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如此,他也得以知道許多與聖教高層相關的決定內情和大小事件的秘要。

  比如,前來江寧迎親的這位長期名聲外在的淮帥,雖然領下的地盤與聖教的活動範圍相去甚遠;但是因為其赫赫戰績和身為南朝大梁最能打和善戰的行伍序列,卻始終一直在聖教高層的重點關注範圍之內。

  因此,長時間下來也沒少直接或是間接的打過交道,比如在早年,他們就派人以投奔者和外來流民的身份,北上進入淮東的境內,試圖在北方南國眼線和監控相對薄弱的地區,也能夠有所作為和發展。

  只可惜陸續過去的人等,都像是石沉大海一般的就此消失,而再也沒有了任何的音訊和消息。

  後來又在閩地出亡的移民當中,分批安排下來長期潛伏的人手,以求搞清楚聖教先驅在北地發生的事情,乃至尋找打破外部僵局的契機和緣由;然而,這一次他們就更加乾脆利落的,在淮鎮初成規模的監控和防範體系,以及相應的情治人員手中踢上鐵板。

  包括幾位傳道法師和一位資深捕風使、護法在內的數百人,被瓜蔓抄一般的連根拔起,而相繼明典正刑的吊死或是懸首在,專門用來收容流民的檢疫營和外來移民所登岸的港口外。而餘下沒有被身邊人等當作可疑目標而糾舉出來,也沒有出現在屍體當中的極少數漏網之魚,也徹底就此失去了聯繫。

  由此,聖教高層們也再次確認了北地並不是什麼疾苦思變的傳播聖道樂土,而是聖教大業潛在的魔障和諸多惡業之一,而身為淮鎮之主則無疑是其中的惡業之首。

  當初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報復和震懾的手段,只可惜在對方經營如鐵桶一般的局面下,派過去的死士和刺客,基本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費了老大氣力潛入淮鎮境內之後,甚至連打聽和刺探目標的行蹤都沒來及得及開始做,就已經莫名其妙的暴露了行跡。

  最後只有幾個躲在邊界地帶待機和接應的教眾,得以僥倖逃了回來;他們也帶回來了聖教高層當中的一個疑惑和擔憂,他們懷疑似乎有當初派去的某位高級教眾,已經受對方所誘而背叛聖教之誓,反過來為虎作倀的殘害起同袍來。

  現在,這位淮帥居然離開了他防備嚴密的治下,而來到這江寧城裡迎親了。保不準會讓人生出什麼樣的額想法來。

  為了布置和經營這處獲得消息的關鍵據點,聖教可是投入代價頗大,他也是用了多年時間來完善這個,連同家人僮僕在內被中途全體頂替掉包的廣府人身份和底細,才有了現今這麼多重的身份掩護。

  如果僅僅是因為教中的爭端,而被平白消耗在這個對聖教大業近況,毫無改善的重大目標身上,那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和不負責任。

  雖然對方在教中的地位更在自己之上,但是處於聖教大業的長遠大局考慮,他還是擁有更多便宜行事的權限,可以壓制對方的輕舉妄動。

  然而直到天黑之後,隨「表侄兒」一起外出,號稱去打探消息的那幾個人卻一直沒有回來,這不由在他心中蒙上了一層頗為濃重的陰影和憂慮了。

  第1173章 滄瀾(十九)

  雖然已經進入江南道,但在放緩下來行進過程當中,後方的消息還在通過快馬和河運,以及鴿子和鷂書等手段繼續的匯聚而來。

  比如,在我剛剛拿到的一份夏收後的再次統計數據通報當中,光是預計今年的鋼鐵產量,可以達到約六百五十七萬斤;除了少數專供軍事和精密工業技術,所需的高端特種鋼鐵製品之外;其餘的產能足夠更進一步的推進淮鎮治下,在生產生活當中的鐵製品運用了普及了。

  當然了,這種滿足也是暫時性的,根據工業發展和生產環境的互動關係,隨著這些鋼鐵製品在生產生活中帶來的增益積累到一個臨界點,又將形成更多更大的鐵製品需求市場了。

  不過,這個數字聽起來固然很大很嚇人,但折算成後世的基本產能單位,甚至還遠不及20世紀六七十年代備戰備荒時,倉促上馬的一個縣級「五小工業」的產鋼基本規模。

  但是,經過這些年的苦心經營和運作,總算是讓淮鎮治下跨越式發展的有些畸形的原始工業體系,初步具備了基本的自我繁殖能力;也就是說在淮鎮如今的技術水準和工業標準化積累下,只要有足夠的資金、人力和相應的生產資料等來源,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迅速鋪陳和扶植出類似的東西來。

  當然了,這一切發起的源頭以及初期完成積累的奠基過程當中,還是少不得隱隱帶有濃重的血色,而鋪墊在累累的無名屍骨上的。

  即將抵達江寧城之前的一夜,我再次收到和確認了一份名單和相關的材料;主要是這次隨著大婚奉詔前來的送使和陪臣名單,以及當地官員將領的情況,還有新近出現在江寧城內,又值得關注的對象和目標;

  但是其中的重點,還是在駐防軍馬和國朝情治機構的一些消息。

  駐軍方面比較簡單,隨著大本營和行在的撤走,原本,目前江寧府境內主要是五路行司總管兼江寧留守寧沖玄麾下,以守衛陪都為名所重建得三個較小的下軍序;分別是以駐守石頭城行在的部分殿前軍,殘餘的神機軍和少量拱衛十二軍的左後衛為基礎,所擴充編練起來的神捷軍、義勝軍和果勇軍。

  不過因為作為軍費和其他投入上的有限,這三隻新軍在編額和配備上嚴重不足,其中部分兵甲軍械還是淮鎮翻新賣出去戰利品和淘汰貨,前後三個軍序加起來也不過十七個營約一萬三千多員,而且新募之卒占了很大比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