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頁
丁未,上以在外諸王非時興作,擅役工匠,諭工部臣曰:“天下人匠,編成班次赴工,各有定期。然諸王府每有興造,臨期之際,趨此違彼,艱莫甚焉。夫勞民動眾,春秋所戒,方今諸王在國,宮室各有定製,皆宜守禮安分,勿擾於民可也。朕嘗聞元時,廬州太子為修宮室,令民冒雪舁木,監司版圖兒見其苦即釋之;又如威順王在武昌,因怒小吏,械擊之於市,廉訪司官言:‘此小事,王宜勿預。’立即釋之。此二王皆知禮奉法,聽納正言,所以能保其富貴也。今諸王府宜各守定製,不得私有興造,勞吾民匠,若有應須造作而不可已者,必奏請方許。爾可移文各王府知之。”
夜,熒惑入房。
戊申,吏部尚書杜澤言:“富民既名登天府,宜依次取用。”上命先取山東、河南、淮東者至京選用之。
平羗將軍都指揮齊讓討古州叛蠻,來降者多留之軍中。上聞,遣使諭之曰:“爾招諭蠻民,聞有降者迺留寘營中,此豈兵家受降處置之法?凡營壘曲折,兵馬動靜,彼豈不知,一旦背叛,必有倉卒不測,此事切當慎之。昔元時洞蠻作亂,調三省軍馬征之,蠻人詐降,厚以金銀賂其平章及左右之人,平章遂推誠待之,不疑其詐,賊乃乘其無備,夜入其營,生禽平章以去,眾皆不知,又閹而奴之,以為戲笑。此覆轍,可為鑑戒。自今有來降者,當詢其山川地里、人口錢糧,預為籌畫,然後散其部曲,收其器械,庶幾不墮其詐,易於剿滅。爾其慎之。”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五
洪武三十年九月庚戌朔,沔縣賊高福興伏誅。初,征西將軍長興侯耿炳文駐兵文縣,武定侯郭英駐沔縣,遣陝西、四川都指揮同知吳旺、俞琪等領兵分道入沔縣之後河、土門,文縣之茶峪溝、三倉、五福之地,遍行緝捕。福興奔竄無所,遂就擒,並獲其黨汪伯工、陳妙貴、楊文皋、王師傅、劉普成等。詔悉誅之,宥其脅從者為軍,凡四千餘人。仍留四川都指揮同知趙興領兵八千餘人,追捕余寇田九成、陳二舍等。英還軍陝西,未幾,召還京師。
辛亥,上命戶部下令天下民每鄉里各置木鐸一,內選年老或瞽者,每月六次持鐸徇於道路,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又令民每村置一鼓,凡遇農種時月,清晨鳴鼓集眾,鼓鳴皆會田所,及時力田,其怠惰者,里老人督責之,里老縱其怠惰不勸督者有罰。又令民:“凡遇婚姻、死葬、吉凶等事,一里之內,互相賙給,不限貧富,隨其力以資助之,庶使人相親愛,風俗厚矣。”
壬子,冊陝西都指揮使劉遂女為秦王尚炳妃。
置寧羗衛於漢中沔縣之大安,遷漢中衛右千戶所於沔縣屯守。先是,長興侯耿炳文奏:“沔縣、大安之地,連接一百八渡及虞關等處,盜賊出沒,皆由此路,宜置衛鎮之,仍遷漢中衛所屬右千戶所於沔縣屯守。”至是,詔從其言。
丙辰,皇第五十孫沖火或生,韓王世子也。
丁巳,晉王、代王桂各遣使進嘉禾,凡一百四十八本。
壬戌,署平鄉縣知縣國子生曹禮言:“往歲,詔天下州縣歲貢人才一人,緣屬戶有多寡,宜令戶少下縣三年選一人充貢,人眾州縣如常制貢之時。”方取用富民,因命天下罷貢人才。
癸亥,城銅鼓。敕楚王楨、湘王柏曰:“前命爾兄弟帥師征蠻,既不親臨戰陣,建立功勳,宜各以護衛軍一萬、銅鼓衛新軍一萬、靖州民夫三萬餘築銅鼓城,每面三里,城池宜高深,坊巷宜寬正,營房行列宜整齊,期十一月訖工,令銅鼓衛指揮、千百戶守之。其銅鼓軍士,除留一千守衛,余從總兵官征進,至耕種時,仍還本衛。爾兄弟可率築城護衛軍士還國,繪圖來奏。”
