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遵頊窮兵黷武,即位後一改之前西夏附金抗蒙的國策,變為歸附蒙古,合兵攻金。當時,蒙古正大肆攻打金國,遵頊想趁火打劫,不停出兵攻打金國,以圖擄掠財物,擴張領土。然而,遵頊對金軍的作戰,要麼失敗,要麼無功而退,頻繁的戰事也使得西夏的國力大為削弱。嘉定十年(1217年),成吉思汗發兵攻打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經連年用兵,兵民厭戰,朝議沸騰,不願再隨蒙古軍出征。於是,成吉思汗以此為藉口,率軍圍攻西夏都城中興府。遵頊無力抵禦,命太子德任留守中興府,自己帶領親隨扈從逃奔西涼。不久後,又派遣使者向蒙古請降,蒙古軍才退兵。
經此一事,遵頊深感蒙古是西夏的致命威脅,為了自保,被迫改變立場,做出聯金抗蒙的姿態,想與金國重修於好。但金宣宗認為遵頊為人反覆無常,沒有答應。遵頊碰了一鼻子灰後,害怕三面受敵,又想與宋朝聯盟,共同對付金國。他先後兩次派心腹樞密招討使寧子寧到四川,想說服宋四川安撫使安丙一起出兵夾攻金國。安丙本是叛將吳曦舊部,得以出任蜀帥,僅因掠取了部將誅殺吳曦的大功,並無顯赫政績和軍功,之前也沒有擔任地方長官的履歷,威信不足以服眾。他亦想通過一場大功勞來為己立威,遂同意出兵與西夏夾攻金國。
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遵頊如約出師,派遣萬餘軍隊攻破金會州。金國名將郭斌即在此戰中被俘,後在押送途中逃脫,但其兄郭祿大卻被西夏兵追擊射殺。金宣宗想與西夏議和,卻被遵頊拒絕。九月,遵頊又發兵三萬破金西寧州,圍定西城,隨即進逼進攻金軍事重鎮鞏州。
日後崛起的汪世顯當時還是一個千夫長,正為金國戍守鞏州。由於金軍拼死抵抗,鞏州城久攻不下。遵頊即派人到四川催促宋軍出兵。宋安撫使安丙命利州副都統程信督促張威、王仕信分道進兵,與西夏軍會師於鞏州城下。按照事先約定,由西夏軍隊負責野戰,宋軍負責攻城,在兩國合兵的局勢下,鞏州依然巍然不動。宋夏兩軍損失慘重,死傷數以萬計,因糧草不繼,雙方只好退兵。在撤退途中,西夏軍又被金兵伏擊,傷亡甚眾。
不久後,宋安撫使安丙再約下西夏軍進攻金秦州。遵頊懼於鞏州之敗,不肯出兵,安丙只得率軍撤回利州。這一場宋夏聯軍攻金計劃遂宣告失敗,安丙也因勞民傷財卻無任何斬獲而受到朝中大臣彈劾。他更不能預料的是,金千夫長汪世顯因守御鞏州有功,一躍成為鞏州守將,後來成長為秦鞏大豪,左右隴西、四川局勢,還與他的幼子安乙仲聯姻,引發出了一系列風波。
西夏這邊,遵頊聯金聯宋的策略失敗後,不得不重新回到附蒙攻金的老路上來,不斷徵發軍隊隨蒙古軍進攻金國,但卻一敗再敗。皇帝遵頊如此無能,一再誤國,自然引起西夏朝野上下的極度不滿。遵頊卻依舊剛愎自用,派太子德任領兵進攻金國。德任認為蒙古才是西夏的心腹大患,建議重新與金國聯盟。遵頊不聽,德任見諫阻無效,料到西夏亡國在即,憤懣下請求罷除自己的太子位,要出家為僧。遵頊惱羞成怒,下令將德任軟禁在靈州,另遣將領兵攻金。
此時,西夏危機日益深重,兵員消耗,財用匱乏,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中,就連蒙古成吉思汗也對遵頊的反覆無常失去了耐心,多次派使者到西夏,要求遵頊退位。在蒙古軍的武力威逼下,遵頊被迫退位為太上皇,他也是西夏歷史上唯一的太上皇。因為太子德任不願意繼位,皇位遂傳給遵頊的次子德旺,這便是夏獻宗。
