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述兩篇論文中,第一篇的作者是德文版的編者之一,他是一位對太平洋戰爭作過專門研究的海軍歷史學家。第二篇的作者是一位美國海軍上將,他在雷伊泰灣戰役中負責指揮一艘巡洋艦,後來作為美國海軍戰史的撰稿人而研究了這一戰役。這兩篇論文意在使德國讀者更好地了解以日本和同盟國的戰略計劃為背景的海戰性質、海戰中爭奪制海權和制空權的鬥爭以及海戰中的兩棲作戰。不言而喻,英美讀者對海戰問題要比德國讀者熟悉得多,而且不管怎麼說,關於這兩個戰役已有許多用英文寫成的傑作,因此沒有必要把這兩篇論文納入這個英文版。

  然而,這卻導致本書的宗旨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德文版的宗旨在於將這些不同戰役作為一場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提供給德國讀者。而英文版的宗自卻在於向英美讀者提供德國在研究歐洲戰區最重要的戰役方面的現有成果,因此也可以說這是向英國讀者提供德國對這些戰役的看法。

  同原來的德文版相比,這種宗旨的變化還使英文版又出現另一個變化。對德文版的編者來說顯然有必要從同盟國的角度即從進攻一方的角度來向德國讀者介紹諾曼第登陸。因此,原來德文版中關於諾曼第登陸的這篇論文就由阿爾貝特·諾爾曼來撰寫。此人在一九四四年負責記載布萊德雷將軍集團軍群的戰爭日誌,而且作為一位戰史學家他還對“海王星”作戰計劃作過專門的研究。這樣,德國讀者便能以陌生的眼光,即從進攻者的角度來了解西歐這一決定性的戰役。另一方面,現在看來也很有必要向慣於從英國觀點來看這次登陸的英美讀者提供從防禦角度對這次登陸的看法。因此,弗里德里希·魯格( 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為隆美爾陸軍元帥的海軍顧問) 便應邀撰寫了諾曼第這一戰役。

  這個英文版的地圖是由約翰內斯·許倫根據羅韋爾的示意圖重新繪製的。

  軍事研究協會

  弗里德里希·魯格退役海軍中將( 主席)

  漢斯—阿道夫·雅各布森博士

  于爾根·羅韋爾博士

  一九六三年五月于波恩一斯圖加特

  德文版序言

  克勞塞維茨給“殲滅戰”下的定義是:那種將敵人重創到不能繼續再戰的作戰稱為殲滅戰。這意味著不僅要在物質力量方面重創敵人,而且還要在精神力量方面重創敵人。

  “決定性戰役”可指那些決定戰爭進程的作戰,而且也可指反映某種戰況和某一特定戰區的作戰。

  我們知道,勝仗可能導致爾後的敗仗,而敗仗也可能為爾後的勝仗鋪平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些堪稱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戰役均在爾後的正文中從三個領域的角度來加以分析。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一日貝克將軍曾經這樣寫道:“在這次戰爭中,實戰只是起了一種輔助的或支援的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應在其他方面找。”我們不應忘記,現代戰爭不僅光由軍事行動或軍事因素來決定,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心理因素,尤其是“精神因素”也都起著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總之,真正打仗的還是人。

  腓特烈大帝曾經說過:“關於經驗,除非從中引出正確的結論,否則就毫無用處。”由那些業經證明有才能的權威人士撰寫而成的這本內容廣泛的著作分明是鼓勵這樣的論斷。因此,本著作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的政治軍事訓練很可能是很有價值的。

  德文版編者的話

  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無疑是當代最迫切的任務之一。西方同盟國根據自己的檔案和從敵方繳獲的文件,已經出版了名目繁多的戰史著作,既有官方的也有半官方的,既有詳細的也有簡略的。蘇聯政府在一段長時間的沉默之後,現在也已經出版了四卷一套內容廣泛的《偉大衛國戰爭史》。至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只有在一九四五年的戰勝國把它們保留的那些文件歸還給它之後,它才能出版那樣的著作,然而這必將需要時間。

  但是,除了這類官方或半官方的戰史著作外,於一九五四年成立的德國軍事研究協會也已著手科學地研究德國史上致命的這一篇章。它已經出版了不少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重要的階段和問題的著作。在諸如《軍事科學評論》和《海軍評論》這類期刊上也刊登了不少論文。在研究編寫的準備過程中一再發現,儘管德國尚存的史料常常是零碎和很少為人所知的,但幸運的是,其數量和廣度卻比原先估計的要可觀得多。此後由於許多學院、檔案館和圖書館以及國內外從事軍事史和時事工作的學者的密切配合,這樣的史料巳被大量地加以搜集、整理和提供。

  儘管各種困難仍然存在,但是這種對史料較廣泛的使用卻使我們的研究工作有可能超過阿斯曼、格利茨和蒂佩爾斯基爾希——這裡只提這三位最有名望的軍事作家——先前所達到的那個水平,並且還有可能較多地根據現存的研究深度編寫一本有關一九三九——一九四五這幾年戰爭的嶄新而又全面的著作。任何一本內容廣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的著作都會涉及許多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方面。下面這些論文是專門論述軍事和歐洲各戰線上最重要的階段的。因此,本書應被看作只不過是一本論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的著作,然而就這一點而論本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德國軍事研究協會所從事的研究工作的範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