朝鮮國王李旦遣其戶曹判書鄭允輔奉表,貢方物,賀天壽聖節。
丁卯,天壽聖節,上御奉天殿受朝賀,大宴群臣。
戊辰,麓川平緬宣慰使司刀干孟叛,逐其宣慰使思倫發。初,平緬俗不好佛,有僧至自雲南,善為因果報應之說,思倫發甚信之,又有金齒戍卒逃入其境,能為火炮、火銃,思倫發喜其有藝能,俾系金帶,與僧位諸部落上。刀干孟惡之,遂與其屬叛,率兵寇騰衝府,思倫發畏其勢盛,率其家走雲南,西平侯沐春遣送京師。
乙亥,上以平羗將軍都指揮齊讓逗遛不進兵,平蠻無功,命左軍都督楊文佩征虜前將軍印為總兵官,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副之,錦衣衛指揮使河清、鳳陽衛指揮使宋忠為參將,統京衛及湖廣、江西等都司軍馬往代之。遣官祭告岳鎮、海瀆之神曰:“昔元末兵爭,傷生者眾,予荷皇天眷命,海岳效靈,諸將用命,戡定禍亂,兵偃民息,今三十年。邇者,西南戍守將臣不能宣布恩威,虐人肥己,致令諸夷苗民困窘怨怒,合攻屯戍,擾我善良。予不淂已,命將出師討之,然山川險遠,草木障蔽,煙嵐雲霧之間,吞吐呼吸,多生疾疫,與蠻賊持久,未遂成功,是用再命大軍征討,以除患安民。然諸將校各辭父母妻子,深入其地,歷涉險危,冀神干造化之機,消瘴癘之氣,使兵不黷武,諸夷早附,各歸營壘,餋老慈幼,是所望也。神其鑒之!”復諭文等曰:“都指揮齊讓討賊久而無功,故命爾等代之。凡用兵行師,以嚴明為勝,賞罰必當功罪,然後恩威並行,人心悅服。如分遣官軍入山追捕,日可行十五里、十里或二十里,暮即還營,如此則出入有時,寇不得肆其狙詐。若五開蠻人果來連構,即調兵會征南將軍都督僉事顧成同剿捕之。其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以事獲罪,可與步騎三四千,俾之立功;寗都督、湯都督嘗領兵為楚、湘二王宿衛,駐營黔陽、辰溪之地,二人亦令從征;宋都督、劉都督亦各與軍一二萬,俾自當一路。仍先檄思州宣慰司土官轉運糧餉,以足軍用。”
夜,熒惑入房。
戊申,吏部尚書杜澤言:“富民既名登天府,宜依次取用。”上命先取山東、河南、淮東者至京選用之。
平羗將軍都指揮齊讓討古州叛蠻,來降者多留之軍中。上聞,遣使諭之曰:“爾招諭蠻民,聞有降者迺留寘營中,此豈兵家受降處置之法?凡營壘曲折,兵馬動靜,彼豈不知,一旦背叛,必有倉卒不測,此事切當慎之。昔元時洞蠻作亂,調三省軍馬征之,蠻人詐降,厚以金銀賂其平章及左右之人,平章遂推誠待之,不疑其詐,賊乃乘其無備,夜入其營,生禽平章以去,眾皆不知,又閹而奴之,以為戲笑。此覆轍,可為鑑戒。自今有來降者,當詢其山川地里、人口錢糧,預為籌畫,然後散其部曲,收其器械,庶幾不墮其詐,易於剿滅。爾其慎之。”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五
洪武三十年九月庚戌朔,沔縣賊高福興伏誅。初,征西將軍長興侯耿炳文駐兵文縣,武定侯郭英駐沔縣,遣陝西、四川都指揮同知吳旺、俞琪等領兵分道入沔縣之後河、土門,文縣之茶峪溝、三倉、五福之地,遍行緝捕。福興奔竄無所,遂就擒,並獲其黨汪伯工、陳妙貴、楊文皋、王師傅、劉普成等。詔悉誅之,宥其脅從者為軍,凡四千餘人。仍留四川都指揮同知趙興領兵八千餘人,追捕余寇田九成、陳二舍等。英還軍陝西,未幾,召還京師。