德旺繼位於西夏危難之際,即位之初立即改變遵頊的附蒙政策,試圖對抗蒙古。他趁成吉思汗率軍親征西域之際,聯絡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共同抗擊蒙古。成吉思汗聽說後,立即調集大軍,親自征伐西夏。當時蒙古騎兵縱橫天下,在這等強敵面前,西夏軍毫無還手之力,銀州被攻破,沙州被困,漠北未被征服諸部軍也潰散。走投無路下,德旺不得不重新派人到蒙古軍中請降,答應以“質子為信”,蒙古軍才撤軍。
然而,德旺並未如約送質子到蒙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派使者到西夏問罪。西夏大臣均勸德旺守信,立即送質子到蒙古,但德旺不聽。
為了防止蒙古軍報復,德旺開始與金國修好,意圖共同抵抗蒙古。夏金重新簽訂了和約,約為兄弟之國。不過此時金國自身難保,已經是亡國的前夜。然西夏背盟卻令蒙古攻金主帥木華黎極為氣憤,病情轉重,很快病發身亡。成吉思汗得知後大為氣憤,放棄西征,回師東進,要先向西夏討還血債。
寶慶二年(1226年),已經六十五歲高齡的成吉思汗親自率十萬蒙古軍第六次攻打西夏。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城邑崩潰,人民逃亡,西夏國危在旦夕。德旺驚憂交加,束手無策,憂悸而亡。德旺弟清平郡王之子睍被擁立為帝,是為夏末帝。
這一年,蒙古軍先後攻下了肅州、甘州、涼州、靈州,分東、西兩路進圍西夏國都中興府。八月,蒙古軍西路搶占了黃河九渡,攻陷應里。十月,蒙古東路軍又攻破夏州。於是,兩路夾擊,形成鉗形攻勢,指向西夏腹地都城中興與靈州地區。十一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夏末帝睍派大將嵬名令公帶領十萬兵馬去救靈州。當時已經是冬季,天氣寒冷,黃河結上了厚厚的冰,雙方的騎兵在結冰的黃河上交戰,戰鬥十分激烈,西夏軍最終遭到慘敗,靈州失守。靈州守將為遵頊的前太子德任,被蒙古軍俘虜,不屈被殺。德任的兒子惟忠當時只有七歲,見父親被殺,也要求從死。一向以殘酷聞名的蒙古軍將領竟然被感動,留下了惟忠的性命。十二月,蒙古軍攻克鹽州川,四處搜索,燒殺搶掠,夏國居民倖免於難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里幾成赤地”。
經此一事,遵頊深感蒙古是西夏的致命威脅,為了自保,被迫改變立場,做出聯金抗蒙的姿態,想與金國重修於好。但金宣宗認為遵頊為人反覆無常,沒有答應。遵頊碰了一鼻子灰後,害怕三面受敵,又想與宋朝聯盟,共同對付金國。他先後兩次派心腹樞密招討使寧子寧到四川,想說服宋四川安撫使安丙一起出兵夾攻金國。安丙本是叛將吳曦舊部,得以出任蜀帥,僅因掠取了部將誅殺吳曦的大功,並無顯赫政績和軍功,之前也沒有擔任地方長官的履歷,威信不足以服眾。他亦想通過一場大功勞來為己立威,遂同意出兵與西夏夾攻金國。
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遵頊如約出師,派遣萬餘軍隊攻破金會州。金國名將郭斌即在此戰中被俘,後在押送途中逃脫,但其兄郭祿大卻被西夏兵追擊射殺。金宣宗想與西夏議和,卻被遵頊拒絕。九月,遵頊又發兵三萬破金西寧州,圍定西城,隨即進逼進攻金軍事重鎮鞏州。
日後崛起的汪世顯當時還是一個千夫長,正為金國戍守鞏州。由於金軍拼死抵抗,鞏州城久攻不下。遵頊即派人到四川催促宋軍出兵。宋安撫使安丙命利州副都統程信督促張威、王仕信分道進兵,與西夏軍會師於鞏州城下。按照事先約定,由西夏軍隊負責野戰,宋軍負責攻城,在兩國合兵的局勢下,鞏州依然巍然不動。宋夏兩軍損失慘重,死傷數以萬計,因糧草不繼,雙方只好退兵。在撤退途中,西夏軍又被金兵伏擊,傷亡甚眾。
