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何征愕然地看著駱丹楓,只覺得駱丹楓俊美的臉上浮現的笑容jian詐的很,喃喃道:“厲大人知道自己要狀告的是京中權貴,定會置生死於不顧地‘為民請命’。原本京里人家的那些事,就是民不告官不究的,誰家都能被人揪出許多把柄來。厲大人自是不甘沉寂……侯爺也算是掐准了厲子期的心思。只是柳公可知道?”說著,心想厲子期這“人來瘋”的性子是改一改了。
駱丹楓忙道:“這事祖父並未跟柳公商議過,祖父說柳公早跟厲子期斷絕了師徒情分,也不用問過他了。”
何循揉著生疼的耳朵,點頭道:“話雖如此,但是厲子期冷不丁地又在京城冒出頭來,少不得要吃許多苦頭。畢竟是師徒,柳爺十有八、九要被牽扯進來。”
駱丹楓聞言,就乾笑道:“興許是祖父跟柳公說了我不知道呢。”說著,為叫何家兄弟莫再問這事,就又說道:“前兩日我去給逸王、紅葉踐行,敏郡王也在,說了幾句話,敏郡王知道逸王知道了敏王的事,聽著他的話,如今安陽老王爺已經叫人從莫家偷了那信出來,也不怕莫家為保命扯出敏王的事了。”
何征笑道:“安陽老王爺叫人偷出來的?如此也好。”
駱丹楓笑道:“好是好,只是祖父酒後偶然說妻姐的梅花篆像是我教的一樣,字跡十分相似,不知這可是……”見何循瞪他,不由地閉嘴,這一閉嘴,就咬到舌頭,聞到舌尖的血腥味,就訕笑起來,暗道自己被凍糊塗了,就滿嘴胡說起來,幸虧後頭那“緣分”兩字沒提。
何循笑道:“妹夫這是要說跟我有緣分?”
駱丹楓咳嗽兩聲,因嫌這屋子裡冷,便要借著出恭去了隔壁船艙走動暖和暖和,暗道新近柳家何家的事多的是,自己提哪樣打發不了時間,何必就提了梅花篆的事。
不料駱丹楓才起身,那邊不時探向窗口去看的何征忙道:“有動靜了。”
駱丹楓、何循忙擠到窗口去,未免窗口太大引起外頭人懷疑,三人不敢發出聲響,只瞧見外頭暴風驟雨下個不停,浪花拍打在船艙上,三更的渡頭上伸手不見五指,渡頭上幾盞昏黃的燈籠就如鬼影一般。
何循暗道這時間窩在渡頭上看莫家人搬東西,便是幸災樂禍,也高興不起來。
駱丹楓瞄著渡頭上那堆積起來的箱籠,湊到何循耳邊輕聲說道:“這是莫家留在京城裡最多的家當,可見莫家定是沒了敏王的信,又信不過睿郡公,於是……”
何循本要耐心等駱丹楓說完,但駱丹楓將口中熱氣呼到他耳朵里,那耳朵又早凍僵了,這麼一來,便又痛又癢,於是微微撇過頭去,伸手揉著自己耳朵。
駱丹楓渾不在意,見何循躲過去了,就在何征耳邊說道:“於是聽說田貴妃沒了,陛下要留了八皇子在宮裡長住,就以為陛下這是看重八皇子呢。畢竟就是個男女還有日久生情的呢,父子之間也是如此。莫家人可是深信早先八皇子就得陛下寵愛,日後這寵愛定是只增不減。因此看見田家那邊的親戚伸出援手,就以為是田家人要拉攏他們呢。”
何征點了頭,一邊看著外頭,便也伸手揉了下耳朵,忽地瞄了一眼駱丹楓,“不是田家親戚。”
駱丹楓一愣,向外看去,只瞧見幾個人影立在渡頭上,並未看出何征是從哪裡看出這群人的身份,暗道自己聽到的風聲可就是田家那邊的人並睿郡公幾個今晚上要幫著莫家運送家當的。
何征伸手指著一個黑影,“這影子我認得,是國丈家的二管家,國丈家要送了家裡老夫人的屍骨回北邊老家安葬,只怕莫家的東西是要借著風雨遮掩,混進國丈家的船隊,將莫家家當送到國丈老家去。”
