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帶來了一個不算好的消息,因為總壇的幾位法王,對於他這個曾經在外呼應聖教事業,而創出偌大名聲的護法,在具體處置上也是充滿了爭議和矛盾。

  最終,厭倦了爭執和扯皮之後,寄人籬下的法大力也終於等到了總壇安排的覲見。

  安邦定賢大勝經法師,這就是那些總壇的高層們給予法大力的頭銜,直接將他從帶領教眾開拓的大護法,變成了宣揚教義引領眾人研讀領會經典的傳道使了。

  他們甚至連召見都是匆匆忙忙的,而僅僅讓他對著帘子後面穿戴如神佛造像一般華麗的身影,行幾個禮說幾句話,就迫不及待的要將他打發到遠遠的地方去……

  而他手下的老兄弟也被這幾天的奢華和優遇給腐蝕了不少,以至於他再度出發的時候,只聚集到了不到一半人;這可是和他一路浴血混戰一路逃亡而矢志不動的最後一批倖存老兄弟。

  唯一讓他安慰的就是,這位昔日的總軍師,視為左膀右臂的鹽販子金求德,依舊願意追隨他到外間去有所作為。

  第1057章 零落(三)

  上元佳節剛過後的廣府,依舊是一副蕭疏清冷死氣沉沉的模樣。

  重新回到廣府的新任幕府之主,卻沒有如期住進上城,歷代大相國發號施令和生活起居的幕府居城,而是暫時駐留在首山宮為中心的大內之中,這就不由讓人頻添出許多不必要的想像的傳聞了。

  當然了,此時此刻居於首山宮的建築群中豐陽殿,幾位兒女環繞在身邊的大相國,心情還是頗為不錯的。

  平叛的大軍已經沿著海岸線的官道,穿過了管桂道而進入到安南北路的交州(今越南河內),正在當地重新聚集糧秣夫役,隨時準備南下掃蕩敵氛。

  雖然叛黨焚燒了廣府的大多碼頭和港市,但是在各路人馬的努力之下,還是東部沿海的港口當中,給羅括到了各色船隻數百艘,而為南下平叛的大軍輸送糧秣和轉運其他物資。

  與此同時,來自海路的各路外藩島洲的奏表和效忠書,也相繼送抵到了廣府。

  當然了,目前主要還是東海道多而西海道少,尤其是東西婆羅洲、呂宋三洲這些諸侯聚附的地方,還隨著代表送來了成船的當地物產和為數不少財物;

  按照那些臣僚的說法,這種境況自然也有那些叛亂水師,阻絕海陸而至他們不能安然抵達的緣故,絕大多是外洲海藩還是極為擁戴幕府世代維繫的正統。

  此外,以淮鎮為首駐留北方的一總管五留後,也相繼報效了各種財帛和物資,雖然大多數成色和數量上都是聊表心意的存在,但也總算是名面上的一種重要支持和表態。

  唯一不那麼盡如人意的些許狀況還是有的,主要是集中在北面:

  首先是關內道受到了大規模外來兵馬的襲擊,那些原本已經投效了朝廷的關內藩鎮,也是因此損傷慘重;雖然經過一番力戰苦戰,這些來敵已經被留後高寵所擊敗,但是相應求援索要兵馬和糧草補充的要求,也是一封急過一封的沿著數千里的古直道,而如雪片飛來。

  而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式的下令,駐留在潼關到陝州一代的顏鐵山所部,酌情發兵前往支援了。

  此外,衝出閩地而盤踞肆虐在兩浙的大雲賊眾,在當地居然開始綢繆要重新建立地上神國了;此為犯天下之大不韙之事,至少已經光復了廣府的朝廷,再也沒法繼續坐視下去了;只能嚴令正在浙北一代整兵的江東並兩浙討捕大使魏臣,伺機予以打擊和重創,以抑止其聲勢和流毒的擴散。

  還有,就是駐留在山南兩道和河南、都亟道地區的部隊,因為嚴寒之下各種缺少冬衣和燃料,再加上道路為積雪所租後方輸送不力,自上而下過冬的經驗也有所不足,結果各種凍傷和病倒減員不少。

  具體的戰鬥力正陷入某種癱瘓的境地,而無法控制和守住那些已經占領的外圍據點,只能收縮退守到較大的城邑里,依靠就地拆梁毀屋來取暖度日了。

  而因為荊湖之亂好容易才平定,耽誤了大量北輸物資的行程,其中相當部分被劫奪和焚掠,剩下的則大梁的積壓在了襄陽到商州武關的一線上,甚至連南陽盆地都沒法進去了。

  最後,就是據淮鎮所稱在河北進行的前據和開拓,受到來自平盧道殘存的北朝兵馬襲擊,數州軍民可謂是損失慘重而一時自顧無暇;而在此期間已經率部投降和歸附了朝廷的前河北行台大都督張邦昌,卻是毫無預警和作為;

  因此,淮鎮上下很是憤慨和指鏑,這位反覆無常的北朝舊屬已經暗中降而復叛,而重新與平盧道的北軍殘餘,再度進行合流和攜手了。

  雖然這其中頗多爭議而不能光聽信一面之詞,但是也代表了某種不怎麼好的事態;難道淮鎮與那位投誠大梁的北朝張邦昌所部,已經水火不容到了如此地步了麼。要是僅僅這樣的話,那還不失為一件好事,這些年淮鎮在北地四處出擊的勢頭,也該有所遏制的了;

  但如果是另一種事態,比如張邦昌有心乘著國朝的內亂,而暗中河北各路殘餘勢力統合起來的話,那就未免有些尾大不掉,或者說是養虎為患的意味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淮鎮都決定按照經略河北的職分,在開春之後用兵進行反擊和和報復了,而朝廷所甚至不方便進行斥責和阻止,或者說缺少在名面上干預此事的立場。




章節目錄