辛亥,上命戶部下令天下民每鄉里各置木鐸一,內選年老或瞽者,每月六次持鐸徇於道路,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又令民每村置一鼓,凡遇農種時月,清晨鳴鼓集眾,鼓鳴皆會田所,及時力田,其怠惰者,里老人督責之,里老縱其怠惰不勸督者有罰。又令民:“凡遇婚姻、死葬、吉凶等事,一里之內,互相賙給,不限貧富,隨其力以資助之,庶使人相親愛,風俗厚矣。”
壬子,冊陝西都指揮使劉遂女為秦王尚炳妃。
置寧羗衛於漢中沔縣之大安,遷漢中衛右千戶所於沔縣屯守。先是,長興侯耿炳文奏:“沔縣、大安之地,連接一百八渡及虞關等處,盜賊出沒,皆由此路,宜置衛鎮之,仍遷漢中衛所屬右千戶所於沔縣屯守。”至是,詔從其言。
丙辰,皇第五十孫沖火或生,韓王世子也。
丁巳,晉王、代王桂各遣使進嘉禾,凡一百四十八本。
壬戌,署平鄉縣知縣國子生曹禮言:“往歲,詔天下州縣歲貢人才一人,緣屬戶有多寡,宜令戶少下縣三年選一人充貢,人眾州縣如常制貢之時。”方取用富民,因命天下罷貢人才。
癸亥,城銅鼓。敕楚王楨、湘王柏曰:“前命爾兄弟帥師征蠻,既不親臨戰陣,建立功勳,宜各以護衛軍一萬、銅鼓衛新軍一萬、靖州民夫三萬餘築銅鼓城,每面三里,城池宜高深,坊巷宜寬正,營房行列宜整齊,期十一月訖工,令銅鼓衛指揮、千百戶守之。其銅鼓軍士,除留一千守衛,余從總兵官征進,至耕種時,仍還本衛。爾兄弟可率築城護衛軍士還國,繪圖來奏。”
朝鮮國王李旦遣其戶曹判書鄭允輔奉表,貢方物,賀天壽聖節。
丁卯,天壽聖節,上御奉天殿受朝賀,大宴群臣。
戊辰,麓川平緬宣慰使司刀干孟叛,逐其宣慰使思倫發。初,平緬俗不好佛,有僧至自雲南,善為因果報應之說,思倫發甚信之,又有金齒戍卒逃入其境,能為火炮、火銃,思倫發喜其有藝能,俾系金帶,與僧位諸部落上。刀干孟惡之,遂與其屬叛,率兵寇騰衝府,思倫發畏其勢盛,率其家走雲南,西平侯沐春遣送京師。
乙亥,上以平羗將軍都指揮齊讓逗遛不進兵,平蠻無功,命左軍都督楊文佩征虜前將軍印為總兵官,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副之,錦衣衛指揮使河清、鳳陽衛指揮使宋忠為參將,統京衛及湖廣、江西等都司軍馬往代之。遣官祭告岳鎮、海瀆之神曰:“昔元末兵爭,傷生者眾,予荷皇天眷命,海岳效靈,諸將用命,戡定禍亂,兵偃民息,今三十年。邇者,西南戍守將臣不能宣布恩威,虐人肥己,致令諸夷苗民困窘怨怒,合攻屯戍,擾我善良。予不淂已,命將出師討之,然山川險遠,草木障蔽,煙嵐雲霧之間,吞吐呼吸,多生疾疫,與蠻賊持久,未遂成功,是用再命大軍征討,以除患安民。然諸將校各辭父母妻子,深入其地,歷涉險危,冀神干造化之機,消瘴癘之氣,使兵不黷武,諸夷早附,各歸營壘,餋老慈幼,是所望也。神其鑒之!”復諭文等曰:“都指揮齊讓討賊久而無功,故命爾等代之。凡用兵行師,以嚴明為勝,賞罰必當功罪,然後恩威並行,人心悅服。如分遣官軍入山追捕,日可行十五里、十里或二十里,暮即還營,如此則出入有時,寇不得肆其狙詐。若五開蠻人果來連構,即調兵會征南將軍都督僉事顧成同剿捕之。其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以事獲罪,可與步騎三四千,俾之立功;寗都督、湯都督嘗領兵為楚、湘二王宿衛,駐營黔陽、辰溪之地,二人亦令從征;宋都督、劉都督亦各與軍一二萬,俾自當一路。仍先檄思州宣慰司土官轉運糧餉,以足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