何循一愣,低聲道:“這是有人有樣學樣,說服了國丈家的糊塗東西對那金銀動了心,畢竟誰也不能明目張胆地告訴全族人陛下正等著抓對莫家銀子動心的人呢……”話沒說完,就瞧見岸上忽地冒出一群手持火把之人,因岸上立時通明起來,慢慢地就看到官兵的衣裳。
駱丹楓並何循、何征因這事來得突然,便都沒了言語,瞧見那官兵將箱籠並渡頭人馬全綁走了,便相對無言地坐回那簡陋的小桌子邊。
半日,何征清了清嗓子,說道:“看來,莫家不是信八皇子會得寵,莫家是覺得陛下該是年邁之人,太子精壯繼位之日指日可待。於是見國丈家來人籠絡,便大膽拿了家當在太子身上下了賭注……”只怕莫家人心裡都覺只要熬過這幾年,等太子繼位,就能給自家翻案了。
駱丹楓也沒料到今日領著何家兄弟來渡頭“隔岸觀火”,竟會看到火燒到皇后、太子身上,於是這會子,就也不言語,半日聽到岸上的動靜沒了,便大著膽子說道:“這天晚了,城門早關了,也回不去,不若叫人拿了酒水來暖暖身子?”
何征聞言,緊了緊裹著的大氅,說道:“再忍忍吧,都熬了幾日了,若是弄得一身酒氣回去,豈不是叫人誤以為咱們是在外頭花天酒地,沒幹正事?”說著,因想田家人果然有能耐,竟是將駱家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將計就計地讓駱家人清楚太子如今也被牽扯進去。方才的事陛下定不立時昭告天下,但駱家既然知道太子、皇后也被皇帝釣出來,只怕會動搖了心思,雖不至於立時背叛太子,但也沒早先那般堅定地要站在太子那邊了。田家在不知曉敏王罪證的情況下,能將計就計讓駱家人看到太子失利的一面,可見,何家人早先只覺得將田家交給駱家處置就好,實在太過於輕敵了。
何循點了點頭,心裡也跟何征一樣的心思,因此也顧不得喝酒的事。
駱丹楓拱肩縮背地看著何家兩兄弟,待要說自己一個人喝,又怕何家兄弟以為自己是嗜酒之人,於是便咬牙忍著也不提飲酒的事。
142欲加之罪
何循、何征因有了心思,便也不與駱丹楓多說,待天亮了,便冒著雨趕回何家。
待到了何家,天色依舊未明,何循回了自己房裡,見柳檀雲還沒起身,也不叫醒她,自己個急匆匆地叫人弄了熱水薑湯給他。
待柳檀雲起床後,柳檀雲就看見何循換了一身整齊衣裳,似是要出去,心裡以為他是昨晚上回來的,就笑道:“你昨晚上回來的?我怎不知道?”
何循笑道:“我才回來的。”
柳檀雲笑道:“那你怎不歇著,既然前頭幾日都沒去衙門,今日就也不去了吧。”
何循忙道:“前幾日太子姐夫替我們遮掩著辦事,不去就罷了,今日不能再不去了。”說著,因怕自己身上有病氣,就對柳檀雲說道:“你再去睡一會,莫管我,今晚上只怕我還要遲些回來。”
柳檀雲看何循眉宇凝重,便知當是出了什麼意外之事,於是順著何循的話就歇著去了。
何循換了一身衣裳,便去順天府衙門那邊,待到了那邊,便有兩三個同僚打聽柳孟炎何時回來。
何循嘴裡只敷衍地說快了,待人散了之後,便想陛下看到抓到國丈家的人,就算不疑心到太子身上,但只要陛下懲治了國丈家的人,太子的威名勢必要受損。
因近日大雨瓢潑,衙門裡也沒甚事做,於是何循便翻著邸報打發時間。熬了半日,晌午就見何征的小廝叫他回家說話,便又趕往家去。
到了家中進了何征書房,便看見太子微服過來了,暗道今日倒不用晚回來。
何循忙道:“太子姐夫可是也知道國丈家的事了?”