不久後,宋安撫使安丙再約下西夏軍進攻金秦州。遵頊懼於鞏州之敗,不肯出兵,安丙只得率軍撤回利州。這一場宋夏聯軍攻金計劃遂宣告失敗,安丙也因勞民傷財卻無任何斬獲而受到朝中大臣彈劾。他更不能預料的是,金千夫長汪世顯因守御鞏州有功,一躍成為鞏州守將,後來成長為秦鞏大豪,左右隴西、四川局勢,還與他的幼子安乙仲聯姻,引發出了一系列風波。
西夏這邊,遵頊聯金聯宋的策略失敗後,不得不重新回到附蒙攻金的老路上來,不斷徵發軍隊隨蒙古軍進攻金國,但卻一敗再敗。皇帝遵頊如此無能,一再誤國,自然引起西夏朝野上下的極度不滿。遵頊卻依舊剛愎自用,派太子德任領兵進攻金國。德任認為蒙古才是西夏的心腹大患,建議重新與金國聯盟。遵頊不聽,德任見諫阻無效,料到西夏亡國在即,憤懣下請求罷除自己的太子位,要出家為僧。遵頊惱羞成怒,下令將德任軟禁在靈州,另遣將領兵攻金。
此時,西夏危機日益深重,兵員消耗,財用匱乏,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中,就連蒙古成吉思汗也對遵頊的反覆無常失去了耐心,多次派使者到西夏,要求遵頊退位。在蒙古軍的武力威逼下,遵頊被迫退位為太上皇,他也是西夏歷史上唯一的太上皇。因為太子德任不願意繼位,皇位遂傳給遵頊的次子德旺,這便是夏獻宗。
德旺繼位於西夏危難之際,即位之初立即改變遵頊的附蒙政策,試圖對抗蒙古。他趁成吉思汗率軍親征西域之際,聯絡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共同抗擊蒙古。成吉思汗聽說後,立即調集大軍,親自征伐西夏。當時蒙古騎兵縱橫天下,在這等強敵面前,西夏軍毫無還手之力,銀州被攻破,沙州被困,漠北未被征服諸部軍也潰散。走投無路下,德旺不得不重新派人到蒙古軍中請降,答應以“質子為信”,蒙古軍才撤軍。
然而,德旺並未如約送質子到蒙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派使者到西夏問罪。西夏大臣均勸德旺守信,立即送質子到蒙古,但德旺不聽。
為了防止蒙古軍報復,德旺開始與金國修好,意圖共同抵抗蒙古。夏金重新簽訂了和約,約為兄弟之國。不過此時金國自身難保,已經是亡國的前夜。然西夏背盟卻令蒙古攻金主帥木華黎極為氣憤,病情轉重,很快病發身亡。成吉思汗得知後大為氣憤,放棄西征,回師東進,要先向西夏討還血債。
寶慶二年(1226年),已經六十五歲高齡的成吉思汗親自率十萬蒙古軍第六次攻打西夏。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城邑崩潰,人民逃亡,西夏國危在旦夕。德旺驚憂交加,束手無策,憂悸而亡。德旺弟清平郡王之子睍被擁立為帝,是為夏末帝。
這一年,蒙古軍先後攻下了肅州、甘州、涼州、靈州,分東、西兩路進圍西夏國都中興府。八月,蒙古軍西路搶占了黃河九渡,攻陷應里。十月,蒙古東路軍又攻破夏州。於是,兩路夾擊,形成鉗形攻勢,指向西夏腹地都城中興與靈州地區。十一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夏末帝睍派大將嵬名令公帶領十萬兵馬去救靈州。當時已經是冬季,天氣寒冷,黃河結上了厚厚的冰,雙方的騎兵在結冰的黃河上交戰,戰鬥十分激烈,西夏軍最終遭到慘敗,靈州失守。靈州守將為遵頊的前太子德任,被蒙古軍俘虜,不屈被殺。德任的兒子惟忠當時只有七歲,見父親被殺,也要求從死。一向以殘酷聞名的蒙古軍將領竟然被感動,留下了惟忠的性命。十二月,蒙古軍攻克鹽州川,四處搜索,燒殺搶掠,夏國居民倖免於難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里幾成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