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片刻之後,他們用全身燃起的最後一點餘力,撞開了緊閉的城門之後,就得到了這座僅有一些當地土團、鄉勇駐守的中下等城池控制權。

  這裡就是河東道南部的門戶之一——猗氏縣,也是河東綿延群山之間為數不多幾條坦途大道的始端;不過經過多年的戰火滌盪和肆虐,當地也已經充滿了殘破和頹敗的氣息,因此就連自發聚慕而成守城土團兵,也是裝備簡陋的很,只有寥寥無幾的刀劍和弓弩,其他都是木矛和一身布衣來湊數。

  因此,雖然他們在城頭上,表現的雖然強硬,但是一旦被撞在門戶之後,就是一觸即潰了;儘管如此,這座中下等的縣城裡,還是殘存了約兩三千民戶,約一萬多口人,通過一番雞飛狗跳刮地三尺的抄掠之後,張德坤和殘存的部下,終於獲得了一批像樣的補充和安身之所。

  然而,張德坤的部伍在進城之後又死了好幾百人,都是在獲得了上風和勝勢之後,走著走著就突然一頭栽倒在地上,或又是在鬆弛下來之後,圍著火堆靠著門板或是牆壁開始打盹,然後就這麼氣息微弱下去,而在別人尚且不知不覺間就變得冰冷僵硬起來。

  知道了這個結果,讓他既有些悲哀又有些無奈。隨即他又下令就地休整三天,繼續派出北上和南下的探馬;

  畢竟,他的征程並不能止步在這裡,這處殘破的城邑也承載不了他麾下這些人馬,安然渡過整個冬天的所需所求;想要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和更廣大的空間,就唯有在稍作休整和恢復之後,就頂風冒雪的繼續北上,乘著這股子絕地逃亡又絕處逢生的氣勢尚未消散掉之前,儘可能的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地盤和資源。

  這偌大的河東雖然已經飽受戰火而殘破凋敝,遍地的地貧民窮,但既有的山河之險卻是可以成為他這隻孤軍殘旅,就此安頓下來休養生息的庇身之所。

  ……

  「過多的積雪壓塌了許多的房屋?」

  等到我從試驗場巡視了一圈回來才知道,這段時間內持續不斷的大雪,也給淮北道之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麻煩。

  「主要是集中在建築普遍老舊和年久失修的,密州、淄州、濰州一帶。」

  「大概有三千四百多間房屋倒塌,另有五千一百六十二間不同程度受損……」

  「重建項目比較多的青州、沂州、海州,乃至東部的膠州登州、萊州……」

  「西部的鄆、宋、豪、單、穎各州,南面的泗州和宿州,乃至淮水對岸的楚州……」

  「北面的濟、齊、濱三州,黃河對岸的隸、德、滄三州姑且不算……」

  「總共也有兩千多間房屋倒塌或是受損……」

  「中部的兗州和徐州境內,也有三百七十間……不同程度受災。」

  「具體受災家庭約六千多戶,實際達到死亡五十二人……」

  「此外,還有累計一千多頭牲畜,因為屋舍受損被驟降的寒流給凍死……」

  不過大體還在可以預期和控制的範疇之內,相應的預案和事先準備的物料和人力,就此可以派上用場了。

  這些數字放在淮北道約四十七萬戶,一百三十萬在籍人口的基礎上,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要知道過去好些年的北地冬天,哪有不大量凍死。

  餓死人的;僅僅死個十分一,就算是難得的暖冬和好季節了。

  因此如果這些數據其中沒有摻水和瞞報的話,遇到這種不可抗力的自然天災,僅僅控制在十位數以內的人員傷亡率,地方的官府和具體經辦人員。

  的控制手段和應對效率,已經相當值得通令嘉獎和表揚了。

  不過我還是有些不夠滿意,卻也沒有辦法來徹底禁絕這些個例;

  畢竟現在還是在傳統封建時代的主流時期,我這裡發展出來的一點點初級工業基礎,也不比後世已經物質和交通、通訊條件,已經極為發達和大。

  為昌明的現代社會主義中國,所能夠具有得那種恐怖而海量的全局資源調劑手段和社會動員能力。

  實在沒有辦法用現代人的道德觀和習慣水準,去苛求這些我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好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各級基層政權體系了。

  除了調撥物資和金錢,增加更多安置點和收容地之外;就是以謎樣生物出面號召淮北道上下進行慈善性質的賑災募捐,並且以身作則的捐出一個月的俸祿作為表率。

  「接下來,就要煩勞你辛苦一番了……」

  想到這裡,我對著旁列臨時會議的謎樣生物道。

  「多跑上幾個地方……」

  「老娘不就是這個勞碌命麼……」

  謎樣生物白了我一眼,卻是巧言笑兮的道。

  「自從遇到了你之後……」

  「順便把地方上的慈善體系給建立起來……」

  我繼續道。

  「也讓你手下那些女眷們有個濫發同情心和消磨精力的地方。」

  「免得有閒余去折騰那些狗屁倒灶的玩意……」

  「明白啦這東西目前還是個空白。」

  謎樣生物接口道。

  「我們不占據了就會被別人乘虛而入了……」

  雖然諸如後世的國產紅十字會,因為近親繁殖任人唯親帳目不透明之類的問題被人詬病良多,但是比起壹基金之類私募慈善組織,打著慈善的旗號玩洗錢和騙捐款,最後只拿捐贈十分之一去作秀的種種吃相,還是有所底線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