這皇后的娘家乃是葛家,葛家原也是有名的世家,但如今也沒落了。提起葛家,便少不得要說起顧家。這葛顧兩家牽扯甚深,便連當今皇后也算是顧家外孫女。但看早先顧家出事,葛家眼睜睜地看著顧家錢財被睿郡王等人瓜分卻無能為力,便可知這葛家究竟沒落到什麼地步。
早幾十年前,不獨葛家,便連先帝也不曾料到當今陛下會繼承大統,於是如今的陛下繼位之後,葛家成了國丈家,一因自家子孫不肖,挑不出有為之人借著皇后這股東風振興家業;二因被太后娘家黎家牢牢壓制住,這麼些年,竟是白費了皇后這股東風,早幾十年前葛家便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黎家之後,如今冷不丁地又冒出個何家,且這何家又是黎太后挑的,何家跟黎家兩家彼此默契地襄助太子,更將葛家壓在下面。
太子因是長孫,自幼得太后寵愛,於是跟黎家比跟葛家要親近的多,因覺葛家無能翻不出什麼大浪來,於是這次只請皇后叮囑葛家領頭人一回,自己又吩咐了一遍,便當這次的事自己只需看戲就好。沒成想,一大早,葛家人就求了過來。
太子陰沉著臉點了點頭,早先也是一時興起,想叫何征、何循兄弟替他親眼看著田家是如何倒霉的,於是便替他們遮掩著,由著他們隨著駱丹楓去胡鬧,如今恰被何家兄弟、駱丹楓看見葛家人被抓到,心裡便有些不尷不尬。這次的事無論如何怪不到何家身上,畢竟何家再有能耐,那葛家乃是皇后娘家,怎麼著都輪不到何家去約束葛家。
“葛家人一早便求過來了。”太子恨聲道,“我卻不知那些個東西一不告訴皇后,二不告訴我,哪裡就來的膽子打了我們的幌子來跟莫家要銀子。”
何循忙道:“是國丈、國舅做的事?”
太子忙道:“國丈並不知情,是護送葛家老夫人屍骨回北邊安葬的五國舅行的事。他原以為這風大雨大的,沒人留心,便想著半夜叫莫家人搬了箱籠出來,只等著今早上便開船將東西運離京城。那東西還有臉說若遇到官兵,只管報我的名,說船上是皇后家老夫人的棺材,看誰敢動。那東西昨晚上也被一併綁了去。這些話,也是五舅媽見小廝來求救,不敢隱瞞,才跟國丈說了的。”說著,便不由地咬牙切齒,暗恨葛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早先莫家人那般奉承,他也沒敢跟莫家親近,偏偏葛家人膽子那樣肥,敢在這當口跟莫家勾結。
何循忙道:“太子姐夫可跟太后說了這事?”
太子一怔,忙道:“母后說暫且不跟太后提起此事,待商議出解決之策,再告訴太后。但我的主意是該由著太后拿了主意,因此便先跟太后說了。”
何循忙道:“合該如此,只是太后的意思呢?”
