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思前想後之後,他還是決定換一個方向和立場和處理這些事情。

  ……

  而在淮東的沂州境內,猶自凜冽寒風之下的武器試驗場。

  「這就是最新改進的轉管大銃?」

  我看著面前這一架看起來有些粗碩的管狀金屬製品。

  比起原來的轉輪大銃明顯粗大了不少,但是相應銃管卻是變細了,而由五根環形並列在一起。就像是原本轉輪結構的大銃,變成更粗長的轉管結構。

  然後後方供彈的整體成型的彈輪也不見了,而是取而代之以側面塞入的長條彈板,由兩條打孔的鐵片夾住大約二三十發子藥;同樣是兩個人操作,一個負責搖動擊發的曲柄,一個人負責用力的向另一邊塞入單板,需要經過訓練的熟練默契和節奏,麼才能保證相應彈丸的激發頻次和發射效率。

  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炮架用的往復彈簧的細小化,涉及到具體材料和熱處理工藝上的突破,才能滿足這細小化機構中的強度和磨損的需要。

  隨即這架武器吭吭吭的當場發射起來,打的對面樹立的成片靶子碎片綻射,而四分五裂的崩裂或是折倒開來,一時間空氣中彌散著新式複合火藥所特有的煙氣和味道。

  我想了半天才回憶起來,這不就是最早版本的手搖加特林麼,只是沒有能夠利用子彈自身重力來自動上彈的上裝彈夾而已,而是走了後世鬼子九二重機式側壓上彈原理的歪路。

  只是目前這架被暫時名為「連擊大銃」的玩意,用的還是比較稀罕的,銅底火的硬紙殼定裝彈,而且彈板和轉膛的接縫漏氣還是比較明顯,唯一的優勢就是通過轉管擊發輪流之下,可以保持一個較高的發射頻次,而無須擔心過熱冷卻的問題。

  當然,這個較高也是相對排隊槍斃的火銃列隊而言,通過兩名操作嫻熟的老兵,最少大概一分鐘可以連打出二三十發彈丸,是現今標準配備錫箔火帽的淮造三式步銃的兩三倍,這麼一架展開發射之後,大概可以頂得上兩個什的火力密度和間次。

  而且因為較大口徑和裝藥的緣故,雖然散布和精度比普通單發裝填的火銃都有所不足,但是射程也更遠的多,甚至在兩三百步之後也有所殺傷力;只要經過合適的計算和觀測,甚至可以用上仰來事先超距離跨射的效果,當然了精度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樣火器部隊的持續火力支援和壓制手段,也就有了更好的選擇了;而日後衝鋒鎗,機槍、重機槍等自動武器的前置科技和基礎,也就初見曙光了。

  然後,我又在這雪地里的野營,品嘗了幾種新研發的戰地食品和半成品的材料。

  新出產的戰地口糧之一——蛋粉,主要是為了延續數量極大的禽類產蛋的貯存期,而發明出來的產物;在具體的烤乾和烘培過程當中又加入了油脂和糖,至少在口感和食用簡便程度上,勝出最新版壓縮餅乾和炒麵許多;

  也就此成為了一種用途頗廣的食品添減成分,以及戰地口糧與食材的組成部分。而冬季的天然低溫,又是加工蛋粉進行凍干處理的天然環境,因此現在正是一個適宜產出的高峰期。

  第1058章 零落(四)

  漫天的鵝毛大雪之中,北朝最後殘餘之一的張德坤,也在朦朦朧朧的視野當中,看見了遠處聳立的城牆邊沿;卻只是覺得眼眶中有什麼東西要涌動出來,卻又馬上失去溫度而被凍結在眼角下。

  他已經全身都是潔白的雪花所覆蓋,而凍的四肢麻木只能保持一個最簡單的機械化動作,而更多類似行屍走肉一般的身影,就這麼零零碎碎陸陸續續的緊隨在他的身後。

  自從衛州的根本地盤敗走而輾轉進入河東道之後,這一路上光是被凍死和走散、半路逃亡的人數,甚至超過了之前所有戰鬥的損失,而在這個艱苦而絕望的行軍過程當中,在凍傷之後被拋棄,或又是體力不支而在宿營之後就沒能醒來的將士,就更多的多了。

  不停遭遇和翻越的山勢和高低錯落的道路,幾乎耗盡了他們的所又體力和士氣,也像是一個又一個生死存亡的坎,每次幾乎都要帶走一部分人的體溫和生命,而在這種天氣下,精疲力竭停留下來的人,就只有須臾之間被凍成活靈活現雕像的結果。

  也只有抵達既定的是影帝之後,才有可能啃上幾口雪,咬一咬凍得硬邦邦的生馬肉,然後依靠許多人相互簇擁在一起的取暖方式,苦苦的煎熬道第二天黎明。

  因此,從河南帶回來的數萬人馬,現在依舊能夠追隨他的,也只剩下這還在不斷減員當中的六七千人;除了隨身的一把兵器之外,所有多餘的負重都被沿途給拋棄了;在輜重幾乎棄絕的情況下,所有的牲畜和坐騎都被他們給吃光了,而一些士兵甚至開始吃,某些來歷不明的肉了。

  為了能夠活下來或者堅持走的更遠一些,他們幾乎洗劫和拆毀了沿途所見到的一切村邑和市鎮,將房屋扒倒拆碎來燒火取暖,有儘可能的搜刮和搶奪一切可以能用來保暖的物件。

  但是現在,他們總算是看到了一座城邑,這也意味著更多可以果腹的食物和取暖的燃料,可以擋風遮雪而不用再在露天裡挨餓受凍的住所,也不用再為爭奪一個合適的下風位置,而相互之間擠成了一窩窩鵪鶉。

  雖然他開始下令,但是身邊的鼓號手,還是用了好一會起立,才吹打出足夠讓所有人都振奮起來的聲響和動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