之路。
末帝睍一行人到達薩里川時,被事先埋伏在那裡的蒙古軍殺害。蒙古軍隨即進入中興府,血洗全城,雞犬不留。至此,與遼、北宋及金、南宋先後鼎立的西夏正式滅亡。從夏景宗元昊稱帝,到夏末帝亡國,西夏共傳十主,歷時一百八十九年。
瘋狂的蒙古軍對西夏實施了滅絕性的摧毀,不但血洗都城,還將西夏積聚近二百年的宮殿、史冊付之一炬,賀蘭山下的西夏皇家陵園也被毀盜殆盡。曾在中國歷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灰飛煙滅了,党項文明也就此湮滅,真可謂其興亦勃,其亡亦忽。西夏,只留給後世一個撲朔迷離的背影。
成吉思汗之死並沒有令蒙古征服擴張的步伐就此停住。後來蒙古還有兩次大規模的西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蒙古騎兵震驚世界,改變了整個亞洲甚至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格局。
成吉思汗西征時,部將哲別、速不台統率的一支蒙古軍曾在阿里吉河擊潰斡羅思諸侯和欽察人的聯軍,但沒有征服全部的欽察人,更沒有征服斡羅思。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即位,又派闊客歹、雪你台入侵欽察、不里阿耳等地,也未征服其國。端平二年(1235年),即宋蒙戰爭開始的這一年,窩闊台大汗召集諸王大會,決定遵守成吉思汗遺訓,開拓疆土,再次西征,此即為第二次西征。窩闊台還打算親自西征,但被眾人諫阻,最後議定由各支宗王的長子或長孫領兵出征,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遣長子從征,即著名的“長子遠征”。
蒙古西征軍先攻占了裏海以北地區和俄羅斯,攻克莫斯科、基輔等大城。之後兵分三路:北路軍為察合台部,由察合台子貝達爾統帥,攻打孛烈兒;中路軍為朮赤部,由拔都統帥,攻打馬扎兒;南路軍為窩闊台部,由大將速不台和窩闊台之子合丹統帥。北路軍勢如破竹,打得孛烈兒王布萊斯狼狽逃命,隨後蒙古大軍渡過奧得河,在莘爾斯達特大平原上和孛烈兒、日耳曼聯軍遭遇。一場大戰後,歐洲聯軍全軍覆沒,屍橫遍野。中路軍和南路軍也都節節勝利,殺得歐洲人心驚膽破,稱之為“黃禍”。北、中、南三路蒙古軍最終在多瑙河畔會師。一時間,歐洲震動,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驚呼蒙古軍為上帝的“罰罪之鞭”。
之後,中路拔都大軍繼續挺進,一路打到亞德里亞海的威尼斯國邊界,進軍離維也納三十里的地方。正要征服全歐洲之時,忽然接到窩闊台大汗病死的消息,這才下令班師。拔都回到他自己的欽察汗國駐守,因為感激兄長鄂爾達主動讓位,將一大片土地分給鄂爾達,建立白帳汗國。又將另一片土地分給弟弟昔班,建立了青帳汗國。
拖雷長子蒙哥繼承汗位後,再派弟弟旭烈兀率軍西征,此為第三次西征。這次西征主要的目的是要剿滅木剌夷。木剌夷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伊斯瑪儀派分支尼扎里耶派的俗稱,起源于波斯,正統穆斯林認為他們是異端邪派。木剌夷激進好戰,廣招信徒,據險設寨,勢力漸盛,形成一個獨立宗教國,所屬山城達三百六十座。其總部設在高峰上,稱為“鷲巢”,極為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