太子猶豫地說道:“太后的意思是葛家人死不足惜,叫我只當做不知情,由著陛下秉公辦理吧。畢竟是錦衣衛領著官兵抓的人,這人跟箱籠全報給父皇知道了。但這話若傳到母后耳中,少不得又要生出許多是非。早先顧家的事已經叫葛家顏面掃地,畢竟誰都知道葛顧兩家淵源甚深,這會子葛家自家的人被綁了,母后的臉面更是……”說著,便嘆息一聲,心想皇后掌管後宮,卻叫人算計了皇孫們,為這事太后已經對皇后有了不滿,只怕這葛家的事張揚開後,皇后跟太后的隔閡更深,若是這般,自己也只能忍痛不顧皇后了。想著,又看了一眼何家兄弟,暗道何家也是太后的人,若是自己為了皇后得罪太后,那他丟掉的就不光是太后的寵愛了。想著又開口道:“今次過來,也是奉了太后的命,專程來見老尚書的,太后說這連日下雨,老尚書的身子只怕受不住。”
駱丹楓忙道:“這事祖父並未跟柳公商議過,祖父說柳公早跟厲子期斷絕了師徒情分,也不用問過他了。”
何循揉著生疼的耳朵,點頭道:“話雖如此,但是厲子期冷不丁地又在京城冒出頭來,少不得要吃許多苦頭。畢竟是師徒,柳爺十有八、九要被牽扯進來。”
駱丹楓聞言,就乾笑道:“興許是祖父跟柳公說了我不知道呢。”說著,為叫何家兄弟莫再問這事,就又說道:“前兩日我去給逸王、紅葉踐行,敏郡王也在,說了幾句話,敏郡王知道逸王知道了敏王的事,聽著他的話,如今安陽老王爺已經叫人從莫家偷了那信出來,也不怕莫家為保命扯出敏王的事了。”
何征笑道:“安陽老王爺叫人偷出來的?如此也好。”
駱丹楓笑道:“好是好,只是祖父酒後偶然說妻姐的梅花篆像是我教的一樣,字跡十分相似,不知這可是……”見何循瞪他,不由地閉嘴,這一閉嘴,就咬到舌頭,聞到舌尖的血腥味,就訕笑起來,暗道自己被凍糊塗了,就滿嘴胡說起來,幸虧後頭那“緣分”兩字沒提。
何循笑道:“妹夫這是要說跟我有緣分?”
駱丹楓咳嗽兩聲,因嫌這屋子裡冷,便要借著出恭去了隔壁船艙走動暖和暖和,暗道新近柳家何家的事多的是,自己提哪樣打發不了時間,何必就提了梅花篆的事。
不料駱丹楓才起身,那邊不時探向窗口去看的何征忙道:“有動靜了。”
駱丹楓、何循忙擠到窗口去,未免窗口太大引起外頭人懷疑,三人不敢發出聲響,只瞧見外頭暴風驟雨下個不停,浪花拍打在船艙上,三更的渡頭上伸手不見五指,渡頭上幾盞昏黃的燈籠就如鬼影一般。
何循暗道這時間窩在渡頭上看莫家人搬東西,便是幸災樂禍,也高興不起來。
駱丹楓瞄著渡頭上那堆積起來的箱籠,湊到何循耳邊輕聲說道:“這是莫家留在京城裡最多的家當,可見莫家定是沒了敏王的信,又信不過睿郡公,於是……”
何循本要耐心等駱丹楓說完,但駱丹楓將口中熱氣呼到他耳朵里,那耳朵又早凍僵了,這麼一來,便又痛又癢,於是微微撇過頭去,伸手揉著自己耳朵。
駱丹楓渾不在意,見何循躲過去了,就在何征耳邊說道:“於是聽說田貴妃沒了,陛下要留了八皇子在宮裡長住,就以為陛下這是看重八皇子呢。畢竟就是個男女還有日久生情的呢,父子之間也是如此。莫家人可是深信早先八皇子就得陛下寵愛,日後這寵愛定是只增不減。因此看見田家那邊的親戚伸出援手,就以為是田家人要拉攏他們呢。”
何征點了頭,一邊看著外頭,便也伸手揉了下耳朵,忽地瞄了一眼駱丹楓,“不是田家親戚。”
駱丹楓一愣,向外看去,只瞧見幾個人影立在渡頭上,並未看出何征是從哪裡看出這群人的身份,暗道自己聽到的風聲可就是田家那邊的人並睿郡公幾個今晚上要幫著莫家運送家當的。
何征伸手指著一個黑影,“這影子我認得,是國丈家的二管家,國丈家要送了家裡老夫人的屍骨回北邊老家安葬,只怕莫家的東西是要借著風雨遮掩,混進國丈家的船隊,將莫家家當送到國丈老家去。”
何循一愣,低聲道:“這是有人有樣學樣,說服了國丈家的糊塗東西對那金銀動了心,畢竟誰也不能明目張胆地告訴全族人陛下正等著抓對莫家銀子動心的人呢……”話沒說完,就瞧見岸上忽地冒出一群手持火把之人,因岸上立時通明起來,慢慢地就看到官兵的衣裳。
駱丹楓並何循、何征因這事來得突然,便都沒了言語,瞧見那官兵將箱籠並渡頭人馬全綁走了,便相對無言地坐回那簡陋的小桌子邊。
半日,何征清了清嗓子,說道:“看來,莫家不是信八皇子會得寵,莫家是覺得陛下該是年邁之人,太子精壯繼位之日指日可待。於是見國丈家來人籠絡,便大膽拿了家當在太子身上下了賭注……”只怕莫家人心裡都覺只要熬過這幾年,等太子繼位,就能給自家翻案了。
駱丹楓也沒料到今日領著何家兄弟來渡頭“隔岸觀火”,竟會看到火燒到皇后、太子身上,於是這會子,就也不言語,半日聽到岸上的動靜沒了,便大著膽子說道:“這天晚了,城門早關了,也回不去,不若叫人拿了酒水來暖暖身子?”
何征聞言,緊了緊裹著的大氅,說道:“再忍忍吧,都熬了幾日了,若是弄得一身酒氣回去,豈不是叫人誤以為咱們是在外頭花天酒地,沒幹正事?”說著,因想田家人果然有能耐,竟是將駱家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將計就計地讓駱家人清楚太子如今也被牽扯進去。方才的事陛下定不立時昭告天下,但駱家既然知道太子、皇后也被皇帝釣出來,只怕會動搖了心思,雖不至於立時背叛太子,但也沒早先那般堅定地要站在太子那邊了。田家在不知曉敏王罪證的情況下,能將計就計讓駱家人看到太子失利的一面,可見,何家人早先只覺得將田家交給駱家處置就好,實在太過於輕敵了。
何循點了點頭,心裡也跟何征一樣的心思,因此也顧不得喝酒的事。
駱丹楓拱肩縮背地看著何家兩兄弟,待要說自己一個人喝,又怕何家兄弟以為自己是嗜酒之人,於是便咬牙忍著也不提飲酒的事。
142欲加之罪
何循、何征因有了心思,便也不與駱丹楓多說,待天亮了,便冒著雨趕回何家。
待到了何家,天色依舊未明,何循回了自己房裡,見柳檀雲還沒起身,也不叫醒她,自己個急匆匆地叫人弄了熱水薑湯給他。
待柳檀雲起床後,柳檀雲就看見何循換了一身整齊衣裳,似是要出去,心裡以為他是昨晚上回來的,就笑道:“你昨晚上回來的?我怎不知道?”
何循笑道:“我才回來的。”
柳檀雲笑道:“那你怎不歇著,既然前頭幾日都沒去衙門,今日就也不去了吧。”
何循忙道:“前幾日太子姐夫替我們遮掩著辦事,不去就罷了,今日不能再不去了。”說著,因怕自己身上有病氣,就對柳檀雲說道:“你再去睡一會,莫管我,今晚上只怕我還要遲些回來。”
柳檀雲看何循眉宇凝重,便知當是出了什麼意外之事,於是順著何循的話就歇著去了。
何循換了一身衣裳,便去順天府衙門那邊,待到了那邊,便有兩三個同僚打聽柳孟炎何時回來。
何循嘴裡只敷衍地說快了,待人散了之後,便想陛下看到抓到國丈家的人,就算不疑心到太子身上,但只要陛下懲治了國丈家的人,太子的威名勢必要受損。
因近日大雨瓢潑,衙門裡也沒甚事做,於是何循便翻著邸報打發時間。熬了半日,晌午就見何征的小廝叫他回家說話,便又趕往家去。
到了家中進了何征書房,便看見太子微服過來了,暗道今日倒不用晚回來。
何循忙道:“太子姐夫可是也知道國丈家的事了?”
這皇后的娘家乃是葛家,葛家原也是有名的世家,但如今也沒落了。提起葛家,便少不得要說起顧家。這葛顧兩家牽扯甚深,便連當今皇后也算是顧家外孫女。但看早先顧家出事,葛家眼睜睜地看著顧家錢財被睿郡王等人瓜分卻無能為力,便可知這葛家究竟沒落到什麼地步。
早幾十年前,不獨葛家,便連先帝也不曾料到當今陛下會繼承大統,於是如今的陛下繼位之後,葛家成了國丈家,一因自家子孫不肖,挑不出有為之人借著皇后這股東風振興家業;二因被太后娘家黎家牢牢壓制住,這麼些年,竟是白費了皇后這股東風,早幾十年前葛家便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黎家之後,如今冷不丁地又冒出個何家,且這何家又是黎太后挑的,何家跟黎家兩家彼此默契地襄助太子,更將葛家壓在下面。
太子因是長孫,自幼得太后寵愛,於是跟黎家比跟葛家要親近的多,因覺葛家無能翻不出什麼大浪來,於是這次只請皇后叮囑葛家領頭人一回,自己又吩咐了一遍,便當這次的事自己只需看戲就好。沒成想,一大早,葛家人就求了過來。
太子陰沉著臉點了點頭,早先也是一時興起,想叫何征、何循兄弟替他親眼看著田家是如何倒霉的,於是便替他們遮掩著,由著他們隨著駱丹楓去胡鬧,如今恰被何家兄弟、駱丹楓看見葛家人被抓到,心裡便有些不尷不尬。這次的事無論如何怪不到何家身上,畢竟何家再有能耐,那葛家乃是皇后娘家,怎麼著都輪不到何家去約束葛家。
“葛家人一早便求過來了。”太子恨聲道,“我卻不知那些個東西一不告訴皇后,二不告訴我,哪裡就來的膽子打了我們的幌子來跟莫家要銀子。”
何循忙道:“是國丈、國舅做的事?”
太子忙道:“國丈並不知情,是護送葛家老夫人屍骨回北邊安葬的五國舅行的事。他原以為這風大雨大的,沒人留心,便想著半夜叫莫家人搬了箱籠出來,只等著今早上便開船將東西運離京城。那東西還有臉說若遇到官兵,只管報我的名,說船上是皇后家老夫人的棺材,看誰敢動。那東西昨晚上也被一併綁了去。這些話,也是五舅媽見小廝來求救,不敢隱瞞,才跟國丈說了的。”說著,便不由地咬牙切齒,暗恨葛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早先莫家人那般奉承,他也沒敢跟莫家親近,偏偏葛家人膽子那樣肥,敢在這當口跟莫家勾結。
何循忙道:“太子姐夫可跟太后說了這事?”
太子一怔,忙道:“母后說暫且不跟太后提起此事,待商議出解決之策,再告訴太后。但我的主意是該由著太后拿了主意,因此便先跟太后說了。”
何循忙道:“合該如此,只是太后的意思呢?”
太子猶豫地說道:“太后的意思是葛家人死不足惜,叫我只當做不知情,由著陛下秉公辦理吧。畢竟是錦衣衛領著官兵抓的人,這人跟箱籠全報給父皇知道了。但這話若傳到母后耳中,少不得又要生出許多是非。早先顧家的事已經叫葛家顏面掃地,畢竟誰都知道葛顧兩家淵源甚深,這會子葛家自家的人被綁了,母后的臉面更是……”說著,便嘆息一聲,心想皇后掌管後宮,卻叫人算計了皇孫們,為這事太后已經對皇后有了不滿,只怕這葛家的事張揚開後,皇后跟太后的隔閡更深,若是這般,自己也只能忍痛不顧皇后了。想著,又看了一眼何家兄弟,暗道何家也是太后的人,若是自己為了皇后得罪太后,那他丟掉的就不光是太后的寵愛了。想著又開口道:“今次過來,也是奉了太后的命,專程來見老尚書的,太后說這連日下雨,老尚書的身